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07664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docx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生活,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革。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

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

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

是指教学材料、问题、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游戏化:

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试图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以及与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示作用,以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来研究:

  1.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园内幼儿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丰富我园园本教材的教学资源。

  2.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研究。

  根据所筛选和整理的素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童趣化、可操作的特点,以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3.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

  根据数学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制作富有趣味性、活动性,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化情境,以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以绘本为载体展开合理有效的数学活动。

  借助绘本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能在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5.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只是幼儿园的事,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

幼儿园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课题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行动研究法:

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性化,逐步上升为合乎教学原理的规律性认识,以进一步指导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服务。

  4.结合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性。

  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改进研究措施。

观察法是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

运用案例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2.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3.确定课题研究思路。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7月)

  1.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2.选择、制定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化活动的内容。

  

(1)数学资料库: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

  

(2)游戏汇编室:

收集和创编幼儿喜爱的数学游戏活动。

  (3)数学游戏指导坊:

课题组教师收集有关数学活动游戏化指导方面的资料,做好阅读笔记并及时进行梳理,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宜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

  3.收集在教学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侧重点。

  4.年级组开展活动,形成探讨区域游戏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延伸与运用(各年级组长负责)。

  5.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与随笔。

  (三)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1.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案例研究,组织教师将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2.将课题组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案例汇编成册。

  3.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加强课题管理,保证研究质量。

首先,制定严格的研究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包括教科研活动制度、教科研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并将教师的每月津贴与教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对研究者进行适当奖励。

其次,精心组织研究力量,形成多维结合的研究队伍。

组织以市区优秀骨干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相结合、骨干力量和一般人员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

第三营造自主、自律、自省的科研氛围,构建宽松进取的人文环境,激发每位教职工的潜能,促进研究者主体意识的提高。

  2.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

即保证每月两次的科研学习时间,使每个参与研究的班级都能参与集体学习或分组讨论或活动观摩。

  3.保证相应的研究经费。

即提供足够的经费,为课题研究购买设备设施、教玩具、书籍资料等,从而在资金上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4.在研究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优先提供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案例集锦。

  3.教育随笔和论文集。

  4.课题活动声像资料。

  5.环境布置集锦。

  6.课题研究网页。

  武进区崔桥幼儿园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同样被关注着。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走近幼儿的生活,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幼儿、服务幼儿。

为让数学更好地应用于幼儿的生活,本文试图研究幼儿园数学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实践路径。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而生活化、游戏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教学教材、问题、情境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

  其实,数学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

但常规的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则是要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研究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导,试图通过生活中的游戏化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数学游戏化实施路径、数学集体游戏活动设计及区域游戏设计的研究,形成具有生活化、游戏化的河海幼儿园数学园本课程和区域游戏方案;通过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示作用,引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

数学游戏化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园内幼儿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丰富我园园本教材的教学资源。

数学游戏化实施路径的研究。

①要鼓励游戏。

要欣赏、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②要服务游戏。

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游戏材料;③要学会观察游戏。

要撰写游戏活动观察记录;④要合理指导游戏。

在观察的基础上,合理指导。

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研究。

根据所筛选和整理的素材内容设计相应的集体游戏活动和区域游戏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童趣化、可操作的特点,以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研究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即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以指导研究实践;“行动研究法”即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经验总结法”即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性化,逐步上升为合乎教学原理的规律性认识,以进一步指导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服务。

结合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性。

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改进研究措施。

观察法是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

运用案例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为完成研究任务可以采用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加强研究管理,保证研究质量。

首先,制定严格的研究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包括教科研活动制度、教科研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其次,精心组织研究力量,形成多维结合的研究队伍。

组织园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相结合、骨干力量和一般人员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第三营造自主、自律、自省的科研氛围,构建宽松进取的人文环境,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促进研究者主体意识的提高。

第二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

即保证每月两次的科研学习时间,使每个参与研究的班级都能参与集体学习或分组讨论或活動观摩。

第三保证相应的研究经费。

即提供足够的经费,为研究购买设备设施、教玩具、书籍资料等,从而在资金上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优先提供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1]岳全英.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11.

