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880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噬菌体B.大肠杆菌

C.蓝藻D.变形虫

【答案】D

【解析】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A错误;大肠杆菌和蓝藻均为原核生物,B、C错误;变形虫为真核生物,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常见的各生物类群的归属。

2.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右下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和肽链的化学结构的分析的考查,回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然后分析题图进行解答.

解:

分析题图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2个肽键(﹣CO﹣NH﹣),因此是由3个氨基酸形成的三肽.

故选:

B.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3.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A.糖原B.脂肪

C.淀粉D.蛋白质

【答案】B

【解析】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正确,A、C、D均错误。

4.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

B.结构②具有膜结构

C.结构③与蛋白质加工有关

D.结构④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无关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结构①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A错误;图中结构②是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图中结构③是内质网,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C正确;细胞之所以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并且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液泡膜是组成原生质层的结构之一,D错误。

5.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这说明

A.酶的活性受PH影响B.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酶具有高效性D.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B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温水中酶的活性较高,所以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B正确,A、C、D均错误。

6.右下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A.自由(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

该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往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协助,并消耗能量。

可判断运

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7.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气将

A.与[H]结合生成水B.与碳结合形成C02

C.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D.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消耗

【答案】A

【解析】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进入细胞中的氧气将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A正确,B、C、D均错误。

8.小鼠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小麦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核膜、核仁消失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D.着丝点(粒)分裂

【答案】C

【解析】小鼠和小麦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都会形成纺锤体,都会发生核膜、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的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粒)分裂,A、B、D均错误;小鼠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是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小麦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是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C正确。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

末期

区别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

植物

细胞的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散形成细胞壁

动物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直接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9.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过程c表示的是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D.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题图显示:

过程c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因此过程c表示细胞分化,B正确,A、C、D均错误。

10.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

...............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11.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

A.GGhh×ggHHB.GgHh×GGHH

C.GGHh×gghhD.GgHH×GGHh

【答案】C

【解析】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表现型有两种,分别是绿色腋生和绿色顶生,C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豌豆豆荚绿色与黄色、花腋生与顶生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所以GG、Gg表现为绿色、gg表现为黄色;HH、Hh表现为腋生、hh表现为顶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1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

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糖类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RNA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糖类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13.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通过神舟11号飞船搭载进入太空,这些种子经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宇宙射线等可诱发基因产生突变,因此利用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的方法属于诱变育种,B正确,A、C、D均错误。

14.下列不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的是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

C.用进废退D.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

综上所述,C正确,A、B、D均错误。

15.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不同

D.Ⅱ3和Ⅱ4的基因型相同

【答案】D

【解析】系谱图显示:

母亲患病,父亲、儿子和女儿均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无论是这四种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哪一种,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综上分析,D正确,A、B、C均错误。

16.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2,4-D对某种麦田杂草生长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据图判断,若要抑制杂草生长,则2,4-D浓度应为

A.AB段对应的浓度

B.B点对应的浓度

C.BC段对应的浓度

D.CD段对应的浓度

【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

据此分析图示可知:

若要抑制杂草生长,则2,4-D浓度应为CD段对应的浓度,D正确,A、B、C均错误。

17.下图为特异性免疫过程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中“X”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A.B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答案】B

18.郊外的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B.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D.公园里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

【答案】C

【解析】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各种植物的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荒山被开发成森林公园,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正确;公园里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

19.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

下列因素能引起臭氧层破坏的是

A.C02的排放B.氟利昂的排放C.S02的排放D.N02的排放

【答案】B

【解析】氟利昂的排放可导致臭氧层破坏,B正确,A、C、D均错误。

20.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则它们的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依次是

A.甲>丙>丁>乙B.丁>乙>丙>甲

C.乙>丙>丁>甲D.乙>丁>丙>甲

【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据此分析图示可知:

四种不同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依次是:

乙>丁>丙>甲,D正确,A、B、C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其中甲~戊表示生理过程,a~d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与乙表示________作用过程。

