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汇编.docx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说》比较阅读整理版汇编
《马说》比较阅读
(一)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乙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取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注释)介:
披上战甲。
褫chǐ:
解除。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
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
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
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
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
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
(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1、
(1)能吃下一石粮食
(2)普通的马
(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
(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见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安:
(5)执策而临之执:
(1)或:
有时
(2)见:
显现
(3)等:
等同
(4)安:
怎么,怎能
(5)执:
拿着,举着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所以不按照千里马的喂养方法喂养它。
(2)千里马鸣叫,喂马的人却不知道它想表达的意思。
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3分)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分)
18.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
(3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8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见
②胡不见我于王出现
D.①执策而临之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高局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着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1.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2分)
努力使自己更完美:
善于推销自己。
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kÚi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
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
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越王勾践大宴群臣.宴会之上,他向群臣说,吴王夫差之所以国灭身亡,主要原因是他杀死了识见卓越的伍子胥.大臣们听后,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沉默了一会儿,大夫子余起身说道:
我曾经到过东海,正赶上东海之神在岛屿之间出游,随从的鱼鳖等水族,都按一定的次序前来拜见.有一种名叫夔的单尽水兽,也采朝见海神,一只老鳖却伸长脖子对着夔发笑.夔问它为什么发笑,鳖说:
“我笑你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而且担心你会跌倒.”夔说:
“我一跳一跳地走,难道不如你一瘸一拐地爬吗?
再说,我是用一条腿,你是用四条腿;四条腿走路还这样不稳当,还要来讥笑我吗?
对你来说,如果一直踮起脚尖走,就会累坏你的腿骨;如果拖着走,又会磨坏你的肚皮;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地上慢腾腾地爬,一天才能走多少路?
如今你自己尚且不知忧愁,反而为我忧愁起来!
”现在大王逼死了大夫文种,又迫使范蠡出走,天下的贤士都转过头去不敢向南看,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贤才了.我担心诸侯们讥笑大王的时日就在不久的将来了.越王勾践听了,沉默不语.
17.解释下列短语。
(4分)
(1)外见:
。
(2)通其意:
。
(3)介鳞之属:
。
(4)延颈而笑:
。
(5)所行几许:
。
(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
(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
(4)伸长脖子对着夔发笑
(6)(能)走多远。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
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
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
“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太宗说:
“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策:
(2)正患己不能知患:
(1)用鞭子打,驱赶
(2)担忧,担心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
人才来用的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每句1分,共2分)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分)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
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甲】
【乙】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
”(注解:
①安事:
要……何用②捐:
弃③之:
指死马④期年:
满一年⑤诚:
真心⑥致士:
纳贤士⑦见事:
被侍奉)
郭隗先生说道: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
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
‘请您让我去买吧。
国君就派他去了。
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
国君大怒道:
‘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
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
(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⑴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⑴唉!
是真的没有好马吗?
这是不识好马呀。
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
"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
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
"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一日不到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
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直译、意译均可。
)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食”通“饲”,,意义:
通喂养
②“见”通“现”,意义:
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人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食马者的无知(1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
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
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3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
(10分)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
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分)
10.(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说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yuè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加工的玉石,捧着进献给厉王。
厉王叫玉工鉴定,玉工说:
“是石头。
”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因而砍断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着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献给武王。
武王叫玉工鉴定,又说:
“是石头。
”武王又认为和氏是欺骗,而砍断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哭的原因。
说:
“天下被砍断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
”和氏说:
“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
”文王就使玉工加工这块石,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
三:
点评: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
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
鉴别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12.《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
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1)有时
(2)通“饲”,喂
(3)用鞭子打(4)面对
20.文中第
(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分)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
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
22、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22.示例一: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
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到,快要
C、身临其境到、进入D、临别赠言分别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
(2)食:
(1)有时
(2)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其真无马邪?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4、
(1)伯乐不常有;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1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
(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
(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