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802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docx

农村教育研究报告

赣州市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提纲)

由头

一、现状及分析

(一)全市农村教育基本情况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简述工作成效

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

2.农村学校师资整体薄弱

3.农村学校校舍闲置问题突显

4.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5.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办园质量低下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是基础薄弱,欠帐较大

三是杯水车薪,投入不足

四是资源分散,效益不高

五是机制不活,政策滞后

二、形势与任务

(一)发展农村教育意义重大、形势逼人

(二)赣州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任务:

1.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2.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三、对策与建议

(一)行动策略

“十二五”“六项行动计划”

1.农村学校资源整合行动讨划

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计划

3.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扩充行动计划

4.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

5.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6.乡(镇)、村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

(二)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职责

2.科学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3.建立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4.创新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

5.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督导评估

 

赣州市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

为促进我市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面实施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推动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实现“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宏伟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本课题组以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树明为总牵头人、市教育局为牵头单位,会同农工部、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建设、国土、扶贫和移民办等责任单位,就“赣州市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调查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

赣州市除县城所在地镇以外的乡镇、村的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

研究采取市内调研,摸清情况;赴外考察,比较剖析;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专家指导,科学论证等方式,现就课题研究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分析

(一)全市农村教育基本情况

1.初中、小学学校数、班数和学生数。

全市共有乡(镇)初中314所,在校学生274350人,班级总数4663人,平均班额58.84人。

小学3346所,在校生总数719326人,其中完小1503所,在校生591074人;初小1331所,在校生112343人;小学复式教学点512个,在校生8945人。

2.初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

(1)初中。

教师编制数15048人,实际教师15215人,其中代课教师286人。

师生比1:

18.23。

本科以上学历6832人,占教师总数44.9%。

专科学历6982人,占教师总数45.9%。

高级职称2583人,占教师总数16.98%。

中级职称4275人,占29.1%。

(2)小学。

教师编制数28078人,实际教师数41115人,其中代课教师6762人,占教师总数16.45%。

师生比1:

25.62。

本科以上学历2767人,占教师总数6.73%;专科学历12233人,占教师总数29.75%;中师中专学历10179人,占教师总数24.75%;民师转编4867人,占教师总数11.84%。

达到国家学历标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3.07%。

小学高级职称569人,占教师总数1.38%;中级职称11505人,占27.98%。

50岁以上教师13846人,占教师总数33.68%,55岁以上教师3941人,占教师总数9.59%.

3.学前教育情况。

 全市农村幼儿园3023所,在园幼儿331632人,班级总数7262个。

教职工11381人,教职工与幼儿比1:

31.33;专任教师9151人,平均每班专任教师0.79人;幼师专业毕业教师45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9.27%。

保育员1433名。

小学附设学前班校数1048所,班级数1390个,在班幼儿48548人。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赣州市通过开展校舍危房改造、“土改砖”,实施“两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01年启动实施了小学学制五年改六年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2004年全市18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了“两基”。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赣州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和学校卫生达标创新工程,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造薄弱学校,提高教师待遇,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学校、教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07年,赣州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

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9.90%、98.80%,义务教育由普及向巩固提高迈进。

农村学前教育规模在社会需求推动下也得到较大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赣州市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

一是普遍校园面积狭小,缺少运动场所。

有近半数学校生均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与省定标准相差较大。

大多数学校没有200米环形运动场,200米或100米直线跑道。

二是仍然存在大量危房。

以于都县为例,全县乡村学校仍有B类危房3.71万平方米,C类危房6.5万平方米,D类危房24.74万平方米。

特别是村级及以下学校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土改砖校舍仍有不少,有的早已墙体渗水霉变,出现裂缝,甚至成为危房。

三是师生生活用房紧缺。

在不少寄宿制学校,仍有不少学生租住校外民房,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学校几位教师挤在一间宿舍,不少学校教师下班后无安身之室,不得不“走教”。

寄宿制学校的部分初中和大多数小学没有学生食堂和餐厅,学生只能在宿舍、教室或露天用餐。

还有一些学校围墙、校门、厕所、饮水设施有待完善。

 

四是教学设施设备匮乏。

从调查情况看,初中学校:

大多教学设施设备简陋,缺少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必要的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施。

小学:

除少量中心小学装配有电脑、图书室外,大部分中心小学教学难有教具,活动课没有场所,艺术课没有设备,实验课没有器材。

村小及教学点,教室、桌凳和课本几乎就是学校的全部。

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装备落后,全市农村小学、初中分别每83人、31人拥有1台计算机。

2.农村学校师资整体薄弱。

师资薄弱,是制约我市农村教育办学质量的“瓶颈”。

(1)教师总量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较重。

目前,赣州市农村小学师生比1:

25.62,明显低于江西省农村小学定编1:

23.5的标准。

加上赣州市乡村地广人稀,小学网点分散,教师更加显得不足,教师工作负担繁重。

以兴国县为例,全县共有农村小学405所,其中初小、教学点就有256多个,20个学生以下的学校38个。

从我们调查情况看,乡(镇)中心小学教师每周课时数普遍为16-20节,村小教师大都在20节以上,教学点教师25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

在一些偏远村小,不少学校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位教师,有的甚至几个年级一个班一个教师,教师既是教员,又是炊事员。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学校留守孩逐年明显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量增加,很多教师不仅当教师,还当“爹”当“娘”。

