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2354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

21、桃花源记

1、给加点字注音。

浔阳()夹岸()缤纷()豁然开朗()平旷()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要还家()邑人叹惋()

诣太守() 刘子骥()

2、写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

():

():

():

():

3、古今异义。

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芳草鲜美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古义:

今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舍:

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  

中:

①中无杂树()②晋太元中()③其中往来种作()  志:

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  

之:

①忘路之远近() ②闻之,欣然规往()  

③处处志之()  ④渔人甚异之()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  ②遂与外人间隔()  

向:

①寻向所志()  ②眈眈相向()  

得:

①便得一山()  ②得其船()  

闻:

①鸡犬相闻()  ②闻有此人()  

穷:

①欲穷其林()  ②穷冬烈风()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③属(引凄异()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其:

①欲穷其林()  ②其中往来种作()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便要还家   ②具答之

6、特殊句式。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句。

即: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重点句子翻译:

(1)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文学常识。

陶渊明名,字,自号,世称。

末期、文学家、辞赋家、家。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诗人的鼻祖。

9、本文以线索。

10、概括故事情节:

渔人()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桃花源。

11、第一段所写桃林有何特点?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用两句来诗形容武陵人的这种“奇遇”:

,。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

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1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5、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又“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前后是否矛盾?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16、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22、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解释加点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孔子云:

何陋之有?

4、理解课文内容。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描写陋室环境恬静,清幽的句子是,。

(3)写出主人与人交往的语句是,。

(4)描写主人日常生活的句子是,。

,。

5、文章表现了居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6、作者为什么写“诸葛庐”“子云亭”?

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7、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本文作者是代家(人名)。

(二)爱莲说

1、解释加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

2、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3、一词多义。

远:

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者:

①可爱者甚蕃()②同予者何人()

4、翻译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写出点明主旨的句子。

6、本文以写莲为主,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8、本文运用了的写法,把“莲花”比喻成“君子”的

的高尚品格。

9、本文作者是朝的家(人名)。

“说”是一种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3、核舟记

1、给加点字注音。

罔不因势象形()尝贻余核舟一()二黍许()

箬篷覆之()()石青糁之()多髯者()

衣褶中()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横卧一楫()椎髻仰面()()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篆章()器皿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诎右臂支船

(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解释词语。

(1)能以径寸之木(以:

)(径:

(2)为宫室、器皿、人物()(3)罔不因势象形(罔不:

)(因:

)(象:

(4)尝贻余核舟一(尝:

)(贻: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7)如有所语()

(8)其两膝相比者()(9)佛印绝类弥勒()

(10)矫首昂视()(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2)珠可历历数也()(13)若听茶声然()

(1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

)(修狭:

4、一词多义。

端: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②其人视端容寂()

可:

①高可二黍许()②珠可历历数也()

而:

①启窗而观()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之:

①能以径寸之木()②石青糁之()

③左臂挂念珠倚之()④箬篷覆之()

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其人视端容寂()

③其船背稍夷()④其色墨()

者:

①其两膝相比者()②居右者椎髻仰面()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词类活用。

①箬篷覆之()②石青糁之()

③居右者椎髻仰面()

6、翻译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技亦灵怪矣哉!

7、文中指出了核舟主旨的句子是。

8、文中第一段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

9、雕刻家把苏轼《请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10、雕刻家为什么把苏轼放在中心位置?

11、对对子。

(1)上联:

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

(2)上联:

下联:

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24、大道之行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选贤与能()②矜、寡、孤、独、废疾者()

2、解释词语。

(1)讲信修睦(信:

)(修:

(2)男有分,女有归()()(3)货恶其弃于地也()()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

)(而:

)(兴:

(5)盗窃乱贼而不作(乱:

)(贼:

)(作:

(6)故外户而不闭(故:

)(外户:

(7)是谓大同(是:

)(大同:

(8)大道之行也()

3、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不独子其子()

4、一词多义。

(1)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2)子:

不独子其子()()

5、翻译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6、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

7、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

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10、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

25、杜甫诗三首

1、默写《望岳》。

2、《望岳》中最能表现作者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和超凡抱负,揭示人生哲理的两句是

