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docx
《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
为什么?
思路:
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
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A国
棉花
大米
240
100
8001200
B国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
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200
小麦
计算机
8
10
U10
U11
U20
U21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01上升到U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02上升到U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2。
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思路:
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
,或X=Y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交换所得:
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
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或Y=2X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
,交换所得为
分工所得为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
假设小国情形
Q
Q
出口品市场进口品市场
P
P
P0
PW
P0
PW
D
D
S
S
E
E
AB
AB
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0PWAE,但生产者剩余增加PWP0EB,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进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W,价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0PWBE,但生产者剩余减少PWP0EA,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一个小国和一个大国发生贸易,哪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
画图说明。
思路:
一般来说,小国福利水平提高的幅度更大一些。
以大国向小国进口为例。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大国价格变动幅度小于小国,所以大国福利仅提高ABE,而小国福利提高A’B’E’。
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M’E’N’,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大国小国
Q
Q
P
P
P1
PW
P2
PW
D
D’
S
S’
E
E’
AB
A’B’
O
O’
MM’
N
N’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
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
如果有,怎样变化?
思路:
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思路:
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芯片4,单放机2,香蕉0.2,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基本模型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
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
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
生产者呢?
总福利增加了吗?
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60100120
P
Q
20
15
E
A
B
C
D
思路:
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
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DE,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BCE,总福利增加了CED。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
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英国菲律宾
大米
钢铁
U0
U1
P=2
P=4
钢铁
大米
U’
U’0
P=2
P=0.5
E
A
B
E’
A’
B’
思路:
英国出口钢铁进口大米,贸易使英国能更加集中生产钢铁,然后用AE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BE单位大米,福利水平提高了U1-U0。
同样菲律宾把一部分资源从钢铁部门转到大米生产部门,再将多余的大米B’E’与英国交换钢铁A’E’,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U1’-U’0。
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
(用图和数字说明)
1000
120
价格(美元)
100
数量(吨)
b
a
思路:
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收益为b,面积为
1/2*(120-100)*1000=10000。
“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
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
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
价格
1000
P’w
Pd
数量
b
a
Pw
c
Pd为自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和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大,比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价格下净收益为c面积,而Pw’价格下净收益为b+c。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2000-0.02PSc=1200+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思路:
令Dc=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价格
20000
数量
10000
140016001800
a
b
SC
DC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
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
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
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则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
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思路:
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1.5–QDV,PM=2.2-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0.1+QSV,PM=0.6+2QSM
请计算: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思路:
自给自足时V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QDV=0.5,QSV=0.9,所以V国出口量QSV-QDV=0.4,也等于M国的进口量。
(A)V国大米市场(B)国际大米市场(C)M国大米市场
1.0
0.8
价格
P
0.7数量Q
价格
P
价格
P
1.4
1.0
0.8
1.4
1.0
出口
进口
0.4交易量Q
0.4数量Q
D
DM
D
S
Sx
S
V国:
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国:
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V国净收益+M国净收益=0.04+0.08=0.12。
新古典贸易模型:
扩展与应用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
菲律宾
大米
钢铁
大米
钢铁
劳动投入
.50
.25
.80
.35
土地投入
.20
.1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0
.10
.45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
哪些要素受损?
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情况又如何?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大米,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
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阐述。
不同意。
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这种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收益是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增加。
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A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
请简要说明。
如果A国是个大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
A国会出口服装。
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如果A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
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
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
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
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
为什么?
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的趋势是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内各要素的收益:
降低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内资本的收益,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
“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请评论。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使资源达到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罗勃津斯基定理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一种产品价格的增加会使该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的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价格下降,公共要素价格的变动不确定。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
因为特定要素的增加会使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但是公共要素的增加就会使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证明:
钢铁价格(Ps)上升(比如说,10%),
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增加;
Lr’Ls’
工资率W
工资率W
PS*MPLs
WA
WB
E
钢铁行业
D
P‘S*MPLs
WA
C
A
Lr劳动总供给Ls
B
WB
大米行业
Pr*MPLr
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下降。
钢铁价格上升之前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用CAWA的面积表示,钢铁行业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用DAWA的面积表示;
钢铁价格上升后土地的名义收益降为CBWB,由于大米价格不变,钢铁价格上升,所以无论用何种价格来衡量土地的实际收益都是下降的。
资本的名义收益上升为EBWB,大于钢铁价格上升的幅度,所以实际收益也上升。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劳动L是公共要素,资本K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石油N是生产汽油的特定要素。
已知:
汽车的生产函数为
,国内需求函数为;
汽油的生产函数为
,国内需求函数为
。
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赋分别为:
劳动200单位,资本4单位,石油16单位。
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为8,汽油的价格为4。
试求: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量、价格。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小国情形)。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16骤升至784,求开放后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并联系“荷兰病“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一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
工业制成品M与粮食F,价格分别为
与
,生产函数分别为
,
,生产技术给定不变。
社会总劳动量为
,总资本量为
。
试证明:
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即要证
的增加引起F产量增加,M产量下降;
的增加引起M产量增加,F产量下降。
一种产品价格增加必使它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要素价格下降。
即要证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增加,劳动力价格(W)下降;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提示:
W与R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此题可参考本章附录1)
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aKM,aKF,aLM,aLF,
对M部门有aKM=21/3(w/r)1/3,aLM=2-2/3(r/w)2/3;
对`F部门有aKF=2-2/3(w/r)2/3,aLF=21/3(r/w)1/3
由规模报酬不变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再由要素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
(1)与
(2);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3)与(4)。
用M表示M部门的总产量,用F表示F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
L*=MaLM+FaLF
(1)
K*=MaKM+FaKF
(2)
PM=waLM+raKM(3)
PF=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