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
《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支模施工方案
高
支
模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
汕头市建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3
2.1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3
2.2施工班组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3
三、技术准备.................................................4
四、机具准备..................................................4
五、材料准备.................................................4
3.1钢管.....................................................5
3.2扣件.....................................................6
六、安全施工的工艺要求.......................................6
七、高支模体系设计...........................................6
7.1支撑系统设计.............................................6
7.2设计结构验算.............................................8
八、抗倾覆措施..............................................11
九、作业环境................................................11
十、支撑层的加固............................................12
十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检查与验收..............................12
十二、模板安装的注意事项....................................13
十三、砼浇筑过程的管理......................................13
十四、高支模监测............................................14
十五、模板的拆除............................................15
十六、其他注意事项..........................................16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3、4、5.14栋地下室(4.9~6.0)及二层梁板结构(7.75m)为高跨及结构转换层,层高为4.9~8.55米。
由底部的框剪结构转变为全剪力墙结构。
该层的墙柱及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50、C30,地下室较大梁为400×2400,二层转换大梁的截面尺寸有:
400~1000×1200等,结构板厚180mm。
地下室层高为6.0米及一层层高8.55米。
因此应按高大模板工程进行设计施工。
二、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2.1项目部管理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1.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项目部全面技术、质量工作;
2.项目木工工长:
对模板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负责模板工程验收。
3.项目专职质检员:
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建材质量进行检查、监控;
4.项目测量员:
负责工程的全部放线工作、保护控制桩、水准点,协同第三方沉降观测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5.项目专职安全员:
对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进行监控、检查,督促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支撑的搭设质量进行现场检查、监控;
6.高支模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
全面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在高支模搭设、拆除和砼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2施工班组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1.模板工长:
对模板加工、安装向工人交底;对模板加工、安装进行现场指导;
2.质检员:
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检查,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负责模板工程自检;
3.测量员:
配合项目部测量员进行墙、柱、门窗洞口放线工作。
4.安全员:
对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进行监控、检查,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对支撑的搭设质量进行自检;
三、技术准备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撑握施工图的内容、
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图纸会审,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标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四、机具准备
五、材料准备
模板选用九夹板,木方统一采用50*100合格木方,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根据所需材料提前考察、选用相关材料厂家。
钢管、扣件必需有出厂合格证及进行进场检验,其材质、机械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3.1钢管
3.1.1新钢管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并应有质量检验报告,并按要求送检。
2.钢管表面应平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3.严禁使用打孔的钢管。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的偏差须符合下表:
4.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构配件的允许偏差表1
3.1.2旧钢管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不得超过0.5mm。
2.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表1。
3.2扣件
1.旧扣件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纹、变形的严禁使用,出
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2.扣件在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扣件必须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六、安全施工的工艺要求
