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6616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docx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3.1大气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升压站食堂油烟和道路扬尘。

(1)升压站食堂油烟

本项目升压站食堂最大就餐人数按15人次/日计,灶头数1个,规模属于小型食堂,预计每天做饭时间约6小时,年工作日365天,经类比调查,居民每人每日耗食油约20-40g,取30g/d,本项目耗食油量为0.45kg/d。

油烟和油的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之间,取其均值3%,则项目产生的油烟量为0.0135kg/d,本项目设1台油烟净化器,油烟排风量为5000m3/h/台,油烟产生量约为0.0135kg/h,则油烟的初始浓度约为2.7mg/m3,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去除率为60%,净化后油烟的排放浓度为1.08mg/m3,烟气经经专用烟道引致楼顶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表2中规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标准要求,和对最低去除效率60%的要求。

(2)道路扬尘

厂区内检修道路为碎石路面,车辆通过时产生少量扬尘,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而起尘量与车速、风速等因素有关,不易估算。

根据已运行风电站的经验,为减少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

在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禁止车辆在易起尘路段行驶;常规气象条件下应限制车速并加强日常管理以减少扬尘,同时在巡视检修车辆进场前利用洒水车对站区道路进行洒水抑尘。

4.3.2废水源强核算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为升压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采用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排放方式。

项目生活污水经1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等,不外排。

经水量核算,生活污水产排水量为1.44m3/d(525.6m3/a),处理工艺采用“隔油沉淀—厌氧—接触氧化—沉淀消毒”组合工艺。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可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标准后,处理后夏季直接回用于场区绿化,冬季储存于220m3的冬储夏灌池内,不外排。

废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情况,见表4.3.2-1。

表4.3.2-1升压站废水处理排放情况一览表

项目

CODCr

BOD5

SS

氨氮

废水处理设施进水(mg/L)

350

200

250

30

产生量(t/a)

0.18

0.11

0.13

0.02

处理效率

≥75%

≥90%

≥90%

≥50%

废水处理设施出水(mg/L)

≤87.5

≤20

≤25

≤15

排放量(t/a)

0.05

0.01

0.01

0.0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GB/T18920-2002)绿化用水标准

/

≤20

/

≤2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4.3.3噪声源强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风电场风力机组的噪声和升压站内的电气设备噪声。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组内部机械噪声及结构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及结构噪声主要包括齿轮噪声、轴承噪声、周期作用力激发的噪声、电机噪声等;空气动力噪声是由叶片与空气之间作用产生,来源于经过叶片的气流和风轮产生的尾流所形成,其强度依赖于叶尖线速度和叶片的空气动力负荷,且与风速有关,随风速增大而增强,它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噪声源。

单台0.2MW风机设备正常运转时,轮毂处产生的噪声功率级在102dB(A)左右,风机配备的变压器产生的噪声值在60dB(A)左右。

升压站运行期间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室外配电装置等电气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噪声,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运行噪声。

本项目升压站建设1座220kV主变压器,其最大噪声级在70dB(A)左右。

4.3.4固废源强核算

本项目正常生产情况下产生的固废主要有升压站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检修废物,变压器事故时产生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

(1)正常生产情况

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15人,按人均垃圾产生量0.5kg/人·d计,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7.5kg,则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2.7t/a。

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污泥年产生量约为0.19t/a。

检修废物:

风电场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洗等,该过程会产生维修垃圾(包括废油及污染油布等)。

类比同类风电场,每台风机年维修垃圾按10kg/a计,则本项目维修垃圾年产生量为0.25t/a。

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危险废物(HW49其他废物,废物代码900-041-49),经专门容器收集后暂时贮存于场内危险废物暂存间,委托呼和浩特市联合和鼎盛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及时处置。

暂存间防渗、防风、防雨、防流失等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

(2)变压器事故情况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不产生废油,发生事故时将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池临时贮存,主变压器(100MVA)油量约40t(约44m3),主变发生事故时排油量(按全部泄漏)44m3,主变事故油池容积为96m3,可满足变电站事故排油的需求。

同时考虑到降雨可能进入事故油池,因此事故油中含有的废水一并委托处理。

主变事故油为石油类HW08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代码900-220-08),建设单位拟委托呼和浩特市联合和鼎盛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置。

4.3.5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1)生态系统影响因素

风机运转过程中可能会对鸟类产生恫吓作用,使得食物链下级动物增多,如啮齿类动物和兔子等,从而使动物啃食量增加,通过食物链作用影响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因此运营期生态系统影响因素为风机运转。

