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732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docx

4人教新课标版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

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例题

一、光源

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点燃的蜡烛 C、点亮的电灯 D、月亮

思路点拨:

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判断物体是否是光源,就看物体能不能发光(有正在发光的含义)。

解析:

A选项萤火虫本身就能发光,是光源;B选项和C选项都强调是点燃的或点亮的,它们都是光源;D选项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的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选D。

解答:

D

规律方法:

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

太阳、恒星、萤火虫等动能自行发光,是自然光源,而电灯、蜡烛则是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如果去掉前面的修饰语,光说蜡烛、电灯就不能算作光源了。

注意正在放映电视节目的荧光屏是光源,而正在放映电影用的银幕不是光源。

像自行车的尾灯、公路L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典型例题1: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B、海市蜃楼C、猴子捞月D、杯弓蛇影

思路点拨:

光有三种传播方式: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反射(3)折射。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

A选项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B选项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C选项猴子捞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D选项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

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规律方法:

光的直线传播、管的反射、光的折射是光传播的三种方式。

对常见的三类光传播现象要进行分类,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1)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另外一些常见的成语或俗语包含的物体道理也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如立竿见影、凿壁借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井底之蛙,所见甚小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潭清疑水浅、斜插入水的筷子变弯了等。

 典型例题2:

我国夏季多雷雨天.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思路点拨: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析: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由于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

故选A。

答案:

A

101小贴士:

光的传播是宇宙间最快的,一般无特殊说明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忽略不计的。

三、光的反射:

典型例题1:

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MN为平面镜,在图中正确画出反射光线。

思路点拨:

由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的题目,既是中考考查的基础知识,利用反射规律,根据入射光线画反射光线或根据反射光线确定入射光线。

解析:

根据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先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确定反射角,准确做出反射光线。

具体画法所示。

答案:

见下图

规律方法:

这类题,要根据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先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确定反射角。

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用虚线画。

典型例题2:

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思路点拨:

正确理解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掌握反射定律就能作对此题。

解析: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

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即反射角也增大5°。

D错误。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答案:

A

规律方法:

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

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典型例题3: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同一平面内。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的。

思路点拨:

光的反射是学生探究实验之一,对于实验探究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1)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F上观察到反射光线。

当纸板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入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测量量和实验次数设计表格即可;(3)让光线逆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解析:

(1)把纸板向前或向后转折,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表格内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以及实验次数;如下表。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答案:

(1)在;(3)OA;可逆。

101小帖士:

(1)对于反射定律两角的关系,我们要注意说法,应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二不是入社家等于反射角。

(2)光屏的作用: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光的反射定律可巧记为: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典型例题4:

一束阳光与水平面成40°角,要使其反射光沿水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

思路点拨:

与水平方向成40°角的入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反射有如左下图中甲、乙两种情况,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然后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析:

在甲图中,反射与入射光线夹角为40°,法线应与反射光线(水平面)夹角为20°,有了法线,与法线垂直而且过入射点的平面便是平面镜的位置,

如右下图中甲所示,

;另一种情况如右下图中乙所示,

答案:

70°或20°

规律方法:

要确定平面镜位置,首先需要找到法线,法线应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

三、平面镜成像:

典型例题1:

一个人站在镜子前2.5m的地方,则人和像的距离为__m,人向前1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缩短了__m,此人在镜子中的像的大小将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思路点拨:

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解答。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人和像的距离应为2.5×2=5m。

人向前1m,像也向前1m,故两者距离缩短2m。

像的大小始终与人等大。

答案:

5 2不变

规律方法: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

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由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变化了多少,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化多少。

若变化的时间相等,则物体移动的速度和像移动的速度相等,像相对于物体的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

(2)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我们平常说的所谓远小近大,只是人的视觉造成的错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知道,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因为人的大小没有变化,所以像大小小变;而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变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在变小,从而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在变小。

典型例题2:

(给出物体和平面镜,作出平面镜内物体的像。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思路点拨: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和平面镜内的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所以,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是物体和像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BB”,做出BB”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平面镜,再根据平面镜位置确定点A的像,连接A”B”即为物体的像。

答案:

见下图

规律方法:

(1)在作图时,一定要注意所画的线都是虚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2)做完图,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典型例题3: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存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关系。

(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存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

填“能”或“不能”)。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5)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思路点拨: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像的原因是因为像是虚像,我们没有办法确定它在哪里,用蜡烛与像重合,也就确定了像的大小及位置,我们这样确定像凭的是视觉效果相同,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或等效代换。

解析: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研究像的大小、倒正及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等,采用玻璃板的目的是利用了玻璃板能透光,在物A侧能观察到另一侧的情况,这样当A的像与另一侧B重合时,说明B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用刻度尺测出A、B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就可判断两距离大小和像的大小。

当取走B,放上光屏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而只能用眼睛存物一侧观察玻璃板才能看到,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当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

(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 虚(5)不变(6)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各成一个像。

规律方法:

实验时,平面镜要与桌面垂直,以防止无论怎么移动蜡烛也不能和像重合这种现象发生。

四、光的折射:

典型例题1: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是(  )

思路点拨: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会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析: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从图上可以看出A项符合此情况;B选项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错误;C选项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错误;D选项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在法线同侧。

故选A。

答案:

A

规律方法:

(1)分析光路图时先要确定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还是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中。

(2)正确把握折射规律中“两角”关系: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无论

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大。

有不少同学因不能正确理解“两角”的关系而出错。

典型例题2:

一束光线在空气、玻璃两种物质的交界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试在图中找出界面的位置;确定入射、反射、折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指出哪一侧是空气,哪一侧是玻璃?

思路点拨: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是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结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来决绝此题。

解析:

从图中各线段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由于BE⊥CG,则该两线中必有一条是法线,另一条是界面。

又由于相邻的两个角∠AOG=∠FOG,则线CG必是法线,BE是界面。

AO和OF必有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而OD一定是折射光线。

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可确定A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

∠AOG=60°是入射角,∠FOG=60°是反射角,∠COD=90°-50°=40°是折射角。

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界面BE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答案:

界面:

BE,入射光线:

AO,反射光线:

OF,折射光线:

OD图如下,BE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规律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在于:

(1)找到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

(2)找到相邻且相等的两个角,由反射定律知,该两角的共用线必是界面的法线,与法线垂直的另一直线为界面;(3)应用光的折射规律,判断其他问题(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介质分布等).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具体运用.

典型例题3: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了光斑;

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

思路点拨: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选项必须符合折射的特征。

 解析:

A选项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选项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水中的“白云”是白云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选项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是由于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就觉得筷子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规律方法:

发生折射时的两种介质是任意的,不一定必须有空气。

如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或从玻璃中斜射入水中时,都会发生折射。

即使是同种介质,若介质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

典型例题3:

请用作图法说明叉鱼时,为什么有经验的渔夫总是向看到鱼的下方叉鱼?

思路点拨:

人在岸上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解析:

A点的鱼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进入空气中后远离法线,射入人的眼睛,而人眼由于错觉,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而形成的虚像,所以比实际位置高的A’点,所以看见水中的鱼,实际是变浅了的鱼虚像,所以渔夫总是向看到鱼的下方叉鱼如下图所示。

答案:

见下图

规律方法:

常见的生活现象都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

(1)从空气看水中物体:

水中鱼、石头等物体的位置变高,池底的位置变高,池水变浅。

(2)从水中看岸上物体:

岸上的树木、人、建筑物变高。

(3)海市蜃楼:

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传播路线发生弯曲形成的,这也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4)星星闪烁:

大气层密度不稳定,星星发出的光在穿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断改变,使我们看到的星星位置不停晃动,形成了这种现象。

典型例题4: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从进入玻璃到离开玻璃后光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思路点拨:

光在穿过从玻璃砖时,在上下表面发生两次折射,上表面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表面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析:

在上表面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发生折射,过入射点垂直上表面作出法线,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到下表面时,发生折射,过入射点垂直下表面作出法线,在玻璃砖表面下侧空气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向延长折射光线,即为像点S′的位置。

答案:

见下图

规律方法:

(1)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不管是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还是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始终是空气中的角大。

(2)当光线垂直于界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

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

中,光线的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是不变的(沿原路返回),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