6.1柱砼先浇,在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梁板支撑体系与柱进行有效连接(用钢管将柱箍住,再用钢管将钢箍与支撑体系连接),增强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
七、高支模体系设计
7.1支撑系统设计
根据转换大梁的截面,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支撑体系,详见图一,其余小梁模板按图二、图三施工。
板下支撑体系按立杆间距为1000*1000设置。
扫地杆的设置原则:
纵横两方向均满加设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不得大于200,剪刀撑的设置原则:
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立杆应设一道剪刀撑,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另转换层梁下的支撑体系两侧面沿纵向满设剪刀撑,横向从两端开始每隔四根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
剪刀撑的连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大于1000,用三个扣件连接,扣件距钢管端部大于100。
剪刀撑与水平的连接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旋转扣件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
剪刀撑宽度不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斜撑与地面倾角宜为45°~60°。
剪刀撑的斜杆两端与立杆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结点。
其他原则:
所有框支梁下的立杆必须使用整条钢管(少量梁下支撑高度超过6米的除外,但接头需错开)。
其他部位的立杆钢管接头需错开设置,且接头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500,且同步距内隔一根立杆的两根立杆接头在同一高度方向错开间距应大于500,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一步距内设置。
水平杆接头采用对接接头连接,但每跨内的接头数不得超过50%,接头距主节点不得大于跨度的三分之一。
采用φ48×3.5mm钢管,立杆间距严格按支撑体系设计方案施工,立杆垂直度为2米内允许偏差15mm。
纵横向水平杆的垂直间距为1500mm,纵横向间距为立杆间距。
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须采用十字扣件进行有效连接。
严禁使用活动扣件,钢管之间应采用对接扣(除剪刀撑外),如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并用三个扣件紧扣。
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长度不得小于100mm。
转换梁下的承重扣件处必须增加一保险扣件(即使用双扣件)。
扣件螺栓扭紧力矩宜为40~65N.m,并不得小于40N.m。
图一截面大于0.5m2小于1.5m2小梁支撑体系示意图
图二截面小于0.5㎡小梁支撑体系示意图
注:
图一~图二图中板下支撑及梁下支撑的剪刀撑图中未反映,均按剪刀撑设置原则设置。
7.2设计结构验算
梁截面面积大于0.5㎡,小于1.5㎡(最大1.2㎡),梁下采用3条立杆(见图一)施工。
以1000×1200梁为例,对梁底支撑的竖向立杆的稳定性、横杆的强度、刚度及梁侧模的对拉螺栓进行验算。
体系设计:
采用48×3.5mm钢管。
每一断面5根立杆,横向间距600,纵向600。
纵横向水平杆的垂直间距为1500mm,纵横向间距为立杆间距。
立杆计算净高1500。
对拉螺杆考虑)栓采用12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600mm。
(1)钢管支撑的荷载:
木模自重与钢筋荷重综合考虑
砼自重:
24×1.0×1.20×1.2=34.56KN/m
钢筋荷重:
1.5×1.00×1.20×1.2=2.16KN/m
振捣砼对底模的荷载:
2×1.00×1.4=2.8KN/m
合计:
39.52/m
折减系数:
0.9线荷载:
39.52KN/m×0.9=35.568KN/m
梁每平米压力:
35.568m2
(2)立杆稳定性的验算
每根立杆荷重:
35.568×0.6×0.6=12.80KN
钢管横断面面积A=489mm2
钢管回转半径为=15.8mm
则压应力:
长细比:
λ=L/i=1500/15.8=94.3查表稳定系数ф=0.594
由б=N/фA=12.80/0.594×489=44.06N/mm2<215N/mm2,满足要求。
(3)大楞杆抗弯强度和挠度的验算
作用在大楞杆上均布载荷:
q1=35.568/3=11.856KN/m(抗弯)(由于该梁宽度为1000mm,同时偏安全考虑,按3排立杆考虑)
q2=35.568/3=11.856KN/m(抗挠)
大楞杆跨度0.6m,为单跨梁
则抗弯强度:
б=M/ω=1/10qL2/ω=11.856×6002/10×4.49×103
=95.06N/mm2<215N/mm2(可)
ω=q’L4/150EI=11.856×6004/150×2.06×105×12.19×104=0.28mm<3mm(可)
(4)小楞杆抗弯强度和挠度的验算
荷重综合考虑
底模自重:
0.6×0.2×1.2=0.144KN/m
砼自重:
24×0.2×1.2×1.2=6.91KN/m
钢筋荷重:
1.5×0.2×1.2×1.2=0.432KN/m
振捣砼对底模的荷载:
2×0.2×1.4=0.56KN/m
合计:
8.09KN/m
折减系数:
0.9线荷载:
8.09KN/m×0.9=7.28KN/m
作用在小楞杆上均布载荷
抗弯:
q1=7.28KN/m
抗挠:
q2=8.09×0.9=7.28KN/m(不包括振捣砼荷载)
小楞杆跨度0.5m,为多跨连续梁
则抗弯强度:
б=M/ω=1/8qL2/ω=7.28×6002/(8×50×802/6)
=6.0N/mm2<17N/mm2
ω=0.521qL4/100EI=0.521×7.28×5004/(100×1.0×104×50×803/12)=0.11mm(5)模板抗弯强度和挠度的验算:
荷重综合考虑
砼自重:
24×1.00×1.2×1.2=34.56KN/m
钢筋荷重:
1.5×1.00×1.2×1.2=2.16KN/m
振捣砼对底模的荷载:
2×1.00×1.4=2.8KN/m
合计:
39.52KN/m
折减系数:
0.9线荷载:
39.52KN/m×0.9=35.57KN/m
作用在底模上的荷载:
抗弯:
q1=35.57KN/m
抗挠:
q2=39.52KN/m×0.9=35.57KN/m(不包括振捣砼荷载)
底模板跨度0.2m,为单跨梁
则抗弯强度:
б=M/ω=1/8qL2/ω=35.57×2002/(8×1000×202/6)=2.67N/mm2<13N/mm2(可)
挠度:
ω=0.677qL4/100EI=0.677×35.57×2004/(100×1.0×104×1000×203/12)=0.125mm(6)对拉螺杆的计算
砼侧压力标准值:
0.22×24000×6×1.2×1.15×1.81/2=39.12KN/m2
或24×1.2=28.8KN/m2
取39.12KN/㎡
则砼侧压力设计值:
39.12×1.2×0.9=42.2KN/㎡
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按4KN/㎡,则设计值为4×1.4×0.9=5.04KN/㎡
则对拉螺杆的拉力:
47.24×0.6×0.6=17KN
对拉螺杆的应力:
17×1000/113=150.4N/mm2<170N/mm2(可)
八、抗倾覆措施
为防止砼泵管对模板支撑体系的水平冲击力,须采取如下措施:
8.1柱砼先浇筑,在柱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模板支撑体系与柱进行有效连接(先用钢管箍住柱,再将框梁所有水平杆与钢管箍连接),以增强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8.2对砼泵管进行有效的加固,防止对模板支撑体系造成过大的冲击。
8.3按前面要求进行剪刀撑的搭设。
九、作业环境
9.1应在支撑体系长向的两端搭设工作梯,工作梯坡度采用1:
3,宽度不小于1000mm。
