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5075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docx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

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100问(51-100)

51、发生群发性癔症后如何处理?

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使受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

应尽量避免在复习应考,精神过于紧张时进行预防接种。

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避免在空气不畅通场所,疲劳或饥饿进行接种。

排除干扰,疏散病人:

一旦发生群发性癔症,应及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如脑电图、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无需补液者避免输液。

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正面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和顾虑心理,稳定情绪。

辅以药物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可应用小剂量镇静剂,采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仔细观察,处理适度:

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偶合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

特别要防止少数人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

52、什么是预防接种事故?

常见的接种事故有哪些?

预防接种事故,是指在预防接种中,因接种工作人员的过失或疫苗质量的原因,直接造成受种者感染、组织器官损伤、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的事故,它包括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2种。

疫苗质量是指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接种事故是指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在预防接种实施中常见的接种事故有感染(全身性感染和局部感染)、违反操作规范和卡介苗接种事故等。

53、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引起接种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预防接种使用过程中引发的预防接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常见的原因有:

用错疫苗。

注射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

接种疫苗途径错误。

接种部位错误。

接种现场混乱或接种人员技术不熟练,造成卡介苗溅入接种工作人员自己或他人眼内。

操作上或器械消毒不严而引起注射局部感染化脓、蜂窝组织炎,甚至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等继发感染。

接种对象选择不当。

54、局部化脓性感染有什么临床表现?

局部化脓性感染常因接种时注射器材或疫苗污染,或接种后局部感染引起。

根据感染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表现为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

局部脓肿

①一般以浅部脓肿较为多见,在注射局部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②脓肿浸润边缘不清楚,有明显压痛。

脓肿局限后,轻压有波动感。

③深部脓肿极为少见,可能发生在局部感染后因治疗不及时而延伸至深部,有局部疼痛和压痛,全身症状和患肢的运动障碍比较明显。

④有时局部可触及清楚的肿块,在肿块的表面可能水肿。

⑤病人有全身疲乏、食欲减退、头痛、体温升高,有时有寒颤等症状。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①一般在局部感染后,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移行引起淋巴管炎。

②淋巴管炎以注射肢体最为多见,病灶上部的皮肤出现红线条,轻触较硬而疼痛;同时伴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③局部淋巴结炎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出现多处淋巴管炎,常伴有同侧淋巴结肿大,以注射侧腋下淋巴结最为多见。

局部红、肿、痛、热,有显著压痛,严重者常化脓而穿破皮肤,形成溃疡。

蜂窝织炎

①常由局部化脓病灶(A组和b-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扩散而引起,多沿淋巴管和血管移行而播散。

以充血、水肿而无细菌坏死和化脓为其特征。

最常见的部位为皮肤和皮下组织,但亦可累及较深部位。

②注射侧的上肢或颈部蜂窝组织炎症,局部、肿、痛、热,常形似桔皮,但不像丹毒那样鲜明;边缘不甚明显,有时会发生组织坏死和溃烂。

③可伴有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和发热等症状。

55、如何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

炎症初起时,应禁止热敷。

有条件可配合理疗。

局部可外涂百多邦、金霉素软膏或鱼石脂软膏,也可用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如欧莱凝胶),以减轻局部炎症的症状。

脓肿形成后,可用注射器反复抽脓;一般不切开引流,脓液稠厚时则应切开引流。

脓肿切开或自行破溃后,可按普通换药处理。

脓液细菌培养,用抗生素经验治疗(开始时)与针对性治疗(根据药敏结果)。

全身抗感染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同时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痛功能的中药,外敷化毒膏等。

56、全身性化脓感染有哪些临床表现?

毒血症:

高热、头痛、乏力、胃纳差、脉细小而快,可有黄疸、皮疹和贫血等症状。

为细菌毒素引起。

血培养阴性。

败血症:

寒颤、高热、一般稽留热在40℃左右,多汗、全身无力、皮疹或皮下瘀点、黄疸、肝脾肿大、呕吐、腹泻、出血、贫血等症状。

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不清,谵妄甚至昏迷。

血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脓毒血症:

和败血症大致相同,但寒颤明显,体温呈弛张热,体内脏器和皮下组织可发生转移性脓肿。

血培养可发现病原菌。

57、如何治疗全身化脓性感染?

