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345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docx

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

2009年河北省村官考试《行测》真题全解析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B“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好”就“写不出好的调查报告”,是必要条件,同义替换即是B项。

A项错误,“更”表达比较,文中没有提到;C项错误,肯定和否定论述范围一致,肯定是重点;D项错误,颠倒了逻辑关系。

  2.A“所以”之后引导的句子是文段的重点所在,因此正确答案为A。

B项论述错误,“所决定的”说明生产力是充分条件,而文段说明的是“基础”,是必要条件,偷换了逻辑关系;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概念太大了,文段提到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是上层建筑的内容。

CD都是引用部分的内容,不是重点。

  3.B文段前面部分提出两个设问,后文都是围绕这两个设问进行论述的,尤其强调了第二个设问,即人工智能不会取代自然智能,并对此展开详细的论述。

因此,同义替换为B。

A项是一个论据,不全面。

C项错误,D项只是一个背景介绍,不是重点。

  4.B典型的词语理解题,遵循就近原则向其前后句寻找其含义即可。

  5.B从文中第一句话即可得出。

其他选项都过于绝对。

  6.D细节推断题,只有D项文中没有提到。

  7.B此题A项是一个迷惑项,“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是“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等,不能给偷换为“文化”,而文中提到的不管是“或快或慢地变化”还是“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都是文化的“变动”,因此,只有B项全面准确。

  8.BA、D项太绝对;C项太片面;只有B项概括全面。

  9.A只有A项可以从文中得出,其他几项表述都涉及到无关概念。

  10.BA项错误,把“没有人在生前知道”偷换为“自己生前是无法预测的”。

C项错误,“无法预知”的是“生命”而不是“未来”,D项错误,“及时行乐”是贬义,与文段态度不符。

  11.D文段列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养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2.CA是一个迷惑项,虽然概括全面但是不如C项更贴近文意。

BD片面,排除。

  13.B最后一句转折词“但”引导是文段的主旨句,同义替换是B项。

  14.A鲁迅的话说明注重材料的积累,歌德的话强调积累的材料的价值,BD分别对应鲁迅和歌德的话,片面不选。

应选A,两个方面的内容都包括。

C错误,“广积”体现不出来。

  15.CA项错误,不是对“国学”的解释,是对“国学研究”的解释;B项错误,“以儒学为主体”体现不出,D项片面。

  16.B只有B项内容文中没有提到。

  17.C首句即是主旨句,后文都是例子,C项是正确答案。

  18.D文段最后一句即是主旨句,同义替换答案为D。

  19.B只有B项内容不符合文意。

  20.A“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说明了“母亲心跳声”对婴儿的催眠作用。

因此正确答案为A。

B项错误,“各类声音”太绝对,文中体现不出

21.DD项偷换数量关系,文中是“一定数量的”,而选项中给偷换成“尽可能多的”。

  22.C对果蝇进行的实验不能证明对人类的影响。

  23.DABC都太绝对,不符合文意。

  24.B其他三项都不能从文中推出。

  25.A根据前后文选择最佳的关联词。

这种“对人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是一种假设,因此选A。

  26.D语句衔接题。

⑤和③都是一种总括性的论述,而且是并列关系,⑤是本质特征,③是具体内容,因此⑤应该在③前面,正确答案为D。

  27.A此题非常简单,找出习惯搭配即可。

  28.B第二个空“随着”很容易确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我们自己“更”应该学好汉语。

最后一个空也要填一个表示转折的词“却是”。

正确答案为B。

  29.B语句衔接题,后文说到“都能看到‘龙’的身影”,前面衔接的必要要谈到龙,因此选B。

  30.CA项错误,“危言危行”是褒义词,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B项错误,“慷慨解囊”是指从经济上帮助别人。

D项错误,“倾巢而出”是指“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这是贬义词。

  31.DA项错误,应是“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B项搭配不当,“最佳搭档”是“王治郅”,而不是“回归”;C项错误,“也有……原因”和“**原因造成的”句式杂糅。

  32.A两个“及”搭配的并列短语不属于同一层次,不能使用相同的连词,应把第一个“及”改为“并”。

  33.B“拜读”只能说自己,不能说别人,比如“我早已经拜读过您的大作了。

  34.CA项“这方面”指代不明,B项可以理解为“镇党委书籍不认识许多工作人员”,也可以理解为“血多工作人员不认识镇党委书记”。

D项“他”指代不明。

  35.C“桥梁”、“摇篮”、“试金石”使用的都是比喻义,唯有“力量”不是。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随时更新)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图形推理

