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材料.docx
《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训材料
矿井水害防治培训讲义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火灾、粉尘、顶板灾害并列的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五大安全灾害之一。
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炭资源开发生产的深度在不断加大,采煤工作面的空间尺度在不断增加,矿井采掘速度和机械化明显提高,这种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方式对矿井防治水害安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地增加,造成人员、经济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据统计在2005年以前的20多年里,全国煤矿共有250多个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人民币。
仅在2005年,全国煤矿就发生水害事故就达109起,死亡605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水害事故就有13起,死亡306人。
特别是2005年8月7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兴煤矿发生的重特大透水事故,造成6人死亡,117人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3月28日,中煤集团一建公司王家岭项目部在建矿井时发生重大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艰苦不懈地努力,115人被救,48名工人遇难。
这一次次水害事故的发生,告诫我们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这一次次警钟的鸣声告诫我们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必要性。
因此,做为煤矿的生产、建设者,掌握好、学习好煤矿的防治水知识,对于煤矿的生产和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在井工煤矿的建设和生产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一些含水层。
只要这些工程的场所处于含水层(水体)的水位以下,水体就会因失去原有的平衡,在重力作用下,以各种形式向井巷和采场涌出。
这种涌出的形式有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大量涌出,形成水害。
是否能形成水害,这主要决定于作业场所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含水层(水体)的富水性,可能补给的水量和水压,以及各采掘工程对各含水层的揭露、贯穿或波及破坏的程度。
因此,煤矿生产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与地下水的斗争,矿井的生产与发展,都与这一斗争息息相关。
从目前的形势大家都知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力度也越来越大。
例如公亡赔偿金,由于过去的几万元到现在的几十万元,对业主、企业主由过去的检讨、处分到现在的追究法律责任等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告诫企业主、老板各行各业抓好安全、重视安全生产是“以人为本”的大事。
安全生产这件事不是仅仅靠几个领导,几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它是需要从员工到领导,全员全方位的重视才能做好的事。
今天矿领导让我给大家讲煤矿防治水方面的知识,其目的也就是想通过这种知识的传授,让大家掌握了解矿井防治水方面知识,从而在矿井的建设生产过程中,知道怎么样预防矿井水害的事故,知道怎么样防治矿井水害事故,从而保证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今天参加这个培训班的人员都是基层领导,我认为做为兵头将尾的区、队、班组长以及项目经理等这一个级别的领导,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你们直接领导着一些干活员工,经常在现场遇到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你们现场拍板、确定。
如果你们缺乏相应的知识,你就会无从下手解决这些问题,或者失去了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的透水事故,当时中煤一建公司施工的20101工作面,在10点30分项目副经理曹奎兴就发现巷道的右帮有少量出水。
他用手蘸上点凑到鼻子上闻闻,没什么味道,而且水很清,这是什么水,是普通渗水,还是井下透水的前兆?
于是他操起了电话。
一个小时之后,另一个项目部副经理被派到出水地点,在周边的区域里共发现了5个这样的出水点,出水量很小,无压力,水质清澈。
到11时50分,这个消息被反馈到井上,项目经理与正在现场的西安煤科院技术人员商量推测,这是小构造出水,不会对施工生产构成威胁。
一个在本应该得到重视的重要细节,就这样被忽略了。
就在人们以为一切平安无事的时候,灭顶之灾突然降临,没过一会儿,井下那几个出水点的水量徒然增大,水很快从正在附近作业的工人脚下漫到了腰间。
从这一事故的发生,我们就不难看出掌握好这方面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
因此,做为每一位员工、各级领导,学好、掌握好这方面知识,对国家、对企业,于人于己都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做为一个领导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乱指挥,瞎拍板,轻者造成淹工作面、停产,重者造成人员伤亡、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做为一个员工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发现了出水征兆,你认识不清,形成了事故,那时不仅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不幸,给企业、给国家同样也带来了损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在座的各位需要理解和认识到,举办这类培训班的目的意义。
也就是说近年来为什么国家、企业花费如此大资金、精力将“培训”工作提到了如此高的位置,其目的也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让大家掌握、了解懂得煤矿的安全知识,在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认清哪些是不安全因素,如何去防治这些不安全因素。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讲一讲,矿井水害的常识。
1什么是煤矿水害?
煤矿水害的类型?
1.1什么是水害
在座的各位都清楚,在我们煤矿的生产建设作业过程中,经常会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一些含水层,并以各形式向井巷和采场涌出,这种涌出的形式有一般性的滴、淋水,也可以是突破性的大量涌出,形成水害。
那么什么叫煤矿的水害呢?
