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656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docx

汽轮发电机基座底板作业指导书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2

第二章、概况及特点………………………………………………2

第三章、主要工程量………………………………………………2

第四章、施工机具的选用及场地布置……………………………2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3

第六章、进度控制计划……………………………………………13

第七章、质量管理要求及保证措施………………………………13

第八章、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及保证措施…………16

 

第一章、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汽轮发电机基础底板》[F01861S-T0220/F0781S-T0220]

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SDJ69-87)

1.3《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2005

1.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GB50202-2002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概况及特点

2#汽轮发电机基础底板设计±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229.30m,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结构底标高-7.50m,底板结构尺寸43.21211m×12.26m×3.0m,底板纵向中心线(汽轮发电机中心线)距主厂房

列均为15.3m,底板

轴与主厂房

轴重合;汽机基础上部结构、支墩、沟壁等结构直接置于底板上,基础为大体积砼,砼浇筑需进行温度控制。

第三章、主要工程量

1、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详见下页统计表。

主要工程量统计表(每台汽机底板)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设计C15砼垫层

m3

54.1

3

钢筋制作、安装

T

300

2

油毡隔离层

m2

530

4

底板C30砼

m3

1590

第四章、施工机具的选用及场地布置

1、施工机具的选用及场地布置

1.1机具配备计划

主要机器具配备

序号

机械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自动拌和系统

2

联系川三或东电

2

砼运输车辆

7

本公司不足部分联系川三或东电

3

拖泵

3

一台备用

4

建筑塔机

1

5

振动电机机振动泵

15~18

6

川路车

1

浇筑辅材运输

7

滚丝机

2

8

水平仪

1

9

全站仪

1

1.2场地布置

2台拖泵布置于A列外场地上,采用泵管接至浇筑地点,塔机采用布置在A列外A15~A16之间的建筑塔机。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1、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流程

1.1施工前准备

1.1.1组织施工图纸会审。

1.1.2落实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

1.1.3施工用水、用电布置到位,施工道路畅通。

1.1.4特种专业工种已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1.1.5工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已准备到位。

1.1.6程施工人员和各工种劳动力已组织就位。

1.2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基础溶洞处理→清基封闭→油毡隔离层施工→二次放线→钢筋制安→模板安装及加固→蛇形冷却循环水管及温控装置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拆模

1.3主要施工方法

1.3.1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科测量组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放出汽轮发电机中心线,控制误差≤±5mm。

同时将纵横轴线放样到基底坚石上,作好三角标记,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2溶洞处理:

按照设计单位确定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

1.3.3清基封闭

1.3.3.1对基坑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无溶洞影响部分,待溶洞处理并验收完毕后,人工将基底清洗干净,然后根据已测放轴线,关好垫层模板,测出基底标高,作好地基隐蔽记录,会同地质工代,监理单位和业主验收合格后浇筑垫层砼。

1.3.3.2垫层砼采用梭槽浇筑,梭槽搭设于靠

列一侧(主梭槽搭设平面位置详见下图,分梭槽根据浇筑下料情况设置),砼必须振捣密实,表面抹平清光。

1.3.4油毡隔离层施工

1.3.4.1油毡铺设前在场地外阴凉干燥处铺开,将油毡表面粉沫清扫干净,清除时避免损伤油毡并保持表面干燥,然后反面松松卷好,直立置于干净、通风、阴凉的地方以便取用。

1.3.4.2石油沥青玛蹄脂铺刷时必须避开雨天、确保基底干燥时方可进行施工,从汽机底板

轴朝

轴端方向整体平行推进,用浇铺法铺洒时,铺洒宽度每边比油毡宽度超出10~20mm,铺洒速度不能太快,铺洒量以铺好油毡后中间满注、边缘有少量沥青玛蹄脂溢出为宜,铺贴油毡时双手按住油毡,均匀用力地将油毡向前推滚,使油毡与下层紧密粘结,避免斜铺、扭曲;在推铺油毡时,操作配合人员将毡边挤出的沥青玛蹄脂及时刮去,并将毡边压紧粘住,将油毡刮平、赶出气泡;施工时要切注意油毡的粘结、搭接、接缝质量,铺设时如发现粘结不良,用小刀将油毡划破再用沥青玛蹄脂贴紧、封死、推压平整,然后再用一块油毡将缝盖住。