(2)动物影响因素

项目运营期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针对鸟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风电场范围内飞行的鸟类可能会碰撞到风力发电机的塔架或旋转的叶片上造成伤亡、撞到输电线路被电死,这种碰撞可能发生在鸟类的觅食、饮水等活动中(来往休息地与觅食地、饮水地之间等),也可能发生在季节性迁徙途中;

对鸟类繁殖、栖息和觅食的干扰影响,风电场建成后,对该地带对鸟类的生境产生影响,鸟类可能趋向于避开风机附近的区域,即随着风电机数量的增加,适宜鸟类生活的生境减少,可能迁徙至其他适宜的生境,从而影响区域的鸟群数量。

(3)植物影响因素

本项目运营期无破坏植被的行为,运营期对植被无影响。

(4)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风机基础、升压站等永久占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植被基本完全损失,植被覆盖率降低,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会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

另外,运营初期的植物措施恢复期,也存在着一定的水土流失。

(5)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因素

本项目的建成运营将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由原来的草地变为工业用地。

(6)景观影响因素

本风电场所在区域原有景观为低矮丘陵山区景观,大面积风机布置,打破了原有的自然景观,会对人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影响,由原来的自然景观转变为风电人工和自然组合景观。

(7)光影闪烁影响因素

风电机组不停地转动的叶片,在白天阳光入射方向下,如果投射到附近居民住宅的玻璃窗户上,即可产生闪烁的光影,光影会使人时常产生心烦、眩晕的症状,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4.4污染物排放清单

4.4.1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

本项目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4.4.1-1。

表4.4.1-1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

污染源名称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治理后排放量

排放及处置方式

产生量

削减量

排放量

废气

施工扬尘TSP

/

/

/

无组织排放,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

发电机柴油废气

废气

/

/

/

无组织扩散

废水

生活

污水

废水量

2016m3

2016m3

0

经简易旱厕和防渗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外运处理

CODCr

0.71t/a

0.71t/a

0

BOD5

0.40t/a

0.40t/a

0

氨氮

0.06t/a

0.06t/a

0

机械

冲洗

废水

废水量

360m3

360m3

0

经隔油沉淀处理后不外排,循环使用

SS

0.036t

0.036t

0

石油类

0.007t

0.007t

0

固体

废物

生活垃圾

18t

18/t

0

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噪声

噪声

施工设备噪声在距源5m处的噪声级在65-90dB(A)之间

经采取降噪措施后能达标排放

4.4.2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

本项目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4.4.2-1。

表4.4.2-1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清单

污染源名称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治理后排放量

排放及处置方式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废水

生活

污水

废水量(m3/a)

525.6

525.6

0

厕所污水经化粪池、食堂污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不外排,回用于场区绿化

CODCr

0.11

0.11

0

氨氮

0.02

0.02

0

BOD5

0.108

0.108

0

SS

0.13

0.13

0

废气

油烟

0.030

0.018

0.012

油烟净化器处理后排空

固体

废物

生活垃圾

2.7

0

9

定期送至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

生活污水

处理污泥

0.19

0

0.19

危废

维修垃圾

0.25

0.25

0

经专门容器收集后暂时贮存于场内,由呼和浩特市联合和鼎盛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及时处置。

主变压器事故油

最大泄油量44m3

0

0

由呼和浩特市联合和鼎盛固体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及时处置

噪声

噪声

风机噪声值在102dB(A)左右

主变压器噪声值在70dB(A)左右

经采取低噪声设备、距离衰减等措施后能达标排放

4.5总量控制说明

本项目运营期无SO2、NO2产生,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洒水等,因此无COD、BOD5直接排放。

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环境质量现状委托内蒙古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实测,对环境空气、声环境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测,各环境要素现状监测布点图见图5-1。

5.1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1.1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区监测季节主导风向及拟建项目厂址位置,在评价区内共选用2个监测点。

大气监测布点情况见表5.1.1-1。

表5.1.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点

序号

监测点名称

坐标

相对厂址位置

监测项目

环境功能区

1#

厂区

N41°3'58.02"

E110°47'38.56"

厂区中央

PM10、PM2.5、SO2、NO2、TSP、O3、CO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

2#

圪妥村(下风向)

N41°4'53.03"

E110°49'57.56"

