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07350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docx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

初一语文第二册期末测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语文知识79分,作文40分,卷面1分)

一、基础知识。

选择题(每题0.4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墙垣(huán)打盹(dǔn)寥寥(liáo)无几

B.押解(jiě)酿(niànɡ)造黑黝黝(yǒu)

C.背诵(sònɡ)瞻(zhān)仰面面相觑(xū)

D.颔(hàn)首从(cōnɡ)容弦(xián)外之音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清晰圆润豁然开朗宛转悠扬广莫

B.沸沸扬扬浑然一体亭亭玉立缤纷

C.永垂不朽雍荣典雅黯然无神修葺

D.错落不致诚皇诚恐精神矍烁朦胧

3.画线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句中发生了变化的是:

()

A.刘胡兰慷慨就义。

B.你是牺牲不起呀,还是怎么的。

C.他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4.选出既有褒义词又有贬义词的一组:

()

A.繁荣繁华克服制服B.顽强坚强成功成果

C.含糊模糊赞扬胆怯D.软弱懦弱卑劣卑鄙

5.选出下面用形似字组词有误的一项:

()

A.急躁干燥操作B.后悔教诲欺侮

C.暑假红薯署名D.历史鼓励励害

6.选择题,下面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年里大半光景是冬季咱们光景还不如人呢

B.刘胡兰英勇牺牲了他是牺牲不起呀

C.他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他的音色美丽

D.他把我上下打量判若两人似的重打量

7.选择正确的词语: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______,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A.感觉B.察觉C.发觉

②她对我的______文学和爱好文学,是多么有益的影响!

A.接触B.接近C.接受

③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______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A.纪念B.怀念C.想念

④_______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A.即使B.就是C.尽管

8.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②太阳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③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④刘胡兰说: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A.排比夸张设问引用

B.反复夸张反问引用

C.排比比喻设问引用

9.《荔枝蜜》以“梦”收束全文的好处是:

()

A.说明作者感情同蜜蜂融为一体。

B.说明作者对蜜蜂的热爱之情。

C.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在内容上深化了中心。

D.让读者产生联想,把读者带入新的境界。

10.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依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了厨房,看见小猫在一段刚从火炉上拆下来的烟筒旁边蹲着。

②烟筒是横放着的,小猫用脚往里探。

③它已经站不起来了,胸部几乎贴着地,像人肚痛极了蹲在地上的样子。

④可是,虽然昏迷,到底还有那么一点模模糊糊的希望。

A.描写叙述描写议论B.叙述叙述描写叙述

C.叙述描写描写议论D.议论描写描写叙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依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悉如外人

A.庄严通往墓地的道路尽B.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都

C.很像田间小路都D.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知道

12.找出下列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

A.在这浩翰的大沙漠的尽头,是一个圆圆的红红的球。

B.它……简直就像一位科学家用圆规画出来的一样。

C.它……仿佛是那些巧匠磨制的一块红玻璃嵌在了那儿。

D.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13.下列短语中,是动宾短语的一组是:

()

A.清醒过来推辞一番卧倒在地工作数月

B.边走边谈马上行动准时到达不可捉摸

C.令人注目变化规律晴天霹雳精神文明

D.杞人忧天参观展览久经风霜振作精神

14.“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

”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写海风的?

()

A.触觉B.听觉C.嗅觉

15.比较下面两组加点的字的意思,正确的意思是:

()

故身重耳卿太重

不习渡水故耳鬼略无重

A.两个“故”字相同,两个“重”字不同。

B.两个“故”字相同,两个“重”字也相同。

C.两个“故”字不同,两个“重”字相同。

D.两上“故”字不同,两个“重”字不同。

16.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

()

A.踢滕从容自若尾尾动听忙碌

B.圆实大失所忘自爆自弃严峻

C.坚毅婷婷玉立纷纷扬扬抱谦

D.聪颖黯然无神屹然不动充溢

17.“一面”这个题目的意思是:

()

