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747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docx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学习资料

附件三: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通过在不同印刷压力条件下,用印刷适性仪打样出印刷样张,测试油墨转移率,从而了解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要求做出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曲线,分析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内容:

使用印刷适性仪模拟印刷过程,通过调节印刷适性仪的印刷压力,测量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墨量。

三、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AIC2-5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

样条准备:

纸张类型:

128g或157g铜版纸

裁切尺寸:

55mm×340mm

裁切数量:

20条

四、实验原理:

印刷中的墨量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油墨重量,即g/m2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油墨的体积,即ml/m2来表示,还可以通过计算,用墨层厚度(µm)来表示。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叫油墨转移率,用百分率表示,记作f,即:

f=y/x×100%

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为纵坐标,便可以作出y-x、f-x曲线;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和油墨转移率曲线。

油墨转移量用称量法进行测量。

实验室测得油墨转移量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

称量纸张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油墨转移量y,此方法受测定环境的温、湿度影响,不够稳定和精确;方法二:

称量印版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油墨转移量y,此方法相对精确,但只适用于质地较轻、幅面较小的印版。

本实验采用方法二,通过测量印版辊印刷前、后的重量变化,其差值即为油墨转移量。

五、实验步骤:

1、开机。

打开AIC2-5型印刷适性仪前显示板上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

2、印刷速度的调整。

在扇形盘上将速度类型选择滑档拨到“”位置,按下主机右侧方的马达启动键并保持住,转动速度调节器来调整速度,速度数值可由前显示板的速度表读出,本实验速度设置为匀速0.2m/s。

3、印刷压力的调整。

顺时针将印刷盘合压柄转到底,放上所需的印刷盘、纸条,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再将合压柄反方向转到底,使印刷盘与扇形盘接触,转动压力调节手柄将压力调到所需的量值,压力值可由标尺读出。

本实验应分别选择在不同压力下,进行打样测试,压力值分别为:

50N/100N/200N/300N/500N/625N/750N/900N。

4、上墨、匀墨。

根据IGT所提供的印刷盘、墨膜厚度及施墨量间关系表,计算出要达到印刷盘墨膜厚度为3µm时,匀墨器上墨量。

由于本实验使用的是5cm宽的包胶盘,根据表1可得,在匀墨器左半部加墨1.82cm3、右半部加墨1.16cm3,可以在印刷盘上得到10µm墨膜厚度,并可以上墨8次。

要得到印刷盘墨膜厚度为3µm,计算方法如下:

左半部加墨量:

1.82÷10×3=0.546cm3

右半部加墨量:

1.16÷10×3=0.348cm3

在向匀墨器上加油墨时要使用IGT精量注墨器,上墨量可以精确到0.001cm3。

施加所需墨量时,尽可能使油墨均匀的涂在匀墨器左右单元的前滚筒上,之后合压匀墨90s,使油墨均匀分布在匀墨单元上后,将印刷盘在左单元匀墨60s后,再移到右单元匀墨60s,便可以得到准确的油墨量。

每一次印刷完成后,印刷盘必须很好地清洗,匀墨8次以后,匀墨器滚筒及匀墨辊都要彻底清洗干净。

5、称量方法。

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步骤为:

称量未上墨印刷盘重量→天平清零→称量上墨后印刷盘重量(x)→天平清零→称量印刷后印刷盘重量(y)。

即可得到印版墨量x值、转移墨量y值。

6、试样印刷。

在扇形盘上装上纸条,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将上墨后的印刷盘装在主机印盘辊上,逆时针转动合压柄,先按下马达按钮保持住,待马达运转平稳后,即按下印刷按钮,保持住直至整个印刷过程完成。

将印刷盘清洗干净后,再匀墨。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应的印刷压力,再进行称量、印刷。

***注意***:

不要让溶剂滴到匀墨器驱动装置中和快速匀墨辊的轴上,每次使用润滑油润滑驱动轴及辊轴!

表1得到10.00±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

印刷盘类型

左半部

加墨量cm3

右半部

加墨量cm3

上墨

次数

左边增加墨量cm3

右边增加墨量cm3

可再上墨次数

铝盘1cm宽

1.67

1.17

38

0.79

——

38

铝盘2cm宽

1.73

1.16

20

0.72

0.02

18

铝盘3.2cm宽

1.89

1.12

14

0.79

——

12

铝盘5cm宽

2.06

1.07

10

0.82

——

8

包胶盘2cm宽

1.73

1.16

18

0.69

0.02

16

包胶盘3.2cm宽

1.80

1.15

12

0.68

0.03

10

包胶盘5cm宽

1.82

1.16

8

0.61

0.04

6

六、实验注意事项:

1、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方法,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中使用实验设备要轻拿轻放,按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注意安全。

3、仪器、设备清洗干净。

4、AIC2-5型印刷适性仪的使用方法见附录一、附录二。

七、思考题:

1、什么是油墨转移率曲线、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系数曲线?

