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6780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docx

成本管理习题汇总

第一章

管理会计的实质:

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是会计管理的具体表现。

成本会计的内容:

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管理会计的内容:

预测职能、决策职能、规划职能、控制职能、考核评价职能

管理会计的特点:

①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②管理会计的作用侧重于规划未来、控制现在和考核评价

第二章

一、费用的分类

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1)外购材料

(2)外购动力(3)职工薪酬(4)折旧费(5)利息支出(6)税金

2、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

(2)非生产成本:

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

二、成本的分类

1、按成本形态分类

(1)变动成本

(2)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2)酌量性固定成本(3)混合成本:

1)以一定出始量为基础的混合成本2)阶梯式混合成本(4)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1)技术测定法2)历史资料分析法:

a、高低点法【x:

业务量,a:

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b:

混合成本中随业务变动的部分y=a+bx;b=

;a=最高(低)点的混合成本总额-b×最高(低)点业务量】

b、散步图法c、直线回归法【a=

b=

】3)直接分析法

三、成本核算原则

1、成本核算原则:

(1)划分收益性住处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2)实际成本计价原则(3)权责发生制原则(4)成本分期核算原则(5)一致性原则(6)相关性原则(7)重要性原则

2、成本核算要求①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1)划清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2)划清产品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划清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4)划清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5)划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的界限②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2)制定消耗定额,加强标准化管理(3)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等制度(4)指定内部转移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第三章

制造费用的分配对象——制造费用最终归宿是计入产品成本

1.制造费用的分配原则(见书讲解)

相关性原则

易操作原则

相对稳定原则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实际分配率方式和预算分配率方式两种。

公式:

制造费用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预定分配率=——————————————————

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标准数

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实际产量制造费用

的制造费用=的定额标准数×预算分配率

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本期实际制造费用总额

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类、批)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类、批)产品的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例题:

预定分配率法

【例】假设某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发生额为810000元。

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分别为:

甲产品30000件,乙产品20000件。

单件产品工时定额为:

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6小时。

8月份实际产量为:

甲产品3000件,乙产品1000件。

8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62000元。

则年度计划分配率和8月份制造费用分配计算如下: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810000/(30000×5+20000×6)=3

甲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3000×5×3=45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1000×6×3=18000(元)

8月份“制造费用”账户有借方余额1000(62000-45000-18000)元。

优点:

采用预算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时,不必每月计算分配率,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并能及时反映各月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差异。

特别是在季节性生产或季节性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或车间,利用预算分配率方式可以避免各月制造费用分配率相差悬殊的弊病。

所以,预算分配率法是比较理想的。

缺点: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时,要求企业的计划、定额管理工作的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

第六节生产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损失——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因产品报废、生产停工或在产品盘亏、毁损而造成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损失。

无法避免

围绕生产环节发生

 

(1)废品损失的计算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见书讲解)

①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可修复废品即是在发现废品时,产品还可以通过返修使其重新符合合格产品身份,在此主要核算返修过程中发生的消耗,相当于增加了合格产品的成本。

某企业第二车间本月在生产丙产品时发现可修复废品3件,当即进行修复。

耗用材料费210元,直接人工费100元,应分配制造费用128元,应向过失人索赔75元。

参考答案

(1)可修复废品损失计算

修复费用=210+100+128=438(元)

废品损失=438-75=363(元)

(2)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

废品损失—丙产品438

贷:

原材料  210

应付职工薪酬  100

制造费用  128

借:

其他应收款75

贷:

废品损失—丙产品   75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丙产品363

贷:

废品损失—丙产品363

②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不可修复废品即是在发现废品时,产品已无利用价值,应将已经消耗的生产成本转为废品损失,若有残料和赔款收入,则成为损失的抵减项。

最后将净损失转到“生产成本”,由合格产品负担。

例:

某企业一车间本月生产甲产品328件,验收入库时发现不可修复废品8件。

合格品生产工时为4800小时,废品生产工时为120小时,全部生产工时4920小时。

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录的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

直接材料17056元直接人工12792元,制造费用13530元,合计43378元。

废品残料如库作价96元。

原材料是生产开始一次投入。

直接材料费用按合格品数量和废品数量的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1)计算废品实际成本:

①计算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

材料费用分配率=17056/(320+8)=52(元/件)

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8×52=416(元)

②计算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12792/(4800+120)=2.6(元/工时)

废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120×2.6=312(元)

③计算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13530/(4800+120)=2.75(元/工时)

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20×2.75=330(元)

④计算废品实际成本:

废品实际成本=416+312+330=1058(元)

2)计算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1058-96=962(元)

(3)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结转废品实际成本:

借:

废品损失—甲产品1058

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058

②结转废品残料价值:

借:

原材料96

贷:

废品损失96

③结转废品损失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962

贷:

废品损失—甲产品962

二、停工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是指月末在产品不分摊成本,当月归集的生产费用全部为当月完工产成品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的企业。

