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35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docx

云南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云南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云南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冯骥才

在北欧,尤其是奥斯陆的大街上,你会感到城市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它没有历史与现代的断裂与分离,而是和谐地浑然一体。

这不仅是建筑外部,连建筑内部乃至家具风格也是一样。

今天的他们依旧喜欢用新鲜的原木把屋顶装饰得像昔时的农舍,喜欢木头立柱,喜欢没有花纹雕饰的桌椅,喜欢用光洁的木板组合起来的衣柜与书架;但这不是不动脑子地去模仿传统,而是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包括精细的切割与抛光的技术,而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

他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即北欧传统审美的简朴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中国就麻烦多了。

自汉唐以来,中原汉文化的审美似乎一贯而下。

特别是明代的审美雍容大气、敦厚沉静,从中可以清晰看到汉之博大与唐之沉雄。

然而到了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驱使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特别是乾隆盛世,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走到极致,完全脱离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

可是到清代中期之后,国力的衰败便使这种奢华的追求无法企及而日渐粗鄙,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破坏。

此后则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在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已不被提倡。

当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时,我们已经无所依据和无所凭借。

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乱撞。

或是呆头呆脑的仿古,或是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如何在审美上从传统向现代过渡,成了当代文化的大难题之一。

没有现代审美,也就提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

而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过渡,不是听凭自然,稀里糊涂地完成的。

我想它两方面。

一方面是经过知识界,即建筑界、艺术界、设计师等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

另一方面则是公众的认可。

因为,只有成为集体审美,才是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质。

然而,我们至今还没有把美育列入素质教育;还有,知识界的努力是重要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去克隆舶来的现代,或者在传统中找卖点,我们自己的现代审美则无法建立起来。

我很欣赏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这是一种积极和精心的努力。

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更大的文化问题是我们的现代审美。

而这种时代审美是不会自动换与完成的。

如果现代文化建立不起来,留下的空白一定会被商业文化所占据。

就像当前充斥我们社会的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

(有删节)

1.下列关于暴发户审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暴发户审美在清代已经出现,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们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变异。

B.到乾隆盛世时的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极度追求审美的繁缛与炫富感,使中原汉文化传统审美的厚重与含蓄荡然无存。

C.暴发户审美表现在没有自己的时代社会审美,要么仿古,在传统中找卖点,要么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做现代秀。

D.整个社会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必然造成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从而出现暴发户审美。

答案]D(原文中,国民的美育和审美品格不被提倡的原因是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不爱红装爱武装时代。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北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浑然一体,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整体性。

这表现在城市建筑的外部、内部以及家具风格上。

B.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国力逐步衰败,对生活文化表面化奢华的欲求无法达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遭到了破坏。

C.北欧人使传统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的文化主体元素,已经成功地将自己传统审美的简朴化为现代审美的简约。

D.北欧人从传统到现代的审美成功过渡一方面知识界长期的创造性的努力与探索,另一方面公众的认可。

答案]C(原文中使其成为现代审美中一种自己文化主体元素中的其特指加进去一种后工业时代崇尚的简约美与现代科技能力的传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现在如果到北欧旅行,在繁华的都市中还能看到像农舍一样的屋顶,房子里还有很多没有使用油漆的器具。

B.奥运会中的中国印、祥云和开幕式中画卷的设计表明,中国的知识界作出了杰出努力。

未来粗鄙又浮躁的暴发户审美必然会消失。

C.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后一段时期以及我们现在的社会,审美观念是不同的,看来审美跟时代的崇尚有关。

D.把文化古迹一概拆除,大干快上,或者一味保守,甚至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建一些不伦不类的古迹,这两种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答案]B(由当然,还嫌太少,还只是在设计范畴的个别成功的范例可以确定,杰出努力、必然消失是武断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芾字叔章。

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

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

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

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成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

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

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

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

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

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

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十二月,城围益急。

诸将泣请曰:

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

芾骂曰:

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

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

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之。

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佐出。

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

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

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而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

芾亦引颈受刃。

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乃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

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

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答案]B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略通大意,然后根据主要的虚词、动宾关系、事件的发展进行断句,有时还要考虑句式特征。

如本题中,犹神明是对望之凛然的进一步解释,二者中间不能断开;奖荐之中的之做奖荐的宾语,其间不应断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又称荫庇。