1.3.5二次放线

在油毡隔离层施工完成后,再根据厂区测量控制网测放出汽机基础主轴线及上部结构钢筋插筋边框线,用白灰线及红三角作好标识。

1.3.6钢筋制安

1.3.6.1钢筋制作

1.3.6.1.1对进场钢筋应进行外观检查验收,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施工规范规定抽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工程

1.3.6.1.2所有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加工制作,再运到现场绑扎安装;钢筋在领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进行标识,做好钢筋的跟踪记录。

1.3.6.1.3底板钢筋接头形式:

Φ36的Ⅱ级钢筋全部采用等强直螺纹连接接头,在同截面内接头百分率按25%相互错开布置;中部Φ20的Ⅱ级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在同截面内接头百分率按50%相互错开布置;绑扎接头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

1.3.6.2钢筋绑扎

1.3.6.2.1

钢筋运至现场后应分类堆放于垫平的木枋上,运输及堆放过程中不得破坏钢筋制作型式及玷污钢筋;底板钢筋设计保护层50mm,在钢筋绑扎前先用砂浆条@2500现场制作钢筋保护层,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要求;钢筋绑扎时按施工图在隔离层或砂浆条上用粉笔划出钢筋间距,排放纵横向钢筋后由下而上逐层进行绑扎;绑扎过程中随时用广线检查、校正钢筋的平直度;各层纵横钢筋网片交叉点采用梅花状绑扎;上下层钢筋之间采用钢管满堂架支撑和定位,以保证各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

(详见下图)

1.3.6.2.2由于钢筋自重较大,采用φ48×3.5脚手管作为上层钢筋、中部钢筋及循环冷却水管的支撑体系,在底层纵横钢筋绑扎完成后搭设;钢管满堂架立杆纵横间距均为2m,上下大横杆包边间距为2.756m,剪刀撑在满堂架外侧周边设置,搭设单剪刀撑;支撑架在钢筋安装完成后不再拆除,以确保底板钢筋骨架的强度及刚度而埋设于汽机底板内。

1.3.6.3汽机上部结构框架柱和支墩钢筋绑扎

1.3.6.3.1底板钢筋绑扎前在基础隔离层上放好柱和支墩的中心线、边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标识,底板内柱钢筋用箍筋固定,箍筋与底板钢筋绑扎稳固,超出底板顶部后再设五道箍筋,最后采用钢管架固定,钢管架立杆利用底板支撑钢筋立杆,确保钢筋位置准确,不变形、不位移;柱和支墩钢筋从板顶起往上1.5m范围内用塑料布包扎好,避免浇筑底板时被砼污染。

1.3.6.3.2支墩钢筋及循环水坑钢筋采用钢管脚手架固定,脚手架插入底板确保钢筋不移位变形,埋入底板砼部分不再拆除。

1.3.7模板工程

1.3.7.1汽机底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

钢模板安装前,先用角磨机将表面物质(如砂浆、油污、水锈等)打磨清洗干净,然后根据测量放出的轮廓线进行模板拼装。

模板与模板采用φ12×25螺栓连接,中间夹双面胶,双面胶必须与模板内侧平齐,模板接缝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mm。

1.3.7.2汽机底板四周搭设双排架,排架立杆纵横间距均为1200mm,大小横杆步距均为1000mm,内侧立杆距底板外边400mm。

排架外侧采用斜撑支撑,斜撑直接支撑于基岩上或用32mm钢筋设地锚。

模板加固详见下图:

1.3.7.

3模板脱模剂采用色拉油,待大块模板配制完成后涂刷。

刷脱模剂时,注意作好对相邻钢筋的保护措施,避免对钢筋造成污染;脱模剂涂刷采用干净棉纱湿润后,将其拧干均匀涂抹,砼未浇筑前,用彩条布覆盖遮尘。

1.3.8蛇形循环冷却水管及温控装置安装

1.3.8.1待模板、排架基本固定后安装蛇形循环冷却水管及温控装置及埋设测温管。

1.3.8.2循环冷却水管设置两层;具体详见附图一:

汽机岛基础底板循环冷却水管安装图。

1.3.8.3热电阻测温点共设6处18点;温度计测温点共设3处9点;具体详见附图二:

