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中学版过来人的杰作.docx
《曲靖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中学版过来人的杰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中学版过来人的杰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靖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中学版过来人的杰作
第一章学习与发展
1、简答题
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
概念: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二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意义:
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论述题
论述联合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联合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2)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附:
1、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2、阐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答: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必须充分考虑青少年心理当前的发展水平,以之为依据向青少年提出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教育要求,引导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3、概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答:
①过渡性②闭锁性与开放性③社会性④动荡性
4、阐述学习与心理发展的理论
答:
①学习与学习准备②学习与关键期③学习与最近发展期
5、概括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单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应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合逻辑)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推理)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第二章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
1、简答题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答: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外一种条件下学习产生的影响。
其作用可概括以下几点:
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和完善学习理论
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
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它有助于学生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景中去,以解决各种问题。
同时又使其原有的心理结构更为完善、充实。
2、论述题
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
答:
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主要有:
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
根据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两种学习材料和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两种材料之间存在的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学习迁移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根据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已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越容易向具体情境迁移,效果也越好。
3学习定势。
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
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
4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
附:
1、阐述知识学习的过程的过程及相关策略
答: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分为:
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获得分为
(一)知识直观: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二)知识概括:
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知识的保持即知识在记忆系统里的保持和贮存。
知识的应用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相关问题,分为课堂应用和实际应用两种
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总之,通过直观,学生获得了有关知识的感性经验,通过概括,学生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有关知识的理性经验,从而也就掌握了科学的概念、理论和原则。
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①复习时机要得当②复习方法要合理③复习次数要适宜
总之,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2、概括学习迁移理论
答:
①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说)
②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3、概述学习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金鱼怎么不睡觉)
答:
①提出明确教学目标②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③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④有效设计教学程序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章技能形成与训练
1、简答题
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
区别: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依靠肌肉骨骼与相应的神经系统活动实现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操作动作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和协调性,操作技能要求精确性和适应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联系: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者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般情况下,心智技能对操作技能起着调节的作用,而操作技能则是心智技能的依据和体现。
人们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工程中,需要手脑并用,即包括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2、论述题
结合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或阐明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答:
①科学的指导,指导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像,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时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其次,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通常情况下,分散练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练习。
最后,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充分而及时的反馈。
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附:
1、阐述操作的熟练问题
答:
一般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①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认识的过程,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初期。
②操作模仿即试图尝试作出某种动作,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认识以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
③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通过练习把已掌握的局部的、个别的动作联系起来,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④操作熟练是动作的协调与技能的完善阶段,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在此阶段,各个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固定下来,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形式完成操作过程,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概述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答:
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3、概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答:
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
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四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训
1、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
①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④个体的智能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
3、论述题: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性思维培训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4)结合实际分析
4、说明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条件
答:
①问题设计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②问题设计能训练学生高级思维③问题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④问题设计要起到引导作用⑤将问题转换成问题情境,且情境自然,结合学生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吸引学生探究。
5、阐述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答:
①丰富中学生的知识经验②传授问题解决的策略③提供练习的机会
6、撰写中学生创造性的特征
答:
一般以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来代替创造性的特征。
表现在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特性
第五章学习动力
1、一个具有学习热情的中学生具有哪些特点?
答:
①积极主动的学习②从学习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③不计较个人的生活与处境,一门心思学习④易于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
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毅力?
答:
①开展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典型引路,归因导向③加强磨练毅力的实践锻炼④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3、分析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
答:
(1)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
(2)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3)其他心理因素
4、阐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
(1)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呢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不一致性,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度过高,二是其他影响因素的制约
5、阐明学习动机理论
答: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自我效能感理论(5)归因理论
6、概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措施
答:
(1)内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③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⑤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
(2)外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措施①合理奖惩②及时反馈③适当开展竞争
7、阐明兴趣的发展规律
答:
①兴趣逐步发展②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相互转化③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互相促进④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密切联系、逐步发展
第六章学习策略
1、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哪些策略?
答: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社会资源的利用等策略。
2、分析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答: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元认知过程是运用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它包含监视和调节的过程。
(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它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的静态认识,而元认知过程则是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
二者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3、结合中学实际论述教师应如何帮助中学生掌握认知策略?
答:
(1)引导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选择和注意要学习的知识信息
(2)学生需掌握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高效记忆策略。
(3)结合实际分析。
4、描述学习策略的特点和组成成分?
答:
特点:
①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学习策略总是与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紧密联系。
②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由大量的规则、技能和方法步骤构成,可以是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是具体的活动或技巧。
③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策略的主要作用是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元认知能力。
④学习策略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的任务不同,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不同的作用,使用的范围和程序也不同。
组成成分: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几种方法
答:
①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告知学生②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或奇特的刺激⑤通知学生后面将要将的内容对他们很重要
6、阐明资源管理策略的内容?
答:
(1)学习时间管理①统筹安排学习时间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社会资源的利用
7、概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
①特定性②生成性③有效的监控④个人效能感
8、列举学习策略教学训练的模式
答:
(1)通用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2)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模式(3)综合式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9、概括学习策略教学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答:
①指导教学②“控制+监视”的教学技术③“感受+自控训练法”④程序化训练
10、解释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
答:
复述策略:
是为了将所学材料保持在记忆中而主动重复识记学习材料的策略。
它是在学习者有意控制下,主动以语言的方式表现的。
包括:
①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分段识记和综合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精细加工策略:
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即运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和知识经验使新信息合理化,使之更易于理解。
包括①画线法②笔记法③卡片法④记忆法⑤提问⑥生成性学习⑦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
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的学习策略。
包括:
①聚类组织法②概括组织法
11、学习策略教学的三个方法
答:
①完形训练②交互式教学③合作学习
第七章学习指导
1、简答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答:
知识水平低下、人格发展有缺陷、认知水平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
2、如何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进行学习指导?
答:
(1)性格是个人对实现稳定的学习态度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每个人在面对客观现实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方式。
(2)学生的性格差异即学生在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效果之间互相影响。
良好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成功,反之,不良的性格特征常导致学习失败。
④教学中必须重视学习性格与学习的互相影响。
对学生的性格要进行全面的了解,抓住其性格的本质方面,综合分析,作出正确鉴定。
①要灵活运用科学鉴定性格的方法②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
③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发展教育机制。
3、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进行学习指导?
答:
(1)学习指导要适应学习风格差异。
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
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策略。
(2)制定扬长补短的教学策略。
(3)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因材施教。
4.描述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与原因
答:
表现:
①学习无计划②不会科学利用时间③不求甚解、死记硬背④不能形成知识结构⑤不会听课⑥不会阅读⑦抓不住重点和难点⑧理论与实际脱离⑨不善于科学用脑。
原因:
①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②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去适应不同的学习活动③对自身的状态和条件认识不足,盲目模仿他人,强人所难。
④学习动机缺乏,没有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
⑤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和恒心去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
⑥因缺乏指导与训练,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5、阐述学习方法的指导原则、内容及策略。
答:
指导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②实践性原则③渗透性原则
内容及策略:
①指导学生制定计划②指导学生运筹时间③指导学生有效听课④指导学生科学复习(复习及时进行、复习适度超额、善于归纳整理、重视学习反馈、掌握记忆方法、复习方式多样)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⑥指导学生选择环境⑦指导学生借鉴方法⑧指导学生探索和优化学习方法⑨开展学习咨询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