2、在产品成本按其年初固定数计算法

是指用年初在产品成本作为各月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在产品按照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加工基本完毕,可视为完工产品

4、在产品成本注解材料费用计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但原材料费用项目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企业。

5、约当产量比例法

就是将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并将本期产品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数量和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根据不同产品生产工艺的方式不同,材料投入模式

可以划分为三类:

1.生产初一次投料

2.分工序一次投料

3.分工序陆续投料

下面就这三种情况分别测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例题】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须经过三道加工工序完成,原材料分别在各个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

甲产品单位成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为250元,其中,各工序投料定额分别为150元、75元、25元。

200×年6月末盘点确定的甲产品数量为350件,其中,各工序分别为90件、130件、130件。

则每道工序的在产品投料程度及约当产量是多少?

1各道工序的在产品投料程度为:

第一道工序投料程度=150÷250×100%=60%

第二道工序投料程度=(150+75)÷250×100%=90%

第三道工序投料程度=(150+75+25)÷250×100%=100%

2各道工序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约当产量=90×60%=54(件)

第二道工序约当产量=130×90%=117(件)

第三道工序约当产量=130×100%=130(件)

约当产量比例法—加工费用的分配

【例题】企业生产的甲产品定额工时为60小时,各工序分别为12小时、24小时和24小时,200×年6月末盘点确定的A产品数量为350件,其中,各工序分别为90件、130件和130件。

则每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及约当产量是多少?

1各道工序的在产品完工程度为:

第一道工序完工程度=(12×50%)÷60×100%=10%

第二道工序完工程度=(12+24×50%)÷60×100%=40%

第三道工序完工程度=(12+24+24×50%)÷60×100%=80%

2各道工序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约当产量=90×10%=9(件)

第二道工序约当产量=130×40%=52(件)

第三道工序约当产量=130×80%=104(件)

【方法小结】约当产量比例法的本质就是将在产品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以和完工产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分配。

在折算的过程中,由于各项消耗的情况差异,需要分成本项目分别折算,其中的材料项目往往需要单独核算和分配。

注:

当在产品接近完工。

只是尚未包装或未入库时,可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在产成本

6、定额成本计算法

【例题】某企业丁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按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200×年6月末丁在产品数量100件,完工产品500件,原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单位成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60元,单位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8小时,小时人工费用定额为4元,小时制造费用定额为3元。

月初在产品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如下:

原材料80000元,直接人工26000元,制造费用18000元。

7、定额比例法

【概念】将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等比例进行分配的方法。

该种方法要逐项计算费用的定额比例,再根据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

该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三、完工产品的结转

【小结】本节介绍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注意理解

分配的思路,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特点及适用范围。

品种法

概念: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按月计算}

适用范围: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电力;挖掘;供水等企业。

特点: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以月作为成本计算期

3.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延伸:

分类法

特点:

1.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按照一定标准分配类内各种完工产品成本

3.不是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单独使用

成本计算分批法

一、概念

分批法又称订单法,是以产品批别(或订单)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分批法特点

(一)以产品批别(或订单)作为成本对象

(二)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

(三)生产费用一般不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三、核算程序

(一)设立产品成本计算单

(二)按批别(订单)归集生产费用

(三)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四、例题

书上P90-93

简化分批法

一、简化分批法的核算程序

(一)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户

(二)按产品批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户

(三)分配累计间接费用

(四)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简化分批法举例

P95-96

第五章

一、分步法概述

(一)分步法定义及适用范围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以每种产品经过的每一步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按照每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分步法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最后步骤的各种产成品及其所经过的每一加工步骤的半成品或零部件。

2、成本计算期

与会计报告期一致,与产品生产周期不一致

3、生产费用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4、各步骤之间成本的结转

(三)分步法核算的一般程序

1、开设产品成本计算单

2、归集生产费用

3、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或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和在产品成本

4、计算每种产品成本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

(一)逐步结转分步法概述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成品加工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前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转移到后一步骤的产成品种,直到最后步骤累计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1、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

2、半成品随半成品实物转移

3、生产费用在各步骤的完工产品和狭义在产品之间分配

三、综合结转分步法

(一)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应用举例P103-106

(二)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还原

应用举例P107-108

四、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

这种方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别转入其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

(一)逐步结转法的优缺点

1、优

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便于各步骤在产品实物和成本的同时管理

便于各该步骤的成本管理

2、缺

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差

成本计算工作量大

五、平行结转分步法

概述:

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及最后步骤完工产品成本份额。

特点:

(1)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

(2)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3)期末各步骤的生产费用合计要在最后步骤的完工产成品和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将各步骤生产费用合计中应计入最终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最终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例题5-3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能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

2、缺点

(1)不利于各步骤成本管理

(2)各步骤在产品的成本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

第7章变动成本计算法

(1)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区别(客观题,计算题):

1,成本划分标准不同

2,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全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变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

3,计算盈亏的公式不同(全部:

