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主要工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控制与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docx
《水利主要工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控制与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主要工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控制与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主要工序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控制与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
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控制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第一节施工测量
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及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置
1.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
本工程平面主要为矩形、条形。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本工程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经计算转换),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放线,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定位,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要求,准确地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并设置引桩和水准控制网,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1.1.2控制测量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DL/T5173-2003。
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程》(规设计阶段)SL197-97
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1)。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6、《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
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1.1.3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规模,拟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1名,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放线工作。
1、测量队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
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测量监控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3)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4)做好与外部及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并对文件特殊管理。
(5)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6)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7)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8)不定期的对各工作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控制质量的方法。
(9)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准确的提供现场验收断面资料、校模检测资料、报方量断面资料、平面图及工程量计算表,配合收集整理竣工验收归档资料。
2、测量设备
设备见下表
测量设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规格、型号
精度、等级
1
光学经纬仪
1台
J2
2″
2
激光经纬仪
1台
J2-JD
2″
3
水准仪(自动安平)
2台
DSZ3
1mm
4
精密水准仪
1台
B20
0.01mm
5
标准钢卷尺
2把
50M
±3mm
6
钢卷尺
2把
50M
1.2测量准备工作
与建设单位办理桩、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填制“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接记录表”。
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业计算。
配备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3人。
仪器配置:
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依据现场情况配置以下测量仪器(详见测量设备表)。
1.2.1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1.2.2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表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及高程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3、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甲方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
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1.2.3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的选用见上表。
1.2.4基础资料收集
1、广泛搜集测区及附近区域已有的控制网测量成果
2、认真审阅查看合同文件、技术文件、以及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控制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
3、收集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
1.2.5实地踏勘
1、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
2、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为控制网图的设计做准备。
3、测区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
