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7651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docx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工作

(2013年3月29日亳州八中会议发言)

一、何为微课题?

微课题就是微型课题,即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诸环节、诸要素中提炼出的,有一定典型性的具体问题,通过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或形成典型案例的小课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大致把握这个概念,其一是微型,与问题相比它是成型的、典型的,有一定代表性的,具体而微,比问题研究和现象分析更为系统和规范;其二是课题,是对问题的提炼、研究和操作实践。

与宏观科研课题、中观科研课题相比,研究过程、方法相似,但规模小,范围窄,侧重“点问题”的研究和突破,不强调系统性和理论性,突出强调“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来认识微课题:

理论层面是与宏观、中观科研课题相区分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具体的环节、策略、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实践层面可以通过个体行动研究、个案研究,一至两个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至两个学期)可以完成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完成研究和实证的课题。

二、为什么要开展微课题研究?

大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每年我区都有很多教师申报省市级课题并获得立项审批。

综观这些省市级立项课题,大多是课题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某类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立意高远,对整体提升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研究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课题的管理、研究和实践。

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如丹华小学的省级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的转化与应用研究》),教育教学现象的归因研究(如亳州五中的省级课题《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模式化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如亳州二中的省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喻教学方式”研究》,大杨中学的市级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些课题,在实践中容易遇到管理、研究的瓶颈,如果能顺利得以突破,无疑会大大提升研究的价值,但有些课题也因此流产。

这些流产的课题,以及一些闭门造车的、务虚的课题,大大影响了大家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正确认识。

区教研室一直着力于开展一些更富有实效的科研工作,在近三年的区级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我们一直把案例研究作为一个独立项进行评审,以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但是,每年申报的数量微乎其微,这一方面说明了教研室在这方面缺乏直接指导,学校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大教师对于科研的认识不足,没有树立“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的课题研究意识。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始探索对课题实行三级三类管理,为此专门下发了一个《关于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对我区的课题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即省市级立项课题,加强指导和规范管理;区级重点攻关项目课题,由学校推动和实施研究;区级微课题,在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下,由教师个人实施研究。

对微课题的关注,我们主要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解决课题研究的管理瓶颈。

以前很多课题研究的中断原因就在于课题管理,尤其是人员管理不力,课题组成员成分复杂,跨学科、跨年级,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参差不齐,挂名的多,不干活的多,不能干活的多,课题组负责人很难按既定方案推动研究。

开展微课题研究工作以后,每个课题基本上只有一个人,最多不超过两人,所有的研究都可按申报人的初衷进行。

第二,解决课题研究的门槛效应。

以前很多课题立意太高太远,需要探讨的问题与课题组的认知层次相距甚远,需要应用的研究方法与课题组的操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如相关性研究),课题论证的时候又大而化之,没有充分估计困难,起始门槛太高,导致开题后推进困难,举步维艰,令人望而生畏而放弃。

开展微课题研究,对每个研究者来说,起点低,入手易,对理论和相关知识要求不高,研究形式和研究过程简易,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研究者,人人都能做研究。

而且,通过做微课题研究积累的科研经验,可以在做大科研课题研究的时候充分发挥作用,对于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解决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衔接。

以前由于科研课题偏重于梳理普遍规律,强调共性,忽略了对具体学校、具体教师、具体学生以及具体操作策略和现象的研究,导致课题研究成果不能马上投入应用,科研的效益没有充分体现,给人一种科研与实践脱钩的假象。

近年来,我区的科研成果十分丰富,如亳州五中的电教课题成果“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全区性的网络集体备课、亳州八中的创新化学实验的课题成果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丹华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应用,但这样与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紧密结合的课题成果确实很少。

通过开展微课题研究,直面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某个节点突破,通过个体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式,在教学中研究,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管理,两方面深度融合。

三、如何开展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研究属于微科研的范畴。

第一,选题恰当,要遵循宜小、宜实、宜近、宜真的原则。

所谓小,就是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这样的问题:

在别人那里也许并不存在,不是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凭个人力量、以较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比如,教学情境可分为新课导入情境、教学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等多个方面,《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亳州九中李奎)这个微课题选取教学情境创设的一个很小的侧面——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突出了“小”这个特点。

所谓实,就是我们在从事这些问题的研究时,直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不寻求理论突破或理论建树。

比如,《近七年安徽高考文言实词考核情况研究》(亳州二中彭芳、汤才芳)这个微课题就把研究视角直接对准高考中的一个现象,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复习备考。

所谓近,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不是那种十分具有超前性的问题,它的效果立即可以见到而不是束之高阁,等若干年后才体现出它的价值。

比如,《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城父中心中学郭飞)这个微课题研究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紧密结合体育课教学并可立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体育课教学,没有所谓的前瞻性。

所谓真,就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到的真实存在的,可以模拟,但不可以虚构。

比如我们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论证的时候,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实施进行思考,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课题我们也认为是真实的,研究的价值无疑是存在的。

但最好还是老师们遇到过的问题或现象。

比如,《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的案例研究》(古井一小王庆林)这个课题进行案例研究,那么所选取的案例一定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是已经发生过的。