煤矿的水害就是指影响或威胁采掘作业安全的、影响生产作业环境的水都称为水害。
这些水害小的会恶化采掘作业的环境,给生产带来不便,增加了吨煤的成本;大一些的水害造成工作面停产、停掘或威胁人的生命。
所以笼统的讲,凡是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利因素或产生威胁、影响的水统称为水害。
1.2煤矿水害的类型
矿井发生水害的因素很多,形成的矿井水害类型也很多。
矿井是否有水害的存在,首先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因素。
首先是在矿井的范围内有无充水的水源存在;二是矿井充水的途径是否存在;三是充水的强度如何。
上述三个条件缺一都不会产生透水。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采煤大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地域分布辽阔,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除上海市外,全国其他34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煤矿矿床。
因此,各地的煤矿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也不一。
其突水、涌水机理也不一。
根据矿井水害发生的水源可分为
(1)大气降水、
(2)地表水、(3)地下水和老窑水等矿井水害。
根据矿井突水的地下水储水空隙特征可分为
(1)孔隙水、
(2)裂隙水和岩溶水等矿井水害。
根据我国煤矿发生水害案例的系统分析研究,按水源特征,矿井水害类型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老空积水透水水害
老窑积水是指年代久远且采掘范围不明的老窑积水,矿井周围缺乏准确测绘资料的乱采乱掘小窑积水、矿井本身自掘的废巷老塘水和煤层采空区积水。
这种积水水体的特点是:
水体压力传递迅速,流动与地表水流相同,不同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渗透。
矿井采掘工程活动一旦接近或破坏了采空区积水水体,水就会突然涌出,发生通常所说的“透水”事故。
(2)地表山洪水害
在地表分布着有长年有水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煤矿塌陷区水体等。
由于煤矿井下采掘活动不当,如:
防水煤柱留设、煤层顶底板煤及岩体发生抽冒、采掘范围内存在导水构造、超采防水煤柱等,使采掘工作面与地表水体产生水力联系,地表水将迅速灌入井下,发生突水事故。
特别是在一些长期无水的干河沟或低洼聚水区,由于缺乏水文地质水害知识和防山洪灌入矿井的意识,当突然遇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时,矿井范围内存在的早已隐没不留痕迹的古井筒、隐蔽的岩溶漏斗、浅部采空塌陷区裂缝和封闭不良的钻孔,在洪水的侵蚀渗流作用下,这些区域突然发生陷落而成为导水通道,地面洪水大量倒灌井下,造成矿井透水水害事故。
另外,地表水体也沿某些强充水含水层的露头强烈渗漏,结果造成矿井透水水害事故,有些时候,当井口设计的低于洪水位或在特殊情况下,地表山洪直接冲毁工业广场,直接从生产井口灌入井下,使井下作业人员无法撤出造成毁灭性的矿井水害。
(3)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和第三系砂砾含水层水害
在开采煤系地层的上部,若覆盖着第四系和第三系的松散孔隙、砂砾含水层时,这些含水层往往易于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展布其上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渗透补给。
这些松散的孔隙、砂砾含水层水体可以不断地向下伏的煤系地层中的含水层及断裂带、裂隙带等进行渗透补给。
其补给渗透的能量取决于彼此间的水力联系、接触联系、隔水层的厚度、分布的范围等。
如遇封闭不良的钻孔、煤层开采中加大的冒落裂隙带对含水层的渗透性、隔水层阻水的破坏,都会造成突水淹井或水与流沙同时渗入矿井的恶性事故。
(4)煤层顶板含水层水害
在煤系地层中同时发育着很多充水的含水层,有强岩溶的含水层,也有砂岩的含水层等。
由于煤系地层中一般含有多层可采煤层,因开采煤层中的重复活动、断层的裂隙、塌陷裂隙、顶板围岩结构等不同程度不同的发生变化,当煤层的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到与含水层沟通的情况下,就会诱发煤层顶板含水层及地下富水带的水突然导入采掘工作面,造成淹没工作面,产生矿井水害事故。
(5)煤层底板承压充水含水层水害
在我国很多的区域,开采的煤系地层中的基底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岩溶充水含水层,由于含水层的露头或隐伏地层与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接触补给面积,或碳酸盐岩岩溶面积出露大,易于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或孔隙地下水的强烈补给,当煤层的底板相对隔水层厚度或阻水岩层的岩性达不到一定的厚度或强度的时候,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延深,采掘工作面矿压作用于煤层底板的强度和煤层底板影响破坏的深度发生变化,当采掘活动超过了底板岩层或阻水岩层的强度时,由于底板下充水含水层的水头压力越来越大,就会发生底鼓、底裂,冲垮底板发生突水,造成水害。
(6)岩溶陷落柱水害
由于煤系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中不断向岩溶溶洞垮落,冒落的岩块不断充填形成了一个个地疏松岩溶陷落柱。
当我们的采掘活动与这些疏松的岩溶陷落柱沟通时,若陷落柱的上下又赋存强的含水体时,往往造成大的水害事故。