2、印版墨量、转移墨量的各种称量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为什么?

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名称、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材料。

4、实验数据、图表及分析。

5、收获与体会。

实验二油墨转移(综合性实验)

——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印刷原理》课程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利用印刷适性仪测试所需数据,建立油墨转移方程,探讨印刷工艺中影响油墨转移的各种因素。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审核通过后,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实验。

用图表清晰地表示各个因素对油墨转移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说明对实际印刷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AIC2-5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

样条准备:

纸张类型:

128g铜版纸、80g胶版纸、50g新闻纸

裁切尺寸:

55mm×340mm

裁切数量:

各50张

三、实验基本内容:

改变纸张、油墨、印刷条件等参数,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从下列四项实验中选择一项。

实验一:

改变不同纸张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纸张:

铜版纸、胶版纸、新闻纸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2、胶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2个0.05ml、递加墨量2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2个0.3ml

3、新闻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3个0.3ml

实验二:

改变不同油墨粘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油墨:

原墨,加2%调墨油的油墨、加5%调墨油的油墨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实验三:

改变不同印刷压力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印刷压力:

300N、625N、900N

实验方法(供参考):

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实验四、改变不同印刷速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个印刷速度:

0.2m/s、0.4m/s、0.6m/s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05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

四、思考题:

1、纸张影响油墨转移方程的哪个参数?

如何影响?

2、油墨如何影响油墨转移?

3、印刷压力如何影响油墨转移?

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与印刷压力有什么关联?

五、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实验名称、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案。

4、实验仪器、材料。

5、实验数据、图表及分析。

6、收获与体会。

附录一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调节与使用

----印刷适性试验机简介

1.型号2.压力3.压钮4.加速符号5.毛刷6.上轴合成钮7.上印盘轴8.下印盘轴

9.下合压轴10.三个小孔11.大螺丝12.小螺丝13.下压力14.启动钮15.速度表盘

16.时间增减钮17.时间调节钮18.速度调节钮19.开关20.显示灯21.时间表

22.调下压力钮23.速旺档24.扇形轮15.红灯16.调上压力钮17.调速度钮28.开机钮

图1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结构图

一、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构成

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以下简称“AIC2-5”)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1.“AIC2-5”的主机

它是“AIC2-5”的印刷部分,也是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核心部分,“AIC2-5”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个扇形盘和两个间隔距离为7cm的上、下轴组成,轴上可以安装印刷盘。

扇形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压印滚筒,印刷圆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印刷版滚筒。

2.“AIC2-5”的匀墨系统

此系统是“AIC2-5”的供墨系统,可以给印刷盘提供厚度均匀的一定量的油墨。

3.“AIC2-5”的注墨系统

该系统是“AIC2-5”精密的油墨计量供给的器件,精密度可达0.0lcm3。

4.“AIC2-5”的附件

“AIC2-5”的附件可按测试项目选择,选择合适的附件和主机相配合进行印刷适性的测试。

二、“AIC2-5”主机的功能

1.“AIC2-5”型号的含义

“AIC2-5”表示了此试验机的主要性能,说明该机能进行加速、匀速以及时间间隔的印刷。

其中“A”表示加速运转,“I”表示时间间隔,“C”表示匀速运转;“2”表示主机上有两个印刷盘,“5”表示扇形盘的宽度为5cm。

2.主机面板图示符号的含义

在主机正面各操作按钮旁均有一些指示符号,它们的含义见表1。

表1

在操作使用这些按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图1印刷盘7的上方标有“⊿□”这两种符号,说明在这个印刷盘的位置上能进行加速或匀速的印刷。

而在印刷盘8的下方只标有“”这一种符号,说明在下轴的位置上只能进行匀速印刷,而不能进行加速印刷。

②图1中的24代表的是扇形盘,在它中央23速度档左、右角上各标有“⊿及□”这两种符号。

意思就是当进行加速印刷时,要把滑块拨到最左边的“⊿”加速档上。

当进行匀速印刷时就要把滑块拨到最右边的“”匀速档上。

但是要注意拨动滑块时,必须把扇形盘转到启动位置,也就是扇形盘右上方的红灯亮的位置方可拨动。

③图1中18为速度调节钮。

在L处标有“,□□,⊿”三种符号,说明在低速下进行印刷时可以采用匀速、时间间隔以及加速的运转。

在H处只标有“及⊿”这两个符号,并注明最大加速度为7m/s,说明在高速下可以进行匀速和加速印刷,但在进行加速印刷时不能超过7m/s。

④图1中17代表时间开关钮。

在其上标有“□□及”两种符号,说明在使用时间间隔时,不能在加速印刷的情况下使用。

3.印刷适性试验的工艺条件

①匀速印刷:

速度可以在0.2-5m/s之间进行调节。

②加速印刷:

通过一个特殊的速度转换器得到加速度,其速度随着印刷样条的长度均匀地增加,其加速度可以在0.6-7m/s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③印刷压力:

印刷圆盘与扇形盘之间的压力可在0-1000N范围内调节(配有上下两个压力区)。

④湿式印刷油墨叠印及时间间隔。

“AIC2-5”上配有时间钮,时间可以在0.2s-9.9s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这样它就能进行湿式印刷中油墨的叠印,找到最佳的叠印时间。

三、“AIC2-5”的匀墨系统

1.匀墨系统的结构

匀墨系统是由两个输墨装置组成的,每个输墨装置都包括二个弹性胶辊,二个金属辊(其中一个是串墨辊,一个是主动辊),还有两个装印刷盘的轴,如图2所示。

1.印盘轴2.印盘3.小串墨辊

4.销子5.大串墨轴6.从动辊

7.开关钮8.串墨搬手9.主动辊

图2匀墨系统结构图

这种匀墨装置匀墨时温度不会升高,滚筒和辊子的尺寸局限在很小的公差范围内。

输墨装置的表面积大,可以得到精确的墨膜厚度。

因为它具有两个输墨装置,这样就可以同时进行两种颜色或两种类型油墨的测试,从而使油墨在两个墨层厚度下进行测试成为可操作的现实。

匀墨系统的加墨量,印刷盘着墨次数以及补充墨量的关系,可参阅表2,表3。

表2小量测试用图表

表3得到10.00±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

2.匀墨系统操作方法

①起始位置:

将手柄置于顶端上面的凹槽处,装上两个墨胶辊5及3。

②匀墨:

在金属辊6上加入所需的墨量,沿全长均匀分布。

放下手柄8使匀墨系统运转,90秒后油墨分布均匀,这时就可以把印刷盘2插入印刷轴上匀墨30秒,然后拿下来插入图1中的印刷轴7上进行印刷。

四、“AIC2-5”的注墨系统

1.注墨系统的结构

注墨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千分尺螺旋,墨缸,喷嘴,如图3所示。

下面分别介绍。

1.注墨嘴2.紧定套3.尼龙柱塞4.轴套5.套筒

图3注墨系统结构图

①千分尺螺旋:

包括计量套筒,轴套和螺杆。

计量套筒刻度的读数从0~2cm3,分刻度值为0.1cm3。

轴套圆刻度从0~9,刻度值为0.Olcm3。

②墨缸:

内部装有尼龙柱塞,它和简体配合得很精确。

柱塞借助钩子与千分尺上的螺丝相连接。

拧动轴套,便能准确地吸墨和挤墨。

③喷嘴:

吸墨管前部的喷嘴有一小孔,把它紧贴在墨缸上,油墨通过小孔喷出。

由于小孔很小,使挤出的油墨具有较高的精度。

2.注墨系统的操作方法

装墨:

按照图3所示拧开紧定套2,卸下喷嘴1,转动轴套4,使活塞下降。

用调墨刀将待测的油墨徐徐的压入墨缸,务必不使其产生气泡,至适量为止。

然后把喷嘴盖上,装上紧定套,转动轴套4,油墨即从喷嘴挤出。

记取刻度值(最好使轴套上的刻度0与计量套筒的0刻度对齐),等待使用。

3.墨膜厚度的计算

墨膜厚度的计算通常须按照表2、表3进行。

表2是为1cm3的墨量可以得到的墨膜厚度和要得到8μm的墨膜厚度的墨量而设计的。

表3是为得到10.00±0.25μm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而设计的。

例如,要在印刷盘上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用5cm宽的胶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得到。

方法l:

用表2供给印盘一次或二次墨量的方法。

在表2中查到5cm宽包胶盘一栏,查到上墨量为1.04cm3的墨量得到的墨膜厚度为8μm。

那么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就可以计算出来,计算式为1.04cm3÷8μm×2.4μm≈0.3lcm3。

在匀墨器上注入0.31cm3的墨量,匀墨后就可在印盘上得到2.4μm的墨膜厚度。

方法2:

用表3可以在印盘上得到多次的2.4μm的墨膜厚度。

在表3中找到5cm胶盘一栏,先计算出左边的上墨量,计算方法同上,1.82cm3÷lOμm×2.4μm≈0.44cm3,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右边的上墨量,1.16cm3÷lOμm×2.4μm≈0.28cm3。

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在匀墨器左右两边注墨。

匀墨90s再把印刷盘先放到左边匀墨30s,再放到右边匀墨30s,此时所得到的印盘上的墨膜厚度为2.4μm。

按照此方法可以连续供给印盘8次墨。

第9次再上墨时就要按照表中所规定的量补充油墨。

“AIC2-5”的附件很多,测试功能也很多,如测试纸张表面强度用的“韦氏棒”,测试印品摩性用的“摩擦仪”以及供测试用的印刷盘系列等。

印刷盘大部分是铝制和包胶盘,也有部分网点盘,金属丝盘(供凹印用)等等,这一系列附件将在以后的测试功能中一一做介绍。

附录二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的调节与操作

一“AIC2-5”的印刷压力测定方法

1.实验目的

在一般的印刷机上,印刷压力是通过在印版和压印滚筒间的固定距离上加入可压缩性草料(即包衬)进行调节的。

这种可压缩性随所施加的力而有所变化。

故印刷机的印刷压力来源于包衬的压缩变形量。

若包衬的压缩变形变化,则印刷压力也变化。

印刷在压力“AIC2-5”中,是由轴带着印刷盘被一个趋向扇形盘的弹簧拉着而产生的,没有固定的距离。

同时这个弹簧的压力,在每次的实验中都能调节到同样的数值,重复性好,能保证实验的精度。

长时间使用的弹簧被拉长后,可以能过测力计重新进行标定。

2.实验原理

当发现“AIC2-5”的印刷压力有不稳定的现象时,可把压力计装在主机面板的上轴7或下轴8上。

也就是说,校准下轴的印刷压力时,就把压力计装到下轴,使压力计中间的一个弹簧片和扇形盘相接触。

在扇形盘和印刷轴之间加大负荷时,弹簧片产生反应,从压力计上就可看到印刷压力的变化。

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已知负荷来标定印刷压力。

3.实验器材

标定印刷压力采用:

“压力计”。

其结构如图4所示。

由支撑架和片式弹簧组成。

1.样条2.毛刷3.压力表4.压力计

图4印刷压力校正仪结构图

4.实验步骤

(1)压力计标定的步骤:

①调整主机:

在“AIC2-5”主机的扇形盘上不加放包衬,并把它放到起始位置。

②安装压力汁:

若校正上轴的压力,应把一个黑胶圈装在主机的上轴上,再把压力计整体装入。

在印刷压力为零时,把压力计的零点调整好(可以转动压力计上的表盘进行调整)。

③标定:

先合压,使压力计的表架上弹簧片与扇形盘面接触。

然后再转动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上的加压旋钮26(图1),使其施加一定的压力。

此时表盘上的表针就要产生偏斜,读出表针上的读数。

用这个数在图4-1的压力图表中查到相对应的压力值,此数值就是主机上的压力值。

把这个数与实际施加的压力数值相比较,如果数值相等,则说明压力是精确的,如果有差别,则悦明压力需要校准。

(2)印刷压力的调整:

在印刷适性的实验中,印刷压力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实验前必须把压力调整到要的数值。

调整的方法是:

在图1中先把扇形盘上24转到启动位置,再把印刷盘滑入第一个印刷轴7上。

把合压钮6按逆时针方向转到ON处,合压。

旋转调压手柄26,把压力数值2调到所需要的数值上。

再把合压钮6按顺时针方向转到OFF处,使其离压。

此时可以看到印刷压力比所调整的数值略大一些,但是合压后压力值到位。

这是正确的。

绘制一条校准曲线:

根据图4-1绘制。

5.实验结果分析

校准压力表的纵轴代表压力计表盘上的读数值,分度值为0.001mm。

横轴代表“AIC2-5”上所施加的印刷压力值。

为了绘制校准曲线,首先把压力计装在上轴上,主机上的压力调节到20N,合压,使压力表盘的指针运动,记下表盘上的读数,然后离压。

此时压力计上的读数可以在已知的压力图表中查到。

所查到的数值就是当主机上的压力为20N时的真正压力值。

接下来逐步提高主机上的压力,按照前面的标定方法进行测试,再从图表中找到第二个点。

以后的点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很多的点。

在绘制曲线时,横坐标为主机上所施加的压力值,纵坐标为实际的压力数值。

各点的连线即为压力校正曲线。

注意:

当压力计与扇形盘相接触时,不能转动扇形盘,否则压力计会被损坏。

图4-1压力计标准曲线标

二“AIC2-5”的印刷速度标定方法

1.目的

在印刷机上印刷速度是用张/小时或转/小时来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可以调节,而且全部采用匀速印刷。

在“AIC2-5”上安装了一个电力传动装置,通过速度转换器,可以获得理想的匀速和加速。

在这两种速度范围内,又可获得许多不同的速度。

为了保证实验的精确度,速度要定期标定。

2.标定原理

标定方法如图所示。

把一条腊纸压在滚轴下方,滚轴下方有一个记录针。

当通电时,电磁感度线圈产生感应,把软铁吸过去,使弹簧产生了伸缩。

通过它们中间的一个支点使记录针也产生运动,这样在记录针所接触的蜡纸上就得到划痕,根据划痕可以算出主机的印刷速度。

3.器材

(1)附件

检测印刷速度采用“印刷速度检测仪”,结构如图5所示,由速度检测盒及压纸辊和走纸轨道三大部分组成。

(2)材料

标定所用的材料包括腊纸,包衬(纸包衬或者胶包衬),5cm宽的铝印盘。

1.铝印盘2.滚轴3.速度计4.电源线

5.蜡纸条6.指示灯7.开关

图5印刷速度校正仪结构图

4.标定步骤

(1)速度标定步骤:

在“AIC2-5”的同一速度档中可以进行匀速也可以进行加速,因此,只要标定出其中一个速度就行了,另一个相对应的速度也就可以测出了。

下面举匀速一例说明标定方法。

①调整主机:

把扇形盘中央的滑块拨到匀速位置上,在扇形盘上安装包衬,并旋转到启动位置。

印刷压力调整到35N。

②选择速度点:

测定2~3个点就可以了。

选择一个高速2m/s,再选择一个低速lm/s。

③安装速度检测仪:

把主机上的毛刷5取下,把速度检测仪插入此孔内,位置放正,并拧紧螺丝。

在主机的第一个印刷轴上装上5cm宽的铝盘。

④装腊纸条:

把腊纸条的反面朝上,红面朝下。

从测速器上的弹簧下方穿过去,再经过滚轴下方压轮紧贴着从轨道上穿过去,前端夹到扇形盘的前夹口处夹紧。

⑤标定:

此操作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

一个人按动测速器上方的按钮6,一个人操作主机,开机,合压,启动扇形盘。

在按动扇形盘启动钮的同时也要按动测速器上的按钮6,使它们同步工作。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测试条,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另一个测试条。

(2)印刷速度的调节

进行印刷适性实验之前,一般要对印刷速度进行调节。

首先在马达不开动的情况下,检查一下速度表盘中的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

如果有偏差,则可拧动图1中速度表盘15上的小螺丝予以调整。

当要更换速度或是进行第二次开机工作时,都要等速度指针回到零位后才能进行。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首先要设定是在什么速度下操作。

把图1中扇形盘24中心的滑块23调整到匀速位或加速位。

拨动速度钮18调整好是在高速H下工作,还是在低速L下工作。

然后后用速度调节钮27把速度大小调整好。

调整时,先按动开机钮28,使速度表盘15中的红色指针稳定,再转动速度调节钮27,调整到所需要的速度。

5.实验结果分析

(1)恒速计算法定期的标定。

分析标定试条,首先要从开始点记录20cm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找出几条连续的线段。

从该连续线段的第一个线段的端点量到最后一个线段的端点,记录这段距离的长度,以及这段中间有几条线段。

例如图5-1,7条线共计9.8cm,此时速度V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出来:

V=M/X*100

式中:

V—实际使用的印刷速度m/s

M—连续几条线段的长度cm

X—在M中的线段数

100—电流的频率

比较结果:

V=9.8/7×100=140cm/s=1.4m/s,比较测出的速度与主机上所采用的速度。

如果误差在千分之十以下,就可以忽略不计。

超过误差范围,就要做出校正图表,以供测试者使用。

(2)加速计算法(用3米/秒为例)

①求出印刷速度Vc:

分析加速的标定试条,按照图5-2所示,在起始点标注“0”,在距“0”点20厘米处的前一条线的起始端标注“B”,测量A与B之间的距离。

用A与B之间的距离乘以100即求出印刷速度Vc。

②求出V20处的速度:

首先在A与B之间选一点“C”,测定“0”与“C”之间的距离,设为Dc,用以下公式推断出在20cm处的印刷速度V20:

从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