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873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docx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蓝莓,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场需求量逐年迅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兴安岭野生蓝莓蕴藏量大,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蓝莓产业发展初露端倪,势头强劲,效益显著,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群众收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把我市蓝莓产业发展成内生动力强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创新,在切实搞好野生蓝莓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同时,以加工品种为主,以鲜食品种为辅,优选适栽品种,加快苗木繁育,集中力量突破大面积栽培的各种技术难题,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基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产品研发、龙头企业建设、品牌打造和市场培育以及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配套措施,尽快形成具有鲜明中国北方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准的蓝莓产业发展模式,为我省蓝莓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新鲜经验,为把我省建设为世界知名的蓝莓产业优势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生态产业的原则。

严格保护、合理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坚决杜绝掠夺性采摘行为;充分利用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品投入,发展有机蓝莓生产;通过大面积栽培蓝莓果林,促进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出台导向性的扶持政策,使产业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大力培养各种类型的经营主体;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突出重点项目,系统配套试验的原则。

以蓝莓大面积栽培为主攻方向,选准主栽与搭配品种,总结不同品种的栽培技术集成;实行产加销联动,探索产业链各环节动态匹配的途径;探索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遵循客观规律,扎实稳步推进的原则。

在栽培试验中积极探索,严格遵循蓝莓生物学规律;在产业发展中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既要防止畏首畏尾、遇难而退的消极情绪,也要防止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盲目蛮干,每前进一步都要立足于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坚持借助外资外智,以开放促发展的原则。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战略投资者建设种植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及时引进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还要经常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以求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二、发展目标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期限为2010—2015年,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0-2012年。

在搞好野生蓝莓保护及合理开发基础上,形成年产成苗3000万株的能力,以美登为主的加工品种大面积种植并形成配套技术,筛选设施化栽培鲜食品种,现有企业完成系统整合和技术改造,一批新建加工企业开始上马。

到2012年,全市种植蓝莓15万亩,1-2万亩形成生产能力,种植业产值实现1亿元以上;形成年处理3万吨蓝莓果实的加工能力,加工业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

第二阶段:

2013-2015年。

育苗技术进一步成熟,供加工用的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栽培形成技术集成,鲜食品种栽培技术趋于成熟;开发出一批特色突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相应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到2015年,年收获蓝莓果实10万吨以上,种植业产值实现10亿元以上;加工仓储、保鲜企业形成处理蓝莓果实1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加工业实现产值35亿元以上。

三、主要建设任务及重点工程

根据蓝莓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我市蓝莓产业存在的野生资源原料供应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点抓好蓝莓基地建设、产业化带动、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五项工程。

到2015年,五项工程总投资合计286150万元。

其中,基地建设工程投资180800万元,产业化带动工程投资62300万元,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投资9200万元,市场建设工程投资5750万元,品牌建设工程投资28100万元。

资金来源为:

争取中央、省、市县财政投资94280万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91870万元。

(一)基地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蓝莓野生资源分布、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等优势,在切实搞好野生蓝莓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同时,以加工品种为主,以鲜食品种为辅,优选适栽品种,加快苗木繁育,建设国内最大规模种植基地、国内上市最晚的有机鲜果设施生产基地、品质最优的旅游观光采摘基地。

1、基地建设布局

(1)野生蓝莓管护和抚育基地。

在野生蓝莓集中分布的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区和嘉荫县施业区内,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和抚育基地。

(2)人工种植基地。

在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友好、上甘岭、五营、乌马河、翠峦、美溪等区及朗乡、桃山、铁力、双丰林业局等地建立人工种植基地。

种植品种以“美登”为主,少量搭配半高丛品种。

(3)鲜食果品设施生产区。

在距离哈尔滨较近的铁力市,双丰局、铁力局、桃山局,新建和利用现有蔬菜温室、大棚,选择半高丛和北高丛类型中适宜的优良品种,发展一定规模的设施蓝莓栽培,生产鲜食蓝莓,供应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城市。

同时,可充分利用我市的冷凉资源,与国内其它鲜食蓝莓产区错开上市时期,通过打时间差,错时向国内市场供应鲜果,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著名旅游景点观光采摘区。

依据我市旅游景点布局,将蓝莓产业与我省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以小兴安岭蓝莓节为带动,在市内主要景区建立蓝莓观光采摘区。

重点建设区域为汤旺河石林公园、五营森林公园、上甘岭溪水公园、金山屯峰岩山寨、南岔仙翁山公园、桃山悬羊峰公司。

依托蓝莓产品,积极发展保健旅游。

2、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保护和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建立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基地,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破解企业加工能力过剩、原料缺乏以及野生蓝莓储量大,可采能力弱的问题,夯实基地建设基础。

