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5226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docx

大学语文知识总结2

外国文学第一讲

♦       西方文学两大源头:

 

♦            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圣经》文化

♦       

♦       七大思潮:

♦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2、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4、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       5、19世纪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       6、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       7、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希腊文学的分期

v     一、荷马时代

(前11世纪-前9世纪)

v     二、奴隶制城邦形成和繁荣时期

(前8世纪-前6世纪)

v     三、古典时期

(前5世纪-前4世纪)

v     四、希腊化时期

(前3世纪-前2世纪中叶)

希腊神话的内容

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神人同形同性。

阿喀琉斯: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在希腊军中举足轻重。

但急躁、任性、甚至残忍。

其性格中亦有重友情的一面,体现在与帕特洛克罗斯的关系上;当特洛亚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向其跪求其子尸体时,他顿生同情之心,慷慨还尸。

赫克托耳:

特洛亚的主将,同样英勇无畏,但其责任感更强,在强敌在前的情况下,他为国为民计,不畏强敌,视死如归,明知武艺不及对方,但仍勉力而战。

他辞父母、别妻儿,奋而迎敌,直至战死,突出表现了他的英雄本色。

奥德修斯:

理想化的早期奴隶主的英雄形象。

智勇双全。

表现出勇敢、智慧和进取精神。

但他身上亦表现出早期奴隶主的特征:

即私有观念和婚姻上的贞洁观念。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       《伊利亚特》通过部落战争的描写,展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表现古希腊人民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         《奥德赛》歌颂奥德修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表现了人类在征服在自然的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赞美忠诚和贞洁,肯定的赞扬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新的奴隶制关系和婚姻道德观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伊利亚特》中诗人对战争双方的英雄均采取了歌颂的态度,这种情况缘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是阶级矛盾,而是部落之间的冲突。

战争的结果不是某一阶级的存亡,而是关系到整个部落的存亡。

战争的非阶级性决定了史诗没有战争的道义观念。

《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异同

♦       均以特洛亚战争为背景,建立在希腊神话传说的基础之上,前后连贯,又相互独立;相同的剪裁、结构方式。

♦       不同的主题:

战争与自然、家庭。

♦       不同的叙述方式:

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

♦       不同的风格: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悲剧起源于“酒神颂”

埃斯库罗斯(前525-前456)“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悲剧诗人,被称作“戏剧界的荷马”

欧里庇得斯他是欧洲第一位描写妇女命运的作家,有“剧场里的哲学家”之称。

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

☐     取材于神话传说,但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反映古代的民主斗争,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     崇高的风格:

重在表现崇高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     基本的戏剧冲突是人和命运之间的冲突。

☐     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由英雄悲剧到凡人悲剧、由表现理想到摹写现实。

阿里斯托芬(前446-385年)“喜剧之父”

在欧洲文学史上,中世纪文学是指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文学。

骑士文学

      主要内容:

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体裁:

抒情诗和叙事诗。

      前者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以“破晓歌”最有代表性。

      后者主要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生活,按题材来源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

      骑士文学被称为宗教阴影下的浪漫主义,是骑士制度的产物。

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的

  部落生活,有较多神话色彩

      《神曲》分为三部:

《地狱》《炼狱》《天堂》

      每部各33篇,加上序言共100篇.

      诗人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

      描写一个幻游三界的故事.

      维吉尔是地狱和炼狱的引路人,

      贝阿特丽采是天堂的引路人。

      但丁随着向导先后去了地狱、净界和天堂。

字面意义——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情景;

寓言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德意义——对人类的警告,对迷途者的指导:

人通过自觉的受苦,可以改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神秘意义——对于未来神圣事物的预言。

《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

      首先,但丁关心现实,热爱祖国,渴望意大利的和平与统一,积极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对教会与僧侣的罪恶痛加揭露,尤其痛恨教皇干涉世俗政治。

然而,在他设想的民族出路中,信仰和神学却是高于一切的,强调节欲、苦修和道德净化,这些都是基督教的思想。

      其次,《神曲》在思想上的两重性,还表现在它的宗教思想体系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的矛盾。