应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一般可先选青霉素钠静滴,剂量应加倍。

以后可根据情况更换抗生素。

早期彻底处理局部感染病灶,切开引流,保持通畅。

对症处理:

退热、镇静、补液,维持内环境及代谢稳定和各器官系统功能;严重贫血者可酌情输血及其他支持疗法。

调整机体应激性,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基础上,考虑少量激素治疗。

58、如何诊断卡介苗接种事故?

如何治疗?

接种卡介苗时误种皮下或肌肉,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事故最为多见。

接种局部在2-5天内出现红肿,以后发生硬结,发展成中心软化、破溃而成脓肿。

接种部位同侧腋窝、锁骨下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可有体温升高,伴有乏力、烦躁、食欲减退,个别儿童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

X线查检可见肺纹理增加和异常阴影,但极少引起肺部结核。

治疗:

全身治疗

①口服异烟肼,儿童10-20mg/kg,1次顿服,每日总量不得超过300mg,至局部反应消失。

同时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6,以减少异烟肼反应。

如在服异烟的同时加服利福平,则效果更好。

②反应严重者可肌肉注射异烟肼,儿童每天15-30mg/kg,1次肌注,总量<0.3g,疗程1个月。

局部治疗

①立即异烟肼50mg加于0.5%普鲁卡因溶液中,作局部环形封闭,每日1次,连续3天后改为每3天1次,共计8-10次。

②已发生溃疡者,在用异烟肼液冲洗后,再用异烟肼粉撒于溃疡面,并可用利福平,利福平有广谱抗菌作用。

③卡介苗误入眼内立即用硼酸水或蒸馏水、自来水冲洗,不可揉擦,如有玻璃碎屑,应立即取出,必要时请眼科会诊处理。

59、什么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对任何正常机体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

为避免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某种疾患或处在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这就是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可分为一般(相对)禁忌症和特殊(绝对)禁忌症2类。

60、什么是疫苗接种的一般禁忌症?

预防接种的一般禁忌症是指适用于各种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包括某些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2种不同的情况。

生理状态:

①妇女妊娠期:

妊娠期的妇女不能接种活疫苗,如甲肝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等疫苗。

②某种传染病流行时或流行季节:

如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可诱发乙型脑炎,故乙脑流行季节不宜进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

另外许多疫苗在妇女的月经期也不宜接种,如伤寒疫苗。

③最近曾进行被动免疫者:

最近4周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被动免疫制剂者,为防止被动抗体的干扰,应推迟活疫苗的接种。

近期用甾体类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等,应推迟疫苗接种。

④有既往病史者:

患过某种传染病,可获得较长期的病后免疫,在近期内可不予接种相应的疫苗。

病理状态:

①发热:

除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外,发热很可能是某些传染病的先兆。

接种疫苗后可以加剧发热性疾病,且有可能错把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当作疫苗反应而妨碍了以后的接种。

因此,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的人,应暂缓接种疫苗。

②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一般指病后1个月内):

除可以进行应急接种的疫苗外,其他传染病在潜伏期、前驱期接种疫苗,可能诱发、加重原有病情,在发病期接种亦可能会加重病情。

在传染病流行时,密切接触传染病人者,也不宜马上接种疫苗。

③过敏性体质:

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接种疫苗,常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

对有过敏性皮质、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食物过敏史者,在接种疫苗前应详细了解过敏原,属于含有该过敏原的疫苗不应予以接种,不含该过敏原的疫苗可予接种。

④重症慢性患:

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肝脏、肾脏病变、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疾患、活动性风湿病、严重化脓性皮肤病等病人,在接种局部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的病人,接种疫苗后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应暂缓接种;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目前病情已长期稳定,甚至成为“既往史”的人,可以接种反应较小的疫苗,如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⑤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

对脑或神经发育不正常或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史者,接种疫苗时应慎重态度,尤其是接种乙脑疫苗、百日破联合疫苗和流脑多糖疫苗时,更应慎重。

⑥严重营养不良:

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先天畸形,严重佝偻病,消化功能紊乱及障碍者。

61、什么是疫苗接种的特殊禁忌症?