东北200m

5.1.2监测时间和监测频率

(1)监测时间

2017年10月15日至2017年10月21日连续7天监测。

(2)监测频率

小时值:

监测为北京时间2:

00-3:

00、8:

00-9:

00、14:

00-15:

00、20:

00-21:

00四个时段采样,每小时有60min采样时间。

5.1.3采样和分析方法

环境空气监测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执行,分析方法和监测使用仪器见表5.1.3-1。

图5-1现状监测布点图

表5.1.3-1分析方法和监测使用仪器一览表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最低检出浓度

二氧化硫

(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

分光亮度法

HJ482-2009

小时:

0.007mg/m3

日均:

0.004mg/m3

二氧化氮

(NO2)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亮度法

HJ479-2009

小时:

0.005mg/m3

日均:

0.003mg/m3

一氧化碳(CO)

非分散红外法

GB/T9801-1988

0.25mg/m3

臭氧(O3)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亮度法

HJ504-2009

小时:

0.010mg/m3

总悬浮颗粒物(TSP)

重量法

GB/T15432-1995

日均:

0.010mg/m3

可吸入颗粒物(PM10)

重量法

HJ618-2011

日均:

0.010mg/m3

细颗粒物(PM2.5)

重量法

HJ618-2011

日均:

0.010mg/m3

5.1.4监测结果及评价

(1)评价方法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采用浓度占标率评价法。

浓度占标率公式如下:

式中:

Pi—i污染物的浓度占标率;

Ci—i污染物的浓度,mg/m3;

Co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2)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采用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3)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统计

日均值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见表5.1.4-1,小时平均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见表5.1.4-2。

表5.1.4-1日均值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项目

测点

浓度范围(mg/m3)

最大浓度超标率(%)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PM10

厂区

0.067~0.132

88.0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53~0.113

75.33

0

0

PM2.5

厂区

0.029~0.063

84.0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25~0.059

78.67

0

0

SO2

厂区

0.013~0.027

18.0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14~0.025

16.67

0

0

NO2

厂区

0.015~0.027

33.75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16~0.028

35.00

0

0

TSP

厂区

0.126~0.198

66.0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105~0.194

64.67

0

0

CO

厂区

0.62~1.12

11.2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62~1.12

11.20

0

0

O3

厂区

0.047~0.062

38.78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4~0.062

38.75

0

0

备注

备注:

“L”是低于或等于方法检出限;表中O3为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

表5.1.4-21小时均值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项目

测点

浓度范围(mg/m3)

最大浓度占标率(%)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SO2

厂区

0.007L~0.043

8.6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07L~0.037

7.40

0

0

NO2

厂区

0.007~0.043

21.5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05L~0.049

24.50

0

0

CO

厂区

0.5~1.5

37.5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5~1.38

34.50

0

0

O3

厂区

0.013~0.075

37.50

0

0

圪妥村(下风向)

0.013~0.074

37.00

0

0

备注

备注:

“L”是低于或等于方法检出限。

5.1.5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表5.1.4-1日均值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表5.1.4-2小时平均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各污染因子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0%,无超标点,最大超标倍数均为0,可判断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5.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点设置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共布设2个噪声监测点,其中升压站处布设1个(坐标:

N41°4'35.43",E110°49'15.80"),圪妥村西侧布设1个,具体位置见环境现状监测布点示意图5-1。

(2)监测时间及频次:

连续监测2天,2次/天,昼间和夜间各进行一次。

(3)监测项目

等效连续A声级。

(4)监测方法: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噪声环境现状评价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2-1。

表5.2-1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单位:

dB(A)

监测点位

监测项目Leq(A)

2017年10月17日

2017年10月18日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升压站1#

41.7

37.9

41.6

38.6

圪妥村西侧2#

45.2

41.7

44.9

41.7

由表5.2-1可看出,各监测点噪声监测值昼间在40.9-45.2dB(A)之间,夜间在37.7-41.7dB(A)之间,升压站噪声监测值的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圪妥村噪声监测值的昼、夜间噪声值均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

5.3地下水环境现状说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本项目属于该导则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E-电力中34、其他能源发电”中风力发电类项目,属于

类项目,不需要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次环评未对地下水现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5.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环评生态现状调查采用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法进行调查。