1.2.6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以及合同规定、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技术设计包含以下主要容:
(1)工程概述:
详见第一章工程概况
(2)测区概况:
本测区属平原地带,交通状况较好。
(3)平面控制网加密标准和方式:
针对本标段工程项目三个桥梁分散布置的特点,测量控制网应分别建立,拟分别建立三个控制网,网型为四边形双基线形式。
平面控制按四等网布设。
施工测量时可以由此任一条基线进行放样,并附合到另外一条基线上。
1.3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及校核本工程平面形状主要由多个矩形、长条形组成,拟定建筑施工平面定位控制网采用方格网,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投测而成。
测量遵循的原则是先主体后局部对整个工程进行整体控制,再进行各区段制点的加密和放样工作。
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定位点,及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确定本建筑物的首级测量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以主轴作为主要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周边坚固位置用好标记,作为校核依据。
为保证测量时视线的畅通无阻,在平行各轴线1m的位置建立控制线。
为了方便地上工程的施工测量,故轴线显控制桩布置在基坑外的平面上,并保护好各控制点不被破坏,要做明显标记,定期检查。
每次放线时,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后视另一相应的控制点,这样依次投了全部主控制线,然后依据主控轴线,用50m钢尺,按照施工图纸,分出各长轴线及墙柱梁位置,每跨轴线误差控制在1mm以。
施工时由下到上进行层层放线。
1.4测量放线
1.4.1测量放样的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前对施工区域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资料进行分析,并到现场利用已知成果进行检测较差,确保控制网精度能够满足施工放样需要。
2、测量放样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蓝图、文件、设计变更通知进行。
放样前必须熟识设计图和各种有关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3、测量放样方案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制定。
其方案必须包括控制网点的精度评定、放样依据、施工部位、放样方法、放样作业程序、测量人员和仪器配置情况。
4、测量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坐标数据和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必要时绘制放样草图,放样数据计算需经过两人独立计算相对校核,确保放样数据的准确性。
5、根据放样点的精度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仪器和放样方法,并设置相应的校核方法。
6、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记录手簿中,其容包括:
工程部位名称、放样日期、采用仪器、放样负责人、观测员、记录员、控制点名称等有关测量放样的其他信息。
待放样结束检校无误后,对现场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进行放样技术交底,放样负责人和作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双方签字留底以备后查。
1.4.2施工放线步骤
1、根据建筑物的建设规划位置(由总平面设计图可知),定出各建筑物控制点,计算出两点的距离,丈量应精确,并拉好直线。
2、以其中一点为起点(即原点),按计算的值,向右分别量取各值,并由此各点向上作垂线(用经纬仪或方角尺均可),即可定出各轴线中心点位置。
3、放线中,每确定一点后,应随时用两点间长度值进行校核,正确无误后,再继续进行下一点的放线测设工作。
一旦发现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正确调整,防止误差积累,保证放线精度。
4、各轴线中心点定出后,可按正常的施工放线方法钉上龙门板、龙门桩。
注明轴线点编号和相应的坐标值,以便施工中进行复核检查之用。
1.5各分部工程工程测量
1.5.1开挖工程测量
1、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限差(见下表)
开挖轮廓放样点点位中误差
项目
精度指标
备注
平面位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
±50~100mm
±100mm
点位中误差均相对于临近控制点或测站点、轴线点而言
非主体工程部位的坡顶点、非主体工程的基础轮廓点
±100mm
100mm
土、沙、石
覆盖面开挖轮廓点
±200mm
200mm
2、开挖放样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前应熟识开挖平面布置图和开挖断面图,参照其他有关图纸对于设计蓝图中的结构尺寸和边坡坡比进行计算校对,对于特殊地段的特殊开挖应做出明显标示,做好审图工作。
(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设计意图,编写开挖放样计算程序,待编写完成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计算并由第二人独立校核验证,确保放样计算程序的准确性。
1.5.2开挖放样
(1)我标配备的两台全站仪均满足开挖放样精度要求,该仪器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基准站可选择自由架设在地势高、障碍物少的的地方,放样结束后再把棱架设在已知点上进行校核。
(2)外业设站校正时,对中误差不大于5mm。
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和高程误差不大于1cm,然后开始测量放样。
根据情况也可采取校正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控制点用以提高测量精度。
(3)测量原始地面上任意一点A(XA,YAHA),输入已编入程序的计算器,根据设计图中已知坡度i,高程H,和施测设计边线至中线的结构尺寸L,可分别计算出设计偏中距和实测偏中距,比较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的差值△L,进行重复测量和计算,直至设计偏距和实测偏距差值△L接近于0或满足边坡开挖精度要求,此时测量目标点即为边坡开挖开口点。
(4)连续进行开口点测量放样,直到施测出施工部位的整条开口线为止,经过检查无误,填写测量放样技术交底单,一式两份(测量负责人和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各执一份)。
1.5.3立模和填筑放样测量
1、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见下表)
立模和填筑轮廓点点位限差
建筑材料
建 筑 物 名 称
点位中误差
平面位置误差分配
平面
高程
轴线点或测站点
细部放样
混凝土
主要建筑物
±20mm
±20mm
±17mm
±10mm
附属建筑物
±25mm
±20mm
±23mm
±10mm
其他(护坡、挡墙等)
±30mm
±30mm
±25mm
±17mm
2、立模和填筑放样
