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22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前重点规划.docx

上海前重点规划

上海2028年前重点规划

1.马桥森林体育城:

森林体育和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区,规划范围在铁路闵吴线以北,闵行区界和沙港之间,有必要调整归并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农民动迁基地,大规模建设低密度住宅区和培训、研发综合基地。

2.上海化工区:

包括漕泾主区、柘林新市镇和奉贤、金山两区的配套园,注意与海湾大学城的协调和隔离

3.松江新城:

包括以大学城、泰晤士小镇、新城枢纽、行政文化景观区为四个节点的36平方公里新城区,和二期广富林、永丰高铁枢纽地区的后续开发,以及10平方公里旧城区的整顿;注重与东片的新桥总部园区和车墩镇松江保税区的协调,并逐渐调整石湖荡地区建设,以及预留24、25、26和1号线等轨道交通进一步实施的空间。

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4.罗店新市镇:

是宝山区沪太路发展轴的枢纽,以水乡古镇和北欧风情结合,发展特色杜市工业,保护生态,疏散城市人口提供合理成本的居住,实现农民生活城市化,注重组团和传统市街商业形态的结合,与轨道交通7号线及四条快速路紧密联系。

5.临港新城,西起五尺沟和南汇区界,北起大治河,同时还包括奉贤四团联动基地和大小洋山港区,面积为340平方公里。

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规划了自由港区、滴水湖主城区(包括文教、居住、文化休闲和商务功能)、装备产业园区、临港海洋产业区、老港地区的生态科技居住综合区、四团后方物流枢纽、万祥等四个镇级综合现代社区。

规划了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廊道等为骨干的公交系统,以及贯穿全城的生态体系,着力发展贸易、物流、会展和装备、汽车、环保、光电子、航空等制造业,也是上海今后发展先进制造业最主要的基地。

他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完全新建的城市,建设的规模达到了江浙地级市的主城区水平。

滴水湖主城区按照还沪天际线和十个组团功能分区的要求,在21号线枢纽站、观海公园北侧的“上海之门”商务区和三个湖中心岛屿上布置全城的标志性建筑。

老港地区建设标准看齐东滩生态城。

6.上海国际汽车城:

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远期68平方公里),是嘉定组合新城的专业副中心,也是区域交通枢纽区,与昆山花桥、青浦白鹤联动发展。

在已有的大众汽车城的基础上,力图形成全国最主要的汽车研发、文化、贸易、展示基地。

规划主要有德国风情新镇区、老镇区、制造区、研发区、黄渡居住区、商务联动区、北区枢纽区、赛车特色区、配套区和方泰、娄塘社区及配套产业区,以及望新后备区。

曹安路南侧的商务区建设,要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天际线的保持,力争在开发品位上超过花桥商务城。

7.嘉定组合新城:

规划面积(除安亭外)250平方公里。

主城区在老城区和菊园社区、嘉定工业区、马陆镇区基础上,建设标志性建筑集聚的紫湖、远香湖主轴区和白银路、马陆、南门三个辅助地区中心,并在11号线基础上预留24、25、26号线实施空间,特别注重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达到超过江浙所有县级市中区的水准;南翔则规划建设总部基地、文化旅游和都市工业、休闲居住区;朱家桥地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工业设计核心区;江桥地区以承接中心城人口扩散为主,以西郊苏州河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曹安商贸区为支撑点,整合金宝工业、物流园区等辅助产业。

华亭、徐行、马陆镇东区为备用区。

8.宝山西城区:

在顾村、月浦、杨行地区88平方公里范围内布置。

是中心城人口疏散、服务宝钢的物流和贸易研发产业基地、配套特色产业区;在外环线北侧和主要河道、顾村电台附近布置大型绿地,以宝杨路为城市发展功能布局轴,并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若干进入中心城的换乘枢纽;以杨行、月浦、顾村形成三个大型居住组团;在杨行布置铁路货运枢纽。

9.浦江镇,规划东起林海公路,南至大叶公路,北起外环线,西至黄浦江,面积120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中心城人口疏散区和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的布置区,有世博、四高、经适等专项基地;在江月湖、陈行等地结合航天园区和高新区配套区,形成城镇中心商务节点和标志建筑群,注重贯彻居住区建设的意大利风情。