拟建项目生态现状调查解译使用的信息源主要为陆地卫星8遥感影像,分辨率为15m,融合成像时间2016年8月4日,利用5、4、3波段合成假彩色,后与8波段融合,主要考虑到这一时期的地表类型差异是一年中较明显的时候,该时间段具有地物区分显着、地表信息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对各生态环境因子的判断,遥感影像见图5.4-1。

5.4.1生态系统调查

评价区域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山地丘陵半干旱草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属大陆性干燥气候,年均降水量约为250~300mm,野生植物主要为各种耐旱草本。

主要生态功能为抵抗风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图5.4-1评价范围遥感影像图

5.4.2植物调查

(1)植被调查

根据《内蒙古植被》,评价区植物区系属于欧亚草原植物区—蒙古高原草原植物省—乌兰察布高原州。

植被以戈壁—蒙古分布型的旱生草本和小半灌木居主

导地位。

评价区植被类型以典型草原植被为主,植物群落类型包括克氏针茅群落和冷蒿群落,同时分布有农田植被以及其他类型用地,具体各植被类型分布见图5.4.2-1,各植被类型面积遥感统计见表5.4.2-1,风电场区植被类型面积遥感统计见表5.4.2-2。

图5.4.2-1评价区植被类型图

表5.4.2-1评价区植被类型面积遥感统计结果

一级

二级

斑块数(个)

面积(hm2)

占总面积比例(%)

农田植被

农田植被

40

628.48

14.98

典型草原

克氏针茅群落

5

2602.38

62.01

冷蒿群落

13

804.47

19.17

其他

工业用地

4

17.37

0.41

居民点

8

33.09

0.79

道路

3

17.34

0.41

干沟

6

93.68

2.23

总计

79

4196.81

100.00

表5.4.2-2风场区植被类型面积遥感统计结果

一级

二级

斑块数(个)

面积(hm2)

占总面积比例(%)

农田植被

农田植被

26

278.90

13.53

典型草原

克氏针茅群落

4

1336.21

64.84

冷蒿群落

8

373.95

18.15

其他

居民点

4

9.74

0.47

道路

1

10.10

0.49

干沟

6

51.94

2.52

总计

49

2060.84

100.00

农田植被

根据表5.4.2-1、表5.4.2-2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农田植被占地面积628.48hm2,占整个评价范围14.98%;风场区农田植被占地面积278.90hm2,占整个风场区面积的13.53%。

典型草原植被

根据表5.4.2-1、表5.4.2-2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典型草原植被占地面积3406.85hm2,占整个评价范围81.18%;风场区典型草原植被占地面积1701.16hm2,占整个风场区面积的82.99%。

(2)植物种类

评价范围内常见的植物群落为克氏针茅群落和冷蒿群落,常见的植物种类有针茅、女蒿、无芒隐子草、冷蒿等,植物名录见表5.4.2-3。

表5.4.2-3评价区常见植物名录

序号

植物名称

拉丁名

一、

禾本科

Gramineae

1

短花针茅

StipabrevifloraGriseb

2

克氏针茅

StipakrylovliRoshev

3

羊草

Leymuschinensis(Trin.)Tzvel.

4

无芒隐子草

Cleistogenessongarica

5

芨芨草

Achnatherumsplendens

6

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Linn.)Gaertn

7

赖草

Leymussecalinus(Georgi)Tzvel.

二、

豆科

Leguminosae

1

柠条锦鸡儿

CaraganakorshinskliKom

三、

蔷薇科

Rosaceae

1

山杏

Armeniacasibirica

2

菊叶委陵菜

Potentillatanacetifolia

3

二裂委陵菜

Potentillabifurca

四、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1

田旋花

ConvolvulusarvensisL.

五、

菊科

Asteraceae

1

冷蒿

ArtemisiafrigidaWilld.Sp.Pl.

2

女蒿

Hippolytiatrifida(Turcz.)Poljak

六、

莎草科

Cyperaceae

1

苔草

Carex.spp.

七、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1

点地梅

Androsaceumbellata

八、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1

蒙古韭

AlliummongolicumTurcz.exRegel

九、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

1

车前

PlantagoasiaticaL.

十、

鸢尾科

Iridaceae

1

细叶鸢尾

IristenuifolinPall

2

马蔺

Irislactea

5.4.3动物调查

项目建设地区野生动物组成比较简单,种类较少,经调查,该地区的野生动物约有十几种,主要以鸟类,啮齿类、昆虫类为主,已无大型野生哺乳动物。

建设项目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评价区常见野生动物名录见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