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
题型:
【文言现象: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目录:
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
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
第9课《三峡》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略无阙处:
②或王命急宣: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回清倒影:
⑦空谷传响:
⑧晴初霜旦: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清:
①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以:
①不以疾也: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③以刀劈狼:
④徐喷以烟:
属:
①属引凄异: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绝:
①哀转久绝:
②佛印绝类弥勒:
③沿溯阻绝: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四、课内简答题:
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略无阙处:
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②或王命急宣:
古今异义,古义:
有时;今义:
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今异义,古义: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古今异义,古义:
甚,很。
今义:
好。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⑥回清倒影: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⑦空谷传响: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⑧晴初霜旦: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
2、一词多义:
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如果
清:
①清倒影:
名词,清波
②清荣峻茂:
形容词,清澈
以:
①不以疾也:
如
②以土砾凸者为丘:
当做
③以刀劈狼:
把,拿
④徐喷以烟:
用
属:
①属引凄异:
(动词)连接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绝:
①哀转久绝:
消失
②佛印绝类弥勒:
极
③沿溯阻绝:
隔绝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
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课内简答题:
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峡窄)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答:
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
答:
先总写地形地貌,再写三峡的不同景物,符合地理著作的一般要求,同时为下段写江水的大、急作了铺垫。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
①夏季:
水势迅急凶猛;②春冬:
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
萧瑟凄凉。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
答:
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
②四时俱备:
③晓雾将歇:
④晓雾将歇:
⑤夕日欲颓:
⑥古来共谈:
⑦五色交辉: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
①自康乐以来:
②自非亭午夜分: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
书:
①谢答中书书:
②谢答中书书: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
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参考答案: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
①四时俱备:
古今异义,古义:
季节,今义:
时间
②四时俱备:
古今异义,古义:
具备,今义:
准备、具备
③晓雾将歇:
古今异义,古义:
消散,今义:
休息
④晓雾将歇:
古今异义,古义:
清晨,今义:
知道
⑤夕日欲颓:
古今异义,颓古义:
坠落,今义:
消沉,委靡
⑥古来共谈:
古今异义,谈古义:
称赞,今义:
谈论
⑦五色交辉: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
欲:
①夕日欲颓:
将要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
①自康乐以来:
自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
和。
书:
①谢答中书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
书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
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答:
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答:
句中“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其中的情感。
“乱”巧妙地体现了猿和鸟叫声的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是一种不规则美,通过“乱”字,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沉鳞”指潜游在水中的鱼,运用了借代)“竞”字生动地描绘了鱼争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景象。
这两个字使文章生气盎然,富有情趣。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起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用:
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比喻相当)的得意之感。
第10课《记承天寺夜游》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月色入户: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盖竹柏影也: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相与步于中庭:
⑨怀民亦未寝:
2、一词多义:
与: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念无与为乐者:
遂:
①遂至承天寺:
②遂迷,不复得路:
寻:
①寻张怀民:
②未果,寻病终:
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空谷传响:
③而或长烟一空:
3、特殊句式: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解衣欲睡:
④盖竹柏影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复杂又旷达情怀的语句:
四、课内简答题:
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3、《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今异义,古义:
只是,只;今义: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今异义,古义:
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
名词,耳朵。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今异义,古义:
不追名逐利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④月色入户:
古今异义,古义:
窗(门户)户;今义:
住户、人家。
⑤念无与为乐者:
古今异义,古义:
考虑,想到;今义:
纪念,思念。
⑥盖竹柏影也:
古今异义,古义:
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
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⑦相与步于中庭:
古今异义,古义:
院子里;今义:
庭子中间。
⑧相与步于中庭: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散步。
⑨怀民亦未寝: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睡,卧。
2、一词多义:
与:
①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
②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遂:
①遂至承天寺:
于是
②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寻:
①寻张怀民:
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
不久
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
②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
③而或长烟一空:
消失,消散
3、特殊句式:
①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②但少两人如吾两人者耳:
倒装句,定语后置,应为“但必如喜两人者闲人耳”。
③解衣欲睡:
省略句,省略主语。
④盖竹柏影也:
判断句。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理解性默写: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复杂又旷达情怀的语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课内简答题:
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答: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3、《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窥谷忘反:
②千转不穷: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④经纶世务者:
⑤鸢飞戾天者:
⑥蝉则千转不穷:
⑦窥谷忘反:
⑧风烟俱净:
⑨任意东西:
⑩皆生寒树:
⑪互相轩邈:
⑫猛浪若奔:
⑬负势竞上:
⑭横柯上蔽:
⑮望峰息心:
⑯皆生寒树:
2、一词多义:
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猿则百叫无绝:
上:
①负势竞上:
②横柯上蔽:
无:
①直视无碍:
②猿则百叫无绝:
百:
①一百许里:
②猿则百叫无绝:
直:
①直视无碍:
②争高直指:
负:
①负势竞上:
②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穷:
①蝉则千转不穷:
②穷冬烈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于)箭:
③(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
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
水“异”在哪里?
6、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窥谷忘反:
通假字,“反”通“返”,返回。
②千转不穷:
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今异义,古义:
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今义:
或许,应允,赞许等。
④经纶世务者:
古今异义,古义:
筹划、治理。
例句:
今义:
整理过的蚕丝,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⑤鸢飞戾天者:
古今异义,古义:
至。
今义:
罪恶。
⑥蝉则千转不穷:
古今异义,古义:
穷尽。
今义:
贫穷。
⑦窥谷忘反:
古今异义,古义:
看,观察,侦探。
今义:
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⑧风烟俱净: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消散。
⑨任意东西: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
⑩皆生寒树:
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人觉得有寒意。
⑪互相轩邈:
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⑫猛浪若奔: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⑬负势竞上: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⑭横柯上蔽: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⑮望峰息心: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停止。
⑯皆生寒树: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2、一词多义:
绝: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极。
②猿则百叫无绝:
断,停,消失。
上:
①负势竞上:
向上。
②横柯上蔽:
在上边。
无:
①直视无碍:
没有。
②猿则百叫无绝:
不。
百:
①一百许里:
确数,十的倍数。
②猿则百叫无绝:
概数,表示、多。
直:
①直视无碍:
一直。
②争高直指:
笔直。
负:
①负势竞上:
凭借。
②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穷:
①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
②穷冬烈风:
深。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主语省略。
②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③(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句,省略主语“高山”。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翻译: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翻译:
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翻译: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翻译: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翻译: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翻译: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内简答题:
1、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2、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
①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②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3、“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答: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