A.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的事。

B.作者去书店买书同鲁迅先生见过一面。

C.作者特意到书店买《铁流》等书与鲁迅先生见过一面。

D.内山先生是日本朋友,我去拜访,巧遇鲁迅先生。

18.“同志的信任”指的是:

()

A.鲁迅对方志敏同志的信任B.方志敏同志对鲁迅先生的信任

C.革命者对鲁迅先生的信任D.鲁迅是值得革命者信任的同志

19.《一件珍贵的衬衫》运用倒叙是为了:

()

A.表达中心思想明确B.形成今昔对比

C.造成悬念吸引读者D.把事情结果交待清楚

20.下列各组里加点词语均为同义词,有的可以互换使用,有的不可以互换使用,可以互换使用的是:

()

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A.

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

在众目睽睽下……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B.

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他

认为陈伊玲很难造就

C.

应了解造就她声音前后悬殊的原因

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

D.

在他严峻的眼光里……

它将决定一个人终身的事业

E.

也许这个人终生就和音乐分手了

21.宋定伯捉鬼的关键是:

()

A.逐步了解鬼,步步为营。

B.刺探鬼的致命弱点。

C.诳骗鬼,使之信任。

D.定伯胆大,心细,机智。

22.《夜走灵官峡》的叙事线索是:

()

A.以成渝的语言行动为线索。

B.以“我”进灵官峡所见所感为线索。

C.以成渝父母的行动为线索。

D.以成渝和“我”的对话为线索。

23.和《夜走灵官峡》记叙顺序一样的文章是:

()

A.《挺进报》B.《同志的信任》C.《一件珍贵的衬衫》D.《小桔灯》

24.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

()

①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②只见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

A.①②两句均是用的比喻

B.①②两句均是用的夸张

C.①句用的比喻,夸张,②句用的比喻,拟人

D.①句用的夸张,②句用的拟人

25.《社戏》中孩子们的“偷豆”该如何理解?

()

A.为了招待城里来的迅哥儿,摘点豆吃,大人们是会同意的。

B.无论如何这是偷,是不文明的行为,说明这些孩子缺少营养。

C.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突出了看戏途中的乐趣。

D.和伙伴们一起偷豆吃,和前边看戏一样使我感到新鲜有趣,难以忘怀,突出中心。

26.“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的动作与声调说明明了:

()

A.郭全海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干部架子。

B.郭全海热爱党,抓紧机会对群众进行教育。

C.分马场面热烈,小声说话大家听不见,只好爬到桌子上高声喊。

D.郭全海不拘小节,为了不失时机教育群众,不怕有损自己形象。

27.对《社戏》中的“我”理解正确的是:

()

A.“我”是少年时鲁迅。

B.“我”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不是少年鲁迅。

C.“我”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是同一人。

D.“我”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不是同一人。

2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署名(布置、安排)意暇甚(空闲)B.不能自已(已经)具名(具备)

C.平易近人(轻易)窘相(穷困)D.恣情(放纵,不受拘束)响午(将近)

29.给空白处选择正确的标点:

()

A.,,,:

“!

,!

”B.,。

,:

“,?

,?

C.,;,:

“,?

,?

”D.,,。

“?

,!

30.下列文章中的“我”虚构的是:

()

A.《傻二哥》B.《一面》C.《社戏》D.《一件珍贵的衬衫》E.《我的老师》

31.选出短语类型与例子相同的一组:

①例:

严肃认真()

A.她的老师B.打量一番C.亲戚朋友

②例:

十分壮观()

A.慷溉激昂B.4个苹果C.房间简陋

32.反义词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倔强——刚强B.从容——大方C.颓唐——振作D.怠慢——冷淡

3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你应该改变学习态度不认真。

B.一个学生的进步快慢,与老师有很大关系。

C.这个任务我们基本全部完成了。

D.这个发明,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社会效益。

34.加点字的感情色彩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②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③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

④……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

A.①贬义②褒义③贬义④褒义

B.①褒义②贬义③中性④贬义

C.①贬义②贬义③中性④贬义

D.①褒义②贬义③贬义④褒义

35.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②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③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④我不睡!