销售收入—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销售毛利—期间成本=税前利润;变动: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贡献毛益,贡献毛益—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4,利润表的格式不同

(2)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比较(客观题)

*若生产量=销售量,两种成本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相等

*若生产量>销售量,全部成本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大于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

*若生产量<销售量,全部成本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小于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息税前利润

注:

本期销售费用=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库存成本(全部成本计算法)

(3)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客观题)

*优点

1,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利于预测和决策分析的信息

2,更符合“收益与费用相配比”这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3,便于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4,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

5,简化成本核算

*局限性

1,不符合公认成本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经济决策的需要

3,不利于价格决策

4,成本按特性划分,计算过于粗略

注:

例题P132例7-2,P134例7-3,课后练习题1,2

第八章

目标成本控制

一:

成本控制的意义

1: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2:

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具备成本信息多元化、决策性、控制性的特点。

3:

成本控制对于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加强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质量,充分利用现在经济资源,挖掘降低成本潜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成本控制的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2:

增收与节支并重原则

3: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4:

目标管理原则

5:

例外管理原则:

确定“例外”的标准通常考虑这几项重要性、一贯性、可控性、特殊性。

传统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成本差异计算分析

标准成本是用来衡量企业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业绩的

内容:

1:

制定标准成本的一般方法2:

制定标准成本应注意的因素3:

传统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

制定标准成本的一般方法(步骤)

1:

成立制定标准委员会(小组)

2:

利用各种技术方法

3:

利用接近计划的历史成本资料

4:

采用价值工程

5:

确定具体成本资料的提供者

二:

制定标准成本应注意的因素

1:

分别制定“标准成本”与“预算成本”

2:

牢固树立“市场标准成本”理念

3:

以非财务测评指标充实传统标准成本制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

传统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1:

制定标准成本,应根据产品成本项目制定其标准。

2:

制定标准成本的基本公式:

标准成本=数量标准X价格标准(数量放前面,价格放后面)

3:

在生产多品种的企业里,应为每一种产品编制一张标准成本卡;在多工序生产的企业里,还应为每个工序编制一张标准成本卡。

4:

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不利差异“U”反之,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有利差异“F”)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成本总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5: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某单位产品耗用某种材料的标准成本=价格标准X用量标准某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该产品所耗用的各种材料标准成本之和。

6: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X价格标准)—(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X实际用量)—(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

计算结果正数为超支,负数为节约。

7: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某单位产品产品耗用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价格标准X用量标准

8: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计算结果正数为超支,负数为节约。

9: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

(1)两因素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两部分。

(2)三因素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预算差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

10:

成本差异的期末账务处理

(1):

直接处理法(一次直接转入销售成本)

(2):

递减法

第九章本量利分析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概念: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依存关系的简称,又称CVP分析。

1.本量利的基本方程式: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销量+单位固定成本

税前息利润=收入-总成本=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如果企业将税后利润确定为经营目标需将税后利润还原为息税前利润)税前目标利润=目标税后利润/(1-所得税)

2.贡献毛益基本方程式:

A..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B.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销量-单位贡献毛益

C.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100/100)=(单位贡献利益)/(单价)*(100/100)

D.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100)

E.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F.息税前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二.盈亏临界分析与利润敏感性分析

1.盈亏临界点:

(保本点或损益平衡点)

A.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

B.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C.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100/100)

D.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或额)/(企业正常销售量或额)*(100/100)

2.安全边际及相关指标:

A.安全边际量=计划或实际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B.安全边际额=计划或实际销售收入-盈亏临界点销售收入

C.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或额)/(计划或实际销售量或额)*(100/100)

D.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E.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3.利润敏感性分析

(1)敏感系数的确定:

方法一:

对于参数变量敏感程度可用敏感系数表示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数值变动百分比)

例题9-6(P172)

方法二:

利用基期资料确定敏感系数

某参数值敏感系数=(该参数值中变量基期数)/(目标值基期数)

表9-3(P173)

(2)参数变量临界值的确定:

某参数值最大(最小)值=(-100/100)/(该参数值敏感系数)

例题9-6(P174-P175)

三.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1.各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例题9-7(P176)

2.目标利润下各个因素应达到的水平

(1)提高单价

目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2)增加销售量

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3)减少固定成本

目标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4)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目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例题9-8(P177)

 

第11章短期经营决策

(1)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

1,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差量成本为优)

2,贡献毛益分析法(贡献毛益/单位资源贡献毛益越大越好)

注: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的比值

3,本量利分析法

(2)决策分析的相关成本:

差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避免成本

(3)决策分析的无关成本:

沉迷成本,共同成本,不可避免成本

(4)开发新产品的决策(贡献毛益分析法):

1,不含专属成本:

选择贡献毛益总额大的

2,含专属成本:

选择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大的

(5)追加订货的决策(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

1,不影响正常销售,不追加专属成本,剩余能力无法转移:

订货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接受;相反则不接受

2,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