注意谈家港、鲁汇、召稼楼的风貌保护和旧有集镇改造整合;在黄浦江滨预留将来的滨江商务水门标志性区域,在闸港附近布置休闲度假区和低密度居住区。

10.紫竹科学园区,地处黄浦江急转弯突出部邹家嘴,结合闵行大学城扩建和研发基地建设、公共配套区的布置,重点建设浦江森林半岛区域。

注重与轨道交通和快速干道的分层联系。

11.罗泾地区,是浦钢项目和杂货港、电力能源基地,重点发展直接与钢铁配套的联动产业和都市工业,并布置为专业人员和离土农民居住用的新市镇,配齐公建设施,建设轨道交通枢纽,建设生态专项工程。

12.长兴横沙地区,以隧桥与外界联系,并建设公路与轨道交通长横支线。

长兴岛建设水源基地、造船和装备产业基地;横沙岛建设生态环保基地和度假设施。

建设凤凰、新民两个新市镇。

13.青浦新城及青浦工业园区,青浦新城建设东部公共活动中心区,西部休闲居住区和调整后的中部商贸区,为绿色水都新城;朱家角古镇和新镇以及大淀湖附近为特色居住和总部、研发基地;青浦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支撑地方经济的先进制造业。

规划注重与重固、白鹤、淀山湖、黄浦江上游区域的远期联动,注重轨道交通和城际客运的贯通换乘。

东起油墩港,北至北青路,南起沪青平高速公路,面积82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公共活动中心布置在松泽大道两侧。

14.金山新城,是在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工区之间的海滨新城,规划建设卫青路、城铁枢纽城市沙滩两个商业和商务副中心,以及金山大道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商务和公共活动中心、公共码头、山阳配套都市工业园区等;并逐步改造金山卫老城地区。

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

15.南桥新城,是杭州湾北岸集聚浙江中小企业进入上海和落地产业的桥头堡。

主城区规划东起金汇港,西至竹港,南至大亭高速公路,北至大叶专用快速路。

新建的北部区域为奉浦都市工业园区,东部区域主体为特色商务和公共活动、高级居住区,西部为一般居住和文教区。

在其外围布置以生态农业和游艇港为主的金汇组团和以低密度居住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庄行组团,以滨江居住和游览为特色的西渡组团。

规划面积达124平方公里。

16.周浦中心镇,北起外环线,东起罗南高速公路,南起东塔高速公路,西起林海快速路。

以整顿后的老镇区和秀沿路、周浦东站轨道交通枢纽为节点,以医药产业园区、电信产业园区为支撑,吸引中心城的人口搬迁,注重与浦江镇、航头新场镇、六灶镇的有机组合。

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

17.唐镇新市镇,东起华东路,北起张家浜,南起川杨河,西到外环线,另外包括王港社区,面积20平方公里。

以香华山娱乐城、高科东路总部基地和天主堂附近的轨道交通枢纽为三个支撑点,以高级居住和农民动迁、市区人口迁移为依托,以张江银行卡产业园区和金融信息后台园区等为中点,建设张江功能区域的副中心。

18.曹路新市镇,西起外环线,东至海滨,南起张家浜和浦东运河、合庆镇界,北至五洲大道,面积45平方公里。

以大学城、总部基地和市区人口外迁为依托,结合交通枢纽和滨海生态产业地带的建设,规划为金桥功能区域的东片主体。

19.虹桥枢纽地区,东起外环线,南起沪青平高速公路,西起嘉金高速公路,北起苏州河,面积为70平方公里。

以虹桥枢纽及铁路地下化、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为核心,集合站前综合区、新虹桥生态商务区为商务骨干和中心城与西部城市带的结合点,建设诸光路换乘枢纽;以闵北商务区、华新农副产品批发城集聚中低端产业;保留纪王地区部分都市工业。

除了农民动迁基地外,仅安排诸翟、徐泾东区低级密度住宅区和华新经济适用房基地。

注意主要河道沿线的生态系统和50米限高,以及交通流的停驻与流向。

20.赵巷商贸中心及特色居住区,南起淀浦河,北起徐桥路,东至嘉金高速,西至油墩港和北竿山,以沪青平公路为轴线。

另外包括徐泾镇规划西北区域。

该区域以赵巷超级商贸区为核心,建设大型休闲商务区;注重轨道交通的连通;注重徐泾和赵巷新市镇的中等密度综合区和沪青平公路以南、徐泾镇西北区的高级低密度别墅区的建设,并在北青公路北侧留下城铁通道;联动苏州河沿岸的生态湖沼、低密度研发区等;和重固老镇附近较高密度的居住区。

