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358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管理.docx

《国际商务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管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商务管理.docx

国际商务管理

第1章导论

第1节国际商务与国际商务管理

一、国际商务的概念及其经营形式

(一)概念:

国际商务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国际转移。

(二)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

1.国际商品贸易

2.国际服务贸易

  3.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

4.国际间接投资

(即证券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外国公司的上市股票或外国公司、政府发行的债券等)

5.国际直接投资

(包括独资经营、合资经营等形式)

三、国际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国际商务管理的研究对象

不仅包括对向另一国所提供的资源与劳务等所进行的管理,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

(二)国际商务管理的内容

第一、环境管理

第二、战略管理

第三、职能管理

第2节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其实质内容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加速运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降低、科技发展的作用

企业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生产、经营、销售和服务网络的过程。

第3节国际商务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

一、概念和特征

跨国公司是指为获取巨额利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国际性公司集团。

2、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1.全球战略目标

2.全球一体化经营

3.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

4.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5.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3、跨国公司的经济贡献

首先,对整个世界经济而言,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扩大了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转让的规模,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活动的开展,使各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对于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来说,引进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引进了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增加了就业机会,繁荣了经济。

而产品的销售也并不完全局限于东道国,而是销往投资国或第三国,即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最后,对于跨国公司母国来说。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和引起大量的商品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和劳务输出,增加了国民财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对接受投资国的影响。

第4节经济全球体化:

走向繁荣还是走向贫困

一、就业与收入

(1)批评意见

认为:

经济全球化减少了发达国家的就业和收入。

(2)支持意见

认为:

自由贸易导致的国家间在商品和服务的分工,会增加消费者的收益,对参与自由贸易的各国都有利。

非技术工人工资率的下降是由于发达国家对受过高等教育和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所致。

二、劳工制度以及环境

(1)批评意见

将会带来污染的增加和导致遵守劳动和环境法规的制造企业的成本大大提高。

(2)支持意见

更为严格的环境管制和劳功标准是与经济的进步伴随而来的。

当国家更为富裕时,他们会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和劳动法规。

三、国家主权

(1)批评意见

民主国家对其自身的命运的控制能力将受到限制。

(2)支持意见

在现实中,这些实体的权力多数得靠其劝说成员国去遵循某项行动。

假如这些实体违背了成员目的、集体利益,那些国家就不会再支持它们,这样,这些超国家组织也将迅速瓦解。

第2章国际商务理论概述

第2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1、提出者:

美国学者S.H.海默在1960年博士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

2、观点:

打破传统认为的市场完全竞争的观点,认为现实中市场条件是不完全竞争的。

正因为如此,才使跨国企业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投资在国外生产加以利用。

市场的不完全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3、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

只有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利,企业必须具有一种或若干种当地厂商所缺乏的独占优势,才可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引起的额外成本。

(1)技术优势:

包括技术、知识、信息、诀窍、无形资产等。

学者观点:

垄断优势主要来自跨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占有,国外子企业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利用这些知识。

产品特异化能力在技术已标准化的地方更为重要,依靠对产品物质形态做少量变化,或者通过广告形成的商标认识,可以避免产品被当地竞争者模仿。

(2)规模经济:

非生产活动的规模经济,包括集中化的研发、大规模的销售网络、集中的市场采购、资金筹措和统一的市场管理等。

(3)资金和货币优势

(4)组织管理能力

理论不足:

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的企业还要进行对外投资,而不是通过有偿转让或出口来获得收益。

也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内部化理论

1、观点(巴克利、拉格曼):

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2、中间产品:

包括知识、信息、技术、管理专长。

由于这种市场缺陷的存在,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发生的买卖关系就可能出现时滞和交易费用,不能保证企业获利。

因此,将中间产品市场在一个厂商中内部化,即将市场上的买卖关系纳入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中去,就可以避免时滞、讨价还价、购买者的不确定性,并将政府干预的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3、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和区位因素理论

1、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第一次将贸易和投资看成一个整体来考察,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对外投资的动因。

揭示了企业不仅要有特殊优势,同时在特定东道国还要具有区位优势。

产品成熟阶段:

运费和关税成为主要关注

标准化阶段:

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区位因素

劳动成本:

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市场需求:

市场规模大、需求增长快

贸易壁垒:

避免贸易壁垒的限制

政府政策:

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

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综合了上述三种理论提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决定因素: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他认为企业对外进行投资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缺一不可。

