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6822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强烈推荐146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峨山县1.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录: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农药临时登记证》(原药、制剂)

4、《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原药、制剂)

5、有机农业生产资料认证证书

6、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7、高毒农药转产替代项目备案证书

第1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峨山县1.5万亩除虫菊漂浮育苗基地建设

建设地点:

云南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石邑村委

1.1.2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

云南南宝植化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

合孟麟

——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

——注册资金:

700万元

——基本情况

云南南宝植化有限责任公司,原名云南玉溪亚临界植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我省主要的除虫菊产业加工企业,云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于2001年7月,民营企业,在玉溪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注册资本金700万元,现有职工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人,是玉溪市除虫菊产业的龙头企业。

母公司玉溪源天生物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生物能源为主,综合开发云南生物资源的高科技企业,产业主要有生物农药、生物柴油、菜籽油、烟草专用肥等,项目概算总投资13.46亿元,该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2007年“双百”工程重点前期工作项目。

2007年5月,源天公司整合南宝之后,除虫菊素项目作为其项目群中的一部份。

在玉溪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公司与玉溪市的红塔区、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澄江县、江川、通海以合同方式建立了稳定的原料种植与收购合作关系。

公司成立至今,自主完成了亚临界溶剂萃取除虫菊素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初期的产业化开发,建成了3000L×4的亚临界溶剂萃取除虫菊素粗制生产线,研制了精制新技术并建成了配套的精制生产线,现具有年产200吨50%除虫菊素的生产能力。

2005年,云南南宝植化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首批“高毒农药替代项目”的建设,在两年的建设期内,按照项目计划在原有的生产条件下,新建6000升亚临界萃取装置,新建3700吨年制剂生产设备,形成年萃取加工除虫菊干花8400吨,年产50%除虫菊素原药200吨的生产能力。

目前改扩建工程已完成。

2004年5月,云南南宝植化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原药生产的基础上,研发除虫菊的终端农用杀虫剂型,通过产学研合作,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已成功开发出适用于蔬菜、茶叶、烤烟、果树上的剂型产品,确定的产品可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虱、跳甲、蓟马、茶小绿叶蝉、小茶蛾、蜗牛、蛞蝓、线虫等。

综合利用了现有的除虫菊花渣和其它植物萃取的残渣,上述产品正在申报登记。

在杀虫剂研发成功的同时,从其他植物中提取杀菌成分,成功开发防治白病、霜霉、晚疫的杀菌产品,经过田间筛选试验,已进入登记试验阶段。

2007年四月,公司成立了除虫菊育种中心,将除虫菊优良品种选育工作纳入公司规划,预计3-5年内,公司将选育出成熟期比现在提前20天左右,亩产干花突破130公斤,平均含酯量达1.8%的优良品种。

届时不仅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对提高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

人类施用化学农药与化肥,获得了农产品的增产,解决粮食供给,功不可没。

自从1937年Muller发现DDT的杀虫活性后,陆续出现了大量有机氮、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化学合成农药,这些有毒化学品的长期大量施用,造成了农产品、自然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的污染,有益昆虫消失,有害昆虫及生物产生抗性,不少鸟类绝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更为严重的是在农作物和自然水体中残留农药,其中相当一部份农药通过食物链富集后直接危害人畜。

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农田1600万公顷,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20%。

在部分蔬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着环境与食品的安全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十分突出。

近十多年来,人们日愈强烈的认识到,人类物质文明的繁荣,不能以损害全球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建立一个以环境保护为标志的绿色文明。

在发达国家,人们认为消费绿色产品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绿色产品本身,崇尚自然成为消费者主导的消费意识,“绿色消费”成了一种文明时尚,一项跨国民意测验表明,85%的工业化国家公民在选择食品时首选有机食品。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教育的普及、法制的健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理念也日愈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基本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上升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国策之一,绿色产品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农药是影响环境生态和人的健康安全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要保护环境、要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就必须解决农药的无公害问题。

继联合国粮农组织及环境规划署制定《PIC公约》对4个高毒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做出进出口限制后,我国有关部门很快出台了一系列限用或禁用高毒农药的政策和措施。

相继推出了“菜篮子”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规范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认可和认证标识管理,建立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2003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322号)》决定:

1、自2004年1月1日起,撤销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复配产品的登记证。

自2004年6月30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复配产品。

2、自2005年1月1日起,除原药生产企业外,撤销其他企业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证。

同时将原药生产企业保留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使用范围缩减为:

