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590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杂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日本杂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日本杂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日本杂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日本杂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杂记.docx

《日本杂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杂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杂记.docx

日本杂记

日本杂记

阿成

1、进入日本

日本国分为“一都、两府、一道”,“一都”为东京都,“两府”为大阪府和京都府,“一道”为北海道,北海道类似我们的自治区。

外加43个县。

日本的“县”类似中国的省。

县下面是市。

这就是日本行政区化的概念。

比中国小很多。

或者它在中国人眼里太小了。

在日本,所谓的本州岛、四国、九州岛,它们之间的海,叫内海。

日本内海之外就是太平洋了,即所谓公海。

日本列岛在中国的东面,日本的一面叫日本海,中国的一面叫黄海和渤海。

除了北海道之外,在这几个州之间都有跨海大桥相联。

听说北海道以后也会建桥,这样,整个日本列岛就全连上了。

不过,北海道有一个30公里长的地下隧道,因此外向交通照样发达。

 

说到海底隧道,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英吉利海底隧道,大约有50公里长。

虽则日本的这条海底隧道并不是最长的,但英吉利海底隧道使用的却是日本的技术。

讲到这里,日本人就会甜蜜地笑起来。

由于日本州岛之间差不多都架了桥,新干线就可以直接到达了。

日本新干线的时速是350公里,所以很快,相当方便。

须知,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不那么闲适了,一律在追求快速到达。

就是着急,非常着急。

那么,都在急什么呢?

2、大阪杂记

飞机从大韩民国的首尔机场起飞,到日本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降落,大约飞行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次,我这个年龄最大者之一的团员(我还是一个分团的团长呢),又是被分配坐在飞机的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号。

都说重视与尊重作家艺术家,就这样子尊重么?

太搞笑了。

坐在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号很颠,我一直在有风度地微笑着,只是没有人理会我这种风度的微笑。

空中餐不错,而且第一排的第一号和最后一排的最后一号的餐食是一样的,都是纯日本式的。

纯日本式的餐食花花绿绿的,俨然精美的工艺品。

偶或食之当然不错了,而且还挺有趣的。

只是,日本人平时就吃这种东西吗?

在飞机飞临大阪上空的时候,由于天气很好,我便在舷窗那儿航拍了几张照片,但相机不行,没有更大的远焦,只能望洋兴叹了。

对于远行者而言,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别忘了带远焦的相机。

关西国际机场是日本本州岛中部的国际机场。

这个关西国际机场是填海造成的,据说它还在不断地扩建。

日本的土地很少,平原也很少,山多,所以,填海造地是日本扩展疆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占地多的飞机场更得向大海要地了。

在一份宣传单上,我看到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在机场、各大电车站及长途列车上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分钟饭”出售。

所谓“分钟饭”就是中国人吃的那种快餐盒饭吧。

而且这种“分钟饭”从便民店里就可以买到,还可以买到三明治和其他热腾腾的食品。

“立餐式面摊”是来去匆匆的日本人特有的用餐方式。

客人在柜台前站着吃摊主端上来的廉价面条。

还说,这样的面摊主要设在大型电车站里。

天黑后,街头会出现卖中式面条和其他便宜菜品的小吃摊。

这同中国的快餐车、街头小餐桌是一回事,骨子里主要说“便宜”二字。

文字还介绍了一种价格自助式的寿司店,说,您坐在这里的柜台前,传送带上一盘盘的寿司依次在眼前转过,即“回转寿司”。

一顿饭的价格取决于您从传送带上取下的盘子的数量。

这在中国也有,只是不用传送带回转,而是有服务员推着摆满冷荤的小车过来凭你选取。

在大阪还有一种便宜的酒店,叫作“tachi-nomi”(站着喝)。

晚上下班后,在回家的路上,有的公司职员好这一口,或者像《齐人有一妻一妾》说的那样,或者工作不顺心——其实,工作永远是不顺心的,便会来到这类酒店或酒摊上,站着喝两杯再走。

“站着喝”由此而得名,并且挺火。

所谓的“tachi-nomi”,是指下班后想小喝一口的人们最便宜的去处。

穿过机场大厅时,东张西望的我,看到了上面讲的这种食品店,要知道,我喜欢美食。

但是,无论是“回转寿司”,还是想下班后小喝一口的“tachi-nomi”,在中国人眼里价格都不菲哟。

一行人下榻在大阪市中央区西心斋桥的日航酒店。

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对于五星级酒店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所以,客人下榻在这里可以清晰地找出四星与五星之间的差距来,并因为身置“五星”之中而升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来。

第一条注意的就是,自己的皮鞋是否擦得足够亮。

的确。

在日本的大阪,强烈地感觉到日本和韩国有很大的不同。

很显然,日本比韩国更具现代化水平,城市建设是世界一流大都市的感觉,城市人的精神面貌也颇为前卫,文化设施等一切的水平要比韩国高出很多。

总的感觉是:

韩国人的优越感是源自于民族自尊,是骨子里的。

而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不仅仅在骨子里,更表现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上。

不知道我这样的感觉对不对?