  56.答案:

A

  解析:

两组图规律相似。

给的图中阴影所占的面积为1/2,1/4,1/4。

问的图中阴影所占的面积为1,1/2,1/2,按照这个规律,只有A。

  57.答案:

B

  解析:

本题各图元素相同,考的是旋转,易见图形是按照顺时针旋转的,所以排除C、D。

再看阴影部分,可以看出四个图形中的阴影是各不相同的,排除A。

故选B。

  5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去同叠加。

第一个图形加上第二个图形得到第三个图形。

相同的部分去掉,不同的部分保留。

故为D。

  59.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样式遍历。

除了黑白外,其他的图画中相同的部分被赋予了相同的填涂方式,故大圈为虚线,只有B。

  60.答案:

D

  解析:

数数,看字母的笔画。

A和F各三笔;T和X各两笔;O和C各一笔。

  二.定义判断

  6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体为“企业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的战略。

”B是张艺谋亲自,C是对企业的标准,D是某企业领导亲自。

都不符合主体的要求。

而A中严把信贷关、完善管理约束机制等等正式提高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62.答案:

B

  解析:

本题选项中,创新思维显然也是适用于已知世界的,文章中说“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故B中的“创新思维适用于未知世界”是错误的。

选B。

  63.答案:

C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其结果是“卡住整个活动或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ABD均符合此要求。

但C中,尽管不知道原因,但行为还是进行了的,不符合瓶颈效应的规定,故选C。

  64.答案:

C

  解析:

本题看主体即可得到答案。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C的主体是网络论坛,不符合行政应急的要求,选C。

  65.答案:

B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不当利用他人成果,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B。

  66.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在于“有意识的活动”。

易见“做梦”不属于有意识的活动,故选A。

  67.答案:

D

  解析:

本题中ACD都属于唯心主义,但AC是客观唯心,本题关键词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可见D是正确的。

  68.答案:

C

  解析:

本题关键是要“向政府提出”。

A是向学校,B是向传媒,C是向政府,D是向工厂。

故答案为C。

  69.答案:

B

  解析:

本题强调是经济扶持,A的购物券,C的资金支持,以及D的税收都是符合要求的。

B的慰问品显得有些牵强。

  70.答案:

C

  解析:

ABD都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

C中的强化训练,显然不属于素质教育,应该归为应试教育的范畴。

三.类比推理

  71.答案:

C

  解析:

高和低是反义词。

排除B中的“病和人”,D中的“飞和舞”。

倒和歪是近义词,排除A中的“马和花”。

得到答案C。

  72.答案:

D

  解析:

考对应关系,武器和农具都是物体,不是指人;伤亡、粮食都是并列关系。

有了战争,才有武器;有了武器,才有伤亡。

有了土地,才有农具;有了农具,才有粮食。

也得到解,答案D。

  73.答案:

B

  解析:

看词性,给的三个词均为名词。

而A中的读书,C中的教学,D中的射击都是动词。

从逻辑关系上看,森林里有植物,松树是植物的一种;果树里有坚果,核桃是坚果的一种。

  7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对应关系。

曹雪芹著有小说《红楼梦》,其主人公为贾宝玉,雨果写小说《悲惨世界》,其主人公为冉阿让。

B中作品不是《药》,是《社戏》。

C中是杂剧不是戏剧。

D中是小说不是戏剧。

  75.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对应关系。

民族,代表事物,颜色。

  76.答案:

C

  解析:

老子无为而治,墨子兼爱非攻。

  7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反义词,盈和亏,巧和拙。

  78.答案:

B

  解析:

明朝的首都不在南京,宋朝的首都不在盛京。

  79.答案:

C

  解析:

看搭配。

D显然不对。

消除麻烦,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所以C最好。

  80.答案:

B

  解析:

复制与官司无关,百姓与实验无关,排除CD。

比较A和B,模仿与官司的联系并不密切。

在假设的前提下做实验,在侵权的前提下打官司,选B。

  四.逻辑判断

  81.答案:

D

  解析:

本题原文运用的是先介绍再总结的方式,即先演绎再归纳,D与之类似。

A

  是民间的一种推断,B是先归纳再演绎,C是先说结论再说原因。

只有D符合要求。

  8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前提型的命题。

前提中要有“胖”,才能和后文中的“胖”联系起来,排除A和C。

前提中要有“测血压”,才能和前文相联系,排除B。

只有D最为正确。

  83.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削弱结论。

即“本喜欢喝可口可乐的人,在实验中的结果是超过一半的人更喜欢百事可乐,而非可口可乐”。

AC显然是无关的。

B中的30%也起不到任何的改变结论的目的。

只有D,表明大家的选择是因为字母的选取,而非可乐本身的好坏。

  8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型的题目,属于加强结论。

强调“计算机不可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ACD都是在削弱。

  85.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削弱型的题目。

原文的命题可以表述为“中国巨大需求——>价格增长”。

C中肯定了中国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没有造成价格增长,属于肯定前提,否定结论的形式,C为解。