(1)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确性,力保混凝土工程结构外观尺寸的线性,在立模和填筑放样时我们采用拓普康GTS332N(标称精度2″)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2)在施工围选择就近控制点设置测站点,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测站设置完毕后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后视方位,进行后视测量;后视测量完成后可选择测量另外已知的控制点,实测坐标值和已知坐标值进行较差,满足立模和填筑施工测量后即可进行放样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仔细输入反射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棱镜高等相关系数确保测量数据精确性。
(3)主要结构线的放样采用极坐标法直接定出轮廓点而在上升中就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距设计线0.3m定位,这样即方便立模又方便施工校核模板,我部将对每仓砼浇筑前进行模板校核,严格落实测量三检制,终检合格后提交校模资料给监理测量工程师,并报请联合测量,联测且经测量工程师签认后方可验仓。
砼模板检测记录表详见附表5)。
3、引道施工测量
(1)中心线定位测量,中心桩的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10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5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
(2)防护结构轮廓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3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相对于临近控制点)。
(3)开挖和回填土石方工程,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利用全站仪进行极坐标法放样和校核。
1.5.4竣工、验收测量
1、验收测量容
本工程验收测量主要包括:
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验收及竣工验收测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立模检查验收及竣工形体验收测量。
2、验收测量方法及要求
(1)开挖验收测量
1)开挖单元工作结束后,配合质监部门做好单元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自检合格后绘制开挖验收平面图和断面图等测量成果资料上报监理部,申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开挖验收测量,。
2)上报的验收断面图纸中应注明实际开挖断面线与设计开挖断面线较差情况,严格控制边坡开挖,严禁出现边坡超欠挖情况。
(2)开挖工程量验收测量
1)根据施工招标图纸和施工合同,土石方工程量依据实测断面进行计量,因此,原始地形线是计算土石方量的重要基准线,故在工程施工前我标段联合业主、监理进行原始地形的测绘工作,申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和建管处批准后方可作为计量依据。
2)开挖工程量申报每月一次,申报时要有具体的计算表格、开挖平面和断面图。
3)报量开挖断面除特殊情况外断面间距取20m即可。
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断面布设应与原始地形线的断面间距和断面位置相一致,使用联测认可的原始地面线进行计量计算。
(3)土石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
1)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
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是工程质量评定和分析以及竣工验收的基本依据。
2)土石方开挖建基面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的比例尺在1:
200~1:
500围选择。
土石方回填竣工纵横断面图(或高程平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施工详图比例尺。
土石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应尽量保持与设计图一致。
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
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
4)土石方回填竣工断面图间距10m~20m;建基面竣工断面间距5m~10m;曲线段可根据时间情况适当加密。
5)断面方向:
横断面应垂直于建筑物主轴线,纵断面应重合或平行于建筑物主轴线。
6)断面位置布设:
应优先布设在设计断面位置,再在结构变化处布设,最后按断面间距要求布设。
7)竣工地形图应注明图幅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比例尺、测图方法、日期、测量员和图名等容。
竣工断面图应注明桩号、断面中心坐标、比例尺和断面布置示意图。
8)竣工地形图、断面图整编后归档,并报送监理单位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4)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
1)测量人员应对所有模板的绝对位置进行检验。
2)利用测量放样的轴线点和边线点进行检查。
检查模板面至轴线或边线的距离是否与理论值(或测量放样单中标明的数值)相符,检查方法可用钢尺量测模板面与放样点(线)的距离或用全站仪实测模板两端及中部的上、中、下部的三维坐标。
3)用全站仪或吊垂线检查模板的垂直度,3m高模板至少检查上、中、下三点,钢尺量取偏差允许±5mm。
4)绘制检查验收单,并标明验收数值,检查验收单经测量监理验收和签字后交质检员或施工员作为模板验收的依据之一。
1.6地下施工测量
根据业主移交的城市测量控制网资料,利用施工坐标与城市测量控制网的换算关系来确定施工主轴线和建立总控制网的垂直坐标系统。
由于土方开挖的影响围将达20m左右,故控制桩网点的设置距基坑保持30m的距离。
在土方开挖期间,设立4条主控制线,控制点的设置考虑在场不易破坏和通视条件较好的位置,并设置永久标识。
当土方工程施工至结尾时,采用外控手段,利用激光经伟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控制点轴线转移至坑,以控制开挖及坑底落底处的平面位置。
根据标高控制点,利用S3级水准仪控制挖深。
沉井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将方格网中的控制线用经纬仪投至基坑底的施工区域,基坑的轴线即从附近的控制轴线通过经纬仪和钢尺测出。
控制轴线的标定在施工前期采用50mm×50mm×1000mm木桩钉设。
每段沉井施工完后地面上的方格控制网必须全部引测到基坑以便检查基坑轴线位置。
沟渠施工测量同此方法。
1.7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对甲方移交的标高水平点进行现场确认和标测,办理移交手续,进行妥当保护,据此基础上建立场地的标高控制网点,在现场外适当坚硬的地方,测设出A、B、C三个临时水准点,其闭合差fn≤(±n)12,二级水准控制网用水准仪结合吊钢尺的方法测设。
2、标高测量方法
由标高基准点精确布设到建筑物上,以此基准点将标高传递到施测层后进行闭合校核,布设的位置根据建筑平面均匀布设,用钢卷尺在结构上竖直引测,弹出正整数或半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布设起始标高向上直接读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起始标高点,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将水准点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3、平整度控制方法