,。

3、《望岳》一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4、默写《春望》。

5、《春望》中表达伤感别恨,用拟人手法所写的句子是,。

6、《春望》一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7、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写的“三吏”分别是《》、《》、《》;“三别”是《》、《》、《》。

8、《石壕吏》中写老妇人走后,家中的凄惨景象的句子是,。

9、《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10、《石壕吏》一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6、三峡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素湍绿潭()

绝巘()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解释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

)(夜分:

)(曦:

(2)至于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沿:

)(溯:

(4)或王命急宣()()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奔:

)(以:

)(疾:

(6)春冬之时()(7)素湍绿潭(素:

)(湍:

(8)回清倒影()(9)绝巘多生怪柏()(10)飞漱其间()(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

)(荣:

)(峻:

)(茂:

)(良:

(12)晴初霜旦(晴初:

)(霜旦:

(13)属引凄异(属:

)(引:

4、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绝:

①沿溯阻绝()②绝巘多生怪柏()③哀转久绝()

其: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②其间千二百里()

5、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下列句子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

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项()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作者为什么说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这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

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9、从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你可想到李白写的意境相同的哪一句诗?

27、短文两篇

(一)答谢中书书

1、解释词语。

(1)山川之美()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

)(俱:

)(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欲:

)(颓:

(5)沉鳞竞跃(沉鳞:

)(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

)(之:

(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其:

2、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记承天寺夜游

1、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古义:

今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今义:

2、解释词语。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为乐者()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怀民亦未寝()

(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于:

)(6)庭下如积水空明()(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

)(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翻译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

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是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6、分析下列句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28、观潮

1、给加点字注音。

京尹()艨艟()()乘骑弄旗()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罗绮()

僦赁()()虽席地不容间也()

2、解释词语。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方其远出海门(方:

)(其:

)(3)仅如银线()

(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

)(际天:

(5)吞天沃日()(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

)(弄:

)(标:

)(8)倏尔黄烟四起()(9)人物略不相睹()

(10)随波而逝()(11)溯迎而上()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13)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14)珠翠罗绮溢目()(1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6)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僦赁:

)(虽:

)(容:

3、词类活用。

①吞天沃日()②皆披发文身()

4、一词多义。

而:

①既而渐近()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而旗尾略不沾湿()④而僦赁看幕()

之: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者:

①“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②吴儿善泅者数百()

于:

①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5、翻译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本文结尾写观潮之盛,目的是什么?

29、湖心亭看雪

1、给加点字注音。

崇祯(zhóng)(zhēn)挐一小舟(ráo)毳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喃喃(nán)

2、解释词语。

(1)是日更定矣()

(2)余挐一小舟()

(3)雾凇沆砀(雾凇:

)(沆砀:

)(4)上下一白()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白:

)(而:

(7)客此()(8)问其姓氏()

(9)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一词多义。

是:

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

更:

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4、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有何深意。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末还出现了周子,这是不是矛盾?

7、文章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什么用意?

30、诗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其三)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指什么?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5、《使至塞上》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思想感情?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7、《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抒发李白思乡深情的是,。

8、《渡荆门送别》一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

9、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两句是,

10、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无限愤懑之情的两句是,。

11、《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陈与义怎样的思想感情?

21、桃花源记

1、给加点字注音。

浔阳(xún)夹岸(jiā)缤纷(bīn)豁然开朗(huò)平旷(kuàng)屋舍俨然(yǎn)阡陌(qiānmò)黄发垂髫(tiáo)怡然自乐(yí)

要还家(yāo)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2、写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落英缤纷):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豁然开朗):

豁然:

形容开阔;开朗:

开阔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

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

指老人与儿童。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3、古今异义。

(1)无论魏晋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古义:

鲜艳而美丽今义:

食物味道好

(5)阡陌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

不值得、不必今义:

不够或有不值得的意思

4、一词多义

寻:

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①便舍船(动词,离开)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  

之:

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遂:

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

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

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

①欲穷其林(走完,走尽)②穷冬烈风(深)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1)欲穷其林(指示代词,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代自己)

6、特殊句式。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省略句。

即: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句意: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7、翻译句子。

(1)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岸的两边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1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8、文学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