棉花、水稻、玉米和小麦4种作物。

3、自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证,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

国家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及强制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退出市场的举措,使我国农药工业进入了以无公害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除虫菊素农药产业花项目就是在全球性的“绿色文明建设”和现代农药工业的无公害化发展势头日愈强劲的背景下提出的。

发展除虫菊素农药产业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植物源农药对人畜无害,与环境相融,符合农产品安全要求,其发展空间会迅速扩大;

二是植物源农药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植物原料能否可持续性的大量供应,即可否以集约化方式大规模人工种植,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这种条件的农药原料植物只有除虫菊;

三是除虫菊的杀虫活性物质——除虫菊素,对害虫具有快速触杀击倒作用,这个特点在生物农药中是独有的。

除虫菊作为世界公认最优良的植物源杀虫剂,其在云南已规模化种植了8年,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高品质除虫菊,全省种植农户已发展到10万余户。

玉溪市经过2001—2006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证明玉溪适宜除虫菊种植,2007年种植快速发展,全市种植面积达2万亩,2008年已落实种植面积5万亩。

现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及多年除虫菊的种植经验。

农民从种植除虫菊中能得到较高的效益回报,2008年公司干花平均收购价格达20元,每亩种植除虫菊比油菜增收400—650元,农户种植除虫菊的积极性较高,种植收入可观,是玉溪地区小春作物结构调整的理想项目,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目前,天然除虫菊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也持续上涨,截止今年5月底我公司收到的订单位已达98吨(50%精油),由于2007年种苗不足,种植规模扩展缓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除虫菊原属国外引种品种,由于多年的持续种植,除虫菊的品种退化,平均含酯量由原来的平均1.3%—1.4%降为1.0%,亩产量由原来的平均80公斤降为60公斤。

种植规模难以快速扩大、品种退化严重成为当前制约除虫菊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项目针对除虫菊干花市场紧缺现状,从除虫菊引种、选种、繁种、育苗、高产栽培等关键技术入手,解决困扰当前除虫菊生产的种子不纯、含酯率低、育苗困难、产量低、效益不高问题,提出建设90亩育苗基地,解决除虫菊规模化种植的种苗难题,为峨山县1.5万亩的除虫菊种植提供优质的种苗。

1.2项目概述

1.2.1建设规模

规模:

(1)占地规模:

总占地为90亩

(2)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为795万元人民币。

(3)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和功能设置是:

钢结构漂浮育苗棚125m2个×100个

苗床育苗棚60m2个×80个

供排水设施100m2

1.2.2预期目标

1、引进、选育出一个含酯率达2.0%的早熟、高产,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品种。

2、年育苗量可满足峨山1.5万亩除虫菊种植。

3、规模化推广种植含酯率为1.7%的,平均亩产干花达110公斤以上。

4、农民平均每亩可实现干花收入2200元。

1.3主要建设条件

●区位条件

峨山彝族自治县,在云南省中部。

东部101°52′—102°37′,北纬24°01′—24°32′之间。

东接红塔区,东南与通海县交界,南与石屏县接壤,西南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双柏县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相通,东北与晋宁县毗邻。

总面积1972平方公里。

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距玉溪市人民政府驻地红塔区州城镇24.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110公里。

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5—24℃。

●市场条件

农作物病虫草鼠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制约着高优农业及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世界粮食产量因病虫草鼠害造成的损失每年大约占总产的20-35%,年损失额达1200亿美元。

在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各种防治方法中,生物防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物农药所具有的安全、环保特性使其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天然除虫菊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也持续上涨,市场看好。

●基础设施条件

建设地点位于小街镇石邑村委会辖区内,有道路惯通,外部水利设施良好,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地面积

m2

90亩

2

建筑面积

m2

17300

3

总投资

万元

795

4

建设期

2008-2009

5

带动种植面积

万亩

1.5

6

实现每亩干花产量

千克

110

7

干花收入

万元

3300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市场需求

天然除虫菊素杀虫剂是国际有机农业和我国绿色农业主推的生物农药之一,主要用于出口农牧林业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行业的害虫防治。

目前,国内用于有机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物农药种类很少,产品单一,而且药效都不理想,市场需求空间很大。

在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两个市场高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下,国内外对生物农药的市场需求日愈强劲,能达到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标准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标准的生物农药品种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在有机食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出口农产品生产和城市园林绿化防害等行业都是对生态环境、人的健康与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共同特征,一是发展趋势好,二是使用农药的安全性要求高。

