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6001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2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docx

盐津县柏树煤矿采区设计924

盐津县柏树煤矿

采区设计

 

 

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八年九月

 

盐津县柏树煤矿

采区设计

说明书

工程编号:

FC1050

建设规模:

90kt/a

总经理: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二OO八年九月

盐津县柏树煤矿

采区设计

(煤矿会审认定签章)

工程编号:

FC1050

建设规模:

90kt/a

 

矿  长:

总工程师:

 

盐津县柏树煤矿(盖章)

二OO八年 月  日

 

参审设计人员名单

专业

姓名

职务或职称

采矿

杜云寿

王定富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通风安全

蓝映光

张彬

高级工程师

工 程 师

机电运输

刘邦铨

蒋闽生

王建林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地质

测量

王皓

刘海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土建

黄镪

工程师

经济

张永志

造 价 师

 

附件

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

附录

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

3、煤炭生产许可证;

4、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

5、安全生产许可证;

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7、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8、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附图

序号

图名

图号

比例

备注

1

井上、下对照平面图

FC1050-103

1:

2000

综合

2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FC1050-163-1

1:

2000

新制

3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剖面图

FC1050-163-2

1:

2000

新制

4

采煤方法图

FC1050-157

示 意

新制

5

通风系统示意图(投产时)

FC1050-171

示 意

新制

6

巷道断面图册

FC1050-122

1:

50

新制

7

采区供电系统图

FC1050-261

示 意

新制

8

井下通讯系统图

FC1050-262

示 意

新制

9

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布置平面图

FC1050-174

1:

2000

新制

10

采区压风系统管路布置平面图

FC1050-274

1:

2000

新制

11

井下消防、防尘洒水系统综合布置平面图

FC1050-151

1:

2000

新制

前言

盐津县柏树煤矿位于盐津县城北东29°方向,直距10.5km的大木厂沟,属盐津县盐井镇柏树村所辖。

柏树煤矿是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始建于1980年,1986年正式投产。

矿区东西平均长约3.3km,南北平均宽约0.45km,矿区面积1.4982km2,许可开采标高+900~+530m,许可开采C3、C5煤层,核定生产能力90kt/a。

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煤矿需进行采区设计,于2008年08月委托本公司编制采区设计。

本公司接受委托后,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4、煤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5、云南省煤田地质局昆明工程勘察公司《盐津县柏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6、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

7、盐津县煤炭工业局(盐煤工通[2008]20号)《关于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

8、《煤矿安全规程》;

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令《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1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劳动定员核定等工作的通知》;

13、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发〔2007〕19号)《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

14、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

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局(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

16、本公司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

1、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

2、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充分利用并完善现有安全设施、设备,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3、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设计要点

1、采区巷道布置

设计采区内C3、C5两煤层的开采采用联合布置,双翼采区。

采区主要巷道均布置在C3煤层顶板岩层中,采区回风上山布置在C3煤层中,回采巷道沿各煤层布置。

巷道均采用梯形断面,金属棚支护两煤层联合布置,采区轨道上山按25°倾角伪斜布置,通过石门揭穿C5煤层。

2、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仍沿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回采,炮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绞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3、矿井提升、运输

主平硐、运输大巷采用架线式机车运输,工作面运输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提升上山采用矿用防爆提升绞车提升。

4、矿井通风

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

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通风。

5、矿井排水

矿井为平硐上山开采,矿井涌水经主平硐自流排出地面。

6、采区供电

考虑井下供电距离较长,采用双回路10kV电源下井供及采掘设备用电。

井下变电所设两台KBSG-160/10/0.69kV型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为井下设备提供电源(其中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中间设置联络开关,当两台变压器同时使用时,联络开关必须断开),并在低压侧设置检漏继电器和试验开关,达到对660V系统的绝缘检测及漏电保护。

采煤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瓦斯电闭锁,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设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各回采工作面煤电钻均采用BZZ-2.5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器供电,使用MZ型矿用阻燃橡套软电缆联接。

7、安全监控

利用矿井现有KJ83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能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90kt/a。

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1.6年。

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

1个采区、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4、采区移交生产时采区井巷工程量共计3106m,掘进体积22051m3(其中利用井巷857m,不含利用的开拓井巷主要运输大与平硐2680m)。

5、采区掘进率:

402m/万吨;

6、直接生产工效:

6.1t/工;

7、采区劳动定员:

142人;

