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36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docx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教材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UID:

1

∙注册时间2010-04-08

∙最后登录2013-11-19

∙发帖34

∙搜Ta的帖子

∙精华2

∙铜币37

∙威望53

∙贡献值1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管理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倒序阅读使用道具楼主  发表于:

2010-06-01

—本帖被admin执行置顶操作(2010-06-01)—

选答题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淘江湖新浪QQ微博QQ空间开心人人豆瓣网易微博XX鲜果白社会飞信

离线2010120177

UID:

200

∙注册时间2010-06-02

∙最后登录2010-07-01

∙发帖2

∙搜Ta的帖子

∙精华0

∙铜币2

∙威望0

∙贡献值0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名师评选会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沙发  发表于:

2010-06-03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

下面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1.情境创设不恰当。

关于“创设情境”,有些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有些课虽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可以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有些干脆就是把课本情境图片做成课件,费力、费时而效果不大。

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服务,既要有趣又要有数学价值,并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还要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从中提出本节课要探索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探索这个问题,从而进入探究过程。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

学生围成一圈,当教师号令一下“现在开始合作”,学生马上动了起来,有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有的小组学生连合作干什么还没有搞明白,教师又说“停止”,学生则马上恢复原状。

过一会儿,当听到教师的号令则又再来一次“合作”。

当教师说“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每个学生马上都开始了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很是热闹,可小组内谁也没有听清同伴的发言,有的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清楚;当教师让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时,总有个别学生“代表”了全组,成了专门的“发言人”,更多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

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

个体操作条件不充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3、教材使用率过低。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也在不断变化,但由于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

多数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没有安排看书阅读或练习的环节。

一节课下来课件代替了课本。

其实,每一本教材都凝聚着众多专家的智慧和心血,从主题图到情境创设,从例题到练习,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心挑选和设计的。

课本是我们的教学之本,更是学生的学习之本。

有些概念性、规律性的东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否完整、准确,让学生看书更系统准确。

练习题目在书上,学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开教材使用。

我们课堂教学提倡返璞归真,课堂教学使用教材这是实事求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课,省时高效,何乐而不为。

作为教师,要深刻地懂得:

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是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合理的开发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

大多的课堂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以后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她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予理睬。

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

这样的课,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课堂生成不够。

真实的课堂不是靠预设可以完成的。

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构成了教学。

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及时抓住契机,把它们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邢台市逸夫小学  王园园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2010100146

UID:

158

∙注册时间2010-06-01

∙最后登录2010-06-09

∙发帖2

∙搜Ta的帖子

∙精华0

∙铜币2

∙威望0

∙贡献值0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名师评选会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板凳  发表于:

2010-06-09

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缺陷,在教学的课堂组织、提问设计、反馈调控、评价方法等课堂教学技能上有差距。

好多老师不知道如何评价学生,在鼓励学生发面做的不够,激励语运用不够。

教学目标不明确,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

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2、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

一些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教师数学素养及对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旧路”;有的只满足于课堂的热热闹闹,忽视了最基本的双基教学。

有的是还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3、有些年轻老师数学专业素养不高,对新课程教材的体系不明确,把握教材有偏差,不能根据课程标准思想合理利用教材。

是因为他们没有教学基础,不知道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在哪,重难点把握不住。

4、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不能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2010080083

UID:

95

∙注册时间2010-06-01

∙最后登录2010-06-17

∙发帖2

∙搜Ta的帖子

∙精华0

∙铜币2

∙威望0

∙贡献值0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名师评选会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地板  发表于:

2010-06-10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既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张扬学生的数学个性,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又要给予学生静静思考和学习时间,不断完善数学思维,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然而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发现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违背数学课改的理念。

一、小组合作交流中的“顺其自然”,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耐心倾听是现代人良好素养的表现,也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品质,倾听习惯的形成使人终身受益,学习气氛异常的活跃,回答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教室里嗡嗡响,每个人都在呱呱叫,彼此听不见。

学具摆得有模有样,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玩弄上,真正悟到数学道理的人不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也受到了冲击。

现在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跃”了,有的学生为所欲为,而有的教师怕限制学生,就让学生“顺其自然”,这样下去,几年后学生将发展成怎样?

这就违背课改的初衷。

良好的课堂秩序和氛围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这种“顺其自然”、“热闹非凡”的环境中,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

能有什么发展?

误区一:

合作时机不当。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

有的操作个人就可以完成,无需组内成员协作,还需要合作探究吗?