请批评。

不幸的是,优越的日本,还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在1995年7月份的阪神大地震,就死了6000多人。

看起来似乎死的人数并不多,但日本的人口少啊,而且房子的防震能力是相当好的。

足见这场大地震的威力有多么的大。

所谓的阪神大地震,就是大阪和神户大地震。

日本的另一个有名的大地震是新大地震。

好在新是一个农业县,所以死伤人数比较少。

即便是有名的大地震也是“徒有虚名”。

现在大阪还保存一段阪神大地震的遗址:

塌陷的路基、扭曲的钢筋、歪斜的路灯,仍然怵目惊心。

在遗址处有一道道黑色大理石的屏碑,记载着这次灾难的始末……

3、日本人杂记

大阪的气温有30多度,可是,到处可以看到穿西装的人,我们穿着短袖衫还热呢,但是他们却穿着厚厚的西装,真是匪夷所思。

后来才知道,这些穿西装的人大部分是做服务性工作的,如导游、服务生、侍者,等等。

在有趣的日本,做服务性工作的人穿西装,是他们的老板或者日本之礼仪文化对他们的一种规定。

但是,这种所谓的日本礼仪文化也并非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大约是明治维新以后,或者连同战败以后,恭躬向西方学习来的东西吧。

倘若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看,就有点五味杂陈的滋味了。

在大阪的街道也不乏奇装异服者。

我就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看到了一位一身衣服全部是红色的,并且连头发都染成了红色,连她牵的那只哈巴狗也被染成了红色的老太太,一妪一犬,在人流中,在惊异与欢快的笑声中招摇过市。

似乎老太太是以这种“行为艺术”提醒世人们:

儿孙们,别忘喽,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呀。

在宾馆一层等电梯的时候,同行者看到出来进去的日本人很客气,就不屑地说,“当年他们端着刺刀进东北可没这么客气。

”由此可以看出,当年日本侵略者伤害中国人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有多深重。

在日本逗留其间,我看到的众多的日本人对中国人很平静,既没有敌意,也不过分地热情,只是略微地感觉到他们如何对待中国人的礼节还不那么成熟,那么得心应手。

不像日本人对日本人,双方对着鞠躬,不断地鞠,不断地对着说客气话,有一套根深蒂固的传统礼节。

这一套用来对中国人就尴尬了,日本人在那儿鞠躬,而中国人却在她或他的面前尴尬地站着,不知所措。

久而久之,日本人也学中国人,彼此用脸笑一笑,点点头就是了,中国人说再见,他们也说再见,中国人说你好,他也说你好。

主随客便。

但是,我也隐隐约约地感到日本人不那么灵活,比较“刻板”,彼此交往极少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他们的工作人员,事无巨细,一切都在按事先规定的程序办,绝不走样。

感觉不那么“潇洒”,那么“有风度”,那么“理解”客人之心理。

现在的中国人有点像美国人,大大咧咧的,小事上不过分地计较,大事上才不糊涂,并绝对坚持原则。

换句话说,中国人是该坚持的坚持,不该坚持的不坚持。

而日本人是该坚持的坚持,不该坚持的也坚持。

为什么会是这种样子呢?

恐怕还得进行深入地研究。

在大阪,我也见到一些在日本工作十几年的华人,感到无论他们的语言、行为、做派,都怪怪的,中不中,西不西,非驴非马,有点乱。

这些文化上的混血儿虽说不多,但看上去总觉得有些别扭,好像见到了伪满洲国的爱新觉罗·溥仪似的。

在日本出行肯定是坐大巴了。

当然,在中国我也是坐大巴,不委屈。

由那个华人大巴司机负责往行李厢里搬我们的东西,他浑身是汗,非常谦逊。

我甚至感觉这个司机是个老派的中国人,因为他见了日本同行很谦卑,总想鞠躬的样子,看上去挺可怜的。

挣钱有那么重要吗?