B.稽籍出赋指查验户籍来摊派赋税,这样做可以保证人们缴纳赋税的公平性。

C.保伍是古代的一种户籍制度。

百姓五户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故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古代将夜间分为五更,五更也叫五鼓,三鼓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那五鼓就是丑时。

答案]D解析:

三鼓相当于十一时至一时,刚好是子时,一鼓是一个时辰,五鼓和三鼓差两个时辰,五鼓应是寅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芾精明强干。

他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代理湘潭县县令,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李芾坚决抗敌。

元朝大军围城,他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将士,斩杀招降者示众。

C.李芾义不受辱。

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他与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后,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以免被俘受辱。

D.李芾勤于政事。

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答案]C解析:

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中饮达旦后的内容可知,命令部下杀死自己和家人是除夕后一天的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O分)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答案]城中的箭用完了,有旧箭都是羽毛坏了的,李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齐备了。

(关键词:

矢、败、括、具各1分,句意1分)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

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之。

答案]国家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的原因,就是为了今天。

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他。

(关键词:

所以、厚、第、戮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芾字叔章。

最初他因恩荫补任南安司户,征召为祁阳尉,出来赈济灾荒,就有了名声。

当时永州盗贼兴起,朝廷招抚他们,一年多都没能平定。

李芾和参议邓坰带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他们的巢穴,抓获强盗头目回来,剩下的同党于是被平定。

代理湘潭县县令,县里有许多大户人家,以前的县令不敢冒犯他们,李芾查验户籍摊派赋税,不避权贵豪强,县里的赋税徭役非常均衡。

成淳元年,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

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率军入侵潭州。

李芾派他的大将于兴率兵在湘阴抗击敌人,于兴战死。

九月,他又调吴继明出来抵抗,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敌人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城池,李芾情绪激昂地登上城墙,和各位将领划分区域防守,百姓中年老体弱的也都出来,结成保伍来协助他,没有命令就集合在一起。

城中的箭用完了,有旧箭而羽毛都坏了,李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齐备了。

又为吃饭没有盐而苦恼,李芾取来库中积存的盐席,烧了取盐供给他们。

有被打中受伤的,李芾亲自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的道理勉励那些将士。

死伤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人们还悲愤地登城殊死战斗。

有前来招降的人,李芾就杀了他来示众。

十二月,城被围攻得更加紧急。

诸位将领哭着请求说:

事情紧急啊,我们这些人为国战死可以,老百姓怎么办呢?

李芾骂道:

国家之所以平时优厚地供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

你们只管拼死守卫,有再说这样话的人我先杀了他。

除夕,敌人大军登城,打得稍稍退后一点,立即又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而上,衡守尹谷和他的家人自焚,李芾下令用酒祭奠他们。

趁机留宾客和助手一起饮酒,夜间传令,还亲手写尽忠二字为号,喝酒喝到早上,宾客和助手走了。

李芾坐在熊湘阁召来帐下的沈忠,送给他金子说:

我的力气用尽了,理当去死,我的家人也不可被俘虏侮辱,你把他们全杀了,然后杀我。

沈忠趴在地上叩头,用不能这样做来回绝他,李芾坚决地命令他,沈忠哭着答应了,拿酒让李芾的家人全都喝醉,才一个个杀了他们。

李芾也伸过来脖子赴死。

沈忠放火烧了李芾的住宅,回家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到着火的地方,大声痛哭,全身趴在地上,就自刎了。

李芾为人刚正耿直,不畏强暴,遇到事情精明机敏,奸诈狡猾的人不能骗过他。

并且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没有疲倦的神色,夜里到了三更才休息,五更又起来处理政事。

他看上去威严犹如神明一般,却喜欢贤才、礼遇贤士,接近他感觉他很温和,即使有一技之长或做一点好事他也不忘赞扬推荐他们。

李芾生平做官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村晚

茅塘马上

雷震

贺铸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中诗人利用这一意象营造的意境。

(6分)

答案]第一首诗:

诗人把池塘、远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勾勒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象被山口衔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营造出宁谧安适的意境。

(3分)第二首诗:

写出了池塘边秋日黄昏颜色浅淡的太阳即将落下的场景,一个薄字,突出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淡的意境氛围。

(3分)

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请概括说明。

(5分)

答案]第一首:

诗人表达了对山村自然风光,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2分)第二首:

侧重表达诗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慨,以及因而向往羡慕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了隐退田园之意。

(3分)

附赏析

《村晚》

陂(bi):

指池塘。

衔:

口里含着。

漪:

水波纹。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

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

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

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茅塘马上》

贺铸的《茅塘马上》抒发自己思退欲隐的情怀。

这首诗是在诗人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管界巡检(一种小官)时作。

诗开头一句写出了那种失意情怀:

壮图,是过去的抱负;忽忽,形容时间的流逝;负当年,写官场的失意。

诗人豪情满怀,无奈仅是区区巡检小职,只能在田野间巡视,白白地消磨时光,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这怎不使人忧闷、痛心!

