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469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A卷 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含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2.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映了

A.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

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

C.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

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

3.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赢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4.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6.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

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及“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7.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

这一思想

A.是对“知识即美德”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8.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

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

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9.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

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

“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11.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由此可见

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

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

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12.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

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流传范围广B.反映社会生活C.富于观赏性D.体现文化融合

13.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

“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

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

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

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14.下图为明代与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

A.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

B.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

C.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D.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

15.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科学概念的每一种主要的假设——原子是构成自然的坚固的、不毁的、独立的砌块,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一切现象具有严格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对自然进行客观的观察是可能的——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

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进行理论综合

B.《物种起源》发表改变了人们世界观

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量子论建立起对物体研究的宏观视角

16.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7.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

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这说明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18.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19.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

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

”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2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1.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22.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23.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

“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24.2000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

2005年,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

这一变化说明了

A.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

B.教育面貌彻底的改变

C.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

D.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5.“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

”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梁启超先生曾说:

“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在这里,我最赞成梁启超先生的话,因为阳明学说正好像给一个已失去思维能力的人注射了一针健脑滋补剂,使凝固的思想活跃起来。

……王阳明不仅提出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以孔子为至圣的当时,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

他实际上是否定了圣人和众人之间的差别,树立起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王明认为: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白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你看满街都是圣人。

——摘自诸焕灿《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解放作用》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

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

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

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

……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阳明学说”的内容和梁启超肯定王阳明学说的理由。

(7分)

(2)有人把王阳明称作“中国的马丁.路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理解。

(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

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

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

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

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

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

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

梁启超认识到:

“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

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

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

”“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梁启超依靠东方“固有文明”拯救世界的主张。

(6分)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答案

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的直接目的是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而不是使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C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直接政治效果,排除。

【答案】C

2.【解析】商鞅变法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汉宣帝和曹魏时期否定“父子别居”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重视家庭人伦亲情,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家庭有利于赋税的征派,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优劣,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

3.【解析】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错误。

【答案】C

4.【解析】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说明《太极图说》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并不能认定它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毕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东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义元素,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万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B项;《太极图说》中“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用语,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始终”“生死”“善恶”等用语则说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故D项排除。

【答案】C

5.【解析】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特点,故D项排除。

【答案】B

6.【解析】材料信息是,颜元等人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君主专制,主张恢复分封制。

这是当时反专制思想的反映,故D项正确;主张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错误;材料和土地私有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7.【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正确;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并非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B错误;材料强调幸福标准取决于“品德”,不是“个人主观感受”,排除C;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唯物论相对,材料无法体现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排除D。

【答案】A

8.【解析】14-16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时期,“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用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其目的是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教会的冲击,这恰恰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人权至上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故A项排除;至于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哪里,材料没有说明,可排除C项;开启了宗教改造的是马丁路德,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9.【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垄断和把持翻译《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但在宗教改革期间,威克里夫和其弟子打破了这一规定,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这有助于人们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使人们可以自由理解《圣经》的教义,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说法夸大了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的作用,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主意识问题,故D项排除。

【答案】B

10.【解析】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B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D

11.【解析】根据“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可知,白居易非常重视诗歌的平易通俗,广受民众欢迎,故A正确;材料反映白居易的诗歌很受欢迎,与商品意识无关,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学繁荣,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技术进步,排除D。

【答案】A

12.【解析】从材料“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中可以看出,元杂剧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增加了元杂剧的观赏性,故C项正确,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流传范围广和反映社会生活,故AB项排除。

【答案】C

13.【解析】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

A明显与史实不符。

明清古典小说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但与材料不符,故不选C。

戏曲兴盛确跟民众需求相关,但也与材料含义脱离,故D错误。

【答案】B

14.【解析】第一幅明代图中写到“一臂国在西海之北,其人一目一孔一手”,反映出世人对异域停留在想象空间,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观察第二幅清代图中并结合所学可看出所画之异域人物已基本接近当时人物的身体特征、着装打扮等,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已有较多真实的接触,了解了他们。

对应时空可得知,这主要得益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D正确;宫廷画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的绘画,题中图片是对异域人物的描绘,A错误;第一幅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反映西方人野蛮,B错误;材料反映中国与世界有较多接触后,对异域人物的描绘趋于真实,无法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排除C。

【答案】D

15.【解析】经典力学体系确立与17世纪末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故B错误;材料“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反映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故C正确;量子论主要是研究微观世界,不是宏观,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6.【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界中的认识不能够套用到人类社会领域,B正确;材料是马克思对生物进化论的认识,马克思并没有讲到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进化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C错误;马克思认为,所谓的生存斗争,不能运用于人类社会,D错误。

【答案】B

1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现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可知,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未体现英国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C

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

立宪派主张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A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

故D项错误。

【答案】B

19.【解析】根据材料中利玛窦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并在传教中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体现了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D正确;题中利玛窦传教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只是其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天主教教义与儒家经典融合,故A错误;利玛窦到中国进行传教,尽管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尊重了中国习俗,但并没有背离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故B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利玛窦在中国进行传教的过程中尊重中国习俗,并没有关于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内容,故C错误。

【答案】D

20.【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

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

【答案】A

21.【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答案】C

2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突出了思想解放的价值,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