(7)断层破碎带突水水害
断层破碎带突水水害,本身是矿井一大水害,也可与老窑水、煤层顶板含水层、底板承压含水层、地表水体等发生水力联系而引起突水水害,这类水害是煤矿水害类型中最普通的一类。
断层破碎带可以沿断层走向很长一段范围内普便含(导)水而引发水害,也可以是局部的一段、一个点导水而诱发突水水害。
有的断层破碎带原始状态是不含(导)水的,但由于采动条件下引起顶板导水裂隙提高了上限或底板岩体裂隙的存在,断层破碎带发生活化而转化为导水断层,发生矿井突水水害。
2矿井突水预兆
2.1一般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煤层变潮湿、松软。
(2)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
(3)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
(4)矿井采掘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5)矿井采掘工作面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6)矿井采掘工作面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
底鼓的程度与水的压力、隔水岩层或底板岩层的厚度有关。
(2)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矿井采掘工作面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破裂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5)矿井采掘工作面底板破裂,沿裂隙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2.3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
(1)矿井采掘工作面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矿井采掘工作面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出。
(3)顶板发生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上面矿井突水现象是矿井发生突水灾害典型的情况,在矿井实际的突水事故过程中,这些预兆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应该细心观察,全面分析、认真判断,对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矿井突水易发生的地段
(1)断层交叉或汇合处。
(2)断层尖灭或消失端一带。
(3)褶曲轴部裂隙密集带或小断裂密集带。
(4)背斜倾伏端一带。
(5)两条大断层相互对扭地带,即张扭性破碎带,导致小构造密集。
(6)与导水或富水大断裂成人字形连接的小断裂带。
(7)复合部位小断层与次级小褶曲轴在地层倾向急剧转折带上的复合部位,或小褶曲轴与地层倾向转折带的复合部位或平缓小轴曲翼部。
(8)压性断裂下盘、张性断裂上盘因富水性强,井巷通过或接近时(须切割强含水层)往往发生突水。
(9)新构造活动强烈的断裂带。
(10)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富水性最强,易于发生突水。
3矿井水害的防治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随着煤炭工业迅速发展,我国煤矿的矿井防治水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前进。
如何预防和有效地遏制水害事故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煤矿生产和建设者的重要工作。
从目前的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防水煤(岩)柱留设
煤矿在水体下、含水层下、承压含水层上或导水断层附近进行采掘工程时,为了防止地表或地下水突出、溃入工作面,需要合理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防水煤(岩)层不采动,这部分煤(岩)层称为防隔水煤(岩)柱或防水煤(岩)柱。
矿井防水煤(岩)柱类型有:
(1)断层防水煤(岩)柱
矿井存在导水或含水断层,或当断层使煤层与强含水层接触或接近时,为防止断层水溃入井下而在断层两侧留设的防水煤(岩)柱。
(2)井田边界煤柱
相邻两井田以技术边界分隔时,为防止一个矿井因为突水或报废引起的矿井淹没后影响威胁相邻矿井的安全生产,在两矿井之间留设的井田边界安全隔离煤柱。
(3)上、下水平(或相邻采区)防水煤(岩)柱
矿井在采掘工作面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之间留设的防水煤(岩)柱。
煤矿采掘工作面上、下两水平之间的防水煤(岩)柱为暂时性的煤(岩)柱,在上、下两水平(或相邻两采区)开采末期或透水威胁消除后,煤(岩)柱中的煤仍可回收出来。
(4)水淹区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水淹区水溃入井下采掘工作面,在水淹采掘区(包括老窑积水区)四周及水淹采掘区上、下水平留设的煤(岩)柱。
(5)地表水体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地表水在采煤过程中或采煤后经塌陷裂缝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6)冲积层防水煤(岩)柱
矿井为防止煤系地层上覆冲积层中的强含水层水在采煤过程中或采煤后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岩)柱。
3.2井上、下探放水技术