  [4]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5]丁育婷.以角色游戏推动幼儿数学活动开展[J].教育导刊,2014.10

  [6]美.格朗兰德著,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

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月第五次印刷

  [7]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

  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数学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是一个变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

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上世纪末我们迎来我国新《纲要》的颁布,为新世纪我国的教育明确了最根本的目标:

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的任务不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纲要》将教育目标定位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而从《纲要》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更是备受关注。

这就意味着教育将从以往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转换到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上来。

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具有一种团队精神,愿意与人合作,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人;能察省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而加以发扬和克服,会欣赏美的事物而有健康身心的人;还具备创造思维,批判反省以适应变迁能力,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社会新人。

然而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是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

  新《纲要》的颁布,为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终身教育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教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旧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于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应运而生。

  而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数学活动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呢?

  首先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

  其次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不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去解决一个数学题目,因此孩子们认为数学即难学又没用。

但学数学的隐性影响却是巨大的如:

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辩证能力、实证能力等都是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以上的现实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这一研究课题。

是想以学习数学为载体,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为活动的引发点,以幼儿的兴趣即对活动探究不断深入为学习的线索,用游戏的形式,以幼儿亲身的体验:

身体的活动、对自然物的操作、幼儿间的讨论交流等等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幼儿对身边数学现象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强烈的实证意识和实证能力,其中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

  二、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强调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目前现实数学观点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

这一思想表明:

第一,学校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

第二,学生应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

其中英国数学课程在应用性,实践性方面的特点就令人瞩目。

  2.重视以学生为本的活动。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认为“做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

日本新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活动。

  3.重视数学与其他的综合。

  英国数学教学中的课程中和主要内容是:

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

强调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打破传统格局的限制,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相关的其他问题。

  国内学前数学课程改革趋势

  从观念上看国内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国际趋势相同但就几个版本的课程指导看存在几个问题:

1.活动的内容多来自于数学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将这个知识点形象化或游戏化但多与现实生活无多大联系。

2.活动的安排不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低估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如:

对时间的认识。

3.已意识到让幼儿自身操作来探究问题,但有的材料需要的准备时间太长,但操作材料并不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甚至有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内容的选择从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收集相关的内容分块整理如:

数概念、时间、空间、排序、形体等等,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现象并设计活动,在活动中论证并摸索出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内容。

  活动方式摸索怎样通过幼儿操作自然物或通过亲身参与等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现象的兴趣,进而有持续探究的欲望的途径。

  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

以学习数学为载体,发现隐含在每一个集体游戏和个体自身操作中的发展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契机。

如:

集体游戏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质疑积极探讨和验证解答问题的途径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活动孩子们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对幼儿以后的处事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运用的科学理论与主要的研究方法

  运用的主要科学理论:

  首先是新《纲要》的理念,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其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瑞吉欧的思想是我们研究方法上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主要的研究方法:

采取以行为研究为主,观察记录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收集资料。

  2.形成一个个案,以特殊案例来验证年幼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念运算能力。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4.制定阶段计划

  实验阶段

  1.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完善措施

  3.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

  总结阶段

  1.撰写实验报告

  2.申请成果验收

  个案追踪阶段

  对实验班幼儿建立追踪档案,了解这些幼儿在以后学习中的表现,了解课题研究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六、本课题研究的特点:

  1.强调课程的人性化。

  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我们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进行了一个个案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低幼儿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对数的运算、时间、空间、形体等数学方面的内容都能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对数的敏感性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因此我们想在这个基础上从随机抽样的低幼儿童中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来验证其普遍性。

  从终身教育的观念出发,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

  2.力求课程的生活化。

  课程的内容将从又身边的事物而来,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注重课程的整合化。

  我们见把数学活动整合在其他领域的游戏活动中,使其更具有趣味性。

  七、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人员将不断地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趋势,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

  2需取得实验班家长的支持,使家园教育观一致。

  3在研究后期希望能用实证来得到全园教师的共识,以便推广。

  八、成果形式

  1各个活动的记录

  2相关的典型活动展示

  3课题研究报告

  4教师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