《神曲》所表现出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从整体上讲,无疑是属于中世纪唯心主义的宗教思想,但是,我们同时又看到,作者的构思与教会的宣传又有所不同,作者主张的苦修是一种靠理性指导的个人自身的修炼,并不靠教皇和教会作引导,这已经接近于近代资产阶级的宗教观。

      第三,但丁在诗中所表现的对人对事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他虽然按照中世纪的宗教观点来安排亡魂的归属,但并不完全按宗教的观点来决定自己对待亡魂的态度。

虽然把现世看作是来世的准备,但他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也肯定世俗爱情的思想,与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思想相矛盾。

《十日谈》为薄伽丘赢得“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       A、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可笑)

♦       B、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可爱)

♦       C、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

(可悲)

♦       马克思说:

“堂吉诃德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

♦       鲁迅先生说:

“堂吉诃德立志打抱不平不能说是错误的,错误的是他的方法。

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       A.通过堂吉诃德的游侠冒险,广泛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       B.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

♦       C.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

“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

♦       堂吉诃德作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已成为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骑士传奇与《堂吉诃德》之比较

♦       骑士小说里的英雄是武艺超人,战无不胜的,而堂吉诃德却是一哭丧着脸的老儿,每战必败;英雄往往有仙丹妙药,而堂也如法炮制了神油,但喝下去呕吐不止;英雄有骏马为坐骑和坚固的盔甲,堂有驽辛难得和霉烂的盔甲;英雄有娇贵无比的绝世美人为意中人,而堂有杜尔西内亚,且壮硕无比。

⏹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之比较

☐     我们不妨在拿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相比较。

后者在行动是无疑要高出前者一筹。

在一定意义上,他们是两个对立而互补的典型形象。

但如果有必要在他们之间选择其一,很可能选择堂吉诃德的人占多数,当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清醒了的堂吉诃德。

无怪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也曾在他的著名评论文章《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精辟地分析了这两个形象的意义,并从俄国现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堂吉诃德的勇往直前地探索真理和见义勇为、安良除暴的献身精神。

☐     相反,他在同情哈姆雷特的不幸境遇的同时,又指出和谴责了他们的无力的行动和软弱性。

☐     总之,哈姆雷特的性格中既有强的一面(能思善辩),也有软的一面(优柔寡断),他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去认识这一形象时必须顾及两方面,反之,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都将不失片面。

哈姆雷特由于种种因素,酿成了不可避免的悲剧,但他的悲剧不给人以悲伤绝望之感,而是一种悲壮之感,尽管他自身仍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他仍不愧为进步力量的代表,他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永远给后人以不尽的启迪。

 

⏹      《哈姆莱特》与其命题的意义

⏹      性格的悲剧——优柔寡断,思想与行动、智慧与力量、雄心与意志的不协调

⏹      社会的悲剧——花盆与大树的关系,历史任务的艰巨、个人力量的渺小

⏹      存在还是毁灭——人生有无意义

⏹      对生命的意义本身提出疑问,然而意识到死亡并不意味着痛苦的解脱,没完没了的思索无助于矛盾的解决。

《哈》剧已经超越了复仇,哈姆莱特的意义,不在于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恶,改造了社会。

而在于他认识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缩短距离、解决矛盾的重要性。

他对于人和世界的看法加深了。

⏹      

⏹      哈姆雷特——忧郁与延宕

⏹      奥赛罗——轻信与嫉妒

⏹      李尔王——刚愎与愚蠢

⏹      麦克白——野心与贪婪

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

“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

《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

巴洛克文学

▪Baroque,源出意大利语,原为“奇异、怪诞”的意思,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美术中,不久影响到文学创作。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庄重,和谐背道而驰。

▪内容:

信念危机和悲观颓丧的思想。

▪艺术:

绮丽浮华,刻意雕琢,追求怪异

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1、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

