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单元时分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00906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单元时分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单元时分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单元时分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单元时分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单元时分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单元时分秒.docx

《七单元时分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单元时分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单元时分秒.docx

七单元时分秒

第七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时间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等都要合理安排时间。

所以,对时间的安排和体验,既是数学的重要知识,更是一个人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是生活经验和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

所以,关于时间的内容,本套教材特别注重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和活动来认识时间单位,体验时间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以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时间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

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钟;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认识1分=60秒。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分、秒的过程,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建立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验时间的长短,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

3、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难点:

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1)初步建立对时、分、秒的直观感知。

教材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复习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然后让学生观察钟面来认识1时和1分,进而认识钟面。

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这一课题。

(2)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

再通过动态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

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3)体验1秒有多长。

通过亲身体验:

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巩固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1分=60秒,1时=60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只出现数字较小的,以及整十倍数的换算。

如600秒=()分

(2)突破“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难点。

①先复习简单的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如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经过了多少时间?

唤起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经验,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模型:

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②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教材情境图,动态钟面演示时间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相关信息。

通过呈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步骤:

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可以是数格子的方式,直观、实用;也可以选择计算的方法,抽象、高效;还可以将曲线的分针转动转化为直线的数轴,便于学生算出经过的时间。

(课件演示不同方法)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认识1分知道1时=60分

1

认识几时几分

1

计算经过时间

1

认识秒

1

第一课时认识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0—82页的认识分

教学提示:

  时分的认识是“时、分、秒”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整时后进一步安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

本课时要求准确地认识时分,并知道1时=60分,它是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认知基础,同时,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学生已有基础: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时、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师提供的帮助:

教学时,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为依托,力争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

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钟面的感受和认知,练习生活,创设情境采用:

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有效地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让他们在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时和分。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情,经历看图说话、观察钟面拨动表针等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2、知道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1时=60分。

3、结合具体事例,体验1分有多长,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验1分有多长。

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要是学习了看钟表的方法,就能准确地掌握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学习时间单位:

时、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1、出示教材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

在每一幅图里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生1:

早晨六点半,亮亮在穿衣服。

生2:

六时刚过(六时5分),亮亮在看电视。

生3:

晚上9时,亮亮在睡觉。

生4:

12时10分,亮亮在吃午饭。

生5:

大约5时,亮亮在打羽毛球。

生6:

6时整,亮亮在上课。

2、解决兔博士的问题。

师:

你能把上面六件事情按照发生的时间排序吗?

全班交流排序结果。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模型。

引导观察钟面。

 师:

 小组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

大格、小格、长针(分针)、短针(时针)、很细的针(秒针)。

 

(2)观察填空。

  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

  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认识时、分的关系

  

(1)童话故事:

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认时间的慧眼,还有一双会写时间的巧手,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

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

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

(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

)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

(龟兔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

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一环节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3.感受1分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1)全班看动画片,分小组活动,感受1分钟的长短

  1分钟脉搏跳次左右;1分钟大约跳绳下;小朋友1分钟大约写几个字,1分钟可以背诵几古诗。

  

(2)谈话:

刚才的一分钟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找回来吗?

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呀!

提问:

你想说些什么?

 那么1小时能干些什么呢?

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意图:

看动画片,让学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巩固分的时间观念,通过学生的谈论与活动,让学生感到1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钟。

]

  三、巩固新知

学生互动拨钟表,学生出题,学生拨小钟表

可以引导这些题目:

5分钟怎么拨?

10分钟,23分钟,3小时,6小时等时间。

四、达标反馈

1、“做一做”第1题,教师计时,全班同学一起做。

2、“做一做”第2题,教师计时1分钟,看每个学生做了几道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意图:

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

六、布置作业

填空:

1、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2、电子表上显示10:

30,它表明的时刻是()时()分。

3、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小格,是()分;分针走1小格是()

4、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这时的时刻是()时。

5、我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6、从9:

00到11:

00,经过了()时。

7、时针从4走到5,经过的时间是()时。

8、时针从6走到10,经过的时间是()时。

 [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时间观念,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下节课学习认识几时几分作铺垫。

]

答案:

1、时、分、秒

2、1030

3、6060分1分钟

4、6

5、分钟1010

6、2

7、1

8、4

板书设计 

时、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1时=60分

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个性的情感时,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这一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信心。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出了知识要点,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是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教学资料包

一、教材分析

《时分秒的认识》是冀教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钟;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计算简单事情的经过时间;认识1分=60秒。

第一课时是认识分。

本节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领域,认识钟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已经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之后,进一步安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

本小节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1时=60分,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体验感受1时、1分的长短,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构建起时间观念。

它是学生学习本单元“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也是学生以后学习24时记时的认知基础。

教材的呈现重视创设丰富具体和现实的问题情景,以引导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主要是通过主题情景图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作为背景,引出认识钟表的学习,例1是认识钟面和认识“1时=60分”。

例2是认识1分,体验1分时间有多长。

例3是认识1时,体验1时有多长。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

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正确理解了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我认真分析了二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

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

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充分感知1分和1时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参与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有关北京申办奥运的知识,关心社会,关心时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这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小组合作法、讲解示范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具准备: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1个钟面模型。

七、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通过提问:

“你每天早上是什么时间起床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入,联系学生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供材料、合作探究

在构建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从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及关系,体验时和分的长短。

在教学中我层层设疑、分层递进、、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利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促思益智,以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一环节:

复习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出示教材情境图,学生观察。

通过排六幅图的的顺序复习了旧知。

(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充分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第二环节:

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模型。

引导观察钟面。

师提问边观察,边议论,你发现了什么?