其目的是不过分增加虹桥枢纽的压力,以及沪青平、苏虹高速的压力;又能与白鹤重固附近地区的高能级规划相衔接。

规划沪青平公路局部地下化。

21.惠南中心镇,北起下盐公路,东至远东大道,南起大治河,西沿沪芦高速公路。

规划定位是两港之间的陆上交通枢纽,上海市东南部的商贸和教育重镇。

规划深化对老镇区的改造,和东部科教居住混合区的发展;利用浦东铁路过境段地下化,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浦东铁路客运枢纽,并在其周边发展商贸区;结合民俗园区和野生动物园,布置三灶低密度居住区;大力发展服务当地经济的南汇工业园区。

22.城桥新城,以陈海公路和鸽龙港形成十字形发展轴线,向北一直延伸到东平森林公园。

主城区抓好改造;西城区抓好轨道交通和越江隧道登陆后配套商贸枢纽区建设;东城区则建设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并向北跨过南横引河;规划崇明南线高速路过境段地下化,形成滨江景观带;中部区域规划会议、生态休闲用地。

与明珠湖、东平公园形成渐进间隔式发展布局。

23.川沙地区一体化:

规划北起川杨河,东至凌空路,南至周祝公路,西至外环线和沪芦高速公路;以浦东运河和迎宾大道形成分区,浦东运河以东,形成依托轨道交通的总部经济和居住区;以西,除保留妙境路以西、三灶港以南的奥运会预留地和环东村联动预留地外,根据现在建成区布局实施充实调整,开发体育场和川杨河滨,置换城南工业园区为功能区公共活动中心;迎宾大道以南区域,除了保留六团和黄楼、六灶三个社区的动迁综合预留用地外,均作为迪斯尼乐园的用地及其联动开发项目;并注重与轨道交通和机场的道路联系。

南汇中北部的罗南高速公路以东、周祝公路以南区域,除了横沔地区布置依托周浦中心镇的部分经济适用房用地外,其余地区作为发展备用地暂保持现状。

24.东滩生态城,规划西起沪启高速公路,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以湿地生态为底蕴,布置泻湖、河网,形成低能耗、高标准居住和特色娱乐服务业、体育及论坛等为特色的国际性示范生态城。

25.金泽新市镇,以金泽镇的古镇改造和水乡新镇开发为主,建设好商塌社区和若干个中心村,形成都市新农业和少量配适性的无污染工业为一体的示范性水乡新农村。

26.枫泾新镇:

以枫泾的传统文化和商贸旅游业为依托,以金山工业园区西部分区的汽车、服装、灯饰等制造业为支柱,建设交通枢纽型北美风情新镇,发展兴塔分区;合理布局居住、商贸、交通、产业、生态、农业用地,形成沪浙交界的一个活力亮点镇。

27.祝桥及临空地区:

北起华夏东路,南起大治河,西起远东大道、下盐路、南六路和凌空路。

这个区域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这个世界最大的枢纽型航空港,结合磁悬浮和轨道交通,发展物流业,合理布局江镇、施湾、盐仓、黄路社区和祝桥新市镇,形成面向川沙、惠南的门户景观和迪斯尼乐园、江浙地区转运的前台服务业布局。

地区规划特别注意在机场跑道的南北两侧布置特色农业保留带,并注意合理的建筑限高。

28.九亭新桥一体化:

整合沪松路南侧居住区,结合南新铁路地下化,打通前往颛桥、莘庄、七宝的直接道路,减轻沪杭高速公路等干道的压力;与4条过境的轨道交通紧密结合开发商业;推进久富、新桥都市工业园区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转化;完善新桥地区的高端郊区型配套设施布局。

注意建筑限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注意原农民动迁点的整合提升。

29.松泖九峰地区:

重点推进国家植物园、华侨城、月湖、紫园、天坑酒店等项目及其周边的高端居住、配套会所及论坛等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小昆山、佘山集镇的功能;完善过境轨道交通和旅游枢纽的布局;适度增强廊道性的绿化。

30.淀山湖地区,整合水上运动中心、大观园、东方绿舟和一系列度假村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合理布局用地,特别是调整淀浦河的定位。

31.航头新场新市镇,西起林海快速路,东至罗南高速公路及宣桥社区,南至大治河,北至东塔高速公路。

在航头形成商贸集聚区,和轨道交通枢纽区;在新场形成古镇旅游区和画家村等;开发和利用境内干河沿岸,建设低密度居住区;建设航头四高社区;依托宣桥社区,加强产业和环保导向管理,提升完善大麦湾工业园区。

