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208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docx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电子设计竞赛学习心得

  篇一:

电子设计大赛心得体会

  20XX年电子设计大赛参赛心得

  转眼之间电子设计大赛初赛部分已经落下帷幕,也意味着今年我的电子设计征程走到了终点。

一个山东省二等奖,算是对我四天三夜的回报,但是它还不足以表达我竞赛后的心情,不足以代表我最后的收获,不足以让我停下继续向前的脚步,它仅仅是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开始,标志的是电子设计已经略有所懂,开启了的是电子世界无比宽阔的大门。

  四天三夜是一个对个人意志,团队体制,综合素质,技术支持的全面检验。

题目出来那天,原本对飞行器抱有希望的我们心一下就凉了。

陌生芯片、自主控制、难以检测,三大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不想改都不行了,好在控制类还有一个倒立摆,视频里面看到人家做的倒立轻而易举,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能完成。

最终经过简单的讨论,就是它了,倒立摆。

  控制类的题目无非就是信号捕捉,信号检测,程序控制。

由于重力的作用,即使实现了倒立,也很难实现一直保持,要想实现就要把硬件做的相当相当精密。

然后我跟硬件开始选材,搭建总体结构;软件则是按照编码器捕捉信号控制电机开始编程。

四天三夜里的硬件就是与电钻、钢锯、木板、电路板为伍,而编程则是数字、字母、下划线,我这个写论文的就是看前人的,写自己的,连带帮助他们打下手的,总之,每天实验室里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三个小时的睡眠已经成为奢望,虽然食堂近在咫尺但是我们好像连泡一碗面的时间也没有。

  虽然无数次的讨论中午们也有争吵,也有不悦,但是总体来说我们配合得还不错。

紧赶慢赶,无数调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更改,我们设计出来的是电子作品,得到的是实际操作的经验,收获的是相互之间的友谊。

看到摆杆达到一项项指标,我们激动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团队增加了一份信心。

  年轻的小伙子血气方刚,军人呢更是冲劲十足,毕竟不是一个大脑,各有各的想法,看到别人进入误区,自己不懂干着急,同样也把人家的情绪带到了谷底,这样很不利于开展各自的工作,应改互相加油鼓劲,即使是不说话,给同伴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考问题也比点燃他心中的火药桶有用得多。

哎,事后怎么说都对,但是作为当事人想达到这个样子,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建议谈不上,说下自己的想法吧。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就是大学生的比赛,题目要求越来越难,限制越来越多,水平已经超过大学生的能力范畴了,这样的题目,作品达标率不高的结果,在题目敲定的那一天已经就埋下了伏笔,这对低年级同学的积极性是个不小的打击。

题目达到锻炼检验同志们的水平就可以了,不必追求难、偏、怪。

  篇二:

电子设计竞赛心得

  电赛心得体会

  14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终于落下帷幕,真的很庆幸自己得以参加这样的比赛。

虽然最后失手的结果让人感到无比遗憾,但正如老师所说的,此前长达一年的技能学习对知识,心态的锻炼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会朝着自己所爱坚定地走下去。

  一年的技能特训以来,尤其这个暑假里,在实验里的一幕幕依然仿佛在眼前,这将是令人难忘的,令人永远怀念的一段时光,因为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懈地努力,全身心地投入。

一个闷热,单调的夏天,却是充满回忆,收益匪浅的收获的季节。

时间过得好快,依然很怀念曾经一起努力的日子。

和师兄姐,姐弟们的相互调侃,请教师兄,听老师说教,一起讨论算法,叫外卖一块吃,通宵攻关,一起焊电路,近乎争吵的讨论,为找器件走遍整个实验室,被师兄笑菜鸟,卷在台下跟电脑主机睡?

?

