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2003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docx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jy2

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

 

导入: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39.9%,远低于美英日韩(均在70%以上),但中国的网络舆论场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力度最强的。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矛盾也在积累和叠加;中央政府高扬“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旗帜,而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难以冲破现有利益格局的藩篱。

因此,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突发舆情因素有增无减,如弱势群体的民生和权益保障,政府公共治理的越位和缺位,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博弈,特别是基层政府的与民争利,以打压民众权利的方式维稳,都会让一些冲突个案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为公共事件,拷问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转型期法治的不够健全,传统媒体侧重舆论导向而舆论监督功能严重弱化,互联网成为民众表达诉求唯一比较畅通的通道,是网络舆情发达的根本原因。

政府通过互联网还原社会真实的意见构成,听取公众诉求,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释放社会压力。

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十分重视网络舆情,认真回应并解决网络舆情反映的相关问题,因此公务员积极探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一、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效应

(一)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二)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效应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和影响

二、网络舆情的引导艺术

(一)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和有效应对

1.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

2.网络舆情危机的积极应对

3.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有效应对

(二)提升科学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

一、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效应

(一)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特点

1.几个概念

1)舆,甲骨文

,像四(众多)只手合力推动有轮子的车。

金文将车子

写成明确的“车”

造字本义:

众人用手推车。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下面两只手写成

舆论:

《辞海》对舆论一词的注释为:

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现多指群众的言论。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舆论定义:

舆论是社会上值得注意的相对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2)、舆情:

就是舆论的实际情况,又称为社情民意,是公众的意愿和态度,包括公众对各种政治和社会现象及问题的认识或看法,是群众心理、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

3)、网络舆情: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公众通过网络媒体,对公共问题、社会事件等所持有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是较多公众对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即网民对自己所关心的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网络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

实际上就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即网络上的社情民意。

4)、网络问政:

有两层含义。

一是提问,公众个体或群体向社会或党政部门及其领导人,基于互联网提出或表达各种诉求和意见,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询问,即党政部门及其领导人通过互联网问政于民、实现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接受监督。

网络舆情既然是网络上的社情民意,它的生成是有一定规律的,与网民关注的息息相关,其传播并产生影响也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渠道。

网民关注什么?

借助什么载体传播舆情信息?

为什么关注这些?

网民的关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政府一方面强化网络管理,以抑制过于偏激的言论;另一方面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

案例:

拆迁之痛。

2.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

网络舆情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主要借助的平台:

网站新闻评论、论坛与社区BBS、聚合新闻RSS、QQ、MSN、博客BLOG、微博MicroBlog(后四项被认为是现在最重要的MeMedia、WeMedia自媒体)

论坛又名网络论坛[BBS,全称为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BoardService(公告板服务)]。

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即使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MSN”是英文“MicrosoftserviceNetwork”的简称,它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一项网络服务软件,于1995年8月24日和WIDOWS95同时推出。

它是用来视频、音频等等服务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跟大家经常用的QQ类似,但它的功能要比QQ强大的多:

)!

Blog或Weblog,中文称网志或部落格,或者称为博客,是一种网上一个共享空间,以日记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个人内容的一种形式。

We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领域:

网民关注什么?

贪污腐败、违法乱纪行为;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城管队伍、拆迁办等;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问题;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的新闻;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等;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等等。

结果:

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

在全球背景下,中国30多年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所积累的各种矛盾凸显,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呈现激化态势。

网民的表达意愿和参与意识持续高涨,踊跃建言。

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上,网民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舆论能量。

网民巨大的舆论能量通过一定的渠道释放,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全网动态分析系统,从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共抓取2012年上半年网络热点事件1143个,深入研究事件,量化呈现网络舆情发展特点。

2012年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涉及反腐倡廉、突发事件、食品安全、教育教学等近30个领域,其中公务员管理、司法执法、企业财经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较多,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9.6%8.3%7.9%。

例如:

1.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上班时间逛淘宝、玩游戏,上网私人聊天等等。

甚至聊的非常专注,即使暗访组来调查在其身后站了10多分钟都没有发觉,“聊天”到忘我的地步,看来某些机关人员在工作期间上网已经养成了习惯,不自觉的就把上网逛淘宝、玩游戏、聊天当成了“本职”工作,真正的本职工作就不会去做,机关人员如此办公,你能指望这样的“公务员”心系百姓,为人民服务吗?