我不睡!

A.①设问②夸张③比喻④反复

B.①反问②比喻③比喻④排比

C.①反问②比喻③夸张④反复

D.①设问②比喻③夸张④排比

36.给下列译文选择正确答案:

①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

A.步行太晚,可两个交替的背,怎么样?

B.步行太缓慢,两人交替的背,怎么样?

C.步行太缓慢,可互相传递背,如何呢?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A.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B.屠户暴躁起来,用刀劈的脑袋,又用几刀杀死狼。

C.屠户愤怒起来,用几刀劈狼的脑袋,又拿几把刀把狼杀死。

37.下列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

B.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二米,深六十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列数字)

C.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作比较)

D.大礼堂顶上藏有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作比较)

38.选出介词“对于”用错的一项:

()

A.我也没有这么傲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B.对于失足青年,我们应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C.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世界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D.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39.《驿路梨花》一文的线索是:

()

A.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

B.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瑶族老人的叙述为线索。

D.“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为线索。

40.下列各句中有动补短语的句子是:

()

A.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B.解放军步步盖起了小茅屋。

C.她妹妹常来砍柴。

D.小姑娘接过了任务。

41.下列各句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找出来:

A.我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改善了。

B.我的写作水平一天天好起来了。

C.我的写作水平一天天提高了。

D.我的写作水平——天天有了较大改进。

42.《驿路梨花》课文题目的含义是:

()

A.因为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作者是在赞美她。

B.因为驿路上到处是梨花,特别美,值得作者赞美。

C.以花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认相互辉映。

D.因为梨花姑娘的名字与梨花相同。

4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B.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C.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D.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44.《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是全国各民族代表共商国策的地方。

B.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

C.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建筑的雄伟,设计的精巧结构的复杂。

45.《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文中有三处事物赋予其象征意义,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①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象征()

②旗帜,红星,松柏等装饰花纹象征()

③牡丹花,荷花,菊花组成的八大花圈象征()

A.象征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B.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C.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46.对小茅屋主人判断正确的是:

()

A.解放军是建设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是主人。

C.谁住小茅屋就是主人,我和老余就是。

D.建造茅屋和照料小茅屋的人都是主人。

E.解放军、梨花妹妹、猎人都是主人。

47.找出下面一个长句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进一步发挥在商品生产中涌现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江都县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发展此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A.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采取措施。

B.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巩固发展组织

C.江都县采取措施巩固发展此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D.江都县采取措施巩固发展组织。

48.选出是主谓句的一项:

()

A.一九九零年五月一日。

B.九月十日教师节。

C.下雪了,好大的雪!

D.我的行李包呢?

49.《谈骨气》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以事实作例证,全文精选三个典型事例,论据可靠、具体、有代表性。

B.讲道理,以理服人,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C.引证法,引用孟子的话,文天祥的诗,毛主席的话,证明中国人有骨气。

D.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主要是以理服人,证明中心论点。

50.《弈喻》课文中所讲的道理是:

()

A.劝诫人不能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

B.劝诫人不能总喜欢说人家的错误,因为人不能没有错误。

C.劝诫人不能互相讥笑,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

D.劝诫人不能总喜欢说人家的错误,因为人不可能一点错误都没有。

51.“起点之美”的最佳“起点”解释是:

()

A.生活的起点B.运动的起点

C.生命的起点D.人生中追求、拼搏的起点。

52.从下列短语中选出全是主谓短语的一组:

()

A.面容消瘦工作紧张燕子回来B.意义深刻精神矍铄细心观察

C.色彩斑斓发挥潜力玉树琼枝D.洗得干净举止稳重果子成熟

53.下列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择一项正确答案:

()

①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

②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③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

A.①反问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设问②反问③拟人④比喻

C.①设问②反问③排比④拟人D.①设问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54.从下面的话中,找出和《起点之美》的内容相一致的一句话:

()