8、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

513.61万元

其中:

井巷工程:

337.5万元

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

105.8万元

安装工程:

7.96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2.35万元

9、采区施工工期:

10.6个月。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由于缺少地质资料,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报告中缺乏断层、矿井水文、瓦斯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

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

3、建议加强瓦斯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4、未见C3、C5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本设计参考原储量报告及附近矿井鉴定结果,按煤层发火倾向性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设计。

建议矿井在生产前应对两煤层取样鉴定,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5、设计中部分巷道为利用,巷道断面过小,应按设计断面进行扩巷。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盐津县柏树煤矿位于盐津县城北东29°方向,直距10.5km的大木厂沟,属盐津县盐井镇柏树村所辖。

矿区范围地理坐标:

东经104°15′00″,北纬28°08′00″。

矿区西与盐津至四川的公路干线间,有沱湾煤矿-柏树煤矿的简易公路通过。

柏树煤矿南至盐津县城运距20km,至昭通160km,东至四川筠连47公里,北至水富90km,至四川宜宾120km,均有公路相连。

交通方便(详见图1)。

二、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盐津县城以北,地形由于受金沙江支流关河切割,山势陡峭,重峦叠嶂、地势南高北低。

区内最低点为大树子北冲沟处,海拔+480m,最高点在九金山附近海拔高程约1300m,最大高差约820m,多为高山沟谷。

地形坡度一般为40~50°,最高达60°。

三、地表水系

柏树煤矿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无地表水体和常年性河流,矿区外部有一季节性大木厂小河流通过,由于矿区为陡坡,地表水属季节性河流,汇入关河,属金沙江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

1、气象

矿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冬春季日照少、雾雨多、空气湿度大;夏秋多雨;年平均气温17.8°C,6~8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226.2mm。

年平均无霜期320天,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年平均蒸发量为972.1mm。

全年主导风

交通位置图(图1-1)

向为东北风,最大风力为4级,一般2~3级。

2、地震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属7度区,属地震活动强烈区,盐津县豆沙在2006年7月曾发生5.2级地震,区内有震感。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颁发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所列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盐津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五、矿区经济

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苗族。

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烤烟、油桐、天麻、竹笋、水果。

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煤矿企业,且其生产规模均较小。

原煤除少量供盐津县工、农业及生活用煤外,大部份销往四川、重庆等地。

第二节矿井现状

一、矿井开拓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分区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矿井生产水平为主平硐+538水平,主平硐揭穿C5煤层后,沿走向布置了运输大巷,然后布置采区巷道,通过采区巷道、总回风巷与回风平硐联通,形成矿井生产、通风系统。

矿区范围内在用3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与回风平硐(三号风井)。

主平硐:

位于矿井西北部边界,为顶板平硐,与煤层走向斜交,井口坐标:

X=315028.00,Y=35427113.00,Z=+538.51,α=324°。

副平硐:

位于矿井东北部,为顶板平硐,井口坐标:

X=3115826.00,Y=354228851.00,Z=+630.50,α=341°。

回风平硐:

位于矿井东北部,为顶板平硐,井口坐标:

X=3115737.00,Y=354228892.00,Z=+666.0,α=336。

设计中均预利用。

二、水平划分与标高

矿井许可开采标高+530~+900m,垂高370m,煤层平均倾角38°。

但受主平硐标高+538及上部小窑和露头限制,实际最高可采上界标高在+800左右,全矿井现为一个水平,即平硐+538m水平。

三、采区划分

矿井东西走向长约3.3km,南北宽约0.45km,矿井现划分了三个采区,分别建有一、二、三号风井(一、二号风井已废弃);剩余部分去除破碎带后至走向边界约720m划分为四采区。

四、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矿井主平硐及巷道运输大巷在不同区段分别位于C5、C3及C3顶板煤岩层中,砌瑄支护,净断面5.5m2;回风大巷为拱形断面,砌瑄支护,净断面4.2m2;回采巷道沿各煤层布置,运输巷道为拱形断面,砌瑄支护,净断面3.8m2,回风巷道为梯形断面,木支护,净断面均为3.8m2。

矿井现正在三采区进行收尾回风工作,同时生产的回采工作面个数为1个,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后退式回采,放炮落煤,金属摩擦支柱控制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布置有两个掘进头在为四采区准备。