这一幕幕仿佛在昨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们小组一起制造了一幕“恐怖袭击事件”。

说起这件事情那真叫心惊胆战,那天要不是我因为睡了懒觉没赶过去要不就被炸了,嘿嘿,万幸的是没有伤到任何人,只是大家虚惊一场,这件事提醒了我们:

做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不然会出大事情的。

  一路走过来,从只知道些课本的理论知识之外一无所知的菜鸟开始,上培训课,请教老师、师兄,上网查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摸索,到激动地喊出“我搞出来啦!

”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在三人小组里,我的角色是负责硬件的制作,在刚开始时遇到很大困难,特别是书上很多电路图不能直接拿过来用,许多参数得经过大量的计算才能配置正确,但在两位指导老师还有同学们的帮助下,查参考资料,自己尝试,甚至秦峰老师手把手的调教下,一点点地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

我真诚地感激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认真观察了他们的编写、调试程序和探寻答案的过程后,我真正感叹自己确是菜鸟一个,我简直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这些经验我像是在信手拈来!

我常常让队友们参予到硬件的选择和焊接中去,和队友一起沟通讨论其工作原理以便编写程序,遇到问题时同队友们由软硬件两个方向推敲,从而找到问题所在。

我愰然发觉,一些在课本上看起来很容易的内容其实一点不简单,同样地,一些很难的理论知识应用起来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学习是个艰难的过程,厌烦过,沮丧过,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激情和快乐的。

当解决一个困扰多时的问题或者想到好主意时,你会兴奋得跳起来,想狠狠地大喊一声。

我们小组选择使用msp430单片机作为我们的控制板,这种板子有集成的AD/DA转换器,计数器资源也很充足,使用方便,但许多常用的蕊片、组件与之对应的程序模块却在网上很难找到。

如比较常用的液晶显示,周立功键显等。

在师兄的指导下,经过不懈的奋战,我终于还是把这两个的底层驱动编写和调试出来,还把代码与其他小组共享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了解了AVR系列单片机的程序编写模式和接口的工作原理与51单片机的差异性。

我个人觉得avr单片机的拓展灵活性比51好。

  这次我们参赛队选的题目是电能计量器。

当时有些老师说你们最好不要选择这个题目,因为它属于信号类的题目,很难做,而我们认为我们平时就连过AD/DA以及交流电的各种参数测量问题,再加上我们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这题。

拿到题目的当天早上,我们就马上进行了方案设计,经过与其他小组成员的交流后,我们确定了以阻容降压方式获得电源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相应的电压,电流,频  

率,功率因数等的硬件电路和编程内容。

当天下午我们便开始分工进行了。

  可是做着做着,我们发现这真是一个坑爹的题目,首先是,要求低功耗,这样就迫使我们选择阻容降压。

第一次用这个电路,结果很多个一不小心,我们的电路就被无情的烧坏了。

在此期间,我们一共烧坏了5块单片机,以及一个最小系统版,还有我们的硬件电路被烧坏了两次,从头到尾被烧坏了。

所以我们总共焊接了3次硬件电路。

再在比赛的最后一天,我们还把电路烧坏了,又连夜赶了一套出来,那是相当的幸苦。

  在这个过程里面,重压下,难免和队友发生一些口角的争论,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还是正确的处理了这些事情。

  第五天,第六天就这样飞快的过去了,到了最后一天的时间里器件终于到了,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再加上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终于实现了电能计量器的主要功能,本来想实现其他的功能,可惜时间不等人呀,不过,总算度过了最大的一个坎坷,好几次我们都想放弃,现在想来,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14号,我们就踏上了去淄博的路,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终于到达了山东理工大学。

经过了一系列的程序后就进入了测试阶段,我们选择的题目报的比较多,所以直到下午才答辩完成。

.

  除了这些二等奖这些收获,我们还在德州仪器免费申请了许多芯片,哈哈,好多的单片机,为下次参加比赛做足了从组准备啊!

嘿嘿!

  最后,老师们辛苦啦!

