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847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docx

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2020-2021学年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初二期末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50kg

B.教室门的高度约是6m

C.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是1.65m

D.一名中学生行走的速度约是20m/s

2.古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中,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应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A.河水B.河岸边的树C.诗人乘坐的船D.山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扬声器发声不需要振动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

5.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山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天雪地

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

汽车上的“后视镜”

B.

地上的“树影”

C.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D.

树在水中的“倒影”

7.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8.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9.一瓶水完全结成了冰,关于水结成了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体积不变

C.密度改变,体积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改变

10.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85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运动3s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当运动5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运动7s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当运动8s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二、作图题

11.在图中填上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

(_____)

12.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________)

13.如图,完成光路图.

14.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画上适当的透镜.

15.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

(保留辅助线)

三、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图甲的温度为℃,图乙的温度为℃.

17.如图所示,用AB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则A尺测得物体的长为cm,B尺测得物体长为cm.

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若凸透镜焦距为

,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

处将成_______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性质的光学仪器之一.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1min时物质是态、3min时物质是状态、5min时物质是态.这种物质全部熔化完所需要的时间是min.

20.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

“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②.

(3)小明改正错误后,正确称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g.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的位置.

(3)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再分别测量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五、计算题

22.某汽车经过图甲所示的标志牌时,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3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

23.苗苗在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从图象中任意选取一点,代入数据,计算该物质的密度.

24.某时刻有一辆快递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1)甲车的速度是多大?

(2)乙车相对于甲车向那个方向行驶?

(3)运行2min后,两车相距多远?

25.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

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

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00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再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g=10N/k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少?

(3)此种方法测出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教室门的高度比成年人的升高高一些,约在2.2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5cm=1.65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行走的速度约在1.2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

以诗人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3.D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

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扬声器发声是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一些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好题.

4.A

【详解】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温度比较低,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的鸡蛋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鸡蛋上,鸡蛋比较湿,一会儿,鸡蛋上的小水珠又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

5.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

A、雾是液态小水滴,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雨是液体,它是由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符合题意.

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6.B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

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

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解:

A、汽车上的“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地上的“树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C、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树在水中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直线传播,都是基本的光学知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7.D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B.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D.噪声检测仪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8.D

【详解】

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用B超做体检,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是利用超声波,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9.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与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温度有关.

解:

水结冰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密度的特点以及水凝固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规律就能正确解答.特别注意的是,水结冰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

A、当发光物体沿主轴向透镜运动3s时,物距:

u=0.85m﹣0.05m/s×3s=0.70m=7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B、当发光物体沿主轴向透镜运动5s时,物距:

u=0.85m﹣0.05m/s×5s=0.60m=6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C、当发光物体沿主轴向透镜运动7s时,物距:

u=0.85m﹣0.05m/s×7s=0.5m=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

D、当发光物体沿主轴向透镜运动7s时,物距:

u=0.85m﹣0.05m/s×8s=0.45m=45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掌握.

11.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

根据图示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故入射角为90°﹣40°=5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50°;

过入射点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50°,如图所示:

【点评】作反射光线时,先确定反射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12.

【详解】

根据图示的反射光线和法线,确定了反射角的大小以及反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可以做出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右侧,由于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13.

【解析】

【详解】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

14.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判断出光线是会聚的还是发散的,来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

两条平行光线,经图示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如图所示:

【点评】在判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时,可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若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在折射光线的里面,则光线被发散.

15.

【详解】

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作出点光源B在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即像点。

连接B′A,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反射点,连接OA即为反射光线,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

如图:

【点睛】

16.﹣21;22

【解析】

试题分析:

(1)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1℃,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

甲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1℃;

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2℃.

故答案为:

﹣21;2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是在零摄氏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17.2.70;2.7

【解析】试题分析:

要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A刻度尺:

起始端从0开始,分度值为1mm,在最小分度值后面加一位估计数字;

B刻度尺:

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cm即为物体长度;

解:

(1)图中A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在分度值后面加一位估计数字,物体长度为2.70cm;

(2)图中B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0.5cm,末端刻度值为5.7cm,物体长度为5.7cm﹣3.0cm=2.7cm;

故答案为:

2.70;2.7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8.倒立、缩小、实;照相机

【解析】

试题分析:

要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要求,首先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明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屏的中心;

因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为30cm,远大于2倍焦距20cm,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照相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应用.

19.晶体;0℃;故;固液共存;液;2.5

【解析】

试题分析:

(1)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关键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图中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晶体的熔化时间,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

(1)从图中可见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这是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这个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故所对应的温度0℃就是此晶体的熔点,所以它的凝固点也为0℃.

(2)图中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时间从第1.5min开始,到第4min结束,共历时2.5min,这就是该晶体熔化的时间;第1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处于固态;第3min时,物质正在熔化,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5min时,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

晶体;0℃;故;固液共存;液;2.5.

【点评】通过图象分析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把握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的时间点和温度点,并从图象的变化中得出相应的结论,难度虽不大,但却是考试的重要考查点之一.

20.

(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①手直接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3)47.4.

【解析】

试题分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从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考虑.

①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②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等.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

(1)如图,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天平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颠倒了.

用手直接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质量,影响测量结果.

(3)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物体的质量为20g+20g+5g+2.4g=47.4g.

故答案为

(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①手直接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3)47.4.

【点评】

(1)天平的横梁不能平衡,有两种情况:

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通过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在称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2)对于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放置、游码的位置、天平的调节、物体和砝码的放置、读数、注意事项.

21.

(1)1;大小;

(2)蜡烛B;A蜡烛像;(3)靠近;不变;(4)不能;虚;(5)垂直;对应的两点到镜面.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5)从实验的目的:

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

解:

(1)①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1mm的玻璃板;

②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从而便于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

(3)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4)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连接物体和物体的像点,可以判断物像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

(1)1;大小;

(2)蜡烛B;A蜡烛像;(3)靠近;不变;(4)不能;虚;(5)垂直;对应的两点到镜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22.4km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乙读出汽车行驶的速度,再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式求出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

解:

由图乙可知,汽车的速度为v=80km/h,

由v=得:

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s=vt=80km/h×h=4km.

答:

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为4k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表的读数和速度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3.20g/cm3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图象求出质量对应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解:

由图象可知,物质的密度:

ρ==

=20g/cm3;

答:

该物质的密度为20g/cm3.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密度,分析清楚图示图象求出质量与体积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密度公式可以解题.

24.

(1)甲车的速度是10m/s;

(2)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方向行驶;

(3)运行2min后,两车相距600m.

【解析】试题分析:

(1)分析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利用v=分别求出甲、乙两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行驶速度;

(2)利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即可判断出乙车相对于甲车的方向;

(3)然后再利用s=vt即可计算出两分钟后两车相距多少米.

解:

(1)由s﹣t图形可知:

t表示运动的时间,s表示运动的路程,当t为2s时,甲的路程是20m,乙的路程是10m,则

v甲=

==10m/s,

(2)由图象知,v乙=

=5m/s,

v甲>v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方向行驶.

(3)两分钟后,s甲=v甲t=10m/s×120s=1200m

s乙=v乙t=5m/s×120s=600m,

则两车相距1200m﹣600m=600m.

答:

(1)甲车的速度是10m/s;

(2)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方向行驶;

(3)运行2min后,两车相距600m.

【点评】要求能从路程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