矿井井上、下探放水系指矿井在采矿过程中用超前勘探方法查明采掘工作面上部及四邻顶底板、侧帮和前方的含水构造、含水层、积水老窖等水体的位置。
为消除水害隐患,要求在采掘过程中采用钻探探放水方法,探明工作面四邻的水情,在有水的情况下,根据水量大小有控制地将水放出,而后进行采掘工作,以保证安全生产。
探放水工程的布置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为目的,矿井井下采掘活动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施工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矿井必须井下探放水。
(1)采掘活动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
(2)采掘活动接近或穿过含水层、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
(3)矿井打开隔离煤柱放水前。
(4)采掘活动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或有水力联系的断层破碎带或裂隙发育带时。
(5)采掘活动接近可能涌(突)水的钻孔时。
(6)采掘活动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7)采掘活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柱厚度不清,采掘活动可能导致突水时。
(8)采掘活动接近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过程中有涌(突)水预兆,或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情况不明时。
(9)采掘活动接近其他可能涌(突)水地段时。
3.3疏水降压技术
疏水降压是指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或煤系地层含水层,通过疏干使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降低至采煤安全水压。
疏水降压能调节流入矿坑的正常涌水量和充水含水层水压(位)的动态特征,防止矿井因为含水层高水压而诱发矿井突水,与矿井一般的排水在概念上有区别的。
疏干降压与矿井排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前者是借助于专门的工程(如疏水巷道、抽水钻孔和吸水钻孔等)及相应的排水设备,积极有计划有步骤地疏干或局部疏干影响采掘安全的充水含水层;而后者只是消极被动地通过排水设备,将流入水仓的水直接排至地表。
3.4注浆堵水技术
注浆堵水的优点如下:
(1)减轻矿井排水负担;
(2)不破坏或少破坏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
(3)改善采掘工程的劳动条件,创造打干井、打干巷的条件,提高工效和质量;
(4)加固薄弱地带,减少突水几率;
(5)避免地下水对工程设备的浸泡腐蚀,延长使用年限。
注浆堵水是防治水害的有效方法之一,注浆堵水技术是煤矿防治水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主要应用于井筒掘凿前的预注浆;成井后的壁后注浆;堵大突水点恢复被淹矿井;截源堵水减少矿井涌水;井巷堵水过含水层或导水断层。
3.5带压开采技术
当煤层顶板以上或底板以下有承压含水层存在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和开采方案,以有效地防止突然涌水。
底板承压水临界隔水层(岩柱)厚度和临界水头通常根据斯列沙辽夫公式计算。
(1)当隔水底板的实际水压值大于计算值,实际的底板隔水层厚度大于计算值,则认为底板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在岩石比较破碎的地段(如断层破碎带),要采取安全措施。
(2)若隔水底板的实际水压值大于计算值,实际的底板隔水层厚度小于计算值,则认为底板不稳定,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6防水闸门和水闸墙
防水闸门、水闸墙的预防目标与设防位置如下:
(1)煤矿在需要堵截水的地点应设置水闸墙。
(2)煤矿在井下巷道掘进遇溶洞或断层突水时,为封堵矿井水或溶洞泄出的泥砂石块,可构筑水闸墙。
(3)根据预防目标的不同,水闸门(墙)设置的位置可以选在井底车场大巷、延伸水平大巷或石门、采区上下车场等三种不同的地段。
4矿井水害事故案例
前面就煤矿水害的类型和防治技术为大家做了简要介绍,接下来列举几例矿井水害的事故,以增进大家对煤矿水害的认识。
4.1左云县新井煤矿“5.18”重大透水事故
2006年5月18日20时30分左右,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煤矿发生了一起重大透水事故,57人因此遇难。
新井煤矿始建于1992年,批准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4号煤层。
由于该矿违法超层越界开采14-1号煤层,作业放炮时将附近废弃矿井采空区隔离带震坏,造成采空区积水涌出,水量约为20万立方米。
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矿主违法越层越界开采;
(2)严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3)矿方管理混乱、隐患严重、采掘中不执行“有疑必探,边探边掘”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2云冈矿“12.14”透水事故
2006年12月14日云冈矿在11-1号煤层掘进21111巷时与小窑采空积水区打通造成4人遇难。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该矿在开拓此工作面前曾委托西安院做了地面物探,发现该区有低阻异常区。