   特殊禁忌症是指对某种疫苗所特有的禁忌,并不是对所有的疫苗都不能接种。

不同疫苗的特殊禁忌也有不同,如怀孕初期不能接种风疹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等;有神经系统疾病史(包括脑炎、抽风、癫痫、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和症状)的人,或在流行性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不宜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近1周内腹泻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脊灰活疫苗;患有湿疹等严重皮肤病的人,不宜接种卡介苗;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如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抗体缺陷病,补充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不能接种活疫苗。

62、如何正确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正确掌握禁忌症,是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和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正确掌握禁忌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要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必须要求达到较高的接种率。

如果禁忌症掌握过严,势必影响到接种率,会使许多儿童得不到免疫保护,从而增加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反之,如果禁忌症过于放宽,又将不必要地增加疫苗接种反应,甚至出现异常反应。

因此,对待禁忌症问题,必须根据疫苗性质,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受到疾病威胁的严重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严肃认真,区别情况,权衡利弊,具体对待,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松。

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不要单纯追求接种率,不要对不应该接种或需要暂缓接种的人进行接种。

这样,势必要增加接种反应,甚至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不要怕出现或出现了接种反应,而任意扩大禁忌症范围。

特别对于有营养不良和体弱儿童,接种的反应与患病的危险相比,后者对他们的威胁更大,权衡轻重,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免疫保护,不能让他们失去任何一次接种机会。

   凡有禁忌症者,原则上一般不予接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在某种传染病流行期间,被传染的可能性较大,则应斟酌情况予以接种,但是要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意外。

在一般情况下,违反特殊禁忌症比违反一般禁忌症的危险更大,因此,对于一般禁忌症可以适当放宽,而对特殊禁忌症则应从严掌握。

63、过敏体质的儿童能不能预防接种?

   有过敏体质的人,当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或多次刺激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疫苗是用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其中大多为异性蛋白,对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接种疫苗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应接种疫苗,如有必须接种也要等到缓解期,相应稳定期或恢复期时再接种,或者肯定疫苗中确实未含有对这些过敏者有危险性的任何过敏因素再接种。

一般认为,有过敏、哮喘、血小板减少,血清病性紫癜病史者,各种疫苗均需慎用或尽量不用。

64、如果接种某种疫苗时发生反应,那么剩余的针次是否还要继续接种?

   按免疫程序需要连续接种多针次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日破联合疫苗、脊灰糖丸疫苗等,如果第1次接种只出现单纯的局部反应或低热,则不必改变免疫程序,可继续接种。

如果是引起严重反应,则不应继续接种。

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如虚脱、休克、持续性尖叫、高热、惊厥、严重的意识改变、全身或局部的神经症状、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血清病或溶血性贫血者,即应停止以后的接种。

脊灰糖丸疫苗,除严重的腹泻需补服外,一般不影响接种。

65、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出现局部症状后是否还应继续使用疫苗?

   狂犬病是一种狂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是100%,目前尚无药可治。

对被疯动物或可疑疯动物咬抓伤的人,必须在及时彻底清洗消毒咬伤局部的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不考虑任何禁忌症。

按WHO的规定,凡头、面颈、手指多部位3处以上咬伤或舔过粘膜者, 必须同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并最好加用小剂量干扰素(成人100-200万U/次·日,儿童50-100万U/U次·日,连用6天),以加速并提高免疫力。

在注射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即使出现某种局部或全身性反应,如中等发热或出现荨麻疹等,均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继续注射疫苗。

 66、对早产儿进行预防接种有什么要求?

   一般来讲,除卡介苗外,早产儿不管其出生体征如何,其疫苗接种的起始月(年)龄、程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与足月婴儿相同。

对于早产儿每种疫苗的剂量要足够,不提倡分开或减少接种剂量。

但是如果出生时体重<2500g的早产儿不宜在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应推迟至体重≥2500g时再接种。

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在出生或出生后<16小时内,应及时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和不同部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IU。

67、患过某种传染病后还要不要接种有关疫苗?

   某些传染病痊愈后能使人体获得较持久、较稳固的免疫力。

如果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没有型的区别,在通常情况下,病人不需要再接种相应的疫苗。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有型的区别或变异,且型别之间无交叉免疫,虽然曾经得过这些传染病,但还是有患这些传染病的可能,如流脑、脊髓灰质炎等都有很多型,患过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人仍有可能再患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68、营养不良儿童能否进行接种?

