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769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docx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单项选择题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更替的周期是()。

(A)恒星年

(B)回归年

(C)恒星月

(D)朔望月

2小明暑期和爸爸到非洲草原旅游,可能看到的代表性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

下图是四种不同岩石地层接触关系示意图,图中属于不整合接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根据某地风频资料(下表),判断该地风筝最经常的飘向是()

A)西北偏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4下列图中,上图是干旱地区某地貌类型景观,下图是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5上图表示的地貌类型是()。

(A)冰川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雅丹地貌

6该地貌发育过程依次是()。

1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体

2地壳抬升运动,平坦地表隆起

3坍塌形成残丘,大部地表成为戈壁面

4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和加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④③

6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如图所示),读图

完成问题。

7东海防空识别区南北相距大约是()

(A)640km

(B)740km

(C)840km

(D)940km

8关于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所在海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

(B)夏季流经的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C)区内最大岛屿自然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区内因常年受到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8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4年1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读图完成问题。

9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

(A)气旋、反气旋

(B)低压、高压

(C)反气旋、气旋

(D)气旋、低压

10与N地比较,M地的天气状况是()

1气压高

2气压低

3风力大

4风力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图中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

(A)降温、大风

(B)升温、降水

(C)升温、晴天

(D)连续性降水或雾

11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2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13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水状态下,该地流量曲线的洪峰点向左偏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大力疏通河道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13下图是“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4“一带一路”东部链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

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具体表现是()。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2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3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4中亚油气丰富,需要拓展消费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欧亚大陆,自东向西经过的世界文化圈依次是()

(A)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东亚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东亚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16世界上大都市带地域空间组织的共同特点是()。

(A)多核心、团块状分布、地方的核心区域

(B)单核心、团块状分布、地方的核心区域

(C)多核心、条带状分布、国家的核心区域

(D)单核心、条带状分布、国家的核心区域

17哈密瓜原产于新疆,农业技术人员采用挂架式种植方式,成功移植到南京。

该实验说明农业技术可以改变的是()。

1农业生产方式

2农业生产性质

3农业地域类型

4农产品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下图是矿业城市发展周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8矿业城市发展进入衰退期,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偏僻

(B)交通通达度差

(C)生态环境恶化

(D)矿产资源枯竭

19矿业城市做出转型决策的最佳时期是()。

(A)导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19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某地区一次森林大火时间从T0至T3四个时间的卫星影像加以分

析绘制而成的“森林大火燃烧蔓延示意图”。

图中右侧的资料是该地区甲、乙、丙、丁、戊区域

在T0至T3四个时间的森林燃烧情况。

读图完成问题。

20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森林大火燃烧蔓延示意图”的主要方法是()

(A)区域分析

(B)地势分析

(C)路线分析

(D)图层分析

21从图中可以推断的结论是()。

(A)甲区可能是湖泊或岩石裸露区

(B)丁区的树种比戊区更容易燃烧

(C)森林大火蔓延到T3时即结束

(D)丙区的大火燃烧蔓延时间最长

22我国现行的大于1:

5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采用的投影主要是()

A)球心投影

(B)高斯克吕格投影

(C)正射投影

(D)墨卡托投影

23适合生成数字高程的方法是()

(A)等高线数字化法

(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

(D)拓扑结构编码法

23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校园内用立杆测影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M为教学楼,OP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而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OM垂

24该校最有可能所在的城市是()

A)海口市

B)上海市

(C)广州市

(D)贵阳市

25教学论M位于旗杆的方位是()。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二、简答题

26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27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要求:

绘制大洋轮廓、赤道逆流、中低纬环流、中高纬度环流,并标注相应的纬度),并简述讲解“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的教学要点。

三、材料分析题

(哈齐

27材料:

2015年8月8日,我国纬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高速铁路

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下图是齐哈高铁示意图。

问题:

28简述图示地区沼泽的形成条件。

29列举齐哈高铁在施工建设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

29材料:

陈老师在进行“商品谷物农业”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播放ppt,呈现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图片,导入商品谷物农业的概念。

二、展示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

三、复习提问农业区位因素,分发相关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影响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要素。

四、请学生代表发言,播放ppt,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要素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影响,得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五、ppt呈现商品谷物农业的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填写。

六、呈现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关图片,布置课外作业:

比较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问题:

30说明“一”和“六”两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31第“五”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何优点

31材料:

李老师在“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播放“南水北调工程”视频,教师结合图文资料精讲,帮助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转承:

我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该工程规模大、路线长、经过省区较多,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教师提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关图文资料。

学生讨论:

⋯⋯转承:

我们刚才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理解了为什么需要调水,调水会带来哪些影响。

下面我们来探究渤海水西调工程。

出示图片:

渤海水西调线路示意图(图13)教师提问:

⋯⋯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在世界各地都有调水工程,将它们与我国的调水工程进行比较,会有更多的收获。

 

32

?

(要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对应)

说明李老师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33为了让学生能够从自然地理视角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除了提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还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为什么?

34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及“渤海水西调工程示意图”,帮助李老师设计两个问题供学生探究。

四、教学设计题

34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

区,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分异。

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由于植被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镜子”所以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垂直自然带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有明显的表现。

同一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要求:

35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

36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