当一段模板、钢筋完成后,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把标高引测至井壁上,在一根井壁的钢筋及墙钢筋上设一个比该段顶面设计标高高500mm的水平标高,用红油漆做上标记,以控制沉井面标高。
1.8沉降观测
1、沉降点布置
施工前会同建设单位与,根据设计与规要求进行布置。
2、沉降观测点制作、现场保护
首段结构施工时在规定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不锈钢),一端弯成90度直角钉磨成半球形状,另一端焊接在井壁上。
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油漆进行编号,要求将编号标明在沉降点上。
3、沉降观测方法
观测基点:
依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和若干联系点。
测量方法:
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采用二等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n测站数)。
沉降观测周期,结构施工阶段采取每施工完一段观测一次,结构完工后至工程全部竣工后的一年每隔三个月观测一次。
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编制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归档。
4、观测注意事项
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照明不足的地方采用人工照明。
测量时要求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差不大于2m,视距不能超过30m。
测量中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固定水准仪和塔尺,水准基点与观测路线,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在每一测站观测完各前视点后,要求再回视后视点,再读数两次读数之差不处超过1mm,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1.9测量精度控制
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
主轴线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建筑物竖向垂直度:
层间垂直度不大于3mm,全高垂直度不大于3H/10000,且不大于15mm。
3、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n1/2(n为测验数)±5L1/2(L为测线长度)。
施工测量精度指标见下表
施工测量主要精度指标
项目
容
精度指标
精度指标所相对的基准
平面位置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
混凝土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20~30)mm
±(20~30)mm
临近基本控制点
土石料建筑物
轮廓点放样
±(30~50)mm
±30mm
临近基本控制点
机电设备与金属结构安装
安装点
±(1~10)mm
±(0.2~10)mm
建筑物安装轴线和相对水平度
土石方开挖
轮廓点放样
±(50~200)mm
±(50~100)mm
临近基本控制点
局部地形测量
地物点
±0.75
————
临近图根点
高程注记点
————
±1/3基本等高距
临近高程控制点
1.10地形图测绘
1.10.1测图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DL/T5173-20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SL52-120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2、中华人民国《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
3、平面系统:
挂靠于1954年坐标系1°带下的独立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0.2地形图测绘
1、外业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地形、地面坐标及高程数据,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直接传输到电脑,现场实时绘制草图供成图时参考。
2、外业设站校正时,棱镜对中误差不大于5mm。
移动站校正完成后利用设计方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然后开始测量碎部点。
3、本次测图1∶500,断面间距采用20m,采样数据间距不大于5m,高程注记点注记到厘米。
4、地形图成图采用CASS7.1数字测图软件编辑成图,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成图完成后到现场进行随机校核,确认无误后存盘、打印报送。
1.10.3地形图测绘提交资料
1.测量记录数据
2.纵横断面图
1.11复核、验线
1.10.6要求:
1、各施工队测量组放线完毕首先自检合格后,方可向项目部测量人员申请验线。
2、项目部测量员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
3、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1.10.7验线围:
1、监理验线围:
现场和作业面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各种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桩点,基槽位置、几何尺寸和标高,各种关键部位的线。
2、项目部测量员验线围:
除了以上监理验线围的必验项目,随时检查各种细部线,验线结果及时反馈各作业队,以便改正。
1.10.8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
1、验线工作应主动及时,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必须原始、正确、有效。
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3)验线本身应进行附合(或闭合)校核。
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
观测人员、仪器、测法及观测路线等。
6、验线的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
(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7、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若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
1.12测量管理专项制度
1.12.1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体系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
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作,是各施工阶段的先导性工作,也是各阶段竣工验收的主要容,是保证工程的水平位置、高程、竖向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与施工的依据,并为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
搞好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正常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