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719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docx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4

崇庆中学高2018届高二上期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催化肝糖原分解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4.某同学通过网络调查并摘抄的关于去甲肾上腺素的部分介绍如下:

去甲肾上腺素(缩写NE或NA),学名1﹣(3,4﹣二羟苯基)﹣2﹣氨基乙醇(如图),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儿苯酚胺。

它主要是由脑内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释放的一种递质。

它也是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能够抑制胰岛素分泌。

请结合资料和自己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E属于小分子物质,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受体

B.NE在人体内的含量较少,其参与的调节过程作用时间都比较长

C.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血浆中NE和甲状腺激素浓度可能会升高

D.静脉注射NE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5.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C.牛奶被饮入胃中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育比赛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会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稳定不变

C.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

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等内环境中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9.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

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10.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

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

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

11

.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1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A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C.C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D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13.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传递抗原的过程。

(注:

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

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中吞噬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4.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

请分析图中a到f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A.a<b、c=b、e=fB.a<b、c=d、e<f

C.a<b、c<d、e=fD.a>b、c=d、e<f

16.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能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处理西瓜花蕾育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处理去雄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处理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使其继续生长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侧光使植物

弯曲生长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都比向光侧低

B.生长素处理插条时,浸泡法与沾蘸法相比所需生长素溶液浓度较高

C.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时,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

D.茎的背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特点

18.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19.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

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20.分析下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21.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下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22.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23.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能造成生物进化,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B.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C.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的进化,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

24.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有减弱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

这种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25.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

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26.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20%,XBXb为20%,XbXb为10%,XBY为30%,XbY20%,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20%、80%B.30%、70%

C.78%、92%D.60%、40%

27.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28.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不正确的是()

29.据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若图代表蝗虫的数量,则控制虫害应该在时间相对值2以前

D.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30.下表是某种生物迀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表中数据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

C.基因a决定的性状最适应新环境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31.某兴趣小组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灭菌处理后,加入酵母菌,在遵循实验各原则的情况下,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见下表(单位:

×106个/mL)。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获取表中的统计数据时需用到血细胞计数板、光学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S”型增长,稳定时间长短与营养有关

D.酵母菌最适合生活在15℃环境中,该温度下酵母菌存活的时间最长

32.研究人员调査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第4〜6年兔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C.第6~8年兔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

D.第8年兔的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33.如图所示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AB段

C.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34.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3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两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

36.下列有关物质在生物体内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物内不存在O2从细胞扩散到内环境的过程

B.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情况

C.动物体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不能释放葡萄糖

D.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一端向低浓度一端运

37.以下选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项是()

A.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病B.麻疹患者治愈后不再传染麻疹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D.唾液中溶菌酶杀死致病菌

38.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

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39.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B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B.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C.B细胞通过识别抗原-MHC复合体即可消灭抗原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40.下面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能分化出细胞①的只有

B细胞

B.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来自人体自身

D.细胞②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二、综合题

41.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包括HSP60、HSP90等多种蛋白质),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其中HSP60的功能如图1所示,有一些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机体对癌变细胞的识别过程,有助于加强机体的免疫,热休克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如图2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据图1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

(3)要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并纯化图2中的__________。

HIV主要侵染图2中的T细胞,引起的免疫失调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

42.(13分,除标注初外每空1分)

Ⅰ.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

某一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

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空白之处的内容。

建立数学模型的

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

模型的主要步骤

Ⅰ.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Ⅰ.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答两条即可)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

N30=________只。

(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除了用上述数学方程式表示外,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_________。

Ⅱ.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

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

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温度(℃)

5

25

第三步:

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

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

连续7天,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________(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若在25×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________个。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后再计数。

4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调节作用的问题(13分,除标注处外每空2分)。

)图显示胚芽鞘受单侧光照时的生长情况及受光照处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

生长素在植物细胞间的运输常需细胞膜上载体参与。

(1)下列激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与生长素在a处所在作用相反的是______(多选)。

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2)生长素沿b方向运输时,其在细胞间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

)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可

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

探究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

(2)实验原理:

离体的叶片会逐渐衰老,叶片发黄,使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

(3)材料用具:

足够数量的同等状态的新鲜离体叶片、适老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溶液(不考虑溶液中的水分对本实验的影响)、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

①将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A、B两组叶片,C组_________;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

(5)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①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没有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明显;

②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C组长,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程度相似。

③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都比A组短,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C组叶片保绿时间最短,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4.(12分,除标注处外,每空1分)

)甲型HIN

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

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机体通过调节消除体内病毒的过程.请回答:

(1)图甲中BC段病人持续高烧40℃,此时其体内产热量_________散热量(填“>”、“<”或“=”)。

CD段体温恢复正常时,其体内具体的调节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人感染HIN1流感病毒后,促使分泌淋巴因子,进而刺激了下丘脑,最终引起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3)HI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中A、B、C、D、E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途径:

一是通过_________、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来实现。

(2)图中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填“神经”或“体液”)调节;

(3)当H1N1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首先对H1N1病毒起免疫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毒的清除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完成。

2016-2017学年度崇庆中学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学生版)

一.选择题(1-30题,每道1分;31-40题,每道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B

B

C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A

B

C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B

D

D

D

D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D

A

B

B

D

B

C

A

二.填空题(共计50分)

41.(每空2分,共12分)

(1)促使多肽链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2)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免疫

(3)抗原—热休克蛋白复合体免疫缺陷病

42.(13分,除标注初外每空1分)

Ⅰ.

(1)①数学形式②资源充分、空间充足、气候适宜、缺乏天敌(答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