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65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docx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百概要

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

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45.    导频信道的作用包括(  

  ()

讨论稿)

A.

帮助手机捕获小区信号  

B.辅助手机进行切换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4月28日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发展基础2

第一节发展现状2

第二节发展优势3

第三节发展机遇及挑战4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5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5

第二节战略定位7

第三节发展目标8

第三章空间布局9

第一节产业发展布局9

第二节现代城镇体系11

第四章重点工业园区建设12

第一节建设工业发展集中区12

第二节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13

第三节推动工业园区合作共建14

第五章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链15

第一节能源产业15

第二节新型重化工产业16

第三节装备制造业16

第四节冶金建材产业17

第五节农畜产品加工业18

第六节战略性新兴产业19

第七节现代服务业20

第八节现代农牧业21

第六章 产业创新升级21

第一节促进产业技术创新22

第二节 建设创新服务体系22

第三节 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23

第七章产业发展支撑体系24

第一节综合运输体系24

第二节能源保障25

第三节水资源保障26

第四节城市基础设施27

第五节区域信息一体化28

第八章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28

第一节促进产业集约发展28

第二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29

第九章 改进公共服务与管理31

第一节改进政府服务31

第二节完善社会管理与服务31

第三节加快培育园区经济主体33

第十章保障措施33

第一节加强园区管理33

第二节完善支持政策34

第三节加强组织实施36

前言

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以下简称西部经济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市和阿拉善盟,共50个旗县市区。

2009年规划区年末总人口万人,占全自治区的%;国土面积52.3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44.2%;地区生产总值7540亿元,占全自治区69.2%。

该区域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产业和城市基础较好,人口相对密集,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该区域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编制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互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呼包鄂经济圈及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用于指导这一区域重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规划期为2010—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自治区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加快“三化”进程,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经济快速发展。

2001年至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09年达到7540亿元,占全区69.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09年达到956亿元,占全区的7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美元。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工业增势强劲,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显现。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占全区的%。

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金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城镇化步伐加快。

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一大批中小城市和城镇迅速崛起。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相继建成一批重大基础工程。

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节发展优势

——战略区位重要。

该区域地跨华北、西北,毗邻蒙古国,黄河过境840公里,京藏高速公路、京兰铁路贯穿其境,是京津冀的重要腹地,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

——资源优势明显。

区域内能源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稀土资源得天独厚,风能太阳能资源居于全国前列,水资源保障程度相对较高,可利用土地较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科教实力雄厚。

拥有所高等院校、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万科技人才,2009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区前列。

——工业基础良好。

优势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大企业、知名品牌集中,部分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强。

——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呼包鄂城市群初具规模,沿黄和沿交通干线城镇带已具雏形。

                    

第三节发展机遇及挑战

——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机遇。

今后十年是西部大开发深化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开发力度,在继续搞好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这必将为该区域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的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

该区域能源、原材料供应接续支点作用进一步彰显,有利于优势特色产品拓展市场。

——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

东部沿海地区受国际市场萎缩、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约束,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迫切,产业转移加速。

该区域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技术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当前,该区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尚待完善,地区错位发展、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有的还不够协调;二是工业园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有些园区布局不合理、数量多、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到位,入园项目布置相矛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三是产业和产品初级低端化明显,创新、延伸、多元发展不足,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四是产业、环保政策约束增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软硬支持条件尚需加强。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富民与强区并重的发展理念,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深化地区发展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技术、体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延伸、多元、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产业实力雄厚、资源利用集约、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富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集中发展。

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统一规划,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处理好三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关系,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园区向组合条件好的沿黄和沿交通干线地区集中,推进集约集中集聚开发,提升区域发展整体质量和效益。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扶持,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促进各类企业及要素向重点工业园区有序转移、集聚。

——技术创新,优化升级。

把加快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技术创新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突出自主创新,突出产业延伸与多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区域各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打响自身的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分工协作,创造合作条件和基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共进,互利多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把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既要有水快流,加快优势资源开发转换,实现快速发展,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克服短期行为,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二节战略定位

——优势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稀土新材料产业、核原料、光伏制造业基地和有色金属接续地,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自治区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重要基地。

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知名品牌。

——统筹区域发展的先行区。

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内部及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合作,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在设施对接、园区共建、信息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在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先行探索,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区域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发展先行区。

构建创新型区域体系,加快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实现区域率先创新驱动、方式转变、产业升级。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大力推进节水节能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西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保持长周期快增长势头,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成为带动自治区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增长极。

第三节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优化。

人口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迅速兴起,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主体功能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城市群。

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呼包鄂中心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人,乌海市、临河、集宁次中心城市人口达到240万人。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沿黄沿路重点产业带和配套服务体系,自治区工业集中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占西部经济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到2020年,基本实现呼包鄂经济一体化,城镇化率达到%。

——产业结构升级。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能源、新型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上升。

到2015年,煤炭、冶金和化工初级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50%。

科技贡献率达到%,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到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以上。

