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21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洋服装史教案及试题.doc

西洋服装史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

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

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

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思考题: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

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

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

第二章古代服装

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一、古代的范畴

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

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

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

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

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

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

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

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二、古埃及的男装

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

三、古埃及的女装

2.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

3.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

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和体。

4.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drapey)。

第三节古代西亚的服装

一、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

1.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

2.古代西亚、古埃及、古希腊服装文化比较

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

材料亚麻织物羊毛衣物亚麻羊毛织物

包裹裸出包裹包裹或裸出

形态单纯复杂复杂中的单纯

衣物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西顿

外衣生硬垂褶紧身螺旋卷衣宽敞披挂式

重叠一般为单衣重叠穿衣单纯的重叠

装饰单纯衣服的极具装饰性复杂衣服的表面装饰素色或单纯的纹样装饰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初期王朝:

羊皮裙子

巴比伦时代:

披肩或多莱帕里

亚述时代:

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

(1).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材料

1.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羊皮皮革、卡吾那凯斯(最大特征是流苏装饰,是指满地流苏的材料)。

2.亚述人是伟大的刺绣师也是优秀的皮革工艺师。

(2).美索不达米亚的男装

1.苏美尔王朝时代:

男子服主要有罗印•克罗斯、卡吾那凯斯、披肩、斗篷。

2.巴比伦王朝时代:

大体上是卷衣(其一是螺旋状卷衣;其二是袈裟式斗篷),丘尼克型的衣服,流苏装饰的罗印•克罗斯,款腰带,筒形高帽子。

3.亚述帝国时代:

直线裁剪的短袖丘尼克,流苏装饰是亚述的一大特色。

(3).美索不达米亚的女装

1.巴比伦时代的女装样式较为丰富:

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丘尼克。

三、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服装

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因为长期处于殖民地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色。

1.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男装:

短裙型的罗印•克罗斯、披肩或斗篷、白色紧身丘尼克、腰部缠裹披巾、宽袖衬衫形的上衣、下身裹螺旋状短裙。

2.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女装:

男女差别不大,长长的丘尼克、外衣有套头斗篷和带披风帽斗篷。

四、小亚细亚的服装:

非常紧身的短衣;宽敞的斗篷。

(1)小亚细亚的男装

1.毛皮披肩和短裙,即卡吾那凯斯。

2.缠裹式短裙,宽腰带、流苏、滚边、横向带状纹样。

3.短裙与装在裙子里衬衫形丘尼克组合。

(2)小亚细亚的女装

赫梯的女装是一种宽松式的长衣,上身穿衬衫式丘尼克,下身穿百褶装饰的高腰长裙,还有头纱、带风帽的外衣。

五、米提亚、波斯的服装

(1)雅利安人与裤子

1.合体的前开式长袖上衣与长裤的组合-今天男子装束。

2.制板、裁剪、缝制技术逐渐形成的窄衣文化。

(2)波斯服装的特性

1.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

2.衣襞确定了波斯服装在西洋服装史的重要地位。

3.波斯样式是集古代东方服饰文化大成,把东西方服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在体积感的不料和亚述风格的纹样)。

(3)波斯的男装

代表样式有两种:

宽松的大袍子“康迪斯”candys(米提亚人的);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波斯人自己的)。

