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425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6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齐恒晋文之事教案1人教版

  教学重点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具体内容;

  3.体会文章磅礴气势及形象的说理;

  4.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

  5.文言实词、虚词及重点语言现象和句式特点;

  教学难点

  1.孟子的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及在文中的体现;

  2.孟子的论辩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课前结合书下注释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阅读课本中郭预衡的《<孟子>简介》,找出要点。

  二、关于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1.民本主义思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3.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

  4.政事以民为归宿。

  5.用人以民意为准。

  6.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

  7.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8.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

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三、课文诵读、感知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章的结构如何划分。

  明确:

  1.孟子和齐宣王的谈话主要内容的实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张。

  2.文章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开头至“王请度之”。

  第二部分: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第三部分:

“王曰: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篇末。

  四、分析第一部分

  依据第一部分内容,可分三层:

  第一层:

开头至“则王乎”。

  第二层:

从“曰: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至“是以君子远疱厨也”。

  第三层:

从“王说”到“王请度之”。

  1.学生朗读第一层,抓住重点词。

  “是以”属固定词。

  “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正常语序的“臣未闻之也。

  (书下注释中重点词语)

  教师点拨思路:

  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谈论“王道”。

  2.学生自读第二层,明确“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体会“以羊易牛”的阐发艺术。

  重点词:

  “莫之能御”属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

  “之”字一词多义现象。

例如: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见之”。

  3.学生自读第三层,概括大意,并用两个字概括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

  明确:

阐述齐王之不王,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孟子为齐宣王指明的方向:

推恩。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学生熟读课文。

  教师点拨:

  “危士臣”“朝秦楚”属使动用法。

  特殊句式:

“若是其甚与”“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二、分析第三部分

  熟读后译再背。

  抓住“进”“愿”“恒心”“仰”“俯”“谨”等重点词。

  三、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学习孟子论辩技巧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话题切换,理出作者论辩思路。

明确:

  1.齐宣王以问“霸道”开头,被孟子“臣未之闻也”巧妙将话题转向“王道”的讨论。

  2.从“以羊易牛”的事例切入,将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注意转到对“仁”的注意。

  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对“仁政”的议论,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

  4.列举“霸运”的种种危害,从而衬托王道仁政的益处,进而激发仁政之道的具体措施。

  二、领会孟子形象说理,善用比喻的妙处

  学生归纳文中比喻句。

  三、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齐桓晋文之事

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

一、基础部分(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释义全都无误的一项是(  )

A.衅钟(xìn)忖度(cǔn)恐不赡(shàn赡养)

B.莅(lì)觳觫(húsù恐惧发抖的样子)殆(dài恐怕,可能)

C.褊(piǎn)便嬖(piánbì)庠序(xiáng)

D.彼恶知之(è)挟(xié)度(duó动词,用尽量)

2.选出与“将以衅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故以羊易之也B.挟太山以超北海

C.将以求吾所大欲也D.申之以孝悌之义

3.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4.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们的本字。

(1)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

(3)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

(4)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6)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二、阅读部分(40分)

(一)下面一段文字引自《孟子》,方括号内是古人的注解,借助这些注解阅读下文,完成6~13题。

(18分)

逢蒙学射于羿[羿,善射,百发百中。

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

]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

“宜若无罪焉。

”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仆,御者也。

]曰:

‘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

’曰:

‘吾生矣。

’其仆曰:

‘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端人用心其道本所出,不邪辟,知我是必不害我也。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B):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所言。

而曰:

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

乘,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我不敢废君事。

”故叩教去镞,使回也。

孟子言是,以日月羿之罪。

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6.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

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分)

7.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

“曰(B)”的说话人是谁?

(2分)

分别选出8~11题的正确意思。

(8分,每小题2分)

8.今日我疾作(  )

A.今天我出发得匆忙B.今天我赶快作战

C.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D.今天我的病犯了

9.问其仆(  )

A.问他的卫士B.问君王的使者

C.问替他驾车的人D.问他的左右侍从

10.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11.发乘矢而后反(  )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D.射了四箭然后背转身

12.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2分)(  )

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B.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D.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13.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

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二)(5分)

14.阅读下面文章,在[]、()内填写省略的内容。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孟子曰: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

“然。

”[]():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 ]曰:

“否,许子衣褐。

”[]():

“许子冠乎?

