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900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docx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二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6月高一下期期末仿真

模拟考试

(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2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2分,共48分)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黏的称稷。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

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2.某一史料记载: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3.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A.

B.

C.

D.

?

4.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

这种均田制度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对地主官僚有利

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加强了中央集权

5.《景德镇陶录》记: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

〝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6.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

”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7.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北洋政府对其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8.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发展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

B.“黄金时代”出现因为一战期间欧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C.“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前期,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

9.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10.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11.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责任田效果明显,许多农民起而仿效。

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

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B.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D.农业政策提高生产积极性

12.《海洋场竹枝词》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

13.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14.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C.为资产阶级开辟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人类文明联结的新航线

15.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

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6.“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道: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

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17.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A.依然怀有大国情结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已经淡忘十月革命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18.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代表准确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所在

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

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美国政府服从于冷战需要,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

19.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理论有可能

A.否定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B.要求政府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C.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D.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20.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21.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该文件是

A.《关税和贸易总协定》B.《布雷顿森林协议》

C.《欧洲联盟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22.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

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这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

“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

”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A.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B.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D.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23.据统计,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出口额从579亿美元增加到33320亿美元,40年中增加了57.6倍,年平均增长10.7%。

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个机构

A.

B.

C.

D.

24.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中指出: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C.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D.促进了区域集团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问答题(共52分)

25、材料一:

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

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

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

因而,宋期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

(14分)

材料二:

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

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

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招弗兰克《白银资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

(8分)

 

材料三:

如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

百分比)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如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

百分比)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10分)

 

26、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

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是如何修正这一模式的弊端的。

(8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

传统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走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

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

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

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要求:

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2分)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6月高一下期期末仿真模拟考试

(二)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古代发达的农业相关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属于推断题,需准确把握并理解材料的信息,从题干所给的商代甲骨文记载这两个字的次数上来看,它远远高于周代,由此可判断这两种作物在商代应该是不鲜见的。

故可做出正确判断,而ABD三项的表述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没有显现。

故选C。

2、【答案】A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掌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官窑主要目的是满足皇族日常生活需要,故选项A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目的是满足小农家庭的使用,故选B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军用企业,其产品只供国家军队使用,故选项C错误;明朝机房是私营手工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市场需要,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4、【答案】B

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陶玉将其所载瓷器称为¡°假玉器¡±,上贡给朝廷,¡°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这反映出陶玉注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D正确;由¡°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唐朝时还没有景德镇之名,A错误;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

故选D。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并通过现象比较发现本质区别及原因的能力。

从材料来看,变化主要是明清之际中西方造船技术的不同,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因为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了解世界大势而导致,B正确;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相当强大,排除A;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不符合史实,C错误;D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B。

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1895年,排除A项;孙中山是以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排除B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排除D项;¡°在北京政府组织下¡±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C项符合题意。

?

故选C。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A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已经开始资本输出了,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B项说法错误,¡°黄金时代¡±出现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奖励实业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仅仅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C项说法错误,¡°短暂发展¡±出现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45年之后日益萎缩¡±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二战后美国加紧侵略中国,故选D。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英国提出¡°协定关税¡±是为了打开市场,进行商品输出,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前者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而后者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后,列强资本输出的新要求,两者都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D项正确;AB项不是共同点,排除;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已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

综上,故选D。

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由材料中¡°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等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主要阐述了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是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D符合题意;人民公社运动还未开展,排除A;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到90年代提出的,排除C。

故选D。

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

题目中未提及广大民众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故无法的得出A项的结论;C项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61年¡±,故排除;1961年的中国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广大民众生产积极性,故D项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效果明显¡±可知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故选B。

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变迁及其相关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揭示的是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发展,引发人们相关观念的改变。

可知C项符合材料和描述和题意,正确;A项¡°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不符合材料核心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工业革命¡±,排除B;D项¡°半殖民地色彩¡±,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

故选C。

13、【答案】C

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航线,引发了商业革命,为商业阶层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西欧走出中世纪的黑暗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故ACD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要求¡°形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故排除;新航路开辟以前通过地中海可以到达亚洲,世界不同民族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印度半岛和罗马,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故选B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题干中“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巴黎公社会给无产阶级做出了榜样和示范,故B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错误;CD两项都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

故选B。

1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旨在考查理解历史现象、说明历史结论的能力。

联系所学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因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而材料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正说明了这一点,实质是否认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

B项符合题意,故选B。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17、【答案】A

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但1947年冷战已经开始,变成了致力于西欧经济的复兴,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1947年冷战已经开始,马歇尔计划有明显的遏制苏联的意图,所以苏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反感,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故C项错误;苏联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缔约国之一,故D项错误。

故选B。

1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注意材料信息¡°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表述绝对化,C应是指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应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D应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知识经济¡±出现,排除ACD。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滞涨¡±危机,弗里德曼的理论得到应用,西方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故选B。

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相关国际组织知识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正确认知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表格揭示的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对其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而做出的务实举动,从而¡°资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A项错误;面对西方国家的冲击,新兴独立国家加强彼此经济合作,纷纷建立一些国际组织,以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是等到二战后才出现在生产力领域,C项错误;表格揭示的只是国际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D项错误。

故选B。

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欧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获取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没有国界的内部大市场¡±、¡°货币统一¡±、¡°政治联盟¡±、¡°司法和内政合作¡±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是欧盟,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2、【答案】C【解析】罗斯福失去大量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新政中的某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故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涉及资产阶级的利益让步,而ABD项没有直接涉及到损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正确,ABD项排除.

故选C.

2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旨在考查识图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材料¡°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出口额从579亿美元增加到33320亿美元,40年中增加了57.6倍,年平均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