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元以上。

——资源集约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国家要求的标准以内。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以上。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到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图表:

主要规划指标表

第三章空间布局

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形成三次产业、城市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功能明确、布局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

第一节产业发展布局

以呼包鄂为核心圈,沿黄河、沿京包兰铁路为主要产业发展带,若干个产业集中区、园区为节点,构筑“一圈、一带、多节点”的产业分布格局。

——呼包鄂核心圈。

加快呼包鄂一体化进程。

呼和浩特市突出首府经济特点,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做大做强以乳品为重点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包头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冶金化工延伸加工、模具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和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鄂尔多斯市重点发展能源、重化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沿黄河、沿京包兰铁路产业发展带。

依托沿黄河、沿京包兰铁路线较好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设施和城市配套能力,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布局产业,错位发展,形成重要的产业发展带。

中心城区要“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城市近郊重点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延伸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性产业,能源、重化工、冶金等“两高一资”产业要沿黄河工业园区集中布局。

乌兰察布市重点发展建材、有机硅、氟化工、石墨、PVA等资源加工型产业,以马铃薯为重点的农畜产品加工业,承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巴彦淖尔市重点发展现代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有色冶炼及延伸加工、进口原料落地加工,加强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对接协作。

“小三角”区域要加强城市和产业发展统筹,乌海市率先实现产业转型,重点发展延伸加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统筹六个工业园区,形成三大工业集中区,打造大型PVC、焦炭和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

图表:

产业布局图

第二节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主体,县域小城市为节点、重点小城镇为补充的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产业园区生活服务设施要向城镇集中,实现产业为城镇提供就业,城镇为产业提供服务支撑。

——强化呼包鄂中心城市地位。

呼包鄂三市要完善中心城市规划,明确城市扩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功能分区,扩展城市规模,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呼和浩特市要发挥首府优势,加快市县一体化进程,合理布局行政、高校、总部经济中心等相对集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加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宜居小区,提升城市品位。

包头市中心城区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联合国宜居城市的美誉,向南拓展城市空间,与达拉特旗实现跨河共建,加快与土右、达拉特旗一体化进程。

鄂尔多斯市要统筹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和伊旗阿热腾希热镇城镇建设,加强一市三区间的有机联系,积聚人气。

到2015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中心城区人口分别达到200万人以上,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

——培育乌海市、临河区、集宁区次中心城市。

乌海市要突出“小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与棋盘井、蒙西、乌斯太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城市的工作,加快城市扩展与人口集聚,实现从工矿型城市向功能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转变,打造生态绿洲山水园林——“黄河明珠”城市。

临河区要与陕坝镇统筹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集宁区要统筹新、旧区和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建成内蒙古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东进西出,北开南联”的枢纽作用。

到2015年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人口力争分别达到80万人。

——加强县域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

推动靠近中心城市、条件较好的托克托等13个县域中心镇发展成为10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共同打造形成城市集群。

小城市要突出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建设,达到宜居宜业。

合理调整乡镇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牧区人口转移。

图表:

城市布局图

第四章重点工业园区建设

依据资源禀赋、生产要素条件和城市依托等因素,围绕“一圈一带”统筹布局产业集中区和重点园区,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高效、服务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

第一节建设工业发展集中区

在沿黄河、沿京包兰铁路重点建设7个工业集中区和12个点状布局的重点工业园区。

PVC重点布局在“小三角”工业集中区,产能达到万吨,占区域产能的%。

煤化工重点布局在大路、上海庙、独贵特拉工业园区,煤制油产能达到万吨,占区域产能的%;煤制甲醇产能达到万吨,占区域产能的%;煤制烯烃产能达到万吨,占区域产能的%。

装备制造重点布局在青山、东胜工业园区,产值达到万吨,占区域产值的%。

农畜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在巴彦淖尔、和林工业园区,产值达到万吨,占区域产值的%。

图表:

重点工业园区布局图

第二节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按照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突出的原则,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循环化发展。

——促进园区规范化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用先进理念制定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处理好园区与城镇、园区与园区、园区内部产业之间的关系。

规范园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实现有序发展。

适应发展需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下,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扩区、整合。

——促进园区特色化发展。

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和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的集聚耦合,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园区品牌,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

——促进园区集约化、循环化发展。

制定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准入标准,完善退出机制,确定重点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工业“三废”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第三节推动工业园区合作共建

——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鼓励地理位置接近,有利于产业和城市发展互相依托的盟市、旗县突破行政区划,采取多种形式,跨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鼓励重点园区与沿海地区政府、战略投资者、中央直属企业、驻地大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建园区。

——创新合作共建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共建开发园区:

在现有开发园区内划出部分土地,建设园中园,按照统一规划,由开发方组织实施,具体运作;将开发园区整体委托,建设托管园区,由受托方进行规划和开发建设;合作各方联合建设共管园,共同规划,联合开发;租赁土地建设园区。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合作各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协商合作方式,明确责任义务。