”[]曰:

“冠。

”[]曰:

“奚冠?

”[]曰:

“冠素。

”[]曰:

“自织之与?

”[]曰:

“否,以粟易之。

”[]曰:

“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

“害于耕。

”[]曰:

“许子以金甑爨,以铁耕乎?

”[]曰:

“然。

”[]():

“自为之与?

”[]曰:

“否,以粟易之。

”(《孟子·滕文公上》)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20题。

(12分,每小题2分)

王曰:

“然。

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15.孟子意在宣扬王道,却不直言王道,而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其用意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

16.选出与“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故民之从之也轻

C.臣固知王之不忍也D.王语暴以好乐

17.对下列句中“以”字,据用法归类相同的一项是(  )

①故以羊易之也②以王为爱也③是以后世无传焉④无以则王乎?

⑤将以衅钟⑥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⑦吾力足以举百钧⑧今思足以及禽兽⑨何以异⑩挟太山以超北海

A.①②⑤⑥B.③④⑥⑩C.①⑤⑦⑧D.②③⑤⑨

18.对下列句中的“其”字,据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即不忍其觳觫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④若是其甚与⑤其如是,孰能御之⑥勿夺其时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②③④⑥/⑤

19.对下列句中的“焉”字,据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以后世无传焉②则牛羊何择焉③于我心有戚戚焉④为不用力焉⑤殆有甚焉

A.①⑤/②③④B.①②④⑤/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②③/④⑤

20.翻译“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21题。

(5分)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

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牛皮袋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21.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2分)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分)

 

参考答案

一、1.B 2.C 3.略

4.

(1)反—返 

(2)刑—型 (3)惛—昏 (4)已—矣 (5)颁—斑

(6)采—彩 5.C

二、

(一)6.都是师徒关系。

7.A.孟子 B.庾公之斯

8.D 9.C 10.A 11.C 12.B

13.注解:

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译文:

假如像子濯孺子找到尹公之他那样的人来教那样,哪里还会有逢蒙之祸呢?

(二)14.略

(三)15.不忍则有保民而王的基本条件

16.D 17.C 18.D 19.A 20.略

(四)21.

(1)这只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而不能离去了。

(2)(小童子)将口袋倒下使老鼠出来,老鼠掉在地上就立即逃了,即使有身手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去抓。

齐桓晋文之事

【学习目标】

1.体悟孟子当仁不让的入世精神、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

3.掌握课本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4.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以及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

【学习障碍】

1.了解孟子的思想。

2.学习文言文的知识。

【学习策略】

一、结构梳理法

二、知识梳理法

1.生字词注释

无以,则王(wànɡ)乎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胡龁(hé):

人名。

衅(xìn)钟: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觳觫(húsù):

恐惧得发抖的样子。

褊(biǎn)小:

狭小。

彼恶(wū)知之恶,代词,表疑问,怎么。

忖度(cǔnduó):

揣测。

挟(xié):

夹持,夹在腋下。

便嬖(piánbì):

君主左右受宠爱的人。

莅(lì)中国:

统治中原地区。

莅,临,统治。

商贾(ɡǔ):

商人的统称。

古代以贩卖货物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

赴愬(sù):

跑来申诉。

愬,同“诉”。

惛(hūn):

同“昏”,不明白,糊涂。

放辟(pì)邪侈(chǐ):

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

放,放荡。

辟,邪僻、不老实。

邪和“辟”意思一样。

侈和“放”意思一样。

赡(shàn):

足。

豚(tún):

小猪。

彘(zhì):

大猪。

2.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以,通“已”,中止。

若无罪而就死地若,通“然”,古音相近,作“这样”讲。

王说,曰说,通“悦”,高兴。

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与,通“欤”。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吾惛惛,通“昏”,不明白、糊涂。

无不为已已,通“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黑白相间叫“斑”。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3.一词多义

道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称道、称赞。

任重而道远路,道路。

道芷阳间行取道,道径。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行路,赶路。

知胜之道也途径,方法,措施。

臣之所好者道也规律,法则。

闻道有先后道理,事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学说,主张。

得道者多助施行“仁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疏通,引导。

就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趋向,靠近,接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

