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40169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docx

基坑监测施工方案版10页

一、编制依据

1)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2年10月;

2)《土方、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4年1月;

3)工程地下管线调查图,2004年12月;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6);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建筑基坑规程技术规范》(YB9258-97)。

二、工程概况

广场总占地面积约为30600m²。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0.80m,基坑占地面积约为30000m2,主体建筑基底标高为-21.675m,外围纯下沉广场在±0.00以下约8.675m,局部下沉广场基底标高为-15.875m、-12.475m。

场地西侧有3栋民宅,距离本工程上口线18m~25m,北侧有两栋民宅和1栋办公楼,距离开挖上口线约为20m。

这6栋楼列入本次监测范围内。

这6栋楼的编号为:

北侧自东向西分别为北1、北2、北3;西侧自北向南分别为西1、西2、西3;经现场观测,发现北3、西1、西2、西3墙体有裂纹,我方已拍照,部分图片如下:

图1北3东北证券楼东南角图2西1楼东侧中部

图3图2局部放大图4西1楼东侧中部

图5图4局部放大图6西1楼东侧中部

图7西1楼东侧南部图8西2楼东侧中部

图9西2楼东侧中部图10西3楼东北角

三、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1.监测目的

1)根据现场监测所得数据与设计值(或预警值)进行比较,如果超过某个限值则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2)根据监测提供的数据指导现场施工,优化施工组织。

2.监测项目

1)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

2)基坑周边道路沉降;

3)周围建筑物变形;

4)地连墙墙体变形;

5)锚杆内力变化;

6)地下水位。

四、监测方案

1.主要监测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使用部位

经纬仪

TDJ2E

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

周围建筑物变形

水准仪

J2

基坑周边道路沉降、

围墙内地面沉降

测斜仪

CX-03伺服加速度式数字测斜仪

地连墙墙体变形

锚杆应力传感器

MGH-500型测力传感器

锚杆内力变化

电测水位计

——

地下水位

2.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1)工作基点布置

在坑外地面四个角共布置8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位置如图JC—1所示。

2)监测点布置

在土钉墙顶面距离开挖上口线0.5m埋设观测点,间距约为25m。

监测点布置详见图JC—1。

3)监测频率

在土钉支护阶段,基坑开挖第一步完毕、坑顶散水做完后,进行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设。

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土钉墙支护施工完毕后、地连墙施工期间,基坑未下挖时每3天观测一次;地连墙施工完毕、基坑开挖期间,仍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全部开挖完毕后的15天中每3天观测一次;其后15天观测一次至观测结束。

每次雨后连续观测两天,每天1次。

4)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1。

5)观测数据应用

土钉墙墙顶位移监控值为30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京冶),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3.围墙外道路、围墙内地面沉降观测

1)工作基点布置

道路沉降工作基点设在芳草地北巷西侧,围墙内地面沉降工作基点设在南侧东段平房外地面,详见图JC—1。

2)监测点布置

西侧、北侧围墙外道路路面、东侧东大桥自行车道路面,每侧各布置3个测点;距离基坑北侧上口线中部5m布置一测点,距离基坑西侧上口线中部5m、13m各布置一测点,距离基坑南侧上口线中部5m、10m、18m各布置一测点。

各监测点布置详见图JC—1。

3)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与土钉墙相同。

4)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2。

5)观测数据应用

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为30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值,则现场经理、基坑责任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则需立即查找和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周围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作基点布置

与周边道路共用工作基点。

2)监测点布置

在靠近基坑北侧的3栋楼和靠近基坑西侧的3栋楼共布置7个测点。

3)监测频率

降水前,对设置的监测点进行三次测量取其相近两个数据的平均值做为观测的初始值。

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且时间定在每天下午,基坑开挖至槽底7天后,每3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30天后,每15天观测一次直至降水结束。

4)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3。

5)观测数据应用

每次观测数据要及时上报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降水抽停和土方开挖。

5.地连墙墙体变形监测

1)监测点布置

在基坑南侧、西侧各设置2个测斜管,北侧、东侧各设置1个测斜管,测斜管放在钢筋笼靠近基坑一侧,并将其与钢筋笼固定。

管子对接时要用密封胶密封,以防止混凝土浆液进入导管。

导管底部用盖子封牢并与钢筋笼底部齐平,顶部高出帽梁约500mm。

导管和钢筋笼一起吊装就位,就位时防止导管扭曲。

安装完毕,测斜管顶部用盖子封好,防止异物进入。

监测点位置详见图JC—1。

2)监测频率

地连墙内侧基坑开挖前测一次初始值,正常情况下,每周监测2~3次,对应点每次土方开挖后必须进行监测,锚杆张拉前后必须监测。

非正常情况下(降雨、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变形速率大于2mm/day等)应及时加密监测,基坑开挖结束7天后,如监测数据没有明显变化,可降低监测频率,每周监测1次,如没有变化,可与业主、监理单位协商后暂时停止监测,如有特殊情况发生,及时进行监测。