计划建设野生蓝莓管护、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蓝莓种苗繁育、人工种植基地等四类项目。

项目计划总投资18080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区、局)投资59340万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21460万元。

具体为:

(1)野生蓝莓管护项目。

管护区内不进行大规模的林间作业,采取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人工抚育为辅,适量采摘,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逐步恢复管护区内野生蓝莓种群,达到扩大种群、提高单产的目的,亩产突破25公斤。

建立管护站采收站,配备必要的巡护设备、收贮机械、界桩、标牌等设施。

到2015年,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万亩。

(2)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项目。

在各林场内分别建立标准、规范的集约化抚育生产基地示范区、生产基地推广区。

购买作业用具,打机电井、配套喷灌设施,道路、采收站等抚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亩产水平。

到2015年,集约化抚育面积为万亩,亩产突破40公斤。

(3)蓝莓种苗繁育项目。

在现有蓝莓种苗繁育基地基础上,在五营、朗乡各建设1处良种繁育基地,育苗能力达到3000万株,完善温室大棚、组培室、喷灌等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建设人工栽培蓝莓;在红星、乌伊岭建设野生蓝莓优系及蓝靛果种苗繁育基地万亩。

(4)人工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露地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及株行距,按统一标准进行土壤管理、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

喷灌设施、围栏、道路、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小农机具。

到2015年,全市建设露地蓝莓种植基地15万亩。

设施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选用适合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设施内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土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

建设温室大棚、组培室,配套喷灌设施。

到2015年,全市建设设施蓝莓生产基地0.3万亩。

蓝靛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规范操作。

3、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对蓝莓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省级蓝莓基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市级每年设立蓝莓科技及培训资金100万元,重点投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局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现有各项支农资金要向基地建设倾斜。

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外商资金、企业资金向蓝莓基地投放,形成多方加强基地建设的势头,保障基础能力建设。

由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营林局、林政资源局、水务局、科技局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二是以制度促可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伊春市笃斯越橘等野生浆果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管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恢复、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地。

在管护区内进行合理的人工管理,推进采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承包、抚育管理办法,积极引导集团、大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承包方式进行有序采收,杜绝自发性采收对野生资源的破坏。

由市林业资源局、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营林局、市农委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三是建立实验示范基地。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分布密集地块,建立集约化抚育实验区,进而形成产业基地。

在破坏较重地块蓝莓生长区,通过密度调节、伴生种密度调节、种类调节和养分调节等手段促进种群恢复。

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农委、市水务局配合,北部区局、嘉荫县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技术标准规范指导。

建立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建设。

由市营林局牵头,市农委、市林科院配合,五营局、朗乡局,嘉荫县推进落实。

(二)产业化带动工程。

1.龙头企业布局。

根据蓝莓种植区域规划,遵循原料就地贮藏和就近加工的原则,在蓝莓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其它地区,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浆果加工企业以及龙头企业,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

规划每个龙头企业的特色产品加工种类,有针对性地发展品牌产品,引导龙头企业开拓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同时,依托伊春市天华药业、南岔格润药业等医药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效益。

2.产品开发方向。

根据现有的加工产业基础,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并举,形成集群优势,推动蓝莓加工产业由原料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由出口原料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依赖国际市场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转变。

在产品开发方向上,一是充分利用我市野生蓝莓花色苷等保健成分含量高、适合精深加工的优势,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重点发展高档产品;二是利用皮渣提取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进一步开发蓝莓胶囊等保健品和药品;三是大力发展鲜食、冷冻产品。

3.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

重点扶持蓝莓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建设,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制约,使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拉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0年至2015年,计划建设龙头加工企业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和蓝莓旅游配套项目。

蓝莓产业带动工程计划总投资6230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区、局)财政投资24920万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3738万元。

具体为:

(1)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项目。

果酒类加工等企业。

重点支持黑龙江兴安红酒业有限公司、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

到2015年,培育建立2个1万吨级蓝莓果酒加工企业。

果汁饮料加工等企业。

重点支持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生产适合少年儿童、中青年、老年人、女性等系列中高档饮料。

到2015年,培育建立2个至3个1万吨级蓝莓饮料加工企业。

花色苷提取及生化制品等企业。

以黑龙江兴安红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扩建花色苷产品生产能力。

到2015年,花色苷产量达到吨。

单体速冻加工企业。

对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

到2015年,培育建立1个1万吨级蓝莓冷冻果加工企业。

罐头、果酱、果脯、果糕、果粉等加工企业。

对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

分别培育建立1个至2个5000吨加工能力的果酱加工企业和罐头加工企业。

(2)行业协会建设项目。

加快组建区域性蓝莓协会或合作社,深入开发,共同攻关,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技术协作组织。