共建的园区可由合作各方进行合作管理,也可委托一方管理。

合作各方对资源、水、土地、环保指标等可以在自治区的指导下互相调剂,共建园区的发展成果由合作方共享。

第五章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链

按照大型、高端、循环发展的方向,打造特色经济循环产业链,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升级、多元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专栏:

十大循环产业链。

第一节能源产业

煤炭。

控制产能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综合利用和现代化水平。

加快煤矿整合技改,继续关闭小煤矿,大力推进煤田灭火和矿区治理,扎实推进煤炭洁净利用示范工程。

电力。

加快外送通道建设,配合外送通道建设大型坑口电站,支持盟市所在地热电联产项目和热负荷较大旗县建设背压机组,以及为工业园区供热供汽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站。

加快抽蓄电站建设,争取新上燃气调峰机组。

新能源。

在落实风电电网消纳基础上,重点推进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建设。

推动太阳能热发电、光伏发电、风光互补、生物燃料乙醇等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推广大型牧场沼气发电,审慎发展生物质发电。

石油天然气。

加快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和西部燃气管网建设,逐步满足城镇居民用气。

到2015年,煤炭产量6亿吨,平均矿井生产能力300万吨以上,井工矿井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生产,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其中:

火电5000万千瓦左右,风电1000万千瓦左右。

第二节新型重化工产业

以煤化工、盐碱化工、氟化工、有机硅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线,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氯碱化工。

加快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设,发展煤基多联产,促进化工生产与能源转化相结合,形成闭合产业链。

大力发展甲醇、二甲醚、乙二醇、电石、石脑油、煤焦油、聚丙烯下游产品及其与之相关的精细化学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支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碳酸钾、碳酸钙、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合成气等化学品,发展二氧化碳绿色化工产业链。

到2015年,煤制油达到500万吨,煤制烯烃180万吨,煤制天然气100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60万吨,合成氨达到300万吨,甲醇达到1000万吨,甲醇深加工率达到50%。

第三节装备制造业

汽车。

依托北方重工业集团、北奔重汽、北方股份、华泰、奇瑞等重点企业,扩大载重汽车、非公路矿用车、铁路车辆、乘用轿车市场,加快配套模具、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提高本地配套率。

工程机械。

依托北方重工业集团、一机集团等重点企业,支持矿山工程机械产业不断扩大规模,鼓励发展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水泥搅拌车、高楼泥浆泵等产品。

风力发电设备。

依托包头金风、维斯塔斯、歌美飒等落地知名企业,推动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尽快建立完整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产业链,重点发展2.5MW及以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齿轮箱、发电机、液压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煤炭机械。

依托鄂尔多斯重机能源有限公司、乌兰集团、天地煤机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煤炭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伸缩式输送机、电液自动控制的液压支架、井下煤矿巷道悬臂式掘进机。

到2015年,重型汽车产能达到12万辆,汽车整车的部件区内配套率达到60%。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产能达到5000台,零部件区内配套率达到30%。

第四节冶金建材产业

冶金。

加快矿山深部和外围资源勘查和采选冶一体化进程,积极利用俄蒙资源,支持包钢与国内重点企业联合重组升级扩能,重点发展高强度机械用钢、轿车用钢、建筑用钢,抗腐蚀抗大变形管线钢,高档电力用钢、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高级无缝管等产品。

积极推进煤电铝一体化战略,支持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示范推广和铝电联营,大力发展铝、镁、铜下游深加工产品。

重点发展稀土永磁、稀土储氢等稀土功能材料以及稀土应用产品,支持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世界“稀土谷”。

建材。

要重点抓好电石渣、硅钙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做好高岭土、膨润土、方解石等资源开发,利用粉煤灰、火山灰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引进国内外陶瓷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卫生陶瓷。

积极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导电膜玻璃等精深加工产品。

到2015年,钢材2000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有色初级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第五节农畜产品加工业

立足乳、肉、绒、薯、菜、果、粮油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依托伊利、蒙牛、鄂绒、小肥羊等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实现农畜产品加工业高端化、生态化、安全化。

乳制品加工业要加快发展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乳粉生产,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

肉制品加工业要大力发展牛羊分割肉、低温保鲜肉加工,打造养殖—加工—终端销售于一体的新型肉制品产业链。

羊绒制品加工业要重点发展高支、轻薄、功能性羊绒精纺制品以及毛绒、丝绒等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

小麦加工业要积极发展食品专用小麦粉、营养强化和功能性小麦粉。

马铃薯加工业要大力发展马铃薯全粉、精淀粉、变性淀粉,鼓励发展膨化食品、薯条、脱水性膳食纤维等产品。

到2015年,重点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驰名商标达到20个以上。

第六节战略性新兴产业

绿色能源。

要突出发展风、光发电和煤的洁净利用。

发展以IGCC技术为代表的热电多联产清洁利用、以煤—气化—合成燃料—化学品为主线的煤洁净利用,着力提高煤炭清洁和综合利用水平。

依托国家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