▪2、它是唯理主义,古典主义是崇尚理性的文学。

▪3、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典,遵循规则。

“三一律”是古典文学影响最大的一种规则。

三一律:

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

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只能在一天(24个小时)之内

彼埃尔·高乃依

▪古典主义悲剧创始人

▪义务与情感的矛盾,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人物多为意志坚强的理想人物。

让·拉辛

▪古典主义悲剧的后期之秀。

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

▪《安德洛玛克》

▪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是构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

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国家——“理性王国”。

启蒙文学同古典主义文学特征比较

      1鲜明、尖锐、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

古典主义揭露封建势力和教会,但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

      2都强调理性,古典主义提倡的理性带有封建色彩,启蒙文学的理性是指资产阶级的理想:

自由、平等、博爱。

      3古典主义主人公多半是贵族,启蒙文学主人公多半是资产阶级和平民。

      4形式上的不同。

一些启蒙主义学者突破古典主义法则,在艺术形式,语言方面形成自己的创造。

笛福(1660?

-1731)

▪英国第一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家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英雄形象。

      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

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

      启蒙戏剧: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剧种。

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歌德描写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

第一部写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写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的悲剧。

按歌德自己所说,第一部里的浮士德尚在小世界中,追求个人的生活享受,第二部的浮士德进入大世界之中,追求事业的成功。

⏹      浮士德:

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

(1)哲学层:

对人生是正面的肯定。

不断追求、不断探索;

(2)道德层:

是“善”的代表;(3)社会学层:

不满现状、勇于批判、充满理想、具有行动。

⏹      《浮士德》在西方文化史上的地位:

同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悲剧并列为西方文学长河上四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         社会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回声;

•         理论基础: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

•         文学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狂飚突进运动;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描写理想,注重主观抒情,抒发了强烈

的个人感情。

2、寄情山水,着力于歌颂大自然,诅咒城

市文明。

3、重视民间文学、民族文学。

4、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鲜明的对比。

海涅完成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向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

政治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英国文学:

1、第一代浪漫主义——湖畔派:

因隐居昆布兰

湖区而得名,诗人有华滋华斯、

柯勒律治、骚塞。

2、第二代浪漫主义:

拜伦(1788--1824)

雪莱(1792--1822)

济慈(1795--1821)

•         华兹华斯:

“桂冠诗人”,“自然诗人”

•         

•         拜伦式英雄的意义1.积极的革命作用19世纪20年代,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拜伦式英雄起了揭露反动统治者,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积极作用。

拜伦式英雄在欧洲青年中得到广泛传播。

2.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孤独斗争,脱离人民,消极悲观。

法国文学:

1、早期浪漫主义: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斯塔尔夫人、

拉马丁、维尼、

雨果(早期)。

2、后期浪漫主义:

雨果、大仲马、小仲马、

乔治•桑、缪塞。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见闻札记》

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其主要观点是:

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创作自由;提出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使用丰富多采的人民语言。

美、丑对照原则

♦       是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其内容是: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

《巴黎圣母院》与对照原则

首先,人物形象的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

第一,爱斯梅拉达与周围人的对照。

第二,人物之间对照。

克罗德与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与费比斯,卡西莫多与甘果瓦。

——心灵美高于容貌美。

第三,人物自我对照,卡西莫多丑的外貌突现出美的心灵,费比斯外表漂亮内心肮脏。

美丑善恶同归于尽,明显宿命论倾向。

雨果在序言:

“整本书是在宿命论的基础上写出的”。

其次,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

整部小说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5次遇险和得救的曲折过程组成,最后出现的悲剧性结局又与开头的喜剧性场面遥相辉映。

小说具有充沛的感情,离奇的夸张。

♦       爱斯梅哈尔达--小说主人公,一个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姑娘;

加西莫多--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相貌奇丑,暗恋着爱斯梅哈尔达。

法比--国王侍卫队队长,爱斯梅哈尔达追求的情人。

克弗洛德--圣母院副主教,一直想占有爱斯梅哈尔达。

甘果瓦--穷诗人

克罗班--乞丐王国国王

居第尔--圣母院女修士

♦       《巴黎圣母院》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

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

♦        1.离奇的情节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充满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巧合,夸张和怪诞。