以此让学生认识钟面。

在教学1时=60分的关系时,我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拨动钟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1时=60分的道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三环节:

体验1分的时间,“动”、“静”结合。

我在课上,为了使这帮小娃娃们真切体会到1分钟到底有多长,我特意安排了一个亲身感受的环节。

利用课件播放1分钟动画片,再让学生分成活动小组,分别做1分钟口算,跳1分钟绳,写一分钟字,数一分钟数。

通过两次动静不同的感受,孩子们应该可以体会出1分钟的实际涵义。

(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

(三)巩固新知,让学生互动拨钟表,更加深了对钟面的认识。

(四)达标反馈,再次体会1分钟的长短。

(五)课堂小结,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生畅言)

[意图:

让学生自己谈体会,可以加深他们对时、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对自己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反省与评价,促进学生及时改进。

]

学生通过回顾,总结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这种提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善于总结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时、分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1时=60分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准绳,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亲历充满发现的数学化过程,促进学生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获得丰富多彩、充满灵性的个性体验。

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3—84页的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科学地使用和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看钟表的基本方法,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读出钟面上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准备: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复习:

  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

有几个大格?

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钟面上时针转动一大格是多长时间?

分针会转动多少?

请你说出下面分针表示的时间。

(5分、20分、30分、50分、55分、12分、)

2、教师提问:

同学们星期天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们看看聪聪星期天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83页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

聪聪几时几分在干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

几时几分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

生1:

9:

10聪聪和爸爸进公园门口。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2,分针从12起走到2走了个大格,10个小格,就是9时10分。

生2:

9:

20聪聪在荡秋千。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4,分针从12起走到4走了个大格,20个小格,就是9时20分。

生3:

9:

25聪聪离开秋千架。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5,分针从12起走到5走了5个大格,25个小格,就是9时25分。

生4:

9:

30聪聪和爸爸一起玩碰碰车。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6,就是9时30分。

生5:

9:

45聪聪和爸爸离开碰碰车场地。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9,分针从12起走到9走了9个大格,45个小格,就是9时45分。

生6:

10:

30聪聪和爸爸做出公园出口。

时针过了10时,分针指着6,,就是10时30分。

教师总结认识时刻的方法:

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刻度几对应的是多少分?

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聪聪在公园玩的事情完整的描述出来。

师:

谁能把聪聪在公园玩的事情完整地讲出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讲述,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描述时时间的准确性。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钟面说出各是几时几分,然后再认时间的书写,并读一读。

教师重点说明3:

05的读法和写法。

2、练一练第2题,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达标反馈

1、写出下面时刻,并拨在学具钟上。

8时零5分 7时55分11时50分1时15分2时零5分

2、从4时15分往后数5分钟。

答案:

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4时20分。

五、课堂小结

 1.刚才我们是几点钟开始上课的,还记得吗?

  2、时间滴答滴答过得真快,40分钟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面,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六、布置作业

1、画出下列时刻。

6:

3011:

5512:

501:

055:

35

2、在()里填上“时”、“分”。

每天上午在学校里大约要学习3()。

看一集儿童电视片要25()。

课间休息10()。

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爸爸每天工作约8()。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答案:

2、小时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小时小时分钟

板书设计;

  认识几时几分

 9时10分9时45分三是零5分

  9:

109:

453:

05

 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学反思:

我们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才会使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同时也会让学生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本课教学设计了教师提问:

同学们星期天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而引出聪聪星期天到公园游玩的事情,继而引出这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1.出示教材第83页情境图,学生观察。

师:

聪聪几时几分在干什么?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

几时几分

同桌互相讨论,在全班交流。

生1:

9:

10聪聪和爸爸进公园门口。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2,分针从12起走到2走了个大格,10个小格,就是9时10分。

生2:

9:

20聪聪在荡秋千。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4,分针从12起走到4走了个大格,20个小格,就是9时20分。

生3:

9:

25聪聪离开秋千架。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5,分针从12起走到5走了5个大格,25个小格,就是9时25分。

生4:

9:

30聪聪和爸爸一起玩碰碰车。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6,就是9时30分。

生5:

9:

45聪聪和爸爸离开碰碰车场地。

时针过了9时,分针指着9,分针从12起走到9走了9个大格,45个小格,就是9时45分。

生6:

10:

30聪聪和爸爸做出公园出口。

时针过了10时,分针指着6,,就是10时30分。

教师总结认识时刻的方法:

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刻度几,想刻度几对应的是多少分?

就可以读出时间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掌握了怎样去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总结,学生更加明了了。

 

第三课时计算经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