切实发挥黑龙江省蓝莓协会职能作用,推行“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进行生产管理、统一品牌销售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提高蓝莓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鼓励市级协会、区域性协会与市外蓝莓协会组织开展合作,创造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

(3)蓝莓旅游产业配套项目。

紧密结合小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产业,重点围绕蓝莓优势和特色地区,加强蓝莓旅游产业配套工程建设,相应发展匹配企业和辅助企业,形成加工业上下游紧密衔接、大中小型企业互为支撑的关系;开发蓝莓旅游精品项目,主要在伊春区建设黑龙江兴安红酒业公司集蓝莓品酒、旅游、参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越橘庄园蓝莓酒堡,融蓝莓饮食、酒吧、购物、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蓝莓观光一条街,分蓝莓资源区、蓝莓科技区、蓝莓产品区、蓝莓文化区的伊春市蓝莓博物馆项目;在五营区建设集酒窖、种植园、展厅、餐饮、观光、休闲、化验等于一体的蓝莓产业观光园区,多品种展示,集采摘、品尝、观光为一体的蓝莓全光智能温室项目;在友好区建设蓝莓露地采摘园项目;在红星区建设野生蓝莓观光采摘区项目;在汤旺河区建设蓝莓生态公园项目。

4.推进措施。

一是政策扶持,形成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采取资产重组和科技推动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各级政府产业发展资金和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要对龙头企业扩产能、产品提档升级给予支持,尤其是贷款贴息和以奖代投资金要重点倾斜。

由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农委牵头,各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二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战略投资伙伴。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按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建设大型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和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不同地区根据龙头企业的特点和品牌竞争力优势,打造出特色蓝莓酒业产业群、蓝莓饮品产业群、蓝莓保健品产业群等多核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占领市场。

由市商务厅牵头,金融机构配合,各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三是加大科技引导投资和项目研发前期资金等专项投资对蓝莓产业项目的补助力度。

要加大对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和资金向蓝莓产业倾斜,鼓励和扶持各级蓝莓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由市发改委、财政局牵头,各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四是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把蓝莓主产区列入重点旅游线路,有关专项资金要对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合力支持产业发展的社会力量。

由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财政局配合,各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三)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

加强蓝莓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集聚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围绕蓝莓产业的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发挥市内相关大专院校、市林科院和带岭科研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整合科研力量和资金,围绕蓝莓产业的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借助外聘的蓝莓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制定《野生蓝莓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蓝莓露地及保护地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野生蓝莓鲜食果实标准》、《野生蓝莓速冻果实标准》、《野生蓝莓冰酒加工专用原料果实标准》等各种产品质量标准。

到2015年,制定完善相应的技术规程,并做到全面推广普及。

2.重点项目。

2010年至2015年,计划建设蓝莓科学团队创新、蓝莓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技术培训推广等项目。

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投资合计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亿元。

具体为:

(1)在友好、五营、嘉荫等地建设伊春市野生蓝莓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中心,由市林政资源局、市林科院牵头,市营林局、市农委配合,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2)在北部区局建设伊春市野生蓝莓资源经营技术研究示范基地项目,由市营林局、市林科院牵头,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3)在伊春区、红星区、铁力局建设伊春市蓝莓人工高效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项目,由伊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4)在伊春区建设伊春市蓝莓种植配套机械研究中心项目,由伊春市农机研究所牵头,相关区局推进落实。

(5)在五营区建设伊春市蓝莓产品研发中心,由伊春市五营九天生物科技公司负责。

3.推进措施。

一是围绕全市蓝莓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建立蓝莓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推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由市发改委、市农委牵头,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科技项目支持,围绕蓝莓育种、栽培、加工、机械、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创造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由市科技局牵头,市林科院、带岭林科所、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三是市级各项科技研发资金向蓝莓产业倾斜,集中攻关阻碍蓝莓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由市科技局、财政局牵头,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为蓝莓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由市农委、营林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四)市场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

依托现有的山特产品交易市场,利用2年至3年时间,建设集采购、仓储、营销、商贸、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全国最大寒地蓝莓产品集散交易市场。

大力培育和开发蓝莓产品消费市场,加快建设连锁营销和物流配送系统。

利用伊农网建成面向国际、功能齐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伊春市蓝莓产业现代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

(1)大力培育和开发蓝莓产品消费市场。

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

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前提下,蓝莓产品要由目前的中低端产品占90%左右逐步向中低端产品占60%、高端产品占40%转变。