如:

"奇迹王朝"对诗人奇特的审判;加西莫多的劫法场,抵御千军万马的进攻;母女重逢;加西莫多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等。

这些曲折多变,但在本质上又是真实的情节,大大加强了小说的戏剧性,从而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       2.非凡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

爱斯梅哈尔达的美貌和人格力量是非凡的:

加西莫多的非凡则表现在他可怕的外貌,奇特的举动,巨人般的体力,以及对爱斯梅哈尔达高尚而充满自我牺牲的爱情及表达方式;克弗洛德的禁欲和纵欲的矛盾等。

这些人物的特点,表现了雨果独具的浪漫主义特征,即追求夸张,想象而不求细节的真实,不求酷似现实。

♦       3.强烈的对比

 首先是巴黎城市和圣母院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鲜明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

    其次是草菅人命,任意诬陷的封建王朝与尊重人权,公正廉明的“奇迹王朝”的对比;

    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正面与反面人物的对比--爱斯梅哈尔达和加西莫多是善良,真诚和美好的人性的代表,克弗洛德、法比则是自私、冷酷和丑恶的人性的代表、善与恶十分鲜明地分别体现在这两组人物身上,产生强烈的对照。

还有正面与正面,反面与反面人物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物自身对比,如加西莫多外貌与心灵的对比等。

对比原则的运用,使得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显得更奇特,主题更鲜明,突出。

♦       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兴起,后波及俄国、美国,成为欧美文学主流。

♦       代表西方文学的最高峰。

♦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因而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4)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5)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夏绿蒂·勃朗特:

《简·爱》

艾米莉·勃朗特:

英国著名小说家于诗人。

性情孤僻,沉默寡言,代表作《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

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

《简·爱》思想内容

♦       揭露英国慈善事业的虚伪性和残暴性。

✦     慈善学校黑幕

♦       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       提出了妇女要独立平等的主张。

✦     首开英国文学描写妇女争取独立解放之先河。

简·爱的魅力

♦       不寻常的气质平等自尊的人格魅力

✦     为维护人格和自尊而勇于反抗的精神。

♦       里德太太家劳渥德学校

✦     反叛中溶入了男女平等的新内涵。

✦     在追求爱情上,独立平等自尊的个性更鲜明动人。

♦       聪明博学待人真诚心地善良

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著名小说《红与黑》,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对典型性格的出色的刻画,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红与黑”

《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第一,从整体构思来看。

“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看。

“红”部队的军服;“黑”圣职人员的荣耀。

第三,“预言性”场景:

到德·瑞那家前教堂地上圣水的颜色,枪杀夫人;小姐4月30日全身披黑;监狱里关于猎人的“黑”靴子踢翻蚂蚁窝时的“火光”等,都带有“红”与“黑”的描写、寓意和哲理含义。

主题:

《红与黑》是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小说,反对教会,德•瑞那夫人告密,真实地反映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气氛。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局势。

于连形象解读

♦       于连是一个受过教育但又贫穷,带着特有的欲望和冷酷的感情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       性格矛盾和分裂:

✦     既自尊、勇敢又自卑、怯弱;

✦     既有自主意识又屈从和依附;

✦     既有追求自由、平等的高贵灵魂,又狂妄、虚荣,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自私、不择手段;

✦     既有对社会清醒的认识和反抗,又有卑微的妥协和迎合。

♦       于连是无信仰的现代个人主义者。

其悲剧,既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也是平民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社会造就了于连,于连使社会对之提防。

♦       现代于连问题的认识与警醒。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全方位展示了19世纪前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入木三分的刻画,因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分三部分:

《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现代主义:

是一种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文学,它表现了欧美传统文学在新时代的转型与创新。

1、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

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2、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3、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现代主义的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

      1、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2、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在艺术特征上:

      1、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2、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4、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以二次大战为界限,可分为现代主义和后期现代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