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1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

  12.汉初律令规定:

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

由是可知当时政府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

  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

  13.《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

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

  可能出现的有

  ①学校科举②坊市③所辖各县境图④“机户”与“机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其根源在于

  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闭关锁国的政策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15.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

“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

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刃能断几人头。

”它所描写的可能是

  A.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B.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C.革命党人英勇就义D.五四进步青年被捕

  16.“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

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D.纠正“左倾”错误

  17.图9是《中日GDP发展对比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B.二战失败并未给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C.因文革的发动,日本GDP超越中国

  D.改革开放后,中国GDP一直领先于日本

  18.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

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

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执政官D.民众法庭

  19.“随着16世纪的开始,批评之声变得强烈起来,许多人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

”这段记载中“批评”的对象可能是

  A.欧洲宗教改革家B.罗马天主教会

  C.新兴的资产阶级D.各国封建君主

  20.如漫画(图10)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21.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

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2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举意在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

  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

  23.有人认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以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B.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

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

  ——据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整理

  材料三(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钱穆(1937年)《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四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

历史创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统比较近6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揭示诸种文明形态及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创建出一种新创的历史哲学体系,即文化形态理论。

对西方文明的前景,他始终保留希望。

  ——据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他摒弃神学史观的价值何在?

(6分)

  (3)根据材料三,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分析其时代意义。

(6分)

  (4)根据材料四中汤因比的文化形态理论,列举两个可以成为被研究对象的文明。

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汤因比对西方文明仍抱希望的原因。

(6分)

  

  39.(28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至18世纪,重商主义政策在西欧流行,该政策包括:

政府授予外贸公司垄断特权并控制国内商业活动的自由进入,限制竞争。

政府补贴农业、采矿业和工业,并通过关税的保护促进国内生产。

  ——据布鲁、格兰特的《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类别

  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

  综合性法规

  商人通例、公司律(1904年);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

  破产律(1906年)。

  奖励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

  材料三“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凤凰网《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重商主义政策流行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分析这一政策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

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

”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10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

(8分)

  

  

  

  

  广东省深圳市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2015.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C

  B

  C

  C

  A

  A

  B

  B

  D

  A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8.(24分)

  

(1)政治目的:

力图维护周礼,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

(2分)

  时代背景:

分封制逐步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局混乱。

(4分)

  

(2)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2分)

  价值:

解放思想,使史学完全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反封建专制,使史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4分)

  (3)核心价值:

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2分)

  时代意义:

在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激励国人奋起抵抗,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

(4分)

  (4)研究对象:

希腊文明、中国文明。

(言之有理可得2分)

  原因: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可回答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的相关史实);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可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相关史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回答任一个方面得2分,满分不超过4分)

  

  

  39.(28分)

  

(1)国际因素:

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与殖民争夺加剧;(4分)

  影响:

积极,这一政策鼓励本国商人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殖民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4分)

  消极,政策以关税保护措施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到本国和殖民地(如英国的《航海条例》),损害了他国贸易,导致商业冲突与战争不断,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世界市场正常发展。

(2分)

  

(2)特点:

通过立法保护;鼓励发展工商业(或实业)。

(4分)

  说明合理性:

一方面,奖励实业的措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有利于推动反专制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发展。

(4分)另一方面,清政府的专制腐朽无法真正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反而会阻碍其发展,所以利益冲突越来越大。

(2分)

  (3)十四届三中全会:

国内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际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加速。

(4分)

  十六届三中全会:

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更加突出。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