32.奉贤海湾地区,在上海化工区和海湾大学城与临港新城保税港区之间,利用28公里岸线,和原有星火工业区、海湾度假区以及海湾森林公园资源,整合沪甬跨海大桥交通用地,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奉城商贸新市镇、头桥工业园区、青村社区、泰日社区等的开发,形成平民化的上海的南郊后花园。

33.七宝莘庄颛桥地区,依托中心城和沪杭发展轴的带动机能和虹桥枢纽的辐射效应,在闵吴铁路以北、沙港以东、沪青平高速公路以南、外环线和4号高速公路以西的区域之间,建设和整合现有居住用地、莘庄工业区和上海航天城;建设七宝商贸旅游、体育休闲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莘庄交通换乘型商业区和闵行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及以水景结合布置为特色的东吴商务区(注意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颛桥元江路总部区,调整提升北桥常青工业园区,重点整合七莘沪闵路轴线城市设计。

注重对颛桥、北桥镇老街等地块的改造,注意合理的建筑限高,注意生态综合效应。

形成上海中心城西南的亮点集聚带。

34.白鹤重固地区,白鹤地区包括北青公路以北、市界以东、嘉金高速和徐泾镇西北边界以西、嘉定区界以南;重固地区包括嘉松中路与松泽大道交叉口附近地区和赵巷镇东部边界以西、徐桥路和盈港路以北、油墩港以东、北青公路以南区域。

白鹤地区定位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总部经济和生态居住区,规划在苏虹高速公路以南、郊环线两侧直到油墩港附近区域建设中高密度的总部经济园区;沿沪宁高速公路南侧和吴淞江滨,建设后现代风情的新市镇,并注意调整整合白鹤镇工业园区和保护开发白鹤镇老区,使之融为一体。

白鹤地区油墩港以东到华新镇境内,其苏虹高速以北区域规划为以金沙江西路和申隆大道为轴线的中等居住区和生态隔离地带、沪西地区体育中心等;其苏虹高速以南区域,规划为交通综合用地和生态用地。

重固地区定位为西部城市发展带的核心区域,以申隆大道和松泽大道为轴线,通过一系列地下道路和对老通波塘水系湖泊的塑造,形成文化公建设施的集聚和与轨道交通的紧密结合;精耕细作地下空间的开发,注重与嘉定组合新城、青浦新城和松江新城,江浙两省和虹桥枢纽区的直达联系,构成类似武汉王家墩、天津于家堡那样的地标式天际线,合理配组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和综合居住用地;在地块内安排地下化的青浦城铁客站换乘枢纽。

同时在松泽大道与嘉松中路交叉口附近安排次要换乘枢纽和与赵巷华新地区规划紧密衔接的城市景观设计群落。

35.郊区中心村,主要在崇明北区、嘉定与太仓和宝山与太仓交界处、金泽和练塘镇、金山区西部、奉贤区海湾地区中北部、宝山区罗店镇东北部等处安排,形成200到1000户不等的,生活设施现代、公共配套城市化、生态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

在规划布局上向香港新界乡郊和深圳郊区看齐。

36.吴泾——浦江地区滨江,即黄浦江中游南段区域,立足于吴泾煤炭化工企业的搬迁,在浦西一侧释放出虹梅南路以东、银都路以南、剑川路和紫竹园区边界线以北的4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能级,并建设银都——芦恒、金都——友谊越江快速路和虹梅快速路、滨江大道以及龙吴路双层道路等工程,加强与浦江镇沿浦路以西滨江的联系;利用滨江轻轨和16号线越江等规划优势,在金都路和滨江大道及与之隔江相对的浦江镇意大利水门(江月湖轴线)、陈行路及车沟桥水门相对处,形成两个江岸景观的构筑物组合,在浦东一侧以中低密度总部经济和居住用地为主;在浦西一侧以中高密度居住和商务商业用地为主,并在樱桃河到虹梅南路之间规划中低密度的居住区和生态屏障。

吴泾地区原有工人新村社区通过部分拆迁和部分保留整顿,改建为苏维埃风情的市井化社区和动迁安置基地。

37.闵行老卫星城地区,包括闵吴铁路以南、女儿泾以东、紫竹园区以西区域。

这一区域定位为机电工业和都市工业基地,以及中等居住和文教为载体的综合社区。

规划搬迁闵行发电厂和热电企业,整顿机电工业区的污染源,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工业历史博览功能,整顿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彭渡附近和昆阳路越江工程节点的生态项目和换乘枢纽建设,扩建闵行铁路货场,充实整顿东川路和江川路社区商业,整合剑川路和沪闵路附近用地发展总部经济;调整滨江功能,合理分区,实现景观的一体化,并整顿沪闵路以东路网和区域内老住宅区。