   营养不良可使儿童的胸腺退化,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减少,同时细胞免疫下降。

而另一方面,体液却无明显改变。

由于上述不正常情况,营养不良儿童对疫苗激发的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卡介苗。

然而,对疫苗的抗体合成则十分正常。

如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则伴有细胞免疫缺陷,所以对某些活疫苗可能耐受性较差。

但WHO对麻疹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日破疫苗并未将营养不良儿童列入禁忌症。

69、怀孕、哺乳期、月经期的妇女能否接受免疫接种?

   怀孕期间的妇女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增高,并在感染后可能对婴儿带来一定的危险。

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权衡利弊以决定是否应该接种疫苗。

如孕妇被疯动物咬伤,就应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另外,在怀孕中期(4-6个月)或后期(7-9个月)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可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并可避免可能对胎儿的致畸性。

以往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孕妇应接种2次,间隔4-8周;以前接种过1次或2次者,应在怀孕期间完成3针全程注射;已全程注射但末次注射已超过10年的孕妇,应加强注射1针。

   对乙肝、脊髓灰质炎、流感、肺炎球菌病易感且有感染危险的孕妇,应接种相应的疫苗;风疹疫苗要在孕前3个月或产后接种。

预防接种对哺乳期妇女本身并无特殊危害,但可因为发生接种反应而减少乳汁分泌,从而影响哺乳期婴儿的哺乳。

所以除十分必要,最好不要接种疫苗。

   在月经期,有些妇女会有头晕、头痛、腰酸背痛、四肢无力、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如果进行接种疫苗,往往会使这此症状加重,而且容易发生晕针、休克以及精神方面的异常反应,因此一般也不要接种疫苗。

70、有免疫损害者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凡有患有白血病、淋巴瘤、全身恶性肿瘤或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婴幼儿或成人,感染传染病后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该按健康人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灭活疫苗。

但免疫损害者对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不如无免疫损害者,故常需接种较大剂量的疫苗或多次进行加强接种。

有免疫损害者不能接种活疫苗,按种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71、怎样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

接种疫苗后的异常反应虽然极为少见,但如不认真防范,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的影响。

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使用的疫苗要选择质量好、符合冷藏要求、正规渠道供应的疫苗;其次,在接种前要正确选择接种对象,有禁忌症者不要使用;最后,在使用疫苗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途径、剂量、针次、间隔时间等接种。

72、孩子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预防接种是保证每名儿童不受相应传染病侵害的重要措施,家长应根据接种单位下发的预防接种预约卡或接种通知书,牢记儿童接种日期,防止漏种。

孩子在打防疫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孩子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家属病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禁忌症”方可接种。

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开水,很快就会恢复。

如果体温过高,可服些退烧剂。

接种后24-48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发生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

有时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也可能肿大。

如局部反应重时,可用干净毛巾热敷,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73、接种麻疹疫苗后有哪些反应?

麻疹疫苗己使用4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品。

接种后少数受种者局部可能出现的轻微红、肿、热、痛表现,范围不大,多在注射疫苗24小时出现,持续2-3天自行消退。

约有5%-10%的儿童于接种疫苗后6-12天,可发生短暂的低热及一过性的皮疹,但发热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8.6℃,一般在2-3天即可恢复正常,往往不易被人觉察,个别儿童出现高热者,如持续时间超过2天以上,服些解热镇痛药物对症治疗也可很快恢复,发热儿童的精神、食欲不受影响,卡他症状不明显,皮疹偶尔出现也很稀疏,主要见于躯干部,多于1-2天自行消失,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热性惊厥,因此密切观察发热对症给药,使之肛温不超过38.5℃,并持续观察5-7天,可控制高热惊厥。

有癫痫史的儿童,接种后发生癫痫的危险性稍有增加,原来服用的抗癫痫药物需继续服用,不要停顿,接种后极个别人有过敏现象,可对症处理;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一般不需处理。

74、接触过麻疹病人后接种麻疹疫苗还有用吗?

对己接触麻疹病人的小儿还必须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得越早,效果越好。

对麻疹潜伏期或感染后2天内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能控制发病。

即使接种较晚未能控制发病,亦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75、接种全细胞百日破联合疫苗有哪些反应?