天然除虫菊素杀虫剂在这些行业中具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家强制有机磷类高毒农药退出市场给生物农药发展带来了难逢的历史机遇。

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国内年消耗总量约为20余万吨。

国家强制5种高毒有机磷类农药退出市场的举措,将为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并腾出一定的市场空间,从而为除虫菊素等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极其好的历史机遇。

除虫菊素原药主要定位于农药厂家,主要为国内的卫生杀虫剂制造业、大田农用杀虫剂制造业和国际市场。

由于国际上除虫菊的主产区动荡不安,种植难以保证,加上本身土地面积、耕作方式限制产量供应不足,原药市场目前供不应求,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从紧的供货。

2.2种植需求

除虫菊素原药及制剂在未来几年内的供货从紧状态,决定除虫菊的种植规模将有快速的发展,现有的种植面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按除虫菊农药项目预计2009—2010年期间,除虫菊生产达200吨原药规模,年需要种植10万亩除虫菊,峨山县种苗需求量巨大。

第三章建设规模

3.1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定位在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研发为核心,建设可以大规模供应田间种植的种苗基地,并完成品种的纯化改良。

主要完成的建设规模如下:

钢结构育苗棚125m2个×100个

苗床育苗棚60m2个×80个

供排水设施100m2

3.2生产产品规模

供应峨山县1.5万亩除虫菊规模化种植的种苗,间接实现干花产量1650吨,产50%除虫菊素原药33吨。

第四章项目方案

除虫菊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今南斯拉夫的达尔马第亚、巴尔干阿尔卑斯山等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种能够集约化种植的杀虫植物,至今有150多年的栽培使用历史。

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了12种生物杀虫剂,其中有9种是除虫菊素(pyrethrins)或拟除虫菊素类化合物。

中国农业部于2000年3月发布的《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允许在A级、AA级绿色食品使用的植物源杀虫剂中,除虫菊素位列第一。

4.1育苗基地选择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种植高品质除虫菊,经过近6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种植除虫菊的成熟技术和经验。

本项目拟选择峨山县小街镇石邑村委会辖区为育苗繁种基地,为全县除虫菊种植提供优质种苗。

4.2除虫菊漂浮育苗操作技术

4.2.1育苗棚场地选择

育苗场地应选择在通风、地势平坦、靠水源,交通方便、易管理的地方。

4.2.2播种及基质装盘要求

(1)播种时间:

根据移栽期确定播种时间,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10日前,苗龄5570天。

(2)播种量:

亩播种量2530克。

(3)基质装盘:

基质在装盘前,先加入适当的洁净水或拌成湿润状态(即:

湿润后的基质以捏之成团,轻抛即散开为宜)。

装盘时将基质装满育苗盘中的每个孔穴,再将超出育苗盘平面的基质刮去,并使基质低于盘面0.2厘米左右。

(4)播种质量:

采用手工播种法,每孔播40粒种子,再撒上一层基质,抹去过厚的基质以不见籽种为宜。

育苗池水深度为10公分左右。

播种后及时盖好棚膜(含遮阳网)。

4.2.3播种后至出苗期的温、湿度管理

(1)播种后第二天检查基质吸水情况,对吸水差的基质及时喷洒清水。

(2)因除虫菊育苗在夏秋高温、高湿期,播种后应将育苗棚两端的棚膜打开,保证通风排湿。

(3)温度:

育苗棚内的温度中午应控制在42℃以下,盘面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

如棚内温度过高,除将育苗棚两端的棚膜打开外,应及时将育苗棚两边的棚膜也打开1015厘米,以利于通风、降温。

(4)水温:

棚内水温应控制在22℃以下,如高于22℃,应及时换水,水深不低于10厘米。

4.2.4出苗后的管理

(1)除虫菊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出苗达到80%后,即时施第一次育苗专用肥,对于6米长的小棚,则每个棚均匀地施入0.3-0.5公斤育苗专用肥;对于9米长的小棚,则每个棚均匀地施入0.50.75公斤育苗专用肥。

(注:

禁止使用碳铵和尿素)。

(2)除虫菊播种后15天应及时间苗、补苗,遵循"间小、间病"的原则。

每个孔穴保留2--3株,完成间苗、补苗后,喷施一次1:

8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以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间苗、补苗5天后,可除去遮阳网。

(3)播种后30天,有3片真叶后,施第二次育苗专用肥,6米长的小棚,则每个棚均匀地施入0.50.75公斤育苗专用肥;9米棚施入0.751公斤育苗专用肥,再喷施一次1:

80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以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4.2.5后控:

除虫菊漂浮育苗施肥遵循"前轻、中促、后控"的原则。

第三次育苗专用肥的施用量,可根据幼苗长势而定。

因除虫菊漂浮育苗根系不发达,如温度高、肥料过多会造成烧苗。

4.2.6炼苗

移栽大田前5-7天,必须进行炼苗,打开育苗棚所有通风设施(揭去棚膜而保留防虫网),昼夜通风,使棚内和棚外的温、湿度一致,进行炼苗。

同时,可采取将育苗盘傍晚抬出、早晨放入的方法进行适当断水、断肥、炼苗,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提高幼苗质量。

4.3除虫菊苗床育苗技术

1、苗床地选择

苗床地选择离水源近、地下水位低的肥沃地块,苗床地与大田比为1:

50~1:

80

2、苗床地整理

(1)苗床地的清理与消毒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秸秆、杂草等物,然后用麦根、秸秆等物烧苗床地,消除、杀死病菌和虫卵。

(2)理墒

播种前一个星期左右,将苗床地整细、耙平,按1.60m开墒,墒面l.20m,沟宽0.4m,沟深0.2m,高墒低沟。

(3)底肥

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000kg,普钙50kg,施于土壤,并将农家肥、化肥、土充分混合均匀。

3、种子处理

(1)晒种

播种前晒种1~2天,打破种子休眠期,促进种子吸水,方可出苗整齐,还可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和卵块。

(2)浸种

用温水浸种48小时。

4、播种

种子浸泡48小时后,先用纱布滤水,在阳光下暴晒,以提高种子温度,增加氧气,然后播种,每亩用除虫菊精种(指干种)1kg~1.5kg,拌活土或细沙(不同于苗床地颜色),分播到墒,均匀散播,播种后用细粪或活土将种子盖严,再盖上松茅,浇足水,播种期为芒种节令。

5、苗床管理

(1)浇水

播种至出苗大约14天,此间要保持苗床湿润,若不下雨,每天傍晚浇水一次。

(2)防虫

出苗前后几天,要及时防虫,防虫用药氰菊酯,用药量每亩25ml、兑水50kg喷施,防治茎叶害虫。

同时,每亩用2.5%敌百虫片或2%的辛硫磷0.2kg兑水1.5kg,与麦茨等24kg拌匀,于傍晚撒于苗床地,防治蝼蛄、小土狗、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3)防病

每亩用广枯灵40ml或冠菌清0.03kg,兑水50kg交替使用。

可防治根腐病、软腐病、青立枯等病害。

(4)除草

每亩用威霸50ml兑水50kg于小草3~4叶期喷施,防除禾本杂草,阔叶杂草需人工拔除。

(5)间苗

间苗时要间密留疏,间弱留强,拔除病株,减少病卵。

(6)追肥

间苗后应及时追肥提苗,每亩用10kg复合肥兑水浇施,施肥后用清水洗苗,以免烧苗。

4.4除虫菊的大田移栽

1.1大田选择与整理

1.1.1大田选择

除虫菊分蕖发棵强,须肥水充足,特别是开花期后对肥水更为敏感。

因此,在选择大田时,必须选择在离水源近而肥沃的土壤。

1.1.2移栽大田的整理

前茬收获后,及时翻犁,清除田间杂草,烟杆等物,晒田,耙细,耙平,待理墒。

理墒:

按1.2m开墒,墒面0.8m,墒沟0.4m,沟深0.2m。

1.2大田移栽

1.2.1适时移栽

8月中下旬开始移栽,这段时间雨量充足,地温高,为使除虫菊早生、快发奠定基础,移栽最好在处暑节令期间完成。

此时若前茬作物未收割完毕为赶节令必须按要求及时将菊苗移至田间,待中耕管理时再处理前茬作物根茎。

1.2.2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移栽必须栽成“丁”字形、梅花形,以便通风透气。

其模式分三种:

上等肥力地块,栽苗1800株,大行0.7m,小行0.5m,株距0.6m;中等肥力地块,苗栽2000株,大小行相同,株距0.55m;低肥力地块,苗栽2200株,大小行相同,株距0.5m。