要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重点开发中高档产品消费市场,并根据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科学确定目标消费群体。

高端消费市场以花色苷胶囊、高档果酒、果酱等营养保健品及奢侈品为主,中间消费市场以中档果酒、浓缩果汁等精加工产品为主。

国内主要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为中高端产品目标市场,以二三线城市为中低端产品目标市场。

国际主要以日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为中高端产品目标市场。

(2)加快建设连锁营销和物流配送系统。

引进国际国内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知名大型营销连锁集团和物流配送企业从事蓝莓产品市场营销,构建分工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标准化、经济高效化的伊春市蓝莓物流国内国际营销配送系统。

(3)创新蓝莓产业营销方式。

深入挖掘整理蓝莓文化,开展蓝莓新产品创意征集活动,通过体验式营销、文化营销、冰雪营销等,赋予蓝莓产业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产品内涵,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把蓝莓定位为小兴安岭的旅游形象产品,设计推广小兴安岭地区旅游形象标志,提高蓝莓产业关联度,以特色消费文化、旅游延长蓝莓产业链,实现蓝莓产业链全效益。

3.重点项目。

到2015年,计划建成伊春市蓝莓交易市场、伊春市蓝莓产业信息平台。

项目计划总投资575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区、局)财政投资860万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4890万元。

具体为:

(1)伊春市寒地蓝莓交易市场项目。

集批发、储藏、加工、运输、直销、配送、质量安全检验、出口检验检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大型蓝莓产品交易市场。

占地10万平方米。

(2)伊春市蓝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伊春市蓝莓产业信息平台,购置微机等网站设备,开发信息应用软件,建设蓝莓产业网站。

4.推进措施。

实施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努力培植壮大和开拓开发各类市场,把我市蓝莓产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一是加大市场规划和建设力度。

落实落靠现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政策,并确保向蓝莓集散地和交易市场重点倾斜,加快各类蓝莓专业市场建设步伐。

由市发改委、商务局牵头,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二是利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用地、税收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建设蓝莓专业市场。

由市国土资源局、商务局、地税局牵头,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三是鼓励和支持蓝莓生产加工企业创建蓝莓产品直销店、电子商务市场、邮购、网上商场等新兴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和空间。

采取委托、代理、合作等方式,推动蓝莓产品、药物原料及保健品拓展、融入国际市场。

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市通信管理局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四是鼓励和支持蓝莓生产加工企业依托现有的大型超市、展会、商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推销活动,形成快捷便利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

由市商务局牵头,市工商局配合,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五)品牌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

发挥原产地等品牌优势,按照培育、整合、保护、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分级化、差异化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扩大伊春蓝莓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3年至5年时间打造2个至3个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3个至4个有竞争力的国内知名品牌。

(1)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针对我市蓝莓产品品牌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知名品牌建设,扶持拥有越橘庄园、忠芝、鑫野、林都等特色品牌的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争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品牌。

依托不同区域特色品牌优势,强力打造品牌和推进区域品牌整合,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品牌群。

(2)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搭建蓝莓生产企业与知名企业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借助其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最终将伊春市蓝莓打造成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提高伊春蓝莓影响力。

尤其要搞好与国内知名大企业的联营联合,促进我市蓝莓产业加快发展。

2.重点项目。

对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有机认证等给予政策扶持,对品牌展会宣传、蓝莓产业品牌广告宣传及蓝莓品牌建设理论研究等项目进行扶持。

品牌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28100万元,其中,中央、省、市、县(区、局)财政投资3660万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24440万元。

具体为:

(1)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有机认证等扶持项目。

扶持伊春蓝莓等地理标志认证,有机蓝莓基地认证10万亩,支持企业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引导相关组织依法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及进行商标国际注册。

(2)展会宣传项目。

在重点销售市场和新兴市场定期举办重点品牌蓝莓产品展览会,支持重点品牌参加国际国内知名展会。

(3)蓝莓产业品牌广告宣传项目。

拟常年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产品广告宣传。

蓝莓品牌建设理论研究项目。

重点进行蓝莓品牌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3.推进措施。

一是加强品牌宣传,炒热叫响品牌。

以寒地有机食品为主题,对蓝莓产品精心进行策划、包装和推介。

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平台,通过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地开展野生蓝莓产品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叫响伊春有机蓝莓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市农委牵头,市文化广电局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加强质量认证,统一产品标识。

对蓝莓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认证,规范产品质量标准。

对符合质量认证标准的蓝莓加工企业的产品,统一使用“伊春蓝莓”地理保护标志,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把品牌做大做强。

由市质监局、农委牵头,各相关县(市)、区局推进落实。

三是加强品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