汽机基础底板温度控制测点布置图。

1.3.9混凝土浇筑

1.3.9.1砼浇筑时间计算

单台机组汽机底板砼为1590m3,根据罐车的出车率为0.95计算,每台砼车一次能运4.75m3,每车砼搅拌及卸料时间约为10分钟,运至现场3分钟,泵送率(单台)按30m3/小时计算,泵送时间约10分钟,则每车砼共需23分钟能完成一次浇筑任务,每小时每台车能浇筑砼12.4m3;搅拌站出料率按50m3/小时计算,考虑采用6~7台砼罐车运输,则每小时能浇筑砼74.4~86.8m3,理论完成浇筑时间为1590÷(74.4~86.8)=(21.4~18.4)小时;考虑浇筑过程衍接、班组交接和处理砼的时间损耗,约(25~21)小时能完成浇筑任务。

1.3.9.2砼浇筑设备配置:

砼生产和运输由项目部建筑队负责,利用川三或东电搅拌站配合;砼浇筑前对机械、设备的准备及维修保养工作提前进行,每台机组汽机底板必须保证7台4.5m3砼罐车,3台拖式泵(1台备用),120m长泵管及附件;照明器具及振捣设备由施工队提供。

1.3.9.3劳动力配置:

考虑到砼浇筑的连续性,汽机底板基础组织两个班次进行浇筑,白天14小时,夜班10小时;每班次前后联系员1人,放料人员12人,指挥下料人员1人,钢模维护工2人,钢筋维护工2人,砼振捣人员8人,抹面人员8人,养护人员4人,浇筑道路维护2人;每班共计40人。

1.3.9.4浇筑通道及拖泵布置

汽机基础底板采用两台拖式砼泵和一台建筑吊连续进行浇筑,泵管通道及拖泵布置详见下图:

浇筑通道采用钢管脚手架按双排架搭设,立杆支撑于垫层上,端部加25mm厚钢板,预防隔离层破损,通道宽1.5m,并满铺4000*200*50木跳板,并用8#铁丝捆牢,平面布置详见上页:

拖泵及通道平面布置示意图;立杆横向间距1.5m,纵向间距1.8m;大横杆步距1.6m,脚手架纵向设连续单剪刀撑,横向每4跨设一道双剪刀撑;通道两侧设防护栏杆,栏杆高度1.2m,泵管最后固定在通道中部,泵管端头用弯管连接直接左右移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施工缝;砼浇筑通道所有的脚手架管,不得与底板的各类支撑架、加固架、钢筋等相联结,以免浇筑时泵输送振动使钢筋及模板产生位移变形。

通道搭设详见下图:

浇筑拖泵用架子立杆在砼浇筑完成后割除,钢管上口采水泥沙浆封闭。

1.3.9.5施工缝留设

汽机上部结构框架柱及地下设施支墩的施工缝设于汽机底板上口-4.50m处,设水平施工缝,施工缝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汽机地下设施循环水管坑及凝结水泵坑壁施工缝设于距汽机底板上口300mm(-4.20m)处,设水平缝加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加固详上图:

施工缝以下部分模板采用吊模支护,加固架支撑于汽机底板内。

1.3.9.6砼浇筑

1.3.9.6.1根据汽机底板长边远超过厚度3倍以上的原则,采用以底板短边为基准,从底板

轴端向

轴端、根据汽轮发电机中心线为界分两条浇筑带平行推进浇筑,即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连续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

每条浇筑带浇筑宽度6.13m,按斜面1:

6坡度,其流淌距离约为6m,分层厚度控制在0.6m。

1.3.9.6.2砼浇筑分层及推进情况详见下图:

1.3.9.6.3浇筑下料时尽量避免直接冲击模板,防止模板变形;砼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在砼入仓点,混凝处理工负责振捣出管砼使之顺利通过底板中、上层钢筋流到底层,每次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处理,必须从混凝土流淌的端部从上自下进行处理。

1.3.9.6.4砼振捣采用6m~10m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分层振捣时必须遵循“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间距控制在300~450范围内的原则;条形结构采用振动棒插点采用“行列式”次序移动,避免移动混乱造成漏振,每次振捣移动间距不大于45㎝。

振动棒插点排列布置详见下图:

1.3.9.6.5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不大于300mm;单点振捣时间30s左右,每一点振捣时间到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下沉,且无气泡溢出时为止;振捣时不得漏振,在砼前后接槎处,应加强该部位振捣,但也不能过度振捣以防止发生离析和粗骨料下沉;对底板钢筋较密的地方和四角,应加强该部位振捣;板埋件下砼要振捣密实,且用锤子敲击;上层砼浇筑时,振动棒的插入深度需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不小于50mm,同时在振捣上层砼时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进行;随着砼浇筑的推进,振捣器相应跟进。