第二,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

我们主要从研究方式和成果应用方式上进行区分。

一般地,微课题研究的水平层次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直接观察。

即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分类整理,以了解观察对象的一些信息,为教学、教育、研究等提供第一手信息。

2.资料收集。

即围绕某一主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以为教学、教育、研究所用。

如毕业班老师对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进行搜集和分类整理。

3.探究原因。

即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

4.迁移推广。

即将他人的经验做法开展教育教学实验,以推广应用于自己开展的教育教学实践。

如《杜郎口“三三六“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颜集中学陈华)这个课题,就是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在本人从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实验。

亳州二中成为金太阳教育集团在安徽省确立的两所实验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

第三,要明确课题研究的类型。

一般地,科研课题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基础性研究——寻求理论建树或突破、应用性研究——寻求操作策略或实践某理论、策略、发展性研究——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检验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对理论、策略或现象当下状况需要作出评价的研究、预测性研究——对发展规律进行预测探究的研究;那么微课题研究应明确定位为应用性研究,即行动研究或案例研究,即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关研究。

这里要树立一个课题理念,即“问题即课题,实践即研究,收获即成果”。

第四,要明确课题研究的关键点、难点和切入点。

第五,要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

行为,心理,方法,资料,理论。

即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心理,方法,或者相应的资料、理论等,一定要清楚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

这里需要弄清楚:

1.问题或现象是真是假?

2.对问题或现象的描述是表面的,还是本质的?

案例:

老师安排学生对某一组练习进行训练,然后分小组进行课堂展示。

现象:

展示环节。

学生——有很多没有听。

老师——(针对这一现象)不断提醒学生:

当别人在展示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定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人的一种社会素养。

分析:

当其他人展示的时候,很多学生不听,这是一种现象。

老师在归因分析的时候,认为这些学生行为习惯不好。

这种理解到底有没有揭示问题的本质呢?

如果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即学生没有形成好的倾听的习惯,但我们知道,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20多次以上。

那么,这20多次重复行为是谁提供的呢?

这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养成了这种习惯呢?

显然,我们仅仅从“倾听”入手来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养成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倾听的策略……),应该是一类假问题或者说,表问题,至少不能概括每一个没有倾听的学生的情形。

现象是没有倾听,那么没有倾听的原因一是不倾听,即主动选择不去倾听,在课堂上,一旦老师的指令发出以后,无论他会还是不会,主动选择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绝对是少数;二是这些学生的上一阶段任务没完成而导致听不懂其他同学的讲解,因此听不下去而造成一种没有倾听的现象。

“听不懂”——这恐怕才是大多数课堂上学生不听课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听不懂?

因为题目没做完。

为什么题目没做完?

按照展示要求,所有题目并不难,均可由学生自主解答——真问题出来了: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的同学题目做完了,有的同学题目没做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研究它。

要研究它,就要把它上升为课题。

提出课题:

关于上课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研究

课题提出关于上课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的几个假设:

1.制定时间安排表(何时做何事)

2.制定时间分配表(何事用多长时间完成)

3.教师提醒

4.小组内提醒

5.放置一个倒计时器

6.教室里放一个挂钟

7.……

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检验策略的有效性,确定最有效的一种或几种策略。

最后应用于拓展教学原则。

第六,,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观察、调查、实验、比较、文献综述法等。

比如,《近七年安徽高考文言实词考核情况研究》(亳州二中彭芳、汤才芳)这个课题,我认为要应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应该是文献综述法,即通过近七年安徽省高考试卷进行综合分类、整理。

《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青云幸福路小学李芳、武红英)这个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应当是实验法,即提出关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的假设,然后开展教学实验,以验证课题假设的有效性,形成课题结论。

四、课题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加强

1、加强课题制度建设

两个层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学校层面的,要有课题管理制度,内容涵盖全面;二是课题组层面的,大致可以有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成员准入准出制度、奖惩制度、经费保障制度。

2、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第一,要把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正确的研究理念;不让课题研究工作脱离于教育教学实际,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教学实践是研究的主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是研究的主目标;

第二,要对课题研究的每一个过程实行任务分解和目标定位,确定过程负责人,在课题组总目标下制订阶段性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处处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负责。

第三,过程划分要合理有序,量力而行,不冒进,不拖遢,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直指课题目标。

3、加强人员管理和目标管理

第一,要明确研究目标

第二,要明确职责分工

第三,要实行准入准出制度

第四,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定期召开总结、汇报或交流会议

第五,要熟悉研究步骤和方法

4、加强档案管理

第一,要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第二,个人研究过程和成果主要通过研究资料呈现和积累

第三,档案管理要实行纸质和电子档案同步,原始材料不便进行文字录入的要拍成图片

第四,文字档案和音像档案要兼顾

第五,结题验收时(包括阶段性验收)时资料在汇集成册,实证材料要统一格式,规范整理,分类、序时存放

5、加强成果意识和应用意识

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所在。

如丹华小学、亳州五中、汤陵小学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