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2260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案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案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案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案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总复习.docx

《教案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总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总复习.docx

教案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难点:

利用整数、分数、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回顾交流

1、说一说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2、数位顺序表

3、复习

整数

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572=(  )+(  )+(  )

举例

小数

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举例

分数                          

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

举例读写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整数:

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要看他们的数,如果数位不同,那么数位多的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举例

小数: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以此类推。

举例

分数:

如果分母相同,分子大就,分子小就小;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举例

二、巩固与应用。

课本85页,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数的运算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解决实际问题。

3、整理错题,避免错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回顾交流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请举例说说。

(一)整数四则运算

1、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3、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的个位、十位,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乘得积的末位和第二因数的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4、整数除法: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得0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再继续除。

4、如果有余数时,余数应比除数小。

(二)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整理经常出错的题,说说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三、课本87页解决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四、学生完成巩固应用,集体订正。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年、月、日,时、分、秒,了解关系。

3、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量,了解之间的关系,正确进行换算。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回顾交流

根据课本题目回顾:

目前学习了:

时间单位、重量单位、人民币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1、我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

4、常用的重量单位有(        )

5、我还知道: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由此可知:

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    )

6、写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

     

7、写一写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8、写一写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9、单位换算技巧:

大变小,(        );小变大,(        )。

二、完成课本巩固与应用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导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图形认识

教学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集几何体,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3、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

4、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简单物体。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其不同侧面形状。

2、能准确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认识常见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认识

(1)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复习其特征

(2)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3、选择一个物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指导练习

1、第1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连一连。

2、第2题:

让学生看课本中插图,找出图中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

3、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4、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指导做,全班交流。

四、课时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图形与测量

教学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能进行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

2、能正确理解长、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3、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复习

1、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1)单位认识:

(2)单位之间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复习什么是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4、复习什么是面积?

面积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第1-9题。

1、第1-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2、第4题,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再组织交流。

3、第5题,先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第6题,先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第7题,先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本题解答过程可参照如下:

6×4=24(平方米)

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2×2=4(平方分米)

2400÷4=600(块)

8×600=4800(元)

1×1=1(平方分米)

2400÷1=2400(块)

3×2400=7200(元)

4800<7200

答:

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便宜。

6、第8题,画图理解,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7、第9题

学生可能如下:

(1)5×2×+(20+1×2)×2×1=74(平方厘米)

(2)20×2×1+(15+1×2)×2×1=74(平方厘米)

四、课时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图形与位置图形的运动

教学课时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下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巩固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特征,解决有关问题。

3、进一步巩固认识八个方向,能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处位置。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巩固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特征,并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

剪刀、长方形彩色纸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宣布本课内容

二、指导复习

1、轴对称。

(1)说一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折一折、剪一剪。

学生拿着彩纸动手折、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3)找一找:

指名找哪些数字是对称的,汉字中英文字母中哪些是对称图形。

2、平移和旋转

说一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运动。

3、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物品的相对位置。

4、我们认识过哪些方向?

看图填书。

98页第2题

三、指导巩固应用

1、97页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全班反馈矫正。

2、97页第2题,选学生进行判断,再全班交流。

3、98页第3题,连一连。

4、98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全班反馈矫正。

5、99页第2题,选学生进行判断,再全班交流。

6、练习册练习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统计

教学课时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和数据进行分类。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设计

分析补充

一、宣布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

统计的复习。

二、指导复习。

1、三年来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想法。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时,师对统计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板书。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1、2、3、题。

1、第1题,

选择不同的标准给全班同学分组。

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交流

2、第2题,

选择一种标准进行统计。

小组合作进行。

3、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在理解题意基础上说说自己的发现。

4、巩固应用学生完成交流

第1题:

(1)小组试验。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抛小正方体的试验。

(2)汇总全班记录结果。

(3)全班交流

第2题:

学生完成统计图,交流第2,3小题。

四、课时小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