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误区二:

合作组织欠佳。

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

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误区三:

合作分工失衡。

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

    误区四:

讨论各执一词。

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因为观点的不一致,就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把讨论变成争吵。

如解决问题:

红花46朵,黄花再增加18朵就和红花同样多,黄花有多少朵?

一小组内2个学生说“加法”,另2个学生说“减法”,一直争论,但谁也没有陈述理由,无谓地浪费了时间,却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中的“五彩缤纷”,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

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开课,要与众不同,要有创意。

情境创设越来越“五彩缤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目前,我们学校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教育”作为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老师们在“重构学科秩序,重建自主课堂”上有很多自己的做法和宝贵经验,所以我上面的发言侧重于小组合作学习上。

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和专业人士帮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张家口市桥东区卫华小学  张芳

[此帖被2010080083在2010-06-1017:

07重新编辑]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2010100139

UID:

151

∙注册时间2010-06-01

∙最后登录2010-06-19

∙发帖2

∙搜Ta的帖子

∙精华0

∙铜币2

∙威望0

∙贡献值0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名师评选会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4楼 发表于:

2010-06-19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学生主动的去发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该是“学”而不是“教”。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研究问题,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掌握科学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波利亚: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最能是学生尝试到发现的乐趣。

共条评分

回复

举报

离线2010090113

UID:

124

∙注册时间2010-06-01

∙最后登录2010-07-07

∙发帖4

∙搜Ta的帖子

∙精华0

∙铜币4

∙威望2

∙贡献值0

∙银元0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名师评选会员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该作者5楼 发表于:

2010-06-19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周广忠

通过我们在日常听课调研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教师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精心的设计组织教学,尽可能的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解的、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有所体现。

如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丰富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间。

但是通过课堂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老师们往往是顾此失彼,体现了其中某一方面却忽视了另一方面,如:

教师知道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所以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的经常要在课堂教学上创设情境,却忽略了创设情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课堂中体现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教师就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和经历,却忽略了此时的活动是否有必要,活动内容是否合适,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却忽视了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但是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关键在于教师教材理解不深不透;教学目标理解的孤立和片面;教学设计重教师教,轻学生的学;教学情境重形式,轻效果;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这些因素当中,教材理解和教学目标的把握是重中之重,是关键所在。

这两个问题如果真正的解决了,诸如所说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重点谈一谈教材理解和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通过教科书所涉及内容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我们组织设计教学的蓝本,各种版本的教科书的编写都是根据《标准》的精神,确定的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科书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体现新的理念,展现新的面貌。

所以我们日常的教学时首要的任务是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的本质,组织设计教学。

一、教材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现象一:

教材使用重照本宣科,轻深入挖掘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上存在这两种倾向,一种是唯教材论,教材上有什么,就组织学生学什么,有什么题就做什么题,不能认识到教材中的一道例题和一个活动,代表的是一个知识点(知识面),如何把这个知识点由生活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抽象出一般规律性的知识或基本的的计算方法,建立起数学模型,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限制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真实的体验,造成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尤其是过程性目标受到忽略。

现象二:

教材使用重改编和创造,轻深入理解。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课标中也明确提出来的。

但是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教材的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素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基本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如果不深入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设计的基本知识点,不能很准确的找到新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和区别,不能把教材中体现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体现出来就进行改编和创造,那是不科学的,这种方法是要不得的。

因为教材上设计的内容都符合课标精神,都是经过教材专家审定通过的,随意改编教材和创造,一是不能保证改编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二是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也是对教材编写和审定人员的不尊重,课标当中提倡创造性的使用,重点应放在使用,而不是创造,只有在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地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究竟怎样来理解教材,更好的给学生学习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

下面结合实例来谈一谈。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种现象和解决方法和策略:

这是二年级上册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材设计的内容:

      

教学这节课时我在听课时了解到教师教材使用上有三种情况:

1、有的先出示42-27,然后再拿出小棒具体操作怎么减,教师指导先看2根不够减7根,那怎么办,学生说先拆一个整捆的,然后再减,教师说对,如果单根的不够减,就去拆整捆的与单根的合起来再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非常顺利的得出了结论。

2、还有的是请同学们先拿出42跟小棒,从中拿走27根,还剩多少根?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27,还剩多少根呢?

大家自己操作分一分,得出结果,汇报交流后,教师教学,像这样的算式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教师一步一步的教,学生学得也很快,最后也都会进行减法的计算了。

3、还有的按照教材的意图,首先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通过单根的不够减,要拆整捆的,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到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一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操作时指导,2根不够减,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先拆整捆的然后再减,最后在引导学生按照操作顺序书写竖式,这样就得出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分析者三种现象可以看出,一个比一个对教材理解的深入,尤其是第三种现象,这样的设计操作也操作了,方法也整理出来了,重点也体现出来了(借一)不是处理得很好吗?