A.起点是可珍贵的,终点没什么可珍贵。

B.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C.终点的美属于每一个优胜者,起点的美属于每一个进入起点的人。

D.终点总是出现在平衡的场面,失美使人怅然。

55.对“此头须向国门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借代手法,表现了作者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

B.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敌人投降的气节。

C.运用了引用手法,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信念。

D.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对“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说明了可汗即将带兵出征。

D.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57.下面加点字意义相同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南市买辔头B.著我旧时裳著作

C.缘愁似个长有缘相识D.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

E.血雨腥风应有涯天涯F.出门看火伴着火

G.旋围解凯旋H.余伤病伏丛莽间剩余

58.《回延安》这首诗的线索是:

()

A.以回忆延安,热爱延安的感情为线索。

B.以回延安时的情绪变化为线索。

C.以一咏三叹“母亲”为线索。

D.以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为线索。

59.对待歌的概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旧体诗四句一首的叫作绝句,双句押韵。

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

B.旧体诗八句一首的叫作律诗,双句押韵,三与四句,五与六句对仗。

C.诗歌要求语言精炼,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D.新诗要求较严格,新诗的行数,每行的字数较自由,但必须押韵。

60.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红旗飘飘把手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二、基础知识。

判断题(每小题0.2分,共6分)

1.《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章以“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由来为线索。

()

2.“门外,细雨烟似的被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这几句对恶劣天气的描写,也暗示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

()

3.《挖荠菜》这篇课文是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的文章。

()

4.《一件珍贵的衬衫》歌颂周总理的高尚品质是通过对总理的语言描写表现的。

()

5.《一面》这课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是由远及近,由粗到细,上整体到部分,使人形象逐渐丰满清晰起来的。

()

6.《同志的信任》通过细节描写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但《一面》只对外貌作了描写,因而对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没有展示出来。

()

7.《一面》和《同志的信任》都是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材料。

()

8.《一面》只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偶然的短暂相见;《同志的信任》写了鲁迅收、看、藏、转信和文稿的全过程。

二者都刻画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

9.《我的老师》一共写了七件事,前五件是略写,后两件事是详写。

()

10.《分马》以“分马”和“换马”贯穿全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了郭全海这个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

()

11.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可算作记叙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必须真实不可虚构。

()

12.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要素。

()

13.因为与敌人斗争的方式和时间不同,所以《挺进报》分为两部分。

()

14.《一面》这课赞扬了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热爱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

15.下列四位作者出生年代的先衙顺序是:

老舍、陶渊明、峻青、杨朔。

()

16.《小麻雀》这篇课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

17.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18.《荔枝蜜》是以“我”对荔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

19.作者赞美蜜蜂的目的在于通过赞美蜜蜂而赞美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名言是吴晗在《谈骨气》中说的。

()

21.《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是篇议论文,文中的记叙部分是为了用事实证明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

2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课写浮雕从东起,依次写到北面,这正是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

23.《小麻雀》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茶馆》,话剧《骆驼样子》。

()

24.《回延安》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一咏三叹,“母亲”一词反复出现,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

()

25.《回延安》“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的是“比兴”中的“比”,比的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

26.《梅岭三章》是现代七绝。

是以旧诗形式抒发革命情怀的好诗。

()

27.“此去泉台招旧部”中的“招”换成“率”字好,显得旗帜鲜明,有声势有力量。

()

28.《致黄浦江》诗人以倾诉的方式,用回顾的方法,表达了爱国情操和自豪感。

()

29.“万里赴戒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和边塞夜景,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方法。

()

30.《社戏》中的景物描写,为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三、基础知识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写出和下列意思相应的词语:

①未成年就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方,不吝啬。

③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服气,不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明亮而洁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大概,大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边句子中加线短语的类型

①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

()

②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

③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

④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但是他宁愿步行穿过公园。

()()

⑤他走进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笑容满面,同他握手。

()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诗句

①后死诸君多努力,___________。

②手抓黄土我不放___________。

③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③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