矿方掘21109巷时,采取了由工作面1000米处(设计1300多米)边探边掘,但该巷掘到设计长度后没有发现采空区及积水。
然后矿方掘21111巷时,同样计划从1000米开始边探边掘(两巷相邻),但当掘到约890米时与解放煤矿的采空积水区打通。
由于掘进的巷道是上山,大量的积水迅速涌出,造成此次事故的发生。
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由于小煤窑超层越界乱采乱掘且无正规资料,导致其采空区无从预测;
(2)矿方对于三线(探水线、警戒线、积水线)判断基于21109巷的采掘情况,这种失误导致了误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采掘过程中,执行好边探边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3燕子山矿掘进工作面与钻孔导通突水事故
1993年4月28日4点20分,燕子山矿机掘队在掘12号煤层2107巷到800米时,与一地面施工过的钻孔掘通,由于上层8号煤层采空区积存了大量水和该钻孔封孔质量不佳,当与钻孔掘通时,造成了大量积水顺钻孔导下,影响了工作面的40天正常掘进。
此事故的发生,告诫我们在采掘过程中遇到钻孔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且需制定预防措施。
4.4永定庄矿15号煤层8916工作面放水
永定庄矿于2009年在掘15号煤层8916工作面过程中,由于上部为14层采空区,为了排除上部采空区积水,该矿在掘进中向上部采空积水施工了很多探水孔并实施了排放,共计排放积水30多万立方米。
在2010年5月2日工作面开开始采前发现了顶板有水。
矿方经过分析,又采取了补打钻孔排水,再次排放积水10余万立方米。
这一情况告诫我们在采掘过程中,对于出水的原因,必须认真分析,要彻底排除积水方能进行生产。
若永定庄在开采前对8916面出现的水情不予重视那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无论对于采掘过程中出现的何种水情,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采取相应措施。
4.5大兴煤矿特大水害事故
(1)大兴煤矿概况
①地理位置
大兴煤矿位于梅州市的兴宁市高黄槐镇,在兴宁市和平远县交界处,南距兴宁市44公里,北距平远县22公里,东南距梅县64公里。
②矿井地质情况
大兴煤矿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5°~75°,平均65°,属急倾斜煤层,井田范围东以F16断层为界,西以F1断层为界,上以-180m隔水煤柱为界,下至-500m水平。
③水文地质情况
大兴煤矿井田内共有6个相对含水层和4个相对隔水层组,导水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差,煤层本身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但上部水淹区估算积水体积为1500~2000万立方米,对矿井开采形成极大威胁。
④煤层情况
大兴煤矿井田主要有5个煤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七煤、六煤、五煤、四煤(9号煤)、三煤(10号煤),其中七煤和四煤为全井田可采,三煤为局部可采,六煤和五煤不可采。
七煤厚度0~1.79m,平均0.91m,靠近F16断层附近煤层厚度变大。
上距四煤平均距离为36.27m;四煤平均厚度为0.28~7.28m,平均厚度为3.54m,中间夹两层火成岩侵蚀层,厚0.3~0.8m,上距三煤平均间距28.42m;三煤厚度为0.04~4.02m,平均厚度为1.11m。
⑤矿井开拓方式
大兴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副井和风井三条明斜井与暗斜井分三级延深至-480m水平。
主斜井由地面+282m至-55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由-55m水平至-290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由-290m水平至-480m水平。
副斜井由地面+356m至+42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由+42m水平至-290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从-290m水平至-480m水平。
风井由地面+282m至+75m水平,第一级暗斜井+75m水平到-55m水平,第二级暗斜井-55m水平至-290m水平。
⑥采煤方法
大兴煤矿采用斜坡短壁采煤法,采用打眼爆破落煤工艺,自然垮落管理顶板,开采顺序为下行式。
⑦提升运输系统
大兴煤矿采用三级提升,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480m水平煤炭通过第二级暗斜井提升到-290m水平,由第一级暗斜井分别提升到-55m水平或+42m水平,再由主、副井分别提升到地面;材料和设备下放与煤炭运输方向相反。
⑧通风系统
大兴煤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由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⑨排水系统
大兴煤矿深部正常涌水量150m3/h,最大涌水量200m3/h;矿井分三级排水,-480m水平的水先排到-290m水平,再由-290m水平分别排到-55m水平和+42m水平,分别通过主、副斜井排至地面。
(2)水害事故发生的经过
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左右,大兴煤矿上部水淹区-290m标高防水煤岩柱被破坏,发生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