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9060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docx

高考历史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时作业提升练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45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程颐说:

“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

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

虽曰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

”在此,程颐主张 (  )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

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解析】选A。

“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

”意思是崇尚道德教化,而放弃刑罚,难道不是偏废吗?

因此程颐主张德刑兼顾,A正确;严刑酷法只是主张的一方面,B错误;教化百姓也只是主张的一方面,C错误;D虽然涉及道德教化和刑罚法治,但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的关系,D错误。

2.(2017·黄冈质检)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  )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解析】选C。

程朱理学中的“人欲”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标准:

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违背礼仪规范。

进而可以理解“人欲”是在维持生命欲求的前提下,为了一己之私利,危害他人或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人欲”并不包括人们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财富和享受生活。

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要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具有理性色彩。

3.(2017·武汉调研)朱熹指出:

“‘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

仁缘何贪?

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

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

”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解析】选D。

题干中并未提到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信息,故A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到与政治制度相关的信息,故B错误;题干中的信息与社会风气无关,故C错误;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

说明了其根源所在:

“人之性易得偏”。

故本题选D。

4.明朝一位学者说:

“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  )

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解析】选B。

A、D属于“实践”的作用,错误;“实践”的内容在材料中指“朱熹的真理”,即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B正确;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与“实践”的内容无关,C错误。

5.(2017·绵阳模拟)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  )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D.道统思想之争

【解析】选B。

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求理的方法上有分歧,故选B。

朱熹、二陆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A错误,题干没有反映C、D。

6.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

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

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解析】选C。

节妇烈女数量的增加,反映出宋明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强化。

它反映出的是宋朝理学扼杀人性的弊端,A错误;明代理学是对朱熹理学思想的继承,B错误;作为官方哲学的明代理学,否定人性正常的需求,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C正确;明代理学阻碍了人性的解放和社会发展,D错误。

【拓展延伸】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使儒家思想成为更加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防止人民反抗的理论工具。

其中的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7.(2017·黄冈质检)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

“……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解析】选A。

材料中列举了读书、种田、做买卖(商业)、做手艺(手工业)四种职业,普遍强调要“用心”、认真、真诚地做。

这符合心学“正心诚意”的要求。

【加固训练】

王守仁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

“见满街都是圣人。

”王守仁说:

“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守仁这一思想的是 (  )

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解析】选B。

王守仁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则“满街都是圣人”,故B正确。

8.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D.主张“真心”

【解析】选A。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由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故A正确。

9.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许多言论对后人有深刻启迪,如“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等。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分别是 (  )

A.老子陆九渊黄宗羲

B.庄子陆九渊黄宗羲

C.庄子王守仁顾炎武

D.庄子陆九渊顾炎武

【解析】选B。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是庄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思想,故B正确;故A、C、D错误。

10.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

“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

”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执政为民

C.主张君民共治D.主张人民主权

【解析】选B。

材料所述内容主要是认为君主应该有所作为,并未指明君主专制的弊端,A错误;材料强调皇帝应当处身如农夫,衣食如贫士,即体恤百姓,知其疾苦,进而执政为民,故B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百姓参与政治,C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最高统治权源于人民,D错误。

11.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材料表明李贽 

(  )

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

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解析】选C。

由材料内容可知,李贽主张对孔子应该正确地看待,但并没有全面否定孔子,只是说对孔子不能迷信,故A错误;材料与唯物主义无关,故B错误;李贽主张正确看待孔子,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故C正确;材料与个性解放无关,故D错误。

12.有人认为: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

A.开创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B.民本思想脱离“儒家思想理路”

C.对黄氏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D.君臣平等的思想具有“新见”

【解析】选D。

根据题干可知评论认为虽然黄宗羲的思想没有脱离儒家思想的范畴,但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这是符合现代事物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批判君主专制时提出君臣平等,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平等思想,故D正确。