湖北来凤县严厉整治"公务员开小差"行为。

近日,来凤县纪委公开曝光了一组暗访视频,督促公职人员改进作风。

目前湖北来凤县57个行政事业单位已被问责179人次,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有60人次。

2.官员履历近几年来也备受关注,从当年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到2012年的湖南湘潭“90后”女性王茜拟任区发改局副局长,“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均引起平民百姓的愤怒。

微博网友@湘潭爆哥007报料称:

“2010年湘潭公务员录用名单中根本就没有王茜的名字,而且工作1年8个月就提拔副局长也不符合公务员管理规定。

”网友@湘潭爆哥007再次爆料称,“王茜的父亲是原湘潭市发改委主任、现湖南省发改委驻北京前期办主任王达武”(如上图,网络图片),王达武也被网友戏称为“湘潭神父”。

3.网民反腐屡建奇功。

从“表叔”到“房叔”(广州一位处级干部被查出有21套住房),恰恰警示制度化反腐的缺失面。

被称为“表哥”的陕西省安监局前局长杨达才在车祸现场的笑容惹怒了网民,他手上的名表被网络曝光成为反腐线索;被称为“房叔”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拥有21套房产,却只申报两套”……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少问题官员因网络曝光而落马。

新华网近期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高达75%的受访者选择用网络曝光,而选择通过信访、审计等官方渠道的不足10%。

网络反腐相对便捷,通过微博、帖子等就能举报贪官,“有图有真相”的网络举报还能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进而吸引媒体和官方的关注,将贪官拉下马,同时,网络环境还可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

长期关注反腐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微博)认为,相对传统的反腐体系,“草根”反腐的透明度较高,举报信息经网络及媒体“放大”后,会形成较大舆论压力,“倒逼”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同时,如何甄别真假爆料信息、如何对接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也成为新形势下的新课题。

网络反腐走红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反腐模式目前还良莠不齐,亟待规范化法治化。

《2012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民生主题凸显。

政府的公共治理暴露出诸多瑕疵,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继2011年地沟油事件后,中央电视台2012年4月揭露毒胶囊事件,再一次震惊全国。

网民调侃: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吊销了3家胶囊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从7月份的四川什邡市钼铜项目、江苏启东市造纸厂排污项目,到10月份浙江宁波的PX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引发群体环保抗议,陷入“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

特别是PX项目,从2007年的厦门到2011年的大连,频频遭遇抵制。

地方政府从立项到民众上街后的仓促下马,均未经过程序化的民主决策,给老百姓不闹不解决、闹得越大解决得越快越彻底的暗示。

这种危机处置模式破坏性强,成本极高,亟待搭建公共政策公开公平沟通协商的制度化平台。

  报告分析,2012年的爱国主义主旋律,与2008年北京奥运之年有所不同。

那一年发生了火炬传递中的街头激情,还有抵制家乐福的躁动,总体而言是平和表达。

但2012年从南海问题到钓鱼岛风波,网民表现出压抑、憋屈和愤怒。

  2012年9月反日游行中出现打砸抢行为。

报告称,据湖南省纪委干部透露,某市拘留的47名参与打砸的青年在被询问时,有12人不知道钓鱼岛在哪里。

报告认为,这验证了反日游行中相当一部分民族诉求背后蕴藏的其实是底层百姓反对贫富分化的民生诉求。

街头施暴者违法必究,但全社会对弱势群体无望的处境需深刻反省,找到救助和矫治之策。

  报告指出,网络反腐屡建奇功,警示制度化反腐的不足。

建议继续拓展网络言论空间,以便找到改进公共治理的新举措。

2012年能与网络“意见领袖”平分秋色的是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具有新闻调查的职业权威性,对网络传闻起到验证作用并能挖掘出更多的细节。

传统媒体的价值判断,还能够让公众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安全感。

2012年,“强制”作为一个副词,仍然与“征地拆迁”和“计划生育”新闻记忆相联系,尽管数量上有所减少。

陕西镇坪县怀孕七月孕妇遭强制引产,辽宁盘锦民警在强制征地中枪击村民,都引发舆论质疑和批评。

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参与说明百姓对国家的期待对政府的期待对公务员的期待是越来越高了。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

3.网络舆情信息的特点:

10-12页

1)网民的互动性——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网络给社会公众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是任何传统媒体都不可比拟的。

在网络传播中,网民匿名性身份为个人的自我表达创造了安全自由的条件,网民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能广泛参与一些重大事件,可最大限度地展示出自己的话语权。

2)内容丰富性。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话题多元性。

网络舆情话题涉及境内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些还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反映。

