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735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docx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送审稿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

 

目次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对于中型不同类别工程的项目建议书,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编制内容可有所取舍。

1.0.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应以批准的江河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为依据,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论述建设该工程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开发任务,对工程的建设方案和规模进行初步分析论证,并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0.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确定工程的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明确本项目开发建设对河流上下游及周边地区其它水工程的影响。

2基本确定工程场址的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基本查明影响坝(闸、泵站)址及引水线路方案比选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初步查明其它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

4基本确定工程规模、工程等别及标准和工程总体布局。

5基本选定工程场址(坝、闸、厂、站址等)和线路,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其它主要建筑物型式。

6初步选定机电及金属结构的主要设备型式与布置。

7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初步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和料场,初步确定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及总工期。

8基本确定项目建设征地的范围,基本查明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初步拟定移民安置规划。

9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初步提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0分析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与预测,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11分析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节能设计的要求,初拟节能措施,对节能措施进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12基本确定工程项目的类别,初拟工程管理方案,初步确定管理区范围。

13提出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数量。

14估算工程投资,初估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和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15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分析工程效益、费用和融资能力,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0.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包括以下附件:

1与工程有关的重要文件。

2咨询意见或审查会议纪要。

3水文分析报告。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工程规模论证专题报告。

6工程建设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专题报告。

7贷款能力测算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

8其它重要专题报告。

1.0.6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以下章节按本规程第3~16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体例格式见附录B。

1.0.7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

2.0.1综合说明部分的第一章(节)为绪言。

绪言应简述以下内容:

1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

2项目所在的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成果审批意见中与项目有关的主要内容。

3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

4项目前期工作概况。

2.0.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任务应简述以下内容:

1所在河流(河段)、地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及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开发目标和任务及其主次顺序。

2.0.3水文与工程地质应简述以下内容:

1水文主要成果。

2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0.4工程建设规模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计划。

2工程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特征值等。

2.0.5工程布置与建筑物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等别及标准,工程场址或线路,主要建筑物型式,工程总体布置。

2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型式和布置等。

2.0.6简述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和总工期。

2.0.7简述项目建设征地范围、主要实物调查成果;简述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城(集)镇迁建方案、工矿企业和专项初步处理方案以及初步防护处理意见等。

2.0.8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应简述以下内容:

1区域和项目建设区及影响区环境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成果与结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布局等。

2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2.0.9简述建设项目类别,管理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初步方案、管理和保护的初步范围等。

2.0.10简述项目能源需求、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

2.0.11简述工程建设及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成果。

2.0.12简述费用估算、国民经济评价、资金筹措方案分析、财务评价的主要方法和结论。

2.0.13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和下阶段工作建议。

2.0.14本章应附以下图和表:

1工程特性表。

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A。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

500000~1:

2000000)。

3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

1:

10000~1:

1000000)。

4工程区综合地质图。

5工程总布置图。

6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

7施工总布置图。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3.1项目建设的依据

3.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

3.1.2说明项目所在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中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和审批意见。

3.1.3说明项目在本地区水利水电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及开发次序。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阐明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水利水电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项目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江河治理开发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3.2.2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开发任务与建设目标,在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3.2.3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防洪(潮、凌)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水、风暴潮、冰凌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地区防洪(潮、凌)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潮、凌)能力的要求。

分析本项目的防灾减灾作用与效益,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2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涝水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本地区排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排涝能力的要求。

分析本项目的排涝减灾效益,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河道、河口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和冲淤变化情况,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和水沙特性变化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水沙特性,河道、河口演变趋势。

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河口治理和工程建设的要求。

分析本项目对地区防洪(潮、凌)、治涝、农业与土地开发、水产养殖、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

河道、河口有垦殖要求时,应阐明垦殖区现状,垦殖的发展和要求,河道岸线规划、河口规划,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岸线利用、垦殖对水资源和水工程的要求。

4灌溉应阐明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盐、碱(渍)化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区灌溉设施、人畜饮水、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本地区农牧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对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及项目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生产的作用与效益。

5供水应阐明受水区水资源、水质状况,城镇生活与工业、农村、环境用水和供水、节水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与制约,受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水工程建设的要求。