全细胞百日破联合疫苗的接种反应,主要由百日咳所含的菌体成分引起。

儿童在接种百日破疫苗6-10小时,在注射的针眼周围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发痒和硬块等局部反应。

全身反应主要是体温升高,注射后数小时体温开始上升,10-16小时达高峰,24小时左右逐渐下降,一般48小时可恢复正常。

部分儿童还会出现疲倦、头痛、嗑睡或稍有烦躁不安等短暂症状,个别人还有轻度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些症状都属于一般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于1-2日消退。

个别人出现侧液下淋巴结肿大,大多在10余天后消失,少数人消失较慢。

也有个别人反应较重,如体温在38.5℃以上,局部红肿范围超过5cm等。

如果接种的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注射局部可形成硬结,约1-2个月消退。

有时皮下接种过浅或疫苗未摇匀,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注射部位无菌性脓肿,一般无妨,必要时可作局部热敷及对症治疗,并预防继发感染。

接种全细胞百日破联合疫苗后,极个别的儿童可能会发生一些异常反应,数分钟内发生突然晕倒或休克现象;部分儿童在接种后2-3天,会出现血管性水肿;还有人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全身性或局部的过敏性皮疹;在2-8个月的婴儿中还会出现低张力低应答反应,一般在接种后10小时内出现,多数在4小时内出现,其主要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昏睡、烦躁、厌食,大多可自行恢复。

若接种反应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76、为什么注射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硬结?

如何预防?

为了提高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在百白破联合疫苗中加入了一种叫氢氧化铝的吸附剂。

氢氧化铝是一种大分子的物质,注射后在局部不易吸收,故常在少数受种者局部形成硬结。

为了防止硬结的发生,在注射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时要注意:

一是用前要将疫苗充分摇匀,以免疫苗中的吸附剂集中注射到1个儿童身上;二是进行肌肉注射;三是第1针应注射在左侧臀大肌部位,第2针注射在右侧臀大肌部位。

77、眼球水平震颤能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

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至今尚未确定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与眼球震颤之间的关系。

这个患儿可能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而以前未发现。

从预防婴儿疾病的角度考虑,没有理由认为可以不接受以后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

78、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后的一般反应有哪些?

近几十年来,我国每年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者达1亿多人次。

实践证明,服用糖丸疫苗是很安全的,服苗后 有少数人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皮疹等轻微症状。

个别儿童可能发生腹泻,泻出物多为黄色稀便,次数不等,极少有每日超过5次以上者。

腹泻的原因可能与肠道内细菌和疫苗间的活病毒干扰和不适应糖丸内奶粉、奶油等辅形剂有关。

如果本身有慢性腹泻和消化不良的儿童,服用疫苗后发生腹泻的可能性更大。

一般发热、出疹、腹泻等都可在2-3天内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腹泻较严重,可用止泻药治疗,多不需要用抗生素。

79、接种卡介苗会有哪些反应?

一般说来,接种卡介苗不会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最常见的反应是注射后2周左右,先在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和硬块,中间逐渐软化成白色的小脓疱,而后可自行吸收消退或穿破表皮形成浅表溃疡,但直径不超过0.5厘米。

溃疡处有些脓液,然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1个永久性的疤痕。

这种反应持续约2-3个月。

也有人认为这是正常反应。

80、出现卡介苗接种反应如何处理?

局部出现水疱或脓疱:

出现小水疱或小脓疱,可用0.2%安尔碘涂抹,使其收干结痂;发生大水疱或大脓疱,先用灭菌注射器抽取渗液后再涂0.2%安尔碘,必要时可用5%硼酸软膏涂敷,严防继发感染。

局部溃疡:

可用异烟肼粉(如无粉剂,可用异烟肼药片压碎成粉末使用)撒于溃疡面,用无菌纱布包扎;如有混合感染时,可撒些消炎药粉并用无菌纱布包扎,视溃破情况,可每日或隔1-2日换药1次,换药前用3%硼酸溶液或盐水冲洗溃疡面。

淋巴结肿大超过1.0cm,皮色正常未形成溃疡时:

局部可适当热敷,每日3-4次,10分钟,早期热敷常能使肿大的淋巴结自行消散。

同时口服异烟肼,剂量为10mg/kg体重,每日1次,直到淋巴结缩小稳定时止,一般服3-4个月。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小儿每日按体重8-10mg/kg,一日总量不超过0.3g,顿服,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末或加用利福平涂敷,晴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天换药1次。

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淋巴结有波动感,皮色暗红色,提示脓疡形成:

可在局麻下用粗针头将脓液抽出,用异烟肼液(5%异烟肼溶液2ml)冲洗,同时注入链霉素10mg/kg,必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