(4)波斯的女装

男女差别不大,也是宽松的大袍子、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

披面纱、风帽大斗篷。

第四节希腊文化圈的服装

一、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二、希腊文化圈的服装特性

(1)爱琴文明的服装

1.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谐调。

2.女装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裙子及外面的围裙,裁制技术难度极高。

3.克里特女装夸张曲线美,把亚洲风格的纹样融入其中。

(2)荷马时代

1.荷马时代被称作几何样式时期。

2.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

3.直线是衣服构成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古风时代)。

(3)古典时期

1.垂褶是其特点。

2.多利安式是毛织物,爱奥尼亚式是亚麻织物。

3.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

三、爱琴文明的服装文化

(1)克里特、迈锡尼的男装

1.克里特安装极为单纯、朴素富有活力,一般只穿罗印•克罗斯。

2.迈锡尼的男装的罗印•克罗斯略长,是有裆的短裤形。

3.袖子“T”字型构成的直线裁剪的丘尼克,领口有点弧,有边饰。

4.男子穿半长靴,克里特男子的装饰集中在勒细的腰身、阴茎鞘和发型的变化上。

(2)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

1.层叠式卡吾那凯斯。

2.利比亚风格的长裙(是无袖紧身上衣与裙子的组合,领子高耸,只有袖窿没有袖子,系着粗壮的腰带,下穿向左右膨大化的裙子)。

3.象裤裙的裙子。

4.各种罗印•克罗斯。

5.迈锡尼风格有边饰的丘尼克。

四、希腊的服装

(1)希腊分为内衣和外衣。

内衣从形态上分为四种:

1.有袖子,衣服几乎覆盖整个身体。

2.遮挡住胸部,裸露出四肢。

3.裸露出四肢和胸部的一部分。

4.其他形式。

外衣分为

1.几乎把全身缠裹起来。

2.把大部分身体包起来,在一侧肩上固定。

3.把上半身和一侧的肩或双肩都包起来。

4.披挂在双肩使衣服垂下莱。

(2)希顿

1.多利亚式希顿:

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

2.爱奥尼亚式希顿:

侧缝留出伸手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系腰带,用细绳捆扎“衣袖“。

(3)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相比的区别:

1.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2.多利亚式希顿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马;而爱奥尼亚式希顿没有。

3.多利亚式希顿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4.多利亚式希顿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侧缝必须缝合。

5.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希顿有袖子构成。

(4)希玛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

从着装效果上分为四种:

1.包裹全身的多莱帕里。

2.叫克拉米斯的小斗篷。

3.迪普罗依斯diplois

4.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把布裁成花瓣状,花瓣尖部有铅垂,穿时将头钻进中间的洞。

第五节古罗马的服装

一、罗马服装的特性

1.罗马人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

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

2.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

3.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

二、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

尖头鞋、帽子、大胆的滚边装饰、女子长长的紧身丘尼克、螺旋状的装饰。

品种有:

1.丘尼克:

很短、有边饰;女性较长且紧身,领口和后面有开衩,肩缝和腋下侧缝有编带边饰,刺绣的花纹。

2.泰本纳:

是一种披肩或斗篷,后来发展成罗马的斗篷“帕鲁达门托姆“。

3.菲莱特:

是把泰本纳做成带状的饰物。

4.斗篷:

类似希腊的希玛纯,有边饰的铅垂。

5.鞋:

皮条凉鞋,半长靴,尖头鞋,有边饰。

6.男子头发短,女性头发长,戴尖角帽或圆锥帽。

三、罗马的男子服

与希腊服装文化相比,特点一:

在衣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是从单纯和朴素向复杂化发展;特点二:

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1)托加:

1.托加•普拉:

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

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

3.托加•康迪达:

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

4.托加•普尔拉:

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

5.托加•佩克塔:

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

6.托加•特拉贝阿:

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其他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

1.拉凯鲁那2.萨古姆3.帕鲁达门托姆4.阿宝拉5.帕留姆6.佩奴拉7.比尔鲁斯8.莱纳

(3)丘尼卡

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

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

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

1.丘尼卡•塔拉里斯:

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

2.丘尼卡•印提玛:

作为内衣,男女都穿。

3.达尔玛提卡:

衣身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卡拉比”,帝政后期成了基督教徒的象征物。

5.丘尼卡•昂古斯提卡拉比亚:

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窄条装饰的达尔玛提卡,是上流阶级的标志,公元300年后纯粹成了装饰。

6.丘尼卡•拉提卡拉比亚:

指那两条紫色装饰条较宽,是元老议员门穿的不束腰的丘尼卡。

7.丘尼卡•帕塔嘎塔:

女性专用的丘尼卡,衣身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

8.丘尼卡•帕尔玛塔:

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纹样,由凯旋将军发展为皇帝专用,拜占庭时成了宫廷服。

9.丘尼卡•佩克塔:

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

毫无装饰的丘尼卡叫丘尼卡•阿塞玛。

四、罗马的女装

(1)斯拖拉:

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

(2)帕拉:

是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