(2)物质c表示___________,物质d表示_____________。

(3)过程乙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过程戊进行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4)在过程甲~戊中,能产生ATP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5)超市中新鲜的蔬菜密封过久会腐烂,因为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____等物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答案】

(1).光合

(2).O2(3).CO2(4).叶绿体基质(5).细胞质基质(6).甲、丙、丁、戊(7).乙醇

【解析】试题分析:

理清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据此明辨图中甲~戊所示的生理过程、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分析图示可知:

甲表示光光反应,乙表示暗反应,所以甲与乙表光合作用过程。

(2)物质c产生于[甲]光反应,参与[丙]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物质c表示O2。

物质d产生于[丁]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参与[乙]暗反应,所以物质d表示CO2。

(3)过程乙表示暗反应,进行的部位是叶绿体基质。

过程戊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行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4)综上分析,能够产生ATP的过程为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个阶段,即甲、丙、丁、戊。

(5)超市中新鲜的蔬菜密封过久会腐烂,因为缺氧,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等物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22.下图代表两个核酸分子的一部分,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其基本骨架。

(2)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①处的变化是__________,条件是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3)以乙链为模板合成丙链,丙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____________,这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叫________。

(4)在甲、乙、丙三链中,共有密码子____个。

(5)从图中所示过程分析,DNA是通过________原则决定丙链的碱基序列的。

【答案】

(1).脱氧核糖

(2).磷酸(3).氢键断裂(4).解旋酶(5).能量(6).独特的双螺旋(7).ACUGAA(8).转录(9).2(10).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试题分析:

理清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其基本骨架。

(2)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①处所示的氢键断裂,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和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3)乙链上的碱基与甲链上相应的碱基互补。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

乙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是TGACTT,进而推知以乙(DNA)链为模板合成的丙(mRNA)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自上而下应是ACUGAA,这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叫转录。

(4)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

在甲、乙、丙三链中,密码子存在于丙链上,共有2个密码子。

(5)DNA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丙链的碱基序列。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混淆了DNA分子结构中和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情况;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配对为A-T、T-A、C-G、G-C,转录时的碱基配对为A-U、T-A、G-C、C-G。

23.下图表示反射弧(“-●--<”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其末梢)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中,一共有________个神经元,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④所示区域是___________。

(2)图甲中⑥所示结构称作__________,兴奋在此结构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实现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兴奋部位是____。

当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__________。

(4)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保证了神经调节的作用速度迅速,但作用范围比体液调节_________(填“局限”或“广泛”)。

【答案】

(1).3

(2).感受器(3).神经中枢(4).突触(5).神经递质(6).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b(8).神经冲动(9).局限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图甲中共有2个突触,而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因此图甲中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的神经元有3个。

由图中神经节(

)所在的位置可知:

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④所示区域是神经中枢。

(2)图甲中⑥所示结构为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称作突触。

兴奋在此结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所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知图乙中的兴奋部位是b。

当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4)神经调节的作用速度迅速,但作用范围比体液调节局限。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效应器与感受器判断:

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24.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___________,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管理桑基鱼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与直接焚烧作物秸秆的传统农业比较,该农业生态系统设计实现了能量的___________和物质的____________。

(2)在该图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_______。

沼气发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_______者的“角色”。

图中的禽畜与大棚作物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关系。

(3)图中的所示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__形式进行。

在生物圈中,碳的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性。

(4)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_流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是能量的单向传递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传递

(2).多级利用(3).循环再生(4).蔬菜(5).分解(6).捕食(7).CO2(8).全球性(9).食物链网(10).逐级递减

【解析】试题分析:

梳理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图示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和管理桑基鱼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使粪便等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与直接焚烧作物秸秆的传统农业比较,该农业生态系统设计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2)在该图示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蔬菜。

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禽畜与大棚作物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

(3)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

在生物圈中,碳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4)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是能量的单向传递和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