辞不就职就任,就职。

臣请就汤镬受,接受。

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效法,取。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完成。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余尝就老胥而求焉介词,到,向

爱吾何爱一牛吝啬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亲爱,友爱。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亲爱的,心爱的。

吴广素爱人爱护,爱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怜惜,爱惜。

性本爱丘山喜爱,爱好。

恶彼恶知之wū,代词,表疑,怎么。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è,罪恶,邪恶。

则根色黯恶è,丑,丑陋。

廉君宣恶言è,坏,不好。

恶气袭衣裾è,污秽。

而境界危恶è,险恶,凶险。

死亦我所恶wù,憎恶,讨厌。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wù,耻辱,羞辱。

丧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ù,嫉妒。

恶!

是何言也!

wū,叹词,相当于“啊”“唉”。

举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拿,拿起。

吾力足以举百钧擎起,举起。

举动自专由动,行动,动作。

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举兵伐徐发,发动。

举先王之政做,实行。

举贤以自佐举用,起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推荐。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应举下第科举考试,考中。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副词,都,全。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规定。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制造,制作。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掌握。

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制服,制裁。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规章,制度。

增其旧制规模,形制。

负不负戴于道路矣背东西。

宁许以负秦曲担负,承担,这里为使动词。

苍山负雪覆盖。

负屈衔冤蒙受,遭受。

秦贪,负其强依靠,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誓天不相负违背,背弃。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

4.词类活用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

幼,名

词,用作动词,爱护。

欲辟土地朝秦楚使动用法,使……入朝。

谨庠序之教严,使动词,使……严。

危士臣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快于心使动用法,使……痛快。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形容词用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小、大、寡、众、弱、强,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国、大国、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多的国家、弱国、强国。

是罔民也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5.常用虚词

诸不识有诸之乎,合音词。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之于,合音词。

矫命以责赐诸民介词,相当于“于”。

王如改诸,则心反予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众,各。

夫夫我乃行之句首助词,fú。

夫战,勇气也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指示代词,那,这。

今若是焉,悲夫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吧”。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fū,成年男子。

愿夫子辅吾志夫子,对老师或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夫子,对男子的尊称。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夫子,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罗敷自有夫丈夫。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帝王的妾;后世有地

位的人的配偶。

谢家事夫婿夫婿,妻子称丈夫。

夫婿居上头同上。

乃是乃仁术也是。

夫我乃行之这样,如此,指示代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凡三往,乃见副词,才,方。

乃记之而去连词,于是,就。

6.常见句式

(1)倒装句

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

莫之能御也。

同上

牛何之?

同上

若是其甚与正常语序为“其甚若是与”。

易之以羊。

(介词结构后置)

(2)判断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3)省略句

将以(之)衅钟省略介词宾语

(4)固定结构

然则废衅钟与既然如此,那么。

夫子之谓也……之谓也,……说的就是……。

【研究性学习】

《齐桓晋文之事》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

“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

“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

孟子答道:

“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

“可以。

齐宣王又问:

“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回答说:

“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

‘牵牛上哪儿去?

’他回答说:

‘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

‘放了它!

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

‘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

’您说:

‘怎么可以废除呢?

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

“有这回事。

孟子说:

“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齐宣王说:

“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

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

“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

“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

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

“《诗》里面讲过:

‘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孟子说:

“有人向大王禀白道:

‘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你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齐宣王说:

“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问:

“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

“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

‘我不能做。

’这的确是不能做。

叫一个人向长辈弯腰作揖,他对人说:

‘我不能做。

’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向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情。

“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诗》里面说过:

‘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

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

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

“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

齐宣王说:

“不,我对这个有什么快活呢?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东西。

孟子问道:

“大王您很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

“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

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

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

琴瑟歌唱不够听吗?

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

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给,您难道为的是这些么?

齐宣王说:

“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

“那么,您很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北面朝见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问道:

“事情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哩。

爬到树上去捉鱼,尽管捉不到鱼,却不会有什么后患;凭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很想得到的东西,要是尽心竭力地去做,必然会留下灾祸在后头。

齐宣王说:

“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