拜金主义自然不见得全错,但为此要丧失起码的民族自尊就不值得了。

如果把中、日两国人的民族精神相比较一下,我个人认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似乎要淡一些。

这一点,做文化工作的人还要进一步地大力弘扬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提高中国人的民族素质。

4、大阪城杂记

大阪城的大阪公园即“天守阁城堡”。

因为在历史上,日本的各方诸侯“玩”过一次又一次的分家家的游戏,并建立了各自的城堡。

这种城堡易守不易攻。

在天守阁城堡里,我站在那个手托着钵乞讨的日本僧人旁边,看到了两尊铜制的大炮。

但是,我觉得无论是铜制的大炮,还是整个城堡的营造技术,比之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还是略逊一筹。

在14世纪的日本,频繁的战争游戏给大阪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1496年,一个名叫“莲如”的高僧在大阪上町台地的高岗上建造了“石山御坊”(寺院兼僧院),后来人们称之为“石山本愿寺”,并将其周围地区称作“大坂”(大阪)。

在频繁的战争游戏中,这个“石山本愿寺”便成了抵御敌军进攻的一座坚固堡垒。

说到乞讨的日本僧人就要带一笔日本的寺院。

早在公元794年的时候,日本首都迁到了平安京(京都),所谓的平安时代是由此开始的。

这时候,日本僧人在京都和大阪等地建造了不少精美的寺院。

所以,日本的寺院不仅仅跟“分家家的游戏”有关,也跟迁都有联系。

这个乞讨的日本僧人总应当和这样的历史有一点关联吧。

5、杂记大阪的吃与购

我觉得称大阪是“日本的厨房”的说法挺贴切的。

日语里的“Kuidaore”的字面意思是“吃不倒不罢休”或“吃到再也吃不下为止”,用来比喻大阪这个地方酷爱饮食。

换句话说就是,大阪是一个喜欢吃的城市。

那么,世上又有哪一个不喜欢吃,连一家餐馆也没有的城市呢?

不过是,同样是吃,但大阪却吃出了名罢了。

既然是吃之名城,美食家们自然会趋之若鹜。

听说,包括东洋人的主食大米在内的生活必需品,从来是先从日本各地运往大阪后,再运到日本的其他地区乃至国外。

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大阪人认为吃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他们总渴望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既然是吃之名城,那就得名副其实,不负众望才行。

大阪的厨师们都非常讲究用料,仔细挑选,精心烹饪,花样翻新。

无论是传统的日本料理,还是国外的名菜,都可以在大阪的各种各样的餐馆,从高级餐厅,从英国式的小酒馆里找到。

在心斋桥的很多饮食店里,既可以吃到地道的日本菜,也可以品尝到中国、韩国、亚洲、美洲和欧洲等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的美味佳肴。

日本的大部分餐馆消费是含税的。

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日本餐馆没有收小费的习惯。

只是在一些高级餐厅才需要另加小费。

这一点有点像北京的前门烤鸭店。

日本的许多餐厅都接受信用卡。

所以,卡,是日本人之必需。

但那些价格不贵的餐馆、咖啡店和快餐店只收现金。

总之,在日本,你的口袋里始终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卡,一个是现金。

这样你才踏实。

所谓“东有银座(东京),西有心斋桥”。

在御堂筋大街东面与之平行的心斋桥筋商店街,是大阪最知名的购物区,也是大阪的一个永久性标志。

远在江户时期,这里就已形成了购物商圈,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

直到今天,这里依然是热闹非凡,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们都会光顾这儿。

在长达600米的拥有拱形天棚的商店街里,和服店、西式服装及鞋类的零售商、珠宝店、时尚服饰店以及各种餐饮店一字排开,很多人喜欢在这里边欣赏各式橱窗商品边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

在心斋桥筋商店街,汇集了很多典雅有趣味的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小商店、杂货店、药品店和饮食店,集中了许多精品屋和专卖店,鳞次栉比,牵连不断。

从早到晚,到处都是市民和游客的人流。

这个心斋桥是以拱廊设施的心斋桥筋商店街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由于石板铺就的人行道、英国风格的路灯和成排砖造建筑物等等,所以,这里也被称之为欧洲村。

心斋桥的西侧被称为美国村,那座用油漆随便画了许多富有个性的图案的墙壁,成了美国村的象征。

美国村里有不少专为赶时髦的日本年轻人开设的店铺,出售一些匪夷所思的服饰品。

我发现日本年轻人特别喜欢赶时髦,除日本年轻人之外,喜欢赶时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