供应市场的方式

              优       势

所有权

内部化

(国外)区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非股权资源转让

第3节国际竞争力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将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钻石理论”。

一、核心观点:

(1)一国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

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

(2)“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1、具体分析

(一)四因素

1、因素Ⅰ——生产要素

(1)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

基本要素:

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熟练和半熟练劳工、债务资本等(既定的先天条件)

高级要素:

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尖端学科的研究机构等等(创造出来的)

(2)通用要素和特殊要素

通用要素:

高速公路、融通资金、大学一般专业的毕业生(共用)

特殊要素:

应用面很窄的专业人才、专门设施和专门知识(更重要)

2、因素Ⅱ——需求因素

(企业从本国需求出发建立起来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营销管理是否有利于进行国际竞争,是企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谓有利于国际竞争的需求,取决于本国需求与别国需求的比较,这种比较体现在三方面:

(1)需求特征:

本国需求是否有全球代表性;本国需求是否具有超前性;本国需求是否挑剔

(2)需求规模和需求拉动方式:

当地需求规模大,增长率快的产品有利于提高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需求拉动方式中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会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市场的快速饱和也会造成降低价格的压力

(3)需求国际化:

无论是本国消费者走出去,还是外国消费者走进来,只要一国对外开放程度愈高,其产品就愈容易适应国际竞争。

3、因素Ⅲ——相关和辅助产业(例如:

意大利制鞋业)

(往往一国的优势行业会表现为一个“优势产业群”)

供应商和相关行业的水平之所以对某一行业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

(1)有可能发挥群体优势

(2)可能产生对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

(3)可能构造有利的外在经济和信息环境

4、因素Ⅳ——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状态

(1)组织与战略是否匹配。

(2)市场竞争状态觉得企业竞争能力。

(3)国家环境对人才流向、企业战略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影响决定了该行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二)附加因素:

机遇和政府

1、机遇:

纯粹的发明活动、重大的技术非连续性、投入成本的不连续性、世界金融市场和汇率的重大变化、世界或地区需求的高涨、外国政府的政治决策、战争等。

偶然事件造成了非连续性,使竞争地位发生变化,使以前的竞争优势失败。

(丰田)

2、政府:

政府可以通过其政策影响上述四状况)、规则(影响关联工业网和企业战略)、政府购买(影响需求)税收(影响企业战略等)

案例分析:

来自厄瓜多尔的情人节玫瑰(2014课件2上)

第三章国际商务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

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al社会文化环境Social-cultur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一、政治法律环境

法律制度:

各种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

外贸政策与措施:

外汇管制?

贸易管制?

减税?

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

经济体制:

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国家指导经济

经济结构:

农业自给型、原料输出型、工业发展型、工业化国家

市场容量:

人口;收入(GNP、GDP);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结构:

运输、通讯、能源供应、金融机构、商业基础设施、配套相关产业基础。

经济指标:

通胀率、汇率等波动。

三、社会文化环境

价值观和态度:

时间观念、变革的态度、财富观、风险意识。

语言:

口头、书面、身体。

教育水平

宗教:

影响从工作日的安排到进餐时间和习惯等多方面。

社会结构

四、技术环境(互联网、海底光纤、电缆和通信卫星)

技术进步对国际商务的影响:

推动国际商务的发展

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和运输成本

催生新的消费模式与时尚

改变国际商务模式

案例分析:

沃尔玛(2014课件3)

第四章国际商务经营方式

第一节目标国决策(了解)

一、进入动机

一)市场指向型:

以占据和扩大海外市场为目标。

1领先进入市场:

主要存在于生产发明型产品的企业;

2争取和扩大新市场。

3跟随行动。

在寡头行业中,当寡头同行前往其他国投资设厂时,本企业为防止市场被独占,也往往跟随前往投资。

二)劳动力指向型。

三)自然资源指向型:

获得稳定而相对便宜的原料来源。

1在海外寻求国内的劣势资源;

2维护原料来源的稳定性;

3利用生产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指向型进入,在东道国和投资国之间建立了垂直型国际分工。

四)绕过贸易壁垒型

五)生产和营销国际化型

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内部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追求多元化经营

二、目标国家决策

二)目标国家决策

理想的目标国家是吸引力大、经营环境好的国家,衡量吸引力的标准主要看有关国家满足企业进入动机的程度。

一般可借助竞争优势、吸引力与风险三要素矩阵进行选择。

第二节经营方式决策

一、商品出口

1、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就是通过国内的中间商出口自己的产品。

是企业涉足国际市场初期常用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