【拓展延伸】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

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

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

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

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今天,回头从总体上看20世纪初的这场新文化活动,便很容易发现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他们多是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角度批判和清算传统文化的,缺乏学术和思想的探研与深思……(3)他们态度激烈,太情绪化,容易矫枉过正,在批判中往往失之过度,失之公允。

——韩星《儒学与中国文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作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0分)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题第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二“朱熹著《四书集注》……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概括回答;第二问可以从北宋时期经济发展、教育状况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可以从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批判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论证其存在明显的不足;可以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角度论证其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答案:

(1)原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

(5分)

(2)努力:

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使理学普及化、通俗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6分)

条件:

印刷技术的提高(或答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4分)

(3)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明显的不足。

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对专制,宣扬民主的现实需要来批判传统文化,而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受到资产阶级批判,但他们忽视了传统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与合理思想,不利于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6分)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抨击封建礼教,固然有利于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它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失之偏颇。

(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

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

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第三,异族人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

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

——《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解析】本题属于提取观点并进行论证试题,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点,说明可以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人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

答案: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3分)

说明:

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

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批评,强调学以致用。

(9分)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异族人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3分)

说明:

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9分)

(45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柳宗元说: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解析】选D。

“浮图”指佛教,“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故D正确。

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  )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解析】选B。

“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成贤成圣”“齐家而平天下”都体现了理学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故B正确。

3.(2017·黄石调研)“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  )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解析】选A。

材料中“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体现理学的本质是维护专制统治,故A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儒家的统治地位,故B错误;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体会先天“理”的存在,故C错误;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与材料“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不符,故D错误。

4.(2017·达州模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与“客观之诗人”在学风上更接近的是 (  )

A.儒家的天人感应

B.道家的无为无用

C.理学的格物致知

D.心学的本心灵明

【解析】选C。

格物致知意味着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与材料主旨接近,故C正确。

【知识拓展】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指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5.“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该诗作者主张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选B。

“饥来吃饭倦来眠”说明作者只关注自己本身,对世人“却从身外觅神仙”的方法不赞同,因此作者主张要从人本身“心”出发探究事物的本原,不用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故B正确。

6.(2017·宝鸡模拟)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

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

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程朱理学的盛行

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解析】选B。

题目中比较了唐代和宋代妇女的不同,显示了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但这并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故A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故B正确;题目中是说观念方面的变化,不是说政治制度方面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故C错误;宋明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不分男女,故D错误。

7.(2017·惠州模拟)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由此可以推断 (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解析】选B。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正确,D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错误。

8.“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  )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解析】选A。

从题干中“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可以看出黄宗羲强调的是分散君主的权力,主张由官员来治理国家,故A正确。

9.(2017·永州模拟)王夫之说:

“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在此,王夫之 (  )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解析】选B。

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错误。

10.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  )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解析】选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批评背离孔孟之道,尊奉理学是“不知本”,故D符合顾炎武的认识。

11.《史记·货殖列传》曰:

“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

”“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在作者看来,当时 (  )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解析】选D。

据“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可知不是重义轻利,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与儒学思想无关,C错误;“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体现了对追求财富和改善民生的肯定,D正确。

12.(2017·资阳模拟)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

这折射出顾炎武 (  )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解析】选B。

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

13.(25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

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1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10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要注意联系董仲舒的主张,即君权神授、大一统;第二问,想到是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因为这是汉武帝尊崇儒学最初的目的。

(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可以看出,朱熹的努力是重新解释经典,有利于理学普及化等。

第二问,要注意,思想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反映;教育的发展必然促进思想的发展;知识传播技术的进步,也必然会推动思想的发展。

答案:

(1)主张:

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5分)

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10分)

(2)努力:

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

(4分)

条件:

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6分)

14.(2017·临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

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

郭氏曰:

“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

”遂入门,躬绩养老姑。

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

“允(桓)子归,宜娘抚之。

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

——据《泉州府志》(清)

材料二 从前有一条残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

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

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

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