1.2.3底肥

N、P、K及微肥配合,每亩用优质农家肥1000kg,普钙50kg。

4.5科学管理

1.1中耕除草

菊苗移栽后,前期因雨水多,易生杂草,需及时除草,并疏通田间沟渠,保障雨水畅通,防涝保苗。

后期次年开春时,小草易发生,应注意除草。

1.2追肥

追肥应分四次进行,第一次,提苗肥,在除虫菊移栽20天后,以氮肥为主,用量每亩碳铵20kg或尿素10kg也可用硝铵15kg,兑水浇施以便提苗。

第二次,发棵分蕖肥,在第一次追肥1个月后,以氮肥和甲肥混用,用量每亩用尿素15kg和硫酸钾10kg,兑水浇施。

第三次,现蕾打苞肥,开春前5天,每亩用复合肥30kg,兑水浇施。

第四次,壮花肥,于2月底,亩用复合肥15kg浇施。

追肥后,浇透水,效果更佳。

除虫菊生长最佳所需用氮磷钾肥的比值为N:

P:

K:

=15:

34:

23

1.3防病

发棵早而快的除虫菊,叶色浓绿,植株抗体差,易发生软腐病,根腐病等病,应及时用广枯灵、冠菌清等交替防治。

防治方法是每亩用广枯灵80ml,或冠菌清0.06kg兑水200kg~300kg,浇根防病。

1.4适时浇水

除虫菊旺盛生长期,正是干旱、枯水季节,应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除虫菊的开花期为需水临界期,需要大量水分,促进养份运转。

因此,开花期到采摘前10天,最少需浇一次透水。

4.6除虫菊的采摘

1.1菊花采摘的标准

菊瓣(白色)刚要发黄、败落,花盘中间凸起,管状花(黄色)60%已开放,菊花整体黄白分明。

1.2适时采摘菊花

菊花中的菊酯含量呈倒“V”字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刚现蕾开花时,酯含量很低,随着花的开放达70%为成熟花时含酯量最高,此时不采摘,随着花期的延长含酯量随之再降低。

因此必须适时采摘菊花,才能使花中酯量最高。

采摘节令在次年清明至谷雨节令期间。

1.3菊花的采摘方法

采摘时,人往沟内走,成熟一朵采一朵,中指和食指夹住花底顶部的花盘,拇指压住花盘顶部,向左轻轻用力,花盘就落人手中,摘满一把,便放人箩筐内,这样,周而复始地采摘。

4.7除虫菊的晾晒

除虫菊采摘时,可在田边地角边采摘边晾晒。

晾晒时,地面一定要清洁或用草席等垫晒花中应无泥、无沙土。

地面不清洁,晒干的菊花,色泽不佳,影响级别。

刚采收的除虫菊花或是被雨水淋过的除虫菊花,不能堆捂,堆捂易发热,加快其呼吸作用,花内菊素挥发较快,损失大,影响菊花的品质,同时菊花应尽量避免太阳光直射,因为太阳光中紫外线可使菊素分解。

采收时若遇下雨,应将菊花放在宽敞、通风的屋内,摊薄于席子上晾晒,并勤动,以免发霉变质,待天晴时,及时晾晒或是在60℃内的低温下烤干使其花中水份低于8%。

4.8除虫菊的储存

已晾晒干燥的除虫菊花须用黑色的袋子包装,堆放于通风干燥。

第五章场址选择

5.1场址现状

本项目经过多次认真比选,最终确定在峨山县小街镇石吧村委会辖区内,该地区地形、地貌适合建设苗棚。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为90亩,场地原属于基本农田,水肥条件较好,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功能分区情况可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合理布置,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5.2场址条件

5.2.1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峨山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

总的气候特点是: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差立体分布。

年平均日照为2286.9小时,日照率为52%。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

年平均气温15.9℃,月均气温一月份最低,为8.4℃;七月份最高,为21.2℃。

由于县内各地海拔悬殊,气温各异。

化念、丫勒等低热河谷区最高,年均达20℃左右,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大西、总果等高寒山区最低,年均13℃左右。

由于县内地形小块多样,地域性强,低热河谷坝子散落于崇山峻岭之间,在小范围内的山上山下,南坡北坡,气温高低差别十分明显。

无霜期约268天,在局部范围内,霜冻几乎年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

降水量适中,年均降雨量为934.6毫米。

全年极端最高温度:

31.10C

全年极端最低温度:

-5.40C

最热月平均温度:

19.90C

最冷月平均温度:

8.20C

降水量:

年总量968.6mm;一日最大量135.3mm;一小时最大量13.1mm

平均风速:

夏季1.9msec;冬季2.4msec

基本风压:

0.35knm2

主导风向及频率:

7月SW1.5;1月SW2.3

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69%;

5.2.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建设地区,海拨1289~1391.8米,地域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