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755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 2 秦国的崛起 Word版含答案.docx

精品选修1教学案专题22秦国的崛起Word版含答案

清单一 商鞅变法对秦国军事发展的影响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

1.世卿世禄制

(1)基础:

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

(2)特点:

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

(3)作用: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军功爵制

(1)背景:

战国时已开始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

(2)内容:

制定二十级爵,按军功授爵。

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军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3)作用:

①出现军功地主:

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

②增强战斗力: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秦国之所以能逐个消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与其推行军功爵制是密切相关的。

                                

清单二 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家实力的影响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

1.“夷狄遇之”

(1)起源:

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

(2)建国:

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

(3)地位:

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

2.“虎狼之国”

(1)原因:

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

(2)表现:

公元前341年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3)影响:

六国采取“合纵”运动。

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

清单三 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1.商鞅之死

(1)原因:

①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思想统治,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

③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

(2)过程:

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

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

2.秦法未败

(1)表现:

①秦国基本上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③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

(2)影响:

秦国实力增强,兼并战争开始演变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它不仅促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探究点一 商鞅的军事改革措施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答案] 内容:

军功爵制。

冲击: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

材料二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

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国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一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

[答案] 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实行暴政,二世而亡。

[结论形成]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对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积极作用

(1)实行按才能或功劳大小选任官吏的赐爵制,使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改变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

(2)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威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其成为傲视群雄的强国。

(3)使秦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不断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探究点二 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启示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中的“务本”“王制”指什么?

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文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答案]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

“倾邻国而雄诸侯”或“王制遂灭”。

材料二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八年而死,商君车裂于秦。

——《韩非子》

(2)材料二中“商君车裂于秦”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有何认识?

[答案] 原因: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认识:

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还需要大无畏的精神。

[结论形成]

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启示

1.积极作用

(1)政治上:

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军事上:

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3)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2.消极作用

(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

(2)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

(3)商鞅变法提倡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启示

(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3)改革家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

B.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C.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解析:

选B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权力与地位,要求废除旧贵族按宗法等级关系世袭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促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

2.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

“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

A.连坐法统治人民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利国福民起到了奠基作用。

A、B两项明显有误;C项属于政治体制,与福民关系也不大,故选D。

3.《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

”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

①秦国最初是从“夷狄”中分化出来的 ②公元前771年,秦国成为诸侯国 ③秦国形成尚武精神 ④打败魏国,迫使其求和

A.①③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秦国成为“虎狼之国”,威胁六国是在商鞅变法之后,而①②在变法之前,故选B。

4.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

发生这一变化是由于(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解析:

选C 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落后;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5.商鞅变法后,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其主要原因是(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C.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D.为田开阡陌封疆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透材料,然后结合商鞅变法中的措施“奖励耕战,轻罪重刑”的影响来选择。

6.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C.使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的要求。

本题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的作用。

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富……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董仲舒曰: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1)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直接促使材料一中秦民“勇于公战”?

(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决裂阡陌”的含义,并谈谈你对“决裂阡陌”这一举措的看法。

(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问主要从建立军功爵制和废除世卿世禄制等角度回答。

(2)问主要回答废井田,开阡陌的内涵及其积极和消极影响。

答案:

(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2)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一方面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是秦国富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土地的兼并与高度集中。

8.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

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

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

(9分)

(2)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

(5分)

解析:

(1)问,从“连坐”“同赏”“同罚”等关键词中总结其内容,从“山无盗贼”“勇于公战”“乡邑大治”等方面总结其效果。

(2)问,从“免于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等方面总结其影响。

答案:

(1)内容:

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效果:

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影响:

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

清单一 经济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

  

1.改革土地制度

(1)前提:

1811年,通过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铲除了马木鲁克势力。

(2)措施:

①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农民耕种。

②废除各种杂税,只向农民征收统一的土地税,精简纳税的手续。

(3)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时间;新兴地主阶级出现,构成阿里政权的社会基础。

2.大力发展农业

(1)大力兴修水利,推广使用水车。

(2)广泛种植经济作物,长绒棉便是在该时期发展起来的。

3.进行工业建设

(1)从西方引进技术,建立近代化的国营工厂。

(2)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3)埃及的民族工业开始初具规模。

(4)发展对外贸易:

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年年实现贸易顺差。

阿里改革建立近代民族工业的举措,重点先发展军事工业,再创建民用工业,这一选择和中国洋务运动有其一致性,其原因是借此来维护封建统治。

 

                               

清单二 政治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

(1)在中央:

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

(2)在地方:

全国划分为七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下级对上级负责。

2.军事上

(1)废除雇佣兵役制,实行征兵制。

(2)聘请外国军官为教官,按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军事改革是阿里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之一。

阿里通过这项改革,希望建立一支拿破仑式的新式军队,取代自己那支战斗力不强的杂牌军,几经努力,埃及军事实力日益壮大,成为东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以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军事基础。

 

                               

清单三 文化措施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1.培养建设人才

(1)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世俗学校和专科学校。

(2)兴建了一批采用西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学。

(3)选派青年赴欧洲留学,邀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

2.发展文化事业

建立印刷厂,创办了埃及近代第一份报纸——《埃及战役报》。

清单四 影响

改革的评价

1.积极影响

(1)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形成了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

(2)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3)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4)埃及军队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5)埃及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消极影响

(1)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2)只是单纯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硬性嫁接到本国封建制度上。

(3)对外穷兵黩武,不断扩张。

(4)阿巴斯一世废除了改革措施,改革最终失败。

阿里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与对外扩张,其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始终对阿里改革的积极性起着逆向作用,对缓慢成长的埃及资本主义因素起着抑制作用。

这是阿里改革最终失败的内因所在。

                                

探究点一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 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灭弄权之骁骑”与“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的含义。

[答案] 消灭马木鲁克势力;阿里实行大力发展经济和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

[答案]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聘请外国教官,仿照西方教育事业,选派青年到欧洲留学等。

[结论形成]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

因此,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性质只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改革。

2.特点

(1)从范围上看:

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相继实行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

(2)从进步性上看:

以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民族独立为目的,旨在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3)从侧重点看:

以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重点,以经济发展带动和促进政治改革、军事改革和思想文化改革。

(4)从方式上看:

立足埃及的实际国情,采取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大力借鉴西方工业文明成果,致力于发展近代民族经济。

(5)从效果上看:

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确立起中央集权的统治秩序,奠定了近代埃及国家的基础。

探究点二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 

[史料探究]

材料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作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对材料观点有何看法。

[答案] 原因:

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

看法:

材料认识是正确的。

改革虽使埃及的实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改革注定要失败。

[结论形成]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未进行根本性的全面变革。

(2)对外扩张:

对外掠夺,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更加尖锐,战争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3)经济困难:

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得经济改革的资金匮乏;实行中央集权的管理制度,工厂腐败严重,管理不善。

(4)列强干涉:

列强不愿看到一个独立强大的埃及出现,英国对日渐强大的埃及更是视若仇敌,千方百计进行破坏。

2.经验教训

(1)改革中要注意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团结广大人民,保持社会稳定。

(2)战争是赢得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但是,穷兵黩武会激化社会矛盾,损人不利己。

(3)作为落后国家奋发图强的改革运动,要时时防范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包税地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割据势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解析:

选C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将政府控制的一半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他们成为新的封建地主,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B.镇压马木鲁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

D.防备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解析:

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当时的形势分析,阿里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这些技术和设备应是(  )

A.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和设备

B.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19世纪初,此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

4.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由自己亲自任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咨议局没有实权B.维护专制集权

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D.改革了政治机构

解析:

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A、C、D三项属于采取的措施,只有B项属于本质目的。

5.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体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历史意义的有(  )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②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

③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④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C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意义应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

①②③④从各个方面概括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影响。

6.穆罕默德·阿里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改革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阿里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

A.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

B.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C.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

D.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A、B、D三项是积极影响,只有C项是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8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在治国方面有什么思想值得今天借鉴?

他的思想有什么局限?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问要结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归纳概括。

(2)问结合材料二分析归纳。

答案:

(1)穆罕默德·阿里在土地改革中扫清了阻碍埃及社会发展的马木鲁克势力、宗教长老阶层和落后的包税制;在工业上大力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埃及的工业化;在文化方面建立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在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建立军事学校,有利于军事的近代化。

(2)借鉴:

主动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现代军队,而军队近代化在于建立强大的近代化工业。

局限性:

没有认识到实现国家强大和独立的根本在于革除落后的封建制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

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

有何主要表现?

(6分)

(2)你是否同意该学者“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1)问结合埃及当时的内外形势分析原因,结合向西方学习的措施总结表现。

(2)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同意或不同意均可,关键要史论结合,观点与论据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

(1)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凋敝。

表现: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工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建立现代海军。

(2)同意。

阿里的政治改革未变革封建制度,没有实现向现代化的根本突破。

或不同意。

阿里改革建立了近代机器大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