第二句写诗人回过头来看到牧童,顿生羡慕之情,认为还是牧童生活得有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三、四两句道出了牧童生活的快乐:

在浅浅的池塘边,在淡淡的秋日下,牧童仰卧牛背之上,悠然地看着青天,这正是对过我贤的注脚。

牧童之所以过我贤,过就过在自在、闲适、没有烦恼,我与其在官场混日子、挨光阴,不如学牧童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吧。

诗人隐退之意不言而喻,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艺术特色:

理语入诗,富有理趣。

《茅塘马上》以牧童生活作为根据,进行议论、说理,这同宋绝句中《观书有感》(朱熹)、《题西林壁》(苏轼)等是极其相似的。

过去有人认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语),是批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同上)的。

但这首诗并不是空洞的议论、枯燥的说教,而是形象地议论、感情的述理,这就别有一番情趣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揭露和控诉了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杀羊

远山

厨子大平面对一只母羊,一只怀了四个月身孕的母羊,他就想起了怀孕的妻子,再也下不了手。

老实讲,大平不能算是厨子。

虽然当初招他到宾馆来,讲的是当厨子。

大平到宾馆后,才被分工杀羊。

两天杀一只羊。

大平是抱着到宾馆当厨子的想法来的,没承想却做了杀羊的屠夫,闹得浑身一股子腥膻味儿,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

大平杀羊只杀母羊,而且是怀了胎的母羊,因为有人喜欢吃羊胎,据说羊胎这东西,吃了很补。

公羊从来不杀。

一刀下去,两条命就结果了。

心软的人下不了手,快上断头台的薄命羊咩咩一叫,手就禁不住抖动,刀把子也软了。

羊生性柔弱老实,没有点铁石心肠,断断练不出杀羊手艺。

在大平之前,宾馆招来了一位,一只羊没杀,就逃走了。

临走还搁下一句话:

我宁可去杀人。

大平心不软,比石头硬。

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大了有一回因帮哥们出气,两肋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因而蹲了两年局子。

这只母羊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平,浑身哆嗦起来,眼里滚着大滴大滴的泪,嘴里咩咩叫得让人心酸。

这只羊甚至伸出舌头,讨好地舔着大平握刀的手。

大平的手热辣辣地疼。

羊舌如同一把刀,一刀过去,似乎就刮去他手背一层皮。

大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羊脑袋,一路下去,又摸到了圆鼓鼓的羊肚子。

大平昨晚上,也摸过妻子的腹,妻怀孕七个月了,他趴在妻的腹上能听到胎儿怦怦的心跳声。

大平因此很激动,他不久就可以当爸爸了。

大平默默地看了一会儿可怜的母羊,对羊说:

对不住了,我不杀你,我的饭碗子就得丢。

大平的饭碗子来得不易,他从局子里一出来,没人要他。

幸亏他有一门远房叔叔在县里当着局长,局长叔叔找到宾馆的经理,经理才给了大平一个当厨子的饭碗儿,不易呀,大平好烟好酒没少给叔叔和经理送。

羊又咩咩叫起来,像一个妇人在哭,几多悲哀,几多凄凉。

羊之将死,其咩也善。

大平举起的刀,犹豫了。

他又想起了妻子,想起了妻子肚里的孩子。

正是为了妻子,为了未来的孩子,他得杀羊,他得当厨子,挣钱养这个家。

自古猪羊一刀菜,我不杀,别人也会杀,断没有猪羊不被杀的理儿。

于是,大平又挥刀冲向母羊,谁想这只羊扑通跪下了,冲着大平不停地磕起头来,咚咚响,地上马上起了细微的尘土。

这只母羊,会不会是人变的,咋这么通人性呢?

大平实在下不了刀,他妥协了,投降了,向一只母羊缴了械。

晚上,宾馆来了贵客,又要吃羊胎,席上却没有端上来。

经理寻根查源,原来竟是大平没有杀羊。

经理气急败坏,找到了大平。

你知道吗,你小子可捅了大娄子,我非开除你不可。

这羊胎是李县长要吃的。

李县长身体虚,每天都得吃羊胎补一补。

现在,李县长就坐在了席上,你让我怎么交代?