二是内容载体丰富。

新闻跟帖、论坛帖子、即时通信、博客、维基以及逐渐兴起的3G传媒等都是网络舆情信息的载体。

三是表现形式多样。

网络舆情不仅表现为图文信息,还可以是影像视听资料或其他网络传播方式。

3)传播的爆炸性——传播速度十分惊人。

网络舆情的传播十分迅速,特别是随着网络传播技术飞发展,网络舆情的表达、传播和聚集的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除了BBS论坛、新闻跟帖、网络评论、网络调查、在线访谈等载体外,微博在网络传播的舆论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进程的传播中,微博能够起到在线直播的效果,对广大网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例如4.22日下午内蒙古通辽地震,长春有震感,第一时间是在QQ上了解到的。

4)影响的显著性——情绪传染力极强.网络舆情有时会成为点燃社会不满情绪

5)意见的指向性——具有突出的社会监督作用

6)极强的冲击性——冲击性强,越堵越烈。

例如:

钓鱼岛和反日游行“钓鱼岛与反日游行”成2012年最热网络事件

社科院2013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了《2012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报告根据网络帖子数量盘点了2012年20件网络热点事件。

这20件网络热点事件的跟帖全部超过百万。

其中钓鱼岛与反日游行跟帖过亿,位列第一。

7)信息的片面性、局限性。

例如:

四川地震网上耸人听闻的信息

2013年4月26日晚《焦点访谈》报道“谣言惑众法不容”。

四川发生7.0级强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大灾当前大家既关心灾区抗震救灾的情况,也关注有关地震趋势的信息时候,4.20日中午地震后4小时有互联网上出现一条耸人听闻的信息,一网民在贴吧发帖,冒称地震局人称四川地震只是前震早就预测到了,两天后成都有9.2级地震-----。

”一时间大量网民关注询问详细情况,扰乱民心,给救灾防灾工作造成了干扰和影响。

相关部门通报侦查并抓住犯罪嫌疑人,他的目的是提高网站的点击量。

身为公务员,面对网络舆情时,绝不能只是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了解生成的源头和渠道,高度关注其产生过程,剖析其中的规律,这些对做好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

根据网络舆情的结构形式可以看出,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线性过程,每个阶段环环相扣。

公共事务发生(话题)——刺激性信息传播(议题)——个人情绪态度和意见的形成(认同意见的集合)——网络互动——网络舆情的形成与表达

(二)网络舆情的功能与效应

1.汇聚、传播、放大信息的功能,产生蝴蝶效应。

26、36页

网民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建议,表达个人的看法,尤其在发生特别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时候,无论是正面信息还是负面信息,信息迅速汇集传播,网民不断转发之后很快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信息经网络及媒体“放大”,最后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时强调“互联网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可见中央政府非常重视通过网络与百姓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听到老百姓的心声的愿望。

网络舆情信息的汇集传播放大,产生了强大洼地效应、共振效应、蝴蝶效应。

也就是连锁反应。

蝴蝶效应: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也就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种效应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迅速被暴露和关注;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另一方面网络意见容易走向偏激,这种倾向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网络暴力。

案例:

特别是负面事件新闻,这种效应可以催生某种恶性网络舆情的产生,在现实社会中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例如,某地网民在网络论坛中将城管人员的正常执法说成是政府工作人员欺压百姓,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并酿成违规经营者聚众围攻城管执法人员的群体性事件,影响极坏。

今年5月4日,近3000名昆明市民聚集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广场,抗议即将在昆明安宁新建的PX炼油项目

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政领导(公务员)应通过网络与人民直接沟通,一方面可以直接接触到网络意见和网民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将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党和国家的正经话题上来,促进网络意见质量的提高。

这就对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强调: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2.导向功能:

正导向——传递正能量

负导向——破窗效应

网络舆情的导向功能可以使网民从中感悟到是非荣辱的标杆,从中体会到善恶美丑的界限,从而引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说,不该怎么说。

例如:

网上视频大陆游客去香港旅游投诉欺骗行为时说:

我们也是有身份的人等,遭到万民的议论和斥责。

无形中引导人们怎么说?

怎么做?

解决问题?