的确第三种处理方法比其他两种都有优势,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这种理解教材的思路也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理解教材的,对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利用教材来学习探索新知识,体现的还不是很理想。

有人要问,这也不合适那也不合适,你说说究竟怎样理解教材设计教学呢?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如何深入理解教材:

(遵循由粗到细,由整体到重点细节的一般原则)

第一步:

读懂教材知识点。

(知识结构)就是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这个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做铺垫和蕴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什么。

(这节课的内容是竖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竖式两位数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减法【退位】做铺垫和蕴伏,为以后应用它学习解决问题打好基础,重点难点就是理解退位借一的方法和道理)

第二步:

读懂本课内容呈现的结构和流程。

就是要了解教材内容设计的环节流程以及各环节设计的意图以及各种图标表示的含义(本课呈现的结构和流程:

1、通过动手操作,引出学习活动并探索竖式计算方法【摆一摆算一算】。

2、交流归纳总结基本的计算方法。

【议一议】3、拓展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教材展现的是学生可能有的解决思路,也可能不会出现,供我们教师参考灵活把握和处理】。

4、多种形式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关于各种图示表示的含义(兔博士的话代表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求,红红、亮亮等几个小朋友图示表示学生要交流自己的想法,蓝灵鼠的话是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提示)

第三步读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就是教材设计怎样从引导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突破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

(本课来讲就是:

操作引出问题探究交流;把学生操作过程转化成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与数学符号化过程的协调统一,【模型的建构过程】;丰富一些学生的计算方法的体验【提前练习几道竖式题】;归纳讨论得出计算的一般方法。

【数学模型建立】;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理解计算方法。

【数学模型的应用】)

本课的具体设计思路是:

教材给出的是一个操作的起始图,在此基础上接下去,通过学具操作引出42-27的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着利用学具操作解决,并同学之间交流。

接着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注意操作过程与数学模型建立的协调统一。

特别提出来在操作过程中,当操作到从4捆2根小棒减去2捆7根小棒时是怎么操作的?

有的学生是先从四捆中拿去2捆,再用2根减去7根不够才去拆捆的,顺着这个操作顺序学生理解计算时应该是先算十位再算个位的(其实是口算的方法),这是学生通过操作得到的真实体验。

按照这个方法去计算就会在最后的计算时先在十位写上2,然后在借去1,最后要把2再改成1,也就是从十位开始减要改一次十位的数,这样建立的模型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算十位,再算个位(不够借一再减)最后再把十位的结果减一;这样做起来比较麻烦。

有的学生操作方法先拆困减7根,再减2捆,这样得先算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然后再用十位借走了以后的数减十位,这样建立的模型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算个位(不够借一再减),再算十位用借走1的结果再减,写出结果就可以了位最后再把十位的结果减一,这样引导学生体验到,从个位开始算就比从十位开始计算省事合理。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计算方法,就更能体现出从个位减起的优势了,从而讨论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从而真正的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为什么要从个位减起的道理。

这样就遵从了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直观操作入手经历了探索减法计算方法的真实过程,实现了有具体直观操作到抽象的数学模型建立。

二、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

在我听完课后,和教师交流,问他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怎样理解的?

有的老师照着教案或参考书把书上写的念一遍,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把目标以及达成的措施说清楚;有的老师说了半天,含糊其辞也说不清楚;有的老师只从某一个方面说的挺具体的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目标;还有的老师不能注意到知识的阶段性把本该下一学段的要求提到这一学段来把握等等:

总体归纳起来,有下下几种情况。

一是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二是重文字描述,轻深入理解;三是重面面俱到,轻科学合理;四是目标定位不准随意的拔高或降低。

如何正确的理解教学目标,准确的把握和准确定位每一节的的教学目标?

下面具体谈一谈。

一、准确把握各个领域整体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提前学习、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保证日常教学方向明,思路清。

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时确定的教学内容,确定符合这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具体课时目标。

要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角度去考虑,但是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不同程度发展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经历和探索学习活动中来参与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

真正的做到既有具体清晰可评价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又有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所承载的思维和情感目标,从而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整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具体课时目标。

下    面我们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两个内容来具体分析一下教学目标如何确定:

如: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下册,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知识领域中《数的认识》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内容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隐含的规律,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