得罪了李县长,我非把你当羊胎做了,给李县长吃。

你真不是东西!

经理暴跳如雷。

大平却不动声色,冲经理冷冷一笑,扭头去了,只给经理留下个背影。

两个月后,大平的妻子生下个女孩。

羊年生的,小名就叫了个羊羊。

(选自2015年8月《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大平当初进宾馆的目的是当厨子,可是却被分工杀羊,做了屠夫,这主要是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B、小说特意交代了宾馆在大平之前招聘的那位宁可去杀人也不宰羊的杀羊者,目的是为了衬托大平心如石硬的性格,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大平新婚的媳妇腻歪他,嫌他羊(洋)气,讥讽他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说明她善良温顺,但尽管如此,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

D、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母羊临宰前的一系列动作令人心酸、心软,特别是把大平摸母羊肚子与摸妻子孕腹、听到胎儿心跳声这些细节在一起,生动细腻,催人泪下。

E、大平由心狠宰羊到后来坚决拒绝并辞职的故事,揭示了当下社会人际关系冷漠,对生命漠视,缺乏应有的关爱之心,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DB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

A说因为大平厨艺不精,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于文无据;C项为了生活她还是坚决支持大平宰羊的表述不当。

本文第三段连新婚的媳妇都腻歪他,说他羊(洋)气,再长俩犄角,简直就成了一只羊,可以看出大平的媳妇并不支持自己的丈夫宰羊,但为了生活,她也没有强烈反对;E项呼吁人们要关心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无中生有,盲目拔高

(2)小说特意交代了大平蹲了两年局子的前因后果,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表现大平心硬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

既为下文大平杀羊的情节做铺垫,也为下文大平坚决辞职埋下伏笔,有利于全文故事情节的展开。

与宾馆的经理、李县长等人的所作所为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小说主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小说赋予了主人公大平哪些具体鲜明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勇猛但鲁莽,有一定的正义感。

他从小就爱打架,是个使刀弄棒的主儿,因帮哥们出气,两胁插刀,一刀捅了泼皮无赖的大腿。

心地善良。

虽然做了是宰羊的工作,但也是为生活所迫。

最后放弃对母羊的宰杀,说明他虽然表面心不软,比石头硬,但内心深处的怜悯之心并没有丢弃。

能守住人生底线。

尽管找工作不易,但为了内心的善良,不畏强势强权,坚决辞职。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文中画线部分是小说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你如何看待?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没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大平宁愿辞职也不杀怀孕的母羊,主要原因是想到了正怀孕的妻子。

这样处理结尾,正好前后呼应,令故事情节生动完整。

小说的题目是杀羊,但大平最终并没有杀母羊,而新生的女儿又叫羊羊,以恶开篇,以善结尾,寓意深刻。

以妻子平安生产女儿羊羊为结尾,令主人公大平的形象日趋完美,隐含善有善报的思想理念。

小说这样优美的结尾,更能揭露批判社会上那些残忍的行为。

倡导人们向善、博爱,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旨意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秋瑾:

单纯中的高贵

吴先宁

1907年7月15日清晨,秋瑾走出仅关了她三天的山阴县署牢房,走向刑场轩亭口。

她的脚上了铁镣,两手反绑,身后是几个士兵端枪警戒,两旁还有山阴县都戎府、省派练军、山阴与会稽两县巡警弹压。

与官府戒备森严、高度紧张的状态相比,秋瑾则显得平静而从容——她身穿玄色生纱长衫,足蹬皮鞋,就像平时在街头漫步。

她没有喊激昂的口号、发临终的血誓,也没有绝望或伤感,有的只是平静和从容,以及在这种平静而从容之中透出的难以言表的尊严和高贵。

秋瑾的革命之路,与许多男性革命者不同。

最初的激发,于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1903年的北京之行是秋瑾人生的分水岭。

那一年,她的丈夫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

他们的邻居是一位颇有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女子吴芝瑛。

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义结金兰。

通过吴芝瑛,秋瑾经常看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新书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神州大地危象丛生,秋瑾读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以后,深受感动,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

她赋诗言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以后,秋瑾就穿起男装,表示永不再穿清朝女服。

秋瑾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与整天热衷于官场应酬的丈夫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

这是秋瑾对自己婚姻的感叹。

19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