  篇三:

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电子设计大赛心得

  在短暂的大学时光中,总有难忘的青春与记忆。

画面定格在20XX年的最后一个暑假,32天紧张有序的准备与磨砺,4天3夜的汗水与拼搏。

经历了挫折与快乐,质疑与坚持,无奈与渴望也让我们对团队合作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得各自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20XX的最后一个暑假,一个值得感谢的夏天。

  1比赛前的准备

  诗经中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良好的准备,是比赛顺利的最基础的保障。

  为了使这次比赛顺利进行,分院领导充分重视准备阶段的工作,为我们开放了通信实验室,并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元件、仪器仪表以及高速的网络接口。

这就方便了我们查阅与下载资料,可以通过焊接设备制作电路并通过仪器仪表进行各项参数的测试。

  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沟通,最终将准备阶段分为三个部分:

资料收集阶段,基础训练与电路模块制作与模拟比赛阶段等。

  1.1资料收集阶段

  第1—5天,资料收集阶段。

  资料收集阶段包括:

基础电路收集、历届赛题收集、基础元器件收集(购买)。

通过资料的收集与理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相融合,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通过对元器件的拼装以实现硬件的正常工作,并最终达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组共三名同学,应分别选择自己特长的部分进行资料查阅等工作,勤交流,最后整合成一份完整的资料。

  1.1.1基础电路收集部分

  除需要熟练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电源滤波电路、信号滤波电路、微分/积分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二极管稳压电路、串联稳压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选频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差分输入运算放大电路、电压比较电路、Rc振荡器、Lc振荡器以及功率放大电路等20个

  基础电路外,还应该掌握常用芯片的作用与引脚定义。

  1.1.2历届赛题收集

  收集历届赛题、论文的不但是为下一步分析做积累,也是从中为下一步选题重点致命方向。

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一般有五类方向,信号类,电源类,自动类,通信类,控制类。

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再结合小组乘员实力,初步选择了通信类和控制类作为以后重点的训练目标。

  1.1.3基础元器件购买

  元器件是电路的基础,因此在备件时出应参考大赛说明书上的指定或推荐元器件外,更应结合每种电路的特点,除电阻、电容和电感外针对性选择元器件,并对重要芯片选取出替代芯片,以备不时之需。

  1.2基础训练与电路模块制作

  将三个人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并要做到人手一份,以遍查阅。

此时,小组成员内部也应完成各自分工,例如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软件编程、紧急采购元器件与论文编写等不同工作要齐头并进,尽量避免“短板效应”状况的发生。

  当上述问题均已解决后,我们小组进入了第二阶段。

  1.2.1基础训练

  第6—10天,进入到基础训练阶段后,觉得压力大了许多。

在本次比赛中,我主管的是电路图的绘制与电路硬件的设计工作。

所以,在基础训练过程中,我主要加深自己使用模拟软件AltiumDesigner13.3.4版本软件的电路设计能力,以及电路图的绘制。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测试要求达到设计指标或设计规定时,进行硬件电路的焊接和测试。

经过5天的“魔鬼”式训练,再加上有在课程实训和课外科技团队的基础,虽不敢说自己电路的设计能力达到炉火纯青,但也算是登堂入室。

对比赛也更加渴望,同时自己和另外两名队友技术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参加比赛信心大增。

  1.2.2电路模块制作

  第11—15天,在通过对历年赛题的研究,以及老师的指导。

我们小组开始进行电路模块的制作,初步制作了A/D模块,电压比较器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LcD1602显示模块等模块,为比赛时发生意外的情况做了一

  道“保险”。

  1.3模拟比赛

  第16—24天,模拟比赛是锻炼我们团队协作能力与考察我们的电路设计能力的最好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在以后的训练中加以改进。

  1.3.1第一次模拟比赛

  第一次模拟比赛我们选择的题目是20XX年TI杯的e题:

声音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两天一夜的硬件电路设计,与硬件焊接工作,基本完成硬件电路。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要求设计滤波器的参数,利用filterlab软件工具设计出滤波器的电容电阻值,然后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计算出带宽增益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