3)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4。

4)观测数据应用

地连墙墙体最大位移监控值为50mm,如果观测数据超过此监控值,监测人员应立即向项目总工汇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则应立即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京冶),组织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原因分析,商讨和提出解决措施,从而确保基坑边坡的安全。

6.锚杆内力变化监测

为保证锚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锚杆内力不超过设计值,故必须进行锚杆内力变化监测,以确保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安全。

1)监测点布置

序号

锚杆位置

锚杆压力计数量

1

1-1剖面-8.75m(C~D轴之间、H~I轴之间)

2

2

1-1剖面-13.50m(C~D轴之间、H~I轴之间)

2

3

1-1剖面-18.00m(C~D轴之间、H~I轴之间)

2

4

2-2剖面-8.75m(5~6轴之间、10~11轴之间)

2

5

2-2剖面-13.50m(5~6轴之间、10~11轴之间)

2

6

2-2剖面-18.00m(5~6轴之间、10~11轴之间)

2

7

3-3剖面-8.75m(5~6轴之间、9~10轴之间)

2

8

4-4剖面-3.25m(F~D轴之间)

1

锚杆张拉前,在垫板处安装锚杆应力传感器,然后在锚杆应力传感器外安装锚头进行张拉锁定。

锚杆应力传感器示意图

2)监测频率

锚杆张拉锁定后10天内每天测读一次,以后每2天监测1次,第11天至第30天每10天测读1次,第31天至第12个月每30天测读1次。

下层锚杆张拉前后各测一次。

特殊情况下(大雨、地面荷载突然增加等)应连续3天每天监测1次。

3)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5。

4)观测数据应用

锚杆预应力变化主要发生在加荷后的2个月内,变化值为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0%,如果锚杆预应力变化超过此值,则需采取重复张拉或适当放松以控制预应力变化。

7.地下水位监测

1)观测井的布置

采用抽水井兼做,坑外设观测井8口(2#、8#、14#、22#、28#、35#、41#、49#、),坑内观测井2口(66#、74#)。

2)降水监测内容

对观测井做好标记,监测内容如下:

静水位:

洗井完毕8小时后井内自然水位(相对标高)。

观测井井内稳定水位:

观测井停止抽水8小时后的井内水位(相对标高)。

3)水位测量仪器及其原理

采用电测水位计。

由万能表或微安表、电极、双导线组成,当电极接触水面时,电源回路导通,即可测出水面高度。

4)观测频率

抽水初期(7天内)每天观测水位1次,7天后每3天观测1次,基坑开挖至槽底后,每周观测1次,直至基础施工完毕。

大雨后立即观测井内水位,连续3天每天早9点、晚5点各观测1次。

5)观测数据整理

观测成果填表6。

6)观测数据应用

通过对各观测井的水位观测,随时掌握地下水的水位降深。

通过水位观测控制水泵的抽停时间,保证水位在基底以下至少0.5m。

如果坑内水位降至-24m以下,则必须停止部分降水井抽水,将水位控制在23.2m~24.0m,严禁过度抽取地下水。

降水必须能保证土方开挖、边坡支护施工正常进行。

五、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1)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最晚不得超过第二天上午11点;

2)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工程师;

3)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

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

4)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六、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1)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2)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

3)测斜仪器为精密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测斜管埋设时要保证接头不漏水,以防砼进入堵管而使测头无法下入;固定时要保证测斜管竖直,以顺利下入测头;下钢筋笼和导管、灌砼、凿桩头浮浆、浇帽梁砼时严禁碰撞测斜管,专人保护;测斜管专人负责,用后要及时擦洗。

七、安全与文明施工

1)在围墙外道路上进行道路和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时必须注意来往车辆;

2)在基坑围栏内进行边坡监测时必须带安全帽、系安全带;

3)围栏内进行边坡监测时,必须有一人在旁进行看护。

八、附图

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九、附表

一十、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一十一、

一十二、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一十三、

一十四、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一十五、

一十六、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一十七、

一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