在支撑体系内部梁模板底往下2米的高度纵横搭设人行通道(用钢板网铺设密铺)与工作梯相连,通道宽度900mm,人行通道间距不大于8m,通道两侧按要求搭设安全防护。
9.2安全防护:
在临空的周边必须搭设双排外脚手架进行防护。
9.3严禁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交叉作业。
9.4高支模施工属于高空作业须按要求佩带安全带。
十、支撑层的加固
因转换层施工时,对3~5栋及14栋转换层下面结构板(主楼范围)所施加的最大施工荷载约为53.1KN/㎡,远大于该层设计允许值(首层约为10KN/㎡,其他各层约为4.0KN/㎡)所以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转换大梁下方原地下室模板及支撑暂不拆模。
十一、模板支架体系的检查与验收
11.1检查承载杆件,加固杆件,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孔洞通道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11.2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外侧立杆是否被冲撞过;
11.3立杆立柱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11.4扣件、连接件是否松动。
11.5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
11.6支垫、底座是否符合规定;
11.7立杆的纵距、横距(步距为重点检测项目)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
11.8纵横向剪刀撑的设置和支架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11.9立杆与水平杆同一截面上相邻的对接或塔接是否符合要求;
11.10杆件的受力是否在同一轴线上。
11.11支架搭设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满足下表
注:
h-步距;H-支架高度;C-跨距;L-支架长度。
11.12立杆间距的允许偏差步距:
±20mm;横距±50mm;纵距±20mm。
11.13可调底座调切螺杆伸出长度不宜大于200mm,可调托座的螺栓伸出长度超过200时,采取的固定措施是否可靠。
十二、模板安装的注意事项
12.1用于转换大梁的竖向钢管尽量避免搭接接长,需接长时,在连接处多加一个扣件并检查所有立杆是否全部落在楼面砼上,不许悬空只传力到水平连系杆上。
12.2转换大梁的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大约10d(具体由试验报告参考值为准)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安支撑。
12.3梁侧模对拉螺栓要求:
梁高低于750可不设,梁高大于750,按竖向每600mm一道。
12.4梁底纵向水平杆如需接长,在接头处的两侧应增设一道立杆。
12.5在墙柱第一次砼完成面上留设100*100的清渣口(底平砼面),间距不大于1000。
12.6砼浇筑过程中,必须有专职人员(包括工人及管理人员)进行看模,将爆模、涨模等消灭在初始状态。
12.7后浇部分的柱模板柱箍必须与梁板支撑体系进行有效连接,防止柱模倾斜,引起梁的倾斜。
12.8相同方向的梁之间必须加设一道水平撑,间距为不大于1.5米,以增强梁的整体稳定性,防止梁倾斜。
12.9在框支(次)梁水平施工缝处梁侧模上每隔不大于3米留设一100*100的清渣口。
十三、砼浇筑过程的管理
13.1在砼浇筑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在现场监控砼浇筑施工全过程。
13.2砼浇筑时,指定两名专职安全员观察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立即暂停施工,待排除险情并经项目经理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13.4混凝土施工时安排木工观察支撑体系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13.5砼浇筑过程,在砼浇筑范围设警戒线,派专人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下方。
十四、高支模监测
为了确保转换梁质量,监控转换梁的挠度变化,转换梁砼浇完成,模板拆除后,要对其进行挠度变形观测。
14.5.1观测点的设置
1.具体位置:
3、4、5、14≥600×1200的梁。
14.5.2观测点设置
在转换梁侧模封闭后,在梁的两端支座及大梁的跨中,在同一标高处(距梁底约100mm)的侧面设置三个观测点。
设置时,在选定的位置,从模板上钻洞,插入400mm长的6钢筋,外露40mm。
14.5.3观测方法
(1)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2)转换梁浇砼前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观测。
并作好记录。
变形观测示意图
十五、模板的拆除
15.1模板拆除前,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将该构件同期制作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单及模板拆除申请单(拆模申请单上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报监理人员,经批准后,方可拆除模板。
15.2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5.3拆除支顶前,应清除支顶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15.4拆除支顶前,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5.5支顶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1.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4.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的立杆时方可拆除。
5.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6.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各配件严禁掷抛至地面;
15.6不承重的模板(如梁侧模),其混凝土强度应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害时,方可拆除。
15.7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规范所规定强度时拆模。
所指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确定。
注意:
虽然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但强度尚不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时应保留部分支撑。
15.8楼梯间模板与支撑28天方可拆除。
15.9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底模在后浇带砼浇筑完7日之前不得拆除。
15.10拆模前,必须办理拆模令,且拆模令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统一签发。
15.11模板拆除时必须设置醒目的警戒线,并安排一名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进行跟踪检查,施工班组安排一名安全员24小时全天候值班。
十六、其他注意事项
16.1所有立杆均应支撑在牢固的地基上,且不得悬空。
16.2严禁外径为48和51的钢管及扣件混用。
16.3加固杆、剪刀撑必须与支架同步搭设;
16.4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连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