例如:

网上存在大量对“中国式陋习”的隐喻与吐槽。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驾着各式交通工具,学校门口瞬间失控,嘈杂犹如集贸市场。

正导向:

2012年,是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中“最美”人物最多的一年。

杭州“最美司机”吴斌,佳木斯奋不顾身营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广州“托举哥”周冲,北京7.21日暴雨之夜打“双闪”到机场接运滞留乘客的私家车主,各种媒体一起行动全民动员搜寻被盗汽车中两月婴儿,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守望相助、相濡以沫的信息总汇和精神家园,传递着正能量。

负导向:

民族情绪本是把双刃剑。

9月15日、16日,西安、长沙、株洲、深圳、江门等多城市的反日游行中,出现了针对日系车主和日货商场的大规模打砸抢行为。

个别网民内心郁积,终于在9月的事件中找到宣泄的出口。

这进一步验证,反日游行中,相当一部分民族诉求背后蕴藏的,其实是底层百姓反对贫富分化的民生诉求。

在转型期社会存在诸多瑕疵,如何避免“破窗效应”,维系公序良俗,提升国民文明水准?

对理性、规则、公德和法治理念的反思,都成为国民心态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3.监督功能

网络充当社会监督的情报站,具有监督功能。

网络舆情不仅具有快速地汇集传递放大信息,引导人们的关注信息的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监督功能。

具体表现在:

网络监督重点是公共权力,它强烈要求公共权力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强化政府30重点:

公共权力、公众人物、企业、

社会组织、媒体等

2008年12月10,发表房价言论

2008年12月20日,政府首度回应

2008年12月28日,周久耕被宣布免职

2009年2月,周久耕涉贪被立案审查

有利于弥补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某些方面的缺陷迫于压力改变决策方向;有利于提升舆论宣传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战斗力。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美、英、日、韩等国(均超过70%)相比并不算十分突出。

网络舆情监督功能产生了“附着信息效应”。

例如:

网络曝光密切监督社会,一块手表、一根皮带、一盒名烟、一个表情,“附着信息效应”显著,都可能成为反腐风暴的导火索。

有人调侃:

“微博时代,官不聊生”。

在延安一起惨烈的车祸现场,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露出不恰当的笑容,遭遇网友“人肉搜索”,被发现戴有多款名表。

鉴定专家“花总丢了金箍棒”等网友推断其佩饰超出合法收入。

三峡大学刘艳峰同学还向陕西省财政厅、安监局,申请公开杨达才工资。

当地纪委最终介入查处。

十八大报告五之六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个监督”形成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四个监督”全面协调运转,才能真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座谈会上强调让“敞开讲,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

中国网媒首次同步开设“举报监督专区”鼓励举报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周英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主流商业网站19日同步推出了网络举报监督专区,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纪违法行为。

长期关注反腐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微博)认为,相对传统的反腐体系,“草根”反腐的透明度较高,举报信息经网络及媒体“放大”后,会形成较大舆论压力,“倒逼”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网络逐步成为社会监督和反腐的利器!

有人调侃“微博时代,官不聊生”

网络舆情带来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胡锦涛;有利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暴露和得到关注;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及时的及时预警、组织动员和有效处置;有利于弥补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某些方面的缺陷;有利于提升舆论宣传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和影响

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导力量,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阶段(2002-2004),Web1.0时代:

网络舆情初具规模,引发政府开始关注。

网民上网以单向的浏览新闻页面为主网络社区初步形成,网络舆情迅速发展,舆情事件时有发生。

从2003年开始,舆情监测上升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人把2003年称为网络媒体元年,原因是这一年发生了两起重要的网络舆情事件:

一起是广州的孙志刚案,他在收容过程中被打死,被媒体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网上、网下的热烈讨论,最终使得延续了几十年的收容遣返制度被废止;另一起是哈尔滨的宝马撞人案,围绕着撞人者的身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网络讨论,最终导致黑龙江官场大规模地震。

此后,互联网开始逐渐介入中国社会的热点公共事务。

2004年,舆情工作首次见诸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工作报告,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与力量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天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首次提出执政能力)

第二阶段(2005-2009),Web2.0时代:

网络舆情持续发展,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从2005年到2009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进入以博客、RSS、P2P、社交网(SNS)、即时通信(IM)等为主导的Web2.0阶段,中国互联网舆论平台已十分发达。

据统计当时中国拥有130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

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

自2005年后,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率先“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

2007年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首次披露中央领导人对网民意见的重视。

这次两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单就互联网上向温家宝总理提的问题已经超过100万条,点击的人数超过2600万人次。

我昨天浏览了一下,有一个网民写道: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

他在思虑什么?

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学生写给我的信。

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

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个消息,一个政协委员提出关于要建立儿童医疗保险的建议已经四个年头了。

我很注意这件事情,立即写了批语。

我说,关系孩子们健康的事情应该重视,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

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舆情监测和引导系统。

从中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