1.3.9.6.6待砼浇筑至低于设计标高10cm时,应尽量采用人工平仓,达到设计标高时,用2~3m的铝合金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事先制作好的铁滚筒纵横碾压数遍,待砼收水沉实后,用木抹子抹平砼表面,封闭其收水裂缝。

最后清光、压光砼表面。

1.3.10混凝土养护

1.3.10.1养护措施

当砼浇筑至顶板经压实抹光后,即砼处于硬化阶段时,及时铺上双层塑料薄膜作为密封层,防止砼表层热量及水分流失,使之表面处于湿润状态,然后铺上2~3层厚的麻袋(根据测温情况确定),浇水(养护水采用循环水热水进行)时从塑料薄膜上浇入,侧模采用挂麻袋方式,厚度1~2层(根据测温情况确定),麻袋必须随时保持湿润状态;在砼降温中期,为加快降温速度,采用白天抛开部分保温层,晚间重新覆盖的做法,在降温后期,采取逐日抛开保温层的做法,直至养护期结束,砼养护期原则上定为15天(根据测温情况确定)。

1.3.10.2温度监控及测试

1.3.10.2.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2#汽机岛基础底板体积为159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等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结构面大,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形成温度收缩应力,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通常纵横交错,多发生在施工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除结构计算、构造设计需考虑外,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施工操作工艺、控制施工温度和改善混凝土性能等对其影响也非常重要。

1.3.10.2.2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措施

为了有效的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本项目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产生的升温、延长散热时间、减少混凝土收缩、掺入WG-HEA抗裂膨胀剂、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入手。

A、降低水泥水化热

①、本工程掺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②、尽量选用粒径较大(在规范允许使用范围内),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

③、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利散热。

④、在混凝土内布置蛇型冷却管,通过不断加入循环冷水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带走,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降低混凝土因温度应力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其蛇型冷却管布置图详附图

(一)。

B、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采取二次振捣法,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C、混凝土浇筑前的裂缝控制计算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根据施工拟采的防裂措施和现有施工条件,先计算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各龄期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和弹性模量,然后通过计算,估量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若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调整混凝土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温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等重新进行计算,直到应力在允许的范围。

D、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和养护

①、尽量避开气温高的天气浇筑,如必须浇筑则需有相应温控措施。

②、浇筑时,控制混凝土入仓速度,使混凝土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高,散热不利,导致内部有害裂缝产生。

③、混凝土振捣密实,在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避免出现表面干缩裂缝。

④、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期15天,先用麻袋覆盖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经常洒水,保持表面湿润,必要时用彩条布遮阳。

尽量减少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

采取合理的拆模时间,一般为14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5℃。

⑤、加强测温和监控管理,做好温度记录,观察内部温度变化,确保混凝土的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值,以及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气温的差值均小于25оC,内外温差不大于25℃,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混凝土温度梯度和温度不至过大而产生有害裂缝。

E、汽机基础底板温度的监控测试:

温度测量采用铜热电阻法和混凝土内预埋钢管利用普通温度计进行测量,根据汽机低板基础为长方体,具有对称性的特点,温度测点按1/4体积进行布置可以反应整体,具体见温度测点布置(图二)。

a、温度测量在浇筑好后的前一天开始测量,每2小时测一次,重点监测每天凌晨2:

00和下午14:

00点的温度,此时的数据最具有代表性。

b、每天测温数据出来之后,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向有关人员通报,对实测数据超出温控范围时,及时采取措施将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c、绘制各测点1d~7d的温度变化曲线图,总结经验。

F、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控制

根据实测温度控制混凝土的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值,以及混凝土表面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均小于20оC,内外温差不大于25℃,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混凝土温度梯度和温度不至过大而产生有害裂缝。

1.3.10模板拆除

混凝土养护7天后,可以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时禁撬禁砸,防止损伤混凝土棱角,严禁整壁硬撬模板,拆除后模板应马上进行清理,堆放整齐。

第六章、进度控制计划

1、进度控制计划:

由于溶洞处理方案未定,预计从垫层到汽机岛基础底板浇筑砼时间35天。

第七章、质量管理要求及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要求及保证措施

1.1质量目标:

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0%;单位工程质量优良;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1.2质量保证措施:

1.2.1积极推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冷却管、WG-HEA抗裂膨胀剂、新型模板。

1.2.2坚持班组自检和工序间交接检制度,质检员跟班检查,形成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1.2.3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国颁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中开展质量竞赛,实行优质优价;

1.2.4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管理,负责做好定位测量放线、轴线标高等工作;

1.2.5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要提前将隐蔽工程验收资料送达质检科,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2.6做好成品与半成品保护措施,钢筋工程在砼浇筑面时,对上部插筋用塑料布包扎1.5m以上使之不受污染;

1.2.7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从工程开工起就按国家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完善各种工程技术资料,作到及时、准确、工整。

1.2.8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员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

1.3工程各阶段(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措施

1.3.1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1.3.1.1根据设计文件、会审纪要实际核对;

1.3.1.2控制点及控制轴线必须经施工科测量组复核,做好复核记录;

1.3.1.3技术交底工作必须按照工种交底到具体的施工操作人员;

1.3.1.4进行各种材料的备料工作,做好材料质量保证书、合格证的收集及做好二、三级台帐;

1.3.2施工中的检查:

1.3.2.1做好测量放样复核工作;

1.3.2.2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完整真实;

1.3.2.3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资料等工作;

1.3.2.4做好各分项工程的过程控制及各种跟踪管理台账。

1.3.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1.3.3.1各类工序完成以后做好成品保护措施,特别时钢筋在施工中注意防止被脱模剂玷污、施焊时在主筋上引弧以及在砼浇筑时做好包扎防护;

1.3.3.2砼在浇筑完成以后立即按本册指导书养护部分方案采取养护措施,四周搭防护围栏,防止砼被外力损伤,派专人负责养护和温控工作。

1.3.4质量管理措施: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精神,严格执行三、四级验收制度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

1.3.4.1认真做好审核设计图纸、文件,做好施工图交底;

1.3.4.2认真组织学习技术规范,将主要规范标准发至班组;

1.3.4.3做好各道工序质量交底工作,并做好记录;

1.3.4.4做好内业、外场同步,并专人收集、整理保管验收资料;

1.3.4.5施工过程中按已定方案施工,不擅自更改,如碰特殊情况须补报方案认可。

1.3.5各分项工程技术质量要求

1.3.5.1垫层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1

表面平整度

mm

≤5

2

标高偏差

mm

±10

3

厚度偏差

mm

个别地方≤设计厚度1/10

1.3.5.2隔离层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质量要求

1

基层表面质量

平整、清洁、干燥

2

铺贴质量

粘接牢固、紧密,接缝封严,无损伤、空鼓

3

接缝位置质量

相邻之间应错开1/3幅宽

4

搭接长度

长边搭接≥100mm,短边≥150mm

5

沥青摊铺厚度

层间为1.5~2.5mm,表面为1~1.5mm

1.3.5.3模板工程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1

基础中心线与厂房轴线位移

mm

≤5

2

模板接缝宽度

mm

≤1

3

截面尺寸偏差

mm

+5~-8

4

模板表面平整度

mm

≤1

5

模板拼接缝高低差

mm

≤1

6

全高垂直偏差

mm

≤10

7

预埋插筋

mm

中心位置≤3;水平位置≤3

8

模板与中心线距离偏差

mm

±5

1.3.5.4钢筋工程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1

钢筋接头

/

详前作业指导书

2

钢筋骨架

/

牢固、不变形

3

钢筋表面质量

/

平直、洁净

4

钢筋间距偏差

mm

±10

5

钢筋排距偏差

mm

±5

6

钢筋保护层偏差

mm

±5

7

上部结构插筋中心位移

mm

≤5且固定牢固

1.3.5.3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单位

质量要求

1

施工缝留设

/

设于-4.85m,处理按设计

2

露筋、孔洞、蜂窝、夹渣

mm

不允许

3

基础中心线位移

mm

≤10

4

表面标高偏差

mm

±10

5

外形尺寸偏差

mm

±20

6

预埋件、插筋中心线位移

mm

≤10

7

预埋件与砼表面高低差

mm

≤5

8

全高垂直度

mm

≤10

9

表面平整度

mm

≤8

第八章、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要求及保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