38.黄浦江上游地区,包括松江区和青浦区境内,东塔高速以南和新浜镇、练塘镇等区域内的黄浦江两岸。

这一区域内,将实施低密度旅游居住区、生态隔离区、生态农业区、新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规划方针。

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保护黄浦江上游的水源质量,大力压缩境内制造业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衡量标准。

39.浦东金桥南区及华夏旅游区,包括龙东大道以南、华东路以东、浦东运河以西、川杨河以北,以及华夏东路以北、成山路延长线以南到三甲港附近区域。

金桥南区西北片通过部分劣势企业的用地置换,转为经济适用房用地;在上川路以东的地块则整合为科研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高科东路以南作为都市工业和园区配套用地以及交通拥地。

三甲港地区和川杨河东段两岸则着力生态工程建设,完善海滨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保留渔港功能。

40.合庆新市镇,规划分为市镇中心区、张江东区产业区(软件园区)、配套商品住宅用地、都市工业区、白龙港向阳圩公用建设及特定产业用地,远东大道以东的生态农业区。

市镇中心区结合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14号线的换乘,建设商业和中小企业办公区,并整合蔡路社区,形成都市新貌;张江东区服从整体规划促进产业升级;配套商品住宅用地规划在浦东运河到凌空路之间;都市工业区规划在合庆港以北到东川路沿线,促进本土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浦东运河具有航运功能,规划适度开阔并留出河岸隔音用的生态绿地。

白龙港特定产业区布置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和建材工业、环保利用产业用地。

远东大道以东的生态农业区,迁并大部分居民点,作为都市旅游基地。

41.华泾镇,包括梅陇镇银都路以北、老沪闵路以东区域,计11平方公里。

规划外环线以北为长桥物流基地和综合居住用地;淀浦河口到徐浦大桥两侧规划水上运动俱乐部和会馆用地;中部规划镇行政和商业中心;华泾港和黄浦江沿岸规划为生态屏障。

整合现有居住区,以及关港、建华园区,发展小而强的科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

推进宅基地改造。

合理布局建筑限高,与黄浦江沿岸和吴泾地区开发相衔接;置换码头用地,改建为中低密度居住区。

注意不过多增加龙吴路沿线的交通压力,注重与15号线和滨江轻轨的对接,建设换乘枢纽用地。

42.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为温藻浜以南、外环线以西的宝山区用地范围,开发机械、环保、装备等行业。

规划形成河道沿线的景观轴线和工业区自身的服务体系,特别注意与规划货运快速通道的联系,不将交通压力转入中心城范围内。

43.黄浦江世博南延伸段,其南界为浦西关港银都路、浦东芦恒路,北界为南浦大桥。

浦西一侧规划范围为内环线——宛平南路——龙华港——龙吴路;浦东一侧为浦东南路——耀华路——济阳路。

这一区域,以世博建设为契机,以快速路网络和轨道交通的有机结合为骨架,推进沿江企业搬迁,发展为综合的商务、外事、会展、居住及公共建设、生态专项用地,以疏解市中心区功能,有利于城市技能提升。

规划在浦东以南码头到卢浦大桥之间,结合世博会主体建筑布置,合理推进会展和商业商务居住项目后续开发,整合地下空间,形成上海国际会展业的核心区;规划在卢浦大桥到川杨河之间的区域,建设以领事机构集聚为特色的,集合标志性商业办公设施的浦江耀华国际商务区;在川杨河到芦恒路之间,规划建设东方体育中心、交通换乘枢纽和世界民居博物园等以及大片的生态专项绿地;在徐浦大桥南侧的生态专项工程用地内,布置部分总部研发区域和公共建设用地。

浦西一侧,则重点放在北段黄浦、卢湾区境内的南园世博地区,通过对工业遗产的置换更新,扩展公共绿地,发展换乘设施,布置生命科学研发基地和会展博览商务用地,呈现小组团分布,与轨道交通密切结合。

在徐汇区境内的中环线以北岸线,结合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调整龙华机场用地为航空及电信产业研发区,并布置龙华地区中心和龙耀路附近的滨江商办居住混合用地,与浦江耀华和东方体育中心隔江呼应;南段则结合淀浦河口节点,规划水上运动和会所、旅游、高尚居住用地。

