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神话.docx
《中秋节的神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的神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秋节的神话
中秋节的神话
篇一: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
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5.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附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篇二: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
?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
?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
秋?
字的解释是:
?
庄稼成熟曰秋?
。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
中秋?
这天作为节日。
?
中秋?
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
秋报?
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2-5]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
然后扩散到民间的。
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
?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而且?
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吴自牧《梦梁录》说:
?
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
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
?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
其祭果饼必圆?
;各家都要设?
月光位?
,在月出方向?
向月供而拜?
。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
?
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
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
?
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
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
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
?
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
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
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
?
?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
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
?
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
烧斗香?
、?
走月亮?
、?
放天灯?
、?
树中秋?
、?
点塔灯?
、?
舞火龙?
、?
曳石?
、?
卖兔儿爷?
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
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
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
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
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
?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
霓裳羽衣曲?
。
5.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
篇三: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
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