A中的农业技术与文章中无关。

BD中其他国家需求增长,不能体现中国需求的多少。

  86.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显性推理的题目。

提高GDP→需要大量资金→转让土地→抬高房价→中央政府可能责罚。

选项中,A过于绝对,是无法推出来的。

B中是-提高GDP→-抬高房价,正好推反了。

C中–抬高房价→-中央政府责罚,也推反了。

只有D是正确答案。

如果想提高GDP,则可能会受责罚;或者就提高不了GDP。

与D的说法相吻合。

  87.答案:

A

  解析:

本题同样属于显性推理的题目。

由“选调生∨公务员”可推出,“—公务员→—选调生”,而文章中却说“—公务员→选调生”。

两者是矛盾的。

所以只有他参加了公务员才行。

于是选A。

  88.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加强型的题目。

A无法体现道德责任,CD是削弱,B起到了兼顾经济效益和道德责任的作用。

  89.答案:

D

  解析:

本题同样属于显性推理的一真一假型的题目。

由王的话→张的话,李的话→张的话。

一真前假,故王、李的话均为假。

剩下的张的话为真。

故事实是甲乙丙都不是冠军,就只剩下丁是冠军了。

选D。

  90.答案:

B

  解析:

首先明确题目,本题就是在问哪项不是他的话的含义。

可以看出他这次戒烟是第一次戒烟,如果成功不会有第二次,如果戒烟失败以后就不戒烟了。

于是选B,他以前没有戒过烟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91、答案:

A

  解析:

时事热点

  92、答案:

A

  解析:

识记性知识点

  93、答案:

C

  解析:

识记性知识点

  94、答案:

C

  解析:

历史常识。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95、答案:

C

  解析:

地理常识。

掌握大陆性气候特征。

  96、答案:

B

  解析:

据考证,“小康”一词源于《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

97、答案:

A

  解析:

某一地区具体时刻的规定,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存在一定关系。

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习惯于把太阳处于正南方(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定为中午12点,但此时正好背对着太阳的另一地点(在地球的另一侧),其时刻必然应当是午夜12点。

如果整个世界统一使用一个时刻,则只能满足在同一条经线上的某几个地点的生活习惯。

所以,整个世界的时刻不可能完全统一。

这种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98、答案:

B

  解析:

豆蒄:

多年生草本植物。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

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99、答案:

C

  解析:

百家争鸣的词义。

  100、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其主要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101、答案:

A

  解析:

文学常识

  102、答案:

A

  解析:

识记性知识点

  103、答案:

C

  解析: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104、答案:

A

  解析: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部门对上级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或部门对下级的公文,如指示,批复等等。

其中批复只有一个主送机关。

  105、答案:

D

  解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出自《荀子天论〉。

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106、答案:

C

  解析:

识记性知识点。

  107、答案:

B

  解析: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8、答案:

D

  解析: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一是计划配置方式。

二是市场配置方式。

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109、答案:

D

  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上层建筑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一、思想上层建筑,又称观念上层建筑,是由社会意识形态组成的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思想、哲学理论等。

二是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法律设施。

其中国家政权居于核心地位。

  110、答案:

C

  解析: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特征为: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

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

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

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

公共物品生产供应过度,对社会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111、答案:

D

  解析:

严格来说纪检委不是政府机构,是中共党的机构。

  112、答案:

A

  解析:

管理学常识

  113、答案:

C

  解析: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它隶属于全国人大,必须服从全国人大的领导和监督,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114、答案:

D

  解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115、答案:

D

  解析:

行政复议不适用调解,因为《行政复议法》未明确规定。

因为行政机关的职权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必须有法律作出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行政机关是不得而为之。

同时,行政复议法第22条规定: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

  116、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6条规定:

“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117、答案:

B

  解析: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终止的客观现象。

  118、答案:

A

  解析:

依照刑法第273条规定,挪用特定款物罪是“违反特定款物专用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

  119、答案:

A

  解析:

识记性知识点

  120、答案:

C

  解析: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我国《商标法》第32条规定“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

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因此,其为行政主体。

A项是基于行政机关的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B项和D项均为内设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