注意谱系一侧与上海南站、徐家汇副中心开发的联动和与吴泾地区规划的持续性,增加互联通道,整顿区块内已经建成的部分旧小区。

44.黄浦江复兴岛北延伸段,浦西一侧起自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到杨树浦港;浦东一侧起自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到洋泾港。

浦西一侧规划边界在白城路和杨浦货场边界、黎平路、杨树浦路;浦东一侧的边界,在浦东北路、浦东大道。

该区域规划实现两个“主——副”滨江组团的结合,并开发两个结点的城市景观,利用整合区域内的工业遗产。

第一个主副组团,为复兴岛国际政治交流用地主体区和居家桥到东沟港的对应居住、总部基地和生态用地。

第二个主副组团为高桥化工区置换用地的国际居住、研发和生态专项区与军工路、共青森林公园到虬江码头之间的生态旅游研发区。

同时注重开发杨浦大桥、虬江口和高桥港口的城市居住和商务、公共空间节点。

区域内的海军工厂、杨树浦发电厂、国棉十七厂、沪东造船厂、浦东煤气厂、高桥化工厂、上海炼油厂、上海柴油机厂、闸北水电厂等节点,通过保留改造、功能置换、适度留念、嫁接规划等手段,提高与中环线、北横快速路、五洲大道等集散体系和轨道交通的连接性,增加公共开发空间,利用好连带用地和铁路搬迁用地改建为创意、动迁安置、社区建设和水产农产批发集散和交通用地等,将共青森林公园改建为开放式绿地,实施综合平衡布局。

45.张华浜与三岔港地区滨江,浦西一侧为温藻浜到长江西路之间,浦东一侧为港城路到外环线之间;后脚边界分别在军工路和。

这一区域利用可以进入10万吨巨轮的水深和宽度优势,着眼于保留一定的码头物流区和军事用地功能,注重与周围区域的综合平衡和平稳过渡,

46.陆家嘴金融城地区和两桥之间滨江一体化:

立足于建设有国家级、辐射全世界能力的金融产业核心区和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区域,贯彻“一道三区金镶边”的规划原则,调整提升扩展整合现有用地布局。

整个区域需要配适和增强越江交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和过境快速道路体系的布局;其中,对东昌路以北、浦东南路以西的陆家嘴中心区,扩张东昌路沿线地块为摩天大楼后备区,并结合中心绿地的二次开发和上海中心、高宝大厦的用地布局,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连通外滩和北外滩的人行交通传送系统。

整顿早期部分楼宇的外立面,整顿步行体系和公交换乘设施,在世纪大道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地下环路停车网络;楼宇之间增加连廊,提高绿化和道路断面的布置品位。

改造滨江大道,使之形成休闲、停车、防汛、绿化的一体功能。

针对金融城发展的后备用地,将福山路以西的梅园、崂山、乳山新村地块拆除,对少量高层实施整顿整合,结合16号线和2号线、9号线、14号线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上海船厂地块沿江开发,增强东方医院功能,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公共广场、财经传媒集聚区,沿世纪大道、浦东大道、东方路形成建筑立面的一体化,合理布局建筑高度和商业配套,综合开发先进的地下空间体系。

针对金融交易平台和企业总部用地需求,在开发东方路世纪大都会结点以外,拆除竹南和燕乔用地,补强陆家嘴软件园区和竹园地区的地下空间体系,建设中国金融交易广场和国家金融监管驻沪机构项目。

在浦东行政中心地块,结合9号线、18号线、16号线的布局,建设塘东总部园区,以及10号地块的上海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善世纪广场区域的地下环路和商业、创意休闲、张家浜水岸步行体系,开发外围三个站点的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

针对东方路到洋泾港和张杨路到南浦大桥之间的沿江用地布局,建设敞开、有效的高尚居住和部分商业休闲用地,并与保留建筑形成有效过渡;保留民生路粮库用地和北洋泾码头仓库,改建为历史博览和创意休闲区域。

注重与浦东南路、浦东大道沿线的协调定位。

在洋泾地区开发泾南、海事大学、东镇和杨浦大桥匝道地块,开发匝道和海事大学地块的地下空间体系,形成与陆家嘴定位互补的总部和商业、居住综合区;在塘桥地区完善宁阳路到浦建路的地区中心规划,开发宁阳路到塘桥站的地下空间。

在花木地区,结合龙阳路大型换乘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