分析本项目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供水安全的作用与效益。

对生态与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本项目对地区和周边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说明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能源情况,电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开发水电的需求,概述本项目在电力系统和流域梯级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本项目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电力建设方面的作用。

3.2.4阐明本项目在保障社会和谐安定、改善生态环境和航运、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旅游开发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

3.3项目建设的任务

3.3.1根据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述和建设条件,论证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

3.3.2具有多项任务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政策,根据本项目在流域和区域规划中的作用,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要求的合理性,结合工程条件进行,按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基本确定本项目的开发任务和建设目标的主次顺序。

3.3.3分期开发的项目应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任务与建设目标,通过方案比较,基本确定分期建设内容。

3.4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3.4.1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邻近有关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生态、土地利用等外部条件,说明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并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4.2说明项目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和有关协议。

3.4.3说明须与有关地区、部门协调的主要问题、条件以及进展情况。

3.4.4说明影响项目立项和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初步解决措施。

3.5附图

3.5.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

1:

500000~1:

2000000)。

3.5.2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

1:

10000~1:

1000000)。

 

4水文

4.1流域概况

4.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

4.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概况。

4.2气象

4.2.1简述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4.2.2简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特征值。

4.3水文基本资料

4.3.1简述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

4.3.2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

4.3.3说明水文资料重点复核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初步评价。

4.4径流

4.4.1简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4.4.2当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较大时,应进行还原计算。

4.4.3对短缺年份的径流进行插补延长。

4.4.4根据工程特性,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

4.4.5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

4.4.6计算年径流,对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径流计算成果。

4.4.7必要时,对枯水径流分析计算。

4.4.8必要时,分析并基本确定丰、平、枯水年(月、旬、日)径流。

4.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化、水质、可开采量、空间分布等情况。

4.5洪水

4.5.1简述流域暴雨特性、暴雨成因,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量级和稀遇程度。

4.5.2简述洪水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性。

4.5.3简述历史洪水调查情况,分析并基本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4.5.4简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4.5.5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洪水系列年限、频率曲线线型和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进行洪水频率计算,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

选择典型洪水并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5.6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说明暴雨资料情况,设计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4.5.7说明入库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经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入库设计洪水成果。

4.5.8说明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计算方法,经综合分析,基本确定可能最大洪水成果。

4.5.9说明汛期分期设计洪水的成因,提出年内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划分分期洪水的时段,提出汛期分期设计洪水成果,分析成果的合理性。

4.5.10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说明非汛期分期时段,分期洪水计算方法,提出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4.5.11说明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时大洪水组成情况,防洪控制断面以上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方法,典型洪水选择,放大方法,洪水演进参数,计算成果。

对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

4.5.12说明小流域洪水计算方法,初步确定与输水工程相交的沟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成果。

4.6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4.6.1说明涝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情况,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情况。

4.6.2说明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涝区设计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4.7泥沙

4.7.1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基本确定多年平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

4.7.2多沙河流,需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平均或中值粒径,矿物成份资料。

4.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8.1说明采用的实测和调查水文资料情况,设计断面位置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

4.8.2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外延方法。

4.8.3初步确定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8.4根据场坝区水文资料情况,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站的意见。

4.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4.9.1根据设计流量,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4.9.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说明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位频率计算成果,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4.9.3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基本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

对于过海工程,还需说明海流规律、工程沿线水深、海流流向、流速分布,基本确定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

4.10水面蒸发和冰情

4.10.1说明蒸发皿类型、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提出大水体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4.10.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说明冰情特征值内容和工程冰情分析计算内容,初步分析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提出防冰、排冰措施的建议。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4.11.1论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4.11.2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初步规划。

4.12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

4.12.1本章可附以下表:

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或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

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

6其他有关附表。

4.12.2本章可附以下图:

1流域水系图(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位置)。

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

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

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

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

6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8其他有关附图。

4.12.3专题报告如下:

水文分析专题报告。

 

5工程地质

5.1概述

5.1.1说明前期勘察工作经过及完成的主要成果。

5.1.2说明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主要结论、审查和评估意见。

5.1.3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本阶段及以前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5.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5.2.1简述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

