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866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北省届高三高考诊断性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班高考诊断性大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9年5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第Ⅱ时,将案写在容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天命转移的根本原因,不是祭祀的多少,而是"人事”的兴废,是有德与无德,一再强调要以灭亡了的夏、商两代为鉴。

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

A.国家的兴亡决定于神的意志

B.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敬德保民

C.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

D.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天命转移与否在于"人事”的兴废,在于“德与无德”,由此看来,国家兴盛的关键是“人事”兴和“德政”,结合所学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敬德保民,B正确;依据材料“天命靡常”“天不可信”的信息可知国家的兴亡不是决定于神的意志,A错误;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与材料的主旨信息不符合,C错误;利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属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出该信息,D错误。

 

2.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性格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文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的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

据此,汉初宰相身份的转变有利于

A.加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

C.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

D.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主事”主要是指宰相专注于事务性的问题,而“主臣”主要是指健全官僚团队,亲附百姓,也就是关注民生,故选C项;加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故排除A;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是汉初的治国思想,与事实不符,故排除D项。

【点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了城镇就业率、高标准:

农田增长量、农村供水保障、医疗保险等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本题涉及的民生间题属于历史学科长效热点。

 

3.宋明时代,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经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抑兼并”的国策、“利农重商”的思想、城市制度被打破。

材料反映了

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

B.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商贸政策多元化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

D.经济重心南移导致“重商”思想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政府税收大部分收入来自商业,这些措施促使抑商政策的松动,C正确;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打破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A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整体上一直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古代商业“末业”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材料中的“利农重商”的思想的盛行,并不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D错误。

 

4.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順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

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

A.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

B.肯定了儒家学说功利和事功

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A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不是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B错误;材料中强调修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C错误;材料中提及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要学会趋利避害,D错误。

 

5.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的订立,重要的是开创了一种中外交涉的“方式”,这才是真正最不平等之处。

这种方式说得简单点,就是炮舰出条约,而条约代表胜者的意志,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而往往是中外交往应奉行怎样一种“方式”。

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的“方式”反映出

A.中外矛盾主要是基于条约权益

B.中外交涉本质是文化观念竞争

C.弱国的对外交往块乏主权意识

D.维护外交权益关键是国家实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对清政府来说往往不是中国的主权丧失等具体的利益问题,更多是中外交往中应该奉行怎样的礼仪问题,显然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竞争,B正确;材料中“双方所争的常常不是具体的利益”说明中外矛盾不是基于条约权益,A错误;从材料的主旨看,不是论述弱国的对外交往缺乏主权意识,C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中外交往中存在的文化观念冲突问题,不是说维护外交权益关键是国家实力问题,D错误。

 

6.洋务运动后,“重农抑商”的农耕文化不断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萌生的“重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整个经济社会由敌商、歧商逐渐变成敬商、重商并延伸到经济领域,不断动摇自“商鞅变法”以降而延续几千年的“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

这表明

A.工业文明的发展冲击了农耕文化

B.“重商"思想彻底地瓦解了小农经济

C.“农商并重”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D.工商阶层成为引领经济的主流群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整个经济社会由敌商、歧商逐渐变成敬商、重商并延伸到经济领域”的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的观念逐渐动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商并重”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C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变化,不是说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冲击了农耕文化,A错误;瓦解了小农经济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商业观念问题,不是说明工商阶层成为引领经济的主流群体,D错误。

 

7.某学者指出:

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A.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正动

B.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

D.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正说明了五四运动是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B正确;“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说明五四运动不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A错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与材料中的主旨信息不符合,C错误;“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五四运动不是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D错误。

 

8.学者贺耀敏认为,农业合作化是农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既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的组合和提高,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农业合作形式

所有制性质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A.分清农村阶级状况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分步骤改造为土地改革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C.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坚持了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D.改造落实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中“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出三大改造过程中对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是循序渐进的,C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材料表格中论述的是农业合作形式,A错误;土地改革是1952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年开始,B错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是1958年提出,D错误。

 

9.有学者在谈到罗马法的私法权利时指出:

罗马法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

由此来看,罗马法的贡献是

A.宣扬私权本位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B.界定了债务和继承财产关系

C.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属性

D.蕴含着天赋人权的自然法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的信息说明罗马法宣扬私权本位和人格的独立,A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债务和继承的财产关系,B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罗马法对于个人独立性的规定,并没有明确界定公法和私法的范围属性,C错误;自然法属于法律理念,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0.天主教在中世纪在人与神的契约关系之间加人了教会的环节,而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上级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

由此来看,宗教改革有利于

A.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

B.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

C.民众履行教会契约精神

D.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克服了罗马天主教……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判断”的信息可知宗教改革破除了罗马教皇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介作用,促使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故B项正确。

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A错误;宗教改革是破除对教会的迷信,不是促使民众履行教会契约,C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D错误。

 

11.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

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这折射出

A.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C.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英国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减少征税商品,降低税率,说明两国都在努力减少贸易壁垒,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贸易的自由化。

故D项正确。

材料中贸易政策的调整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A错误;材料中是推行贸易的自由化,不是说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工业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C错误。

 

12.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美国单极时代的观点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一个地缘政治时代的结束上,而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一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对手,而是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扩散等全球性骚乱和衰退。

这表明

A.全球化发展推动单极世界的构建

B.经济全球化推政治多极化发展

C.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下降

D.全球化导致地区性冲突不断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是一个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时代。

材料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说明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