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529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docx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

丰宁一中高二年级政治哲学生活第三单元问答题专项练习

时间:

2011-12-13整理:

任金兰

联系观

1、2010年7月10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开幕。

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

与会人士将围绕“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这一主题,就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进行研讨,并举办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

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必要性。

答:

①事物

的联系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海峡两岸在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的广泛的联系。

两岸发展经贸文化合作,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要求,人为隔离两岸关系是错误的。

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两岸的经贸文化合作,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和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部分的优化会增强整体的功能。

两岸经济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有很强的互补性。

两岸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的经济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造福于子孙后代。

请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意义。

(12分)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4分)

  

(2)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重负,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

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分)

(3)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三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4分)

 

发展观

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

同时,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

小家庭不悦,邻里间争吵,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

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一个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

(12分)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6分)

(2)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就是量的积累的过程,通过每个人的自觉努力,每一件小事的积累,最终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6分)

2、中科院院士蒋民华写给上海市长宁中学学生杨阳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真正干一番事业,要成才,需千锤百炼。

在攀登科学高峰崎岖的山路上,在生活的激流中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

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

材料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答:

①这段话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物的辉煌。

要做到“有志者,事竟成”,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

“真正干一番事业,要成才,需千锤百炼。

在攀登科学高峰崎岖的山路上,在生活的激流中尤其要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锻炼,才能做到‘有志者,事竟成’”。

②这段话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希望你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处处注意锻炼自己.也从中培养自己的兴趣。

干事业如入‘万山圈子’,‘一山方出一山拦’,需要没完没了的攀登。

矛盾观

1、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往往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

请运用矛盾的观点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10分)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即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有短处而自卑,也不能因为有长处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5分)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因为长处使自己获得过成功,若是骄傲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使长处变为短处。

(5分)

2、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5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11分)

(1)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唯物辨证法道路。

(5分)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由于国情、时代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不同,革命和建设的途径和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③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国情结合,和时代结合,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各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引向胜利。

(11分)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取措。

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某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8分)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2分)

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分)

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分)

4、

(1)材料一:

“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

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

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

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12分)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政府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特点。

要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制定解决的相应的措施。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

要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好经济发展。

次要矛盾的解决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促进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会遇到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别国经验。

(每点4分,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5、材料一: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

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材料二:

《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循环经济为重点,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出成效。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方法的?

答:

①《通知》既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

又指出存在的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这体现了坚持对立统一观点,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②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出成效。

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③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既要贯彻国家的统一部署,又强调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

这体现了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④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能、节水、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循环经济为重点。

这体现了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

⑤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方法。

辩证法综合

1、2009年6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青海湖裸鲤是极为珍贵的高原鱼种,在湖区生物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

—鱼—鸟”生态链安全至关重要。

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青海湖周边河流来水量减少、河流萎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的影响,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青海省从2002年开始实施

放流活动,至今已连续进行了8年,共向青海湖放流裸鲤种苗4100万尾。

经科学探测,由于实施“

封湖育鱼”和放流活动,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实现大幅回升,已从2002年的约2500吨增长到去2008年底的2.43万吨,增长近10倍。

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知识,谈谈青海省的上述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答: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青海省正视事物的固有联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了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的安全。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青海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通过实施“

封湖育鱼”和放流活动,确保了青海湖裸鲤的资源的持续发展。

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面对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锐减的问题,青海省正确处理了“捕”与“放”的矛盾,使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实现大幅回升。

2、2009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

一个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

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

答: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要着把握主要矛盾。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④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

国外专家把电动汽车的发展寄希望于燃料电池。

而中国比亚迪汽车企业则打破常规,将原来自己的手机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运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实验,开发出比锂电池性能更优异的高铁电池。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生活》中关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之路。

答: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就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的精神,比亚迪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

②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是在吸取、保留和改造原来手机电池的基础上开发而来。

③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亚迪在电池研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创新。

④创新需要立足于实践,使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比亚迪经过反复实验,在实践基础上,更新认识,研制出性能更高的电池。

4.下面是一个论坛上的帖子,此帖一出,就有很多网友跟帖。

帖子主题:

工作啊,你在哪里?

花花世界

第1楼

从去年8月离开原来的公司以来,屈指一数,好恐怖,居然失业快一年了。

去年8月底来到了深圳,就一直失业着,工作找得也不积极,期间在一IT公司干了一个月,觉得不喜欢就不去了,然后又继续闲着,每天以看小说度日,也没什么积极性去找工作了……

就这样又晃悠了几个月,这段时间忽然害怕起来。

感觉前途好迷茫,不知道该走向哪里……

人生还有希望吗?

自己好歹也是重点大学毕业的,混到如此境地,惭愧得没脸见人了!

工作啊,你在哪里?

  

等级:

新手

头衔:

未定义

帮派:

未定义

帖数:

1

请结合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该帖子的看法。

解析:

本题以大学生就业为背景,采用网络帖子的形式进行命题,题目设计新颖,富有创意,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解答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结合起来。

答案:

(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面对失业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改变目前的状态。

(2)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失业只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困难,我们要勇敢接受挫折和挑战,在曲折中走向辉煌。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失业也是“危”和“机”的统一体,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它由“危”向“机”转化。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不要继续沉迷于对前途的迷茫;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

2010年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人,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害8796万亩(重旱278万亩,干枯1381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害面积达9654万亩,占85%,这次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受的最严重干旱。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2: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3: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漫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让旱情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解析:

本题以2009年秋到2010年春我国西南五省份的旱灾为背景设计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多方面知识分析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结合材料分析,首先要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三部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就不难确定所要具体运用的知识点。

答案:

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6、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12分)

6.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学会优化结构。

因此,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推动作用,要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

因此,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要矛盾。

因此,必须: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体现了这一点。

7、当前,收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正确性。

(8分)

7.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根据国际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内需潜力巨大的特点做出的正确决策;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因此把扩大内需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

③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因此经济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需求。

(每点2分,若从其他角度答,言之有理,也可给分)(每点3分)

8、“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

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我们会得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12分)

8.①启示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在全球气候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人类应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启示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人类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需求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③启示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同时注意结构优化,使整体功能最大发挥。

发展低碳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