5.2.2根据搜集的区域地质和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资料,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初步确定地震动参数。

5.3水库区工程地质

5.3.1简述水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

5.3.2初步评价产生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等问题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初步确定浸没、滑坡、塌岸的分布范围。

5.3.3对库区防护工程,应从地基的地层结构、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初步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3.4初步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5.4坝(闸)址工程地质

5.4.1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程度、物理地质现象、岩(土)体的透水性及物理力学特性等方面,评价各比选坝址的优、缺点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址比选的地质意见。

5.4.2根据推荐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及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初步评价不同坝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宜性,提出坝型比选的地质意见。

5.4.3对推荐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评价坝(闸)基可能存在的抗滑、变形、渗透稳定与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初步确定主要地质参数建议值及坝(闸)基的建基标准和防渗范围。

2初步评价溢洪道可能存在的堰基和边坡稳定问题,结合岩性、岩层产状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初步分析岩(土)体的抗冲性;

3初步评价引水(泄洪)隧洞进出口边坡及围岩的稳定性,分析地应力、放射性元素、有害气体的分布情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对于地下厂房,应重点分析节理裂隙等结构面的产状、分布和不利组合等情况。

4地面厂房建基高程、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与建议参数、开挖边坡稳定情况;

5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5.5泵站工程地质

5.5.1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选泵站站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等方面,提出泵站站址比选的地质意见。

5.5.2结合推荐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初步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5.6供水线路工程地质

5.6.1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地下水位及变化、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评价各比较线路及控制性建筑物地段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

5.6.2对于推荐线路应包括以下内容:

1进行渠道工程地质分段,初步评价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分布,特殊性土层的分布及其对渠道的影响;初步预测渗漏对渠道边坡稳定和渠基湿陷、胀缩、冻融、渗透稳定,以及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等问题。

2初步评价隧洞进出口边坡及围岩的稳定条件;对埋深大的洞线还应初步分析地应力场、岩爆、地温、有害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情况;对通过可溶岩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喀斯特发育情况,初步预测围岩稳定和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

3初步评价主要渠系建筑物地基稳定与沉降变形等问题;

4初步评价埋管(涵)线路管基岩(土)层的分布、渗透性和物理力学特性及有关参数建议值,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5初步评价主要交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

6初步确定主要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5.7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地质

5.7.1简述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古河道情况,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5.7.2初步评价各比选堤线和主要建筑物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堤线比选的地质意见。

5.7.3对于推荐堤线,应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历年险工险情等,进行工程地质初步分段,初步确定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初步评价各段及主要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5.7.4初步评价堤防除险加固工程的堤身填筑质量情况。

5.7.5根据河道护岸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河势情况及岩土层的抗冲情况,初步评价岸坡的稳定性。

对疏浚河段,提出疏浚土分类、分级和开挖边坡坡度的建议。

5.8灌溉与排水区水文地质

5.8.1简述灌(排)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5.8.2基本查明地下水灌溉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含水层特性、补排关系,地下水资源量、现状开采情况、水质等,初步提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5.8.3初步查明灌(排)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渍)化、沼泽化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9天然建筑材料

5.9.1说明本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5.9.2简述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和人工骨料的产地位置、地形地貌、开采和运输条件等。

5.9.3初步评价各料场的储量和质量。

5.10附图

5.11.1本章可附以下图:

1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

2水库区综合地质图。

3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4泵站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5供水线路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6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7灌溉与排水区水文地质图。

8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

9其它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6建设规模

6.1防洪

6.1.1概述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和发展规划,流域暴雨和洪水特性、实测洪水和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

6.1.2说明地区洪水组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主要防洪工程的作用及洪水调度运用原则。

6.1.3分析不同防护对象要求,基本确定本项目的防洪保护范围、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标准。

6.1.4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

6.1.5堤防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说明堤防工程保护的范围和保护内容。

2说明堤防沿革、断面型式及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的数量、种类和毁损情况,基本确定堤防治理的范围、治理原则和设计标准,初步选定堤防整治工程措施。

3基本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