五、主要生产系统

1、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风井安设两台BKY60-№9.0/11型主要通风机,回采工作面为“U”形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地面→主平硐→运输大巷→工作面运输巷→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平巷→总回风巷→回风平硐→引风道→地面。

2、运输系统

主平硐、运输大巷为机车运输,工作面运输平巷均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工作面煤炭采用钢溜槽自溜。

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轨道平巷→运输大巷→主平硐→地面。

3、提升系统

矿井为平硐开拓,为上山开采,采用矿用绞车提升。

4、排水系统

矿井为平硐开拓,为上山开采,无排水设备。

矿井涌水大巷水沟自流排出主平硐。

5、压风系统

矿井未建压风系统。

6、供电系统

煤矿现已形成双回路电源,一趟来自普洱电厂,约10km,另一趟来自盐津供电公司黄桷槽变电所,约4km,电压等级均为10kV。

7、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设有KJ83型监测监控系统,井下安设有瓦斯传感器8台,风速传感器1台,设备开停传感器2台,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及配套联接、防护设备。

8、防尘系统

在副平硐井口附近,+670m标高建有250m3高位水池,水源取自山泉水。

井下防尘主管管径为DN80,支管管径为DN50。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地层

矿区及邻近区域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和嘉陵江组(T1j)。

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简述如下:

一、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为灰绿色、灰褐色块状、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岩体中柱状节理发育,地表风化严重,多呈疏松土状。

地层厚度342m左右。

二、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该组为含煤地层,为一套陆相含煤沉积,厚度100~178m,可分为三个含煤段。

1、下段

该段厚30~100m,西薄东厚,岩性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夹极薄煤层4层,编号为C14、C13、C12和C11,厚度均小于0.17m。

该段含较多菱铁矿结核,底部见厚2~7m的灰白色铝土质泥岩,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成假整合接触。

2、中段

该段厚30~50m,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极薄煤层4层,编号为C10、C9、C8和C7,厚度均小于0.5m。

3、上段

该段厚30~42.5m,厚度稳定,南东部稍厚,属陆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6层,主要可采煤层为C3和C5煤层、C4局部可采,C1、C3和C6为不可采煤层。

第二节地质构造

盐津县柏树煤矿区域构造位于滇东台褶带(Ⅰ3)滇东北台褶带束(Ⅰ32)。

矿区地处柏树向斜南东翼。

该向斜由南西艾田向北东四川高县倾伏,轴线80~60°,与北东侧的新田背斜呈雁行排列,构成隔档式褶皱组合。

F1逆断层:

位于矿区的西部矿界拐点矿10北侧。

呈近南北向延伸,全长约385m。

倾向268°,倾角50°,落差15m。

该断层地面控制点有3个,巷道中2个点。

断层性质已基本查明。

矿山井巷中观测,F1逆断层对煤层影响较小。

F2逆断层:

位于矿区的中部矿界拐点矿16东北侧。

呈近北西南东向延伸,全长约405m。

倾向212°,倾角65°,落差20m。

该断层地面控制点有2个,巷道中2个点。

断层性质已基本查明。

综上所述,本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倾斜地层,并且地层倾角变化规律性明显,断裂构造较发育,根据勘查规范DZ-T0215-2002构造复杂程度标准,本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为属中等类型。

本次设计区域内无褶皱,无大的断层等地质构造

第三节煤层、煤质

一、煤层

宣威组含煤1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C1、C2、C3、C4、C5、……C14,其中仅以上部C3、C5煤层全区可采。

现将C3、C5煤层特征简述如下:

C3煤层:

C3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部,煤厚1.0~1.2m,平均1.1m,煤层倾角34~38°,下距C5煤层20~31m,平均约24m。

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其顶底板均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多见菱铁矿结核,底板为灰色泥岩。

煤层分布较稳定,全区可采。

C5煤层:

C5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上段,煤层煤厚0.76~2.26m,平均厚约1.0m,煤层倾角34~38°,结构简单,无夹矸;全区可采但分布不稳定。

其顶板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粉砂岩较稳定,底板为灰色泥岩,遇水易软化膨胀。

(见煤层特征表)。

据生产揭露,本采区煤岩层倾角38°。

煤层特征表表2-3-1

特征

煤层

厚度(m)

倾角(°)

容重(t/m3)

层间距(m)

夹矸(层)

复杂

程度

稳定性

顶底板

C3

1.1

38

1.50

20~31

0

简单

较稳定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岩,底板为泥岩。

C5

1.0

38

1.50

0

简单

较稳定

顶板为中厚层状细~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C3煤层:

下部为半暗~暗型煤,上部为半亮型煤。

成分以基质镜质体为主,结构镜质体次之;惰性组分由丝质体碎片、黄铁矿及微粒石英组成。

据以往煤质化验(见表2)C3煤层属高灰、中硫、特低磷,低热值无烟煤。

煤层平均体重1.50t/m3。

2)C5煤层:

底部为半暗煤,中部为半亮型煤及光亮型煤,上部为半亮煤、半暗煤。

成分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次为丝质体碎片、不规则状微晶自生石英、黄铁矿。

据煤质化验(见表2-3-2)结果,C5煤层属高灰、中硫、特低磷,中热值无烟煤。

煤层平均体重1.50t/m3。

C3、C5煤层煤质化验指标一览表表2-3-2

项目

指标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固定炭

发热量

全硫

AS2O3

Mad

Ad

Vdaf

FCad

Qgr,ad

St,d

P

%

%

%

%

MJ/kg

%

%

%

C3

最小~最大

0.93-1.4

28.95-45.64

8.72-12.07

48.32-61.32

18.29-26.21

0.27-2.63

0.002-0.011

5-9

平均

1.09

36.93

10.04

56.16

21.52

1.45

0.006

7

C5

最小~最大

0.54-1.82

24.95-40.62

7.5-16.21

50.08-65.12

19.75-26.21

0.13-2.40

0.001-0.015

4-14

平均

1.78

30.53

10.17

58.04

23.18

1.3

0.005

0.8

根据以上煤质化验指标,并结合邻近矿井的煤质特征,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属于高灰,低~中硫;低~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WY03),主要用于化工、动力及少量民用。

2煤的可选性

C2和C5煤层的可选性试验,应采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单位进行化验。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云南省煤炭工业局2008年1月1日颁发的本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编号:

YM07—0884):

矿井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62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7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4.640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860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危险性、煤自燃倾向性

2005年09月26日委托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C4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性鉴定及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编号:

051142),鉴定结论为C4煤层无煤尘爆炸性、自燃倾向性等级为三类、不易自燃。

矿井未对C3、C5煤层取样送检,本设计按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设计,矿井在生产前应对C3、C5煤层取样鉴定,以确保安全生产。

3、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形陡峻,切割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矿区内无地表水体,主采煤层远高于当地地下水位。

矿区含(隔)水层主要有:

(1)地层含(隔)水性

①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岩性为灰绿色、褐黄色致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浅表裂隙发育,富水性弱。

②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岩性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弱,为弱裂隙含水层。

③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

由灰黄、绿黄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局部夹灰绿色细砂岩,一般上部粒度较粗,多含钙质结核,下部粒度较细,富水性弱,为裂隙、孔隙弱含水层。

④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岩性以灰紫、紫色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泥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局部夹粉砂岩,含钙质细砂岩,上部砂岩粒度逐步变粗,有明显的交错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弱,为弱裂隙含水层。

⑤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下部为浅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条带;中部为浅灰至黄灰色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绿黄色角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黄色薄至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泥质灰岩。

为弱裂隙含水层。

(2)断层的含水性

根据井田内井巷调查,区内断层富水性及导水性差异较大,其富水性主要取决于断层两盘岩层的含(隔)水性、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及断层相互间的距离。

一般断层两盘岩层富水性强则断层富水性强,断层破碎带越宽则富水性越强,断层较为密集时则断层富水性增强。

该区内断层规模较小,但仍应加强断层充水的管理及防治工作。

(3)老窑水和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①.老窑水对煤矿床的充水影响

矿区沿煤系地层的煤层露头附近,有较悠久的采煤历史,大部分属无规划的小业主、村民开采,开采技术落后,老窑的规模及延伸较小,巷道长度及延伸一般小于100m。

主要为平硐开拓,自然排水,矿区老窑水的流量为0.278~0.590l/s。

积水对矿床充水有较大的影响。

本采区上部+660m以上即为一平硐开拓的老窑采空区。

②.生产矿井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柏树煤矿主要开采C3和C5煤层,采用平硐开拓,自然排水。

充水来源为顶板含水层的滴水、淋水,采空冒落裂隙沟通地表,大气降水和季节性小溪渗入,对矿井产生充水。

(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矿区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较发育。

主要充水含水层及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

地下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地表水为山间溪流,在矿床开采中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