一些本为家长的责任也落在教师身上。

为缓解教师数量不足、工作负担重问题,各地学校聘请了大量临时代课教师。

全市本学年尚有7048名代课教师,其中初中代课教师286人,小学代课教师6762人。

(2)教师结构失衡。

一是学科结构不配套。

村级及以下学校,普遍没有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综合课等专任教师。

二是年龄结构失调。

由于教师外流,层层拔高使用,加之教师补充跟不上,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年龄老化。

从调研情况看,除定南县外,其他县(市)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且临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占有相当的比例。

偏远山区学校基本上是民师转正的教师驻守。

这部分教师年龄和知识老化,很难得到提高。

(3)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往高处走,“人心思城”、“教师挤城”,导致大量优质教师向县城或发达地区上位外流。

近年来,以考公务员、考研脱离农村教师岗位成为新趋势。

某镇初中,现有教师24名,近3年,通过考研、考公务员、外出打工、改行的教师达10人,流失率达29.4%,且流失的基本上是骨干教师或具发展潜能的青年教师。

这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冲击。

(4)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继续教育缺乏资金和时间条件。

一是总体看,全市农村学校教师学历不低,但普遍初始学历低,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取得的高一级学历,普遍教学水平不高。

二是全市农村小学,民办转正的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11.84%,他们中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且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观念落后,教法陈旧,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新要求,他们往往力不从心。

三是近些年新补充的教师素质下降明显。

由于高校扩招,师范学校及其它院校生源质量普遍明显下降,且各地招聘了一大批临时突击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这批新教师专业素养明显较差。

四是因学校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和学校经费紧张,农村教师很难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素质难以提高。

3.农村学校校舍闲置问题突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举家迁移入城以及为孩子选择城市学校就读的家庭越来越多。

我们对于都、定南、南康、兴国、宁都五县(市)2008-2010年农村学生进城就读情况进行了调查,五县(市)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比例都很大,定南县超过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量农村学生进城就读,一方面,导致城镇学生猛增,教育资源紧缺,“超大班”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急剧减少,教育资源闲置。

4.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统计,目前,赣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比例超过30%,有的学校达到60%以上。

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一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二是由于缺乏较好的家庭教育与监管,容易逐步形成不良的习惯。

三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学校教育缺乏家长的积极配合支持。

四是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力量。

就目前看,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是由于缺乏寄宿制条件,有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上的托管中心食宿。

这些社会的托管中心未经任何部门批准设立,处于无政府状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5.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办园质量低下。

一是农村学前教育规模还较小,全市农村学前一年、三年入园率分别只有50.4%、42.17%。

二是目前赣州市农村还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国,不能对农村大量民办幼儿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是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薄弱。

教职工与幼儿比1:

31.33,专任教师9151人,平均每班专任教师0.79人,保育员1433名,均与国家规定相距甚远;幼师专业毕业教师4509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27%。

四是幼儿园普遍办园规模小,条件差,作坊式、家庭式、保姆式幼儿园占绝大多数,无证办园大量存在,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调查数据反映,全市农村幼儿园3023所,在园幼儿33.16万,100名幼儿以下的幼儿园2063所,占全市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8%,60名幼儿以下的占55%。

五是办园质量低下。

由于无政府投入,民办园为了生存,竞相降低收费,招揽生源,造成普遍教师工资低,教师不稳定,教师素质差,小学化倾向严重,导致保教质量低下,如此恶性循环。

(三)问题原因分析

分析赣州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客观上,由于近几年城市化进城加快,高中发展任务繁重,各地普遍把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投入到了解决城市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资源不足方面,忽视了占大头的农村教育。

主观方面,对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不能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把农村教育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

二是基础薄弱,欠帐较大。

赣州是全国少有、全省最大国土面积和人口的设区市,是欠发达地区,长期来经济和教育基础薄弱,农村学校点多面广,教育积累的问题较多,欠帐较大。

尽管这几年市、县各级政府作了很大努力,但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三是杯水车薪,投入不足。

近几年,赣州市对教育的投入无论总量,还是增长比例都是超历史的,但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一方面,由于财力不足,全市预算内教育投入人均水平579.27元,长期低于省平均水平605.21元(2009年数据)。

另一方面,虽然财政对教育绝对投入每年增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例也逐年加大,但省及以上的资金投入占49.13%,且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学生学杂费、课本费的减免和教师政策性增资,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与惠民性经费减免相抵后,实际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十分有限。

调研中学校普遍反映,生均公用经费虽然增长了,但随着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增多、办学成本的大幅上升,经费仍十分紧缺,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资源分散,效益不高。

尽管从“九五”至“十一五”,全市农村学校网点大幅减少,但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寄宿制学校条件不具备,加上近年来农村孩子大量进城就读等情况,目前全市农村学校仍然存在网点较多、办学分散,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

五是机制不活,政策滞后。

学习考察发达地区的经验,他们普遍思想更解放,措施更开放,政策更灵活,比如:

拓宽投入渠道问题,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问题,鼓励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等等,相比之下,我市有关政策滞后,机制不活,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形势与任务

(一)发展农村教育意义重大、形势逼人

从国际看,实施全民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世界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很重视“三农”的发展,普遍实施了全民教育,确保了人人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加强农村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的整体素质。

美、日、法、英等发达国家通过农村教育立法保证农村教育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和培养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不论是分权制国家还是集权制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承担主要责任。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教育的基础在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

而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大头在农村,只有搞好了农村教育,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制定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被赋予新的要求和使命。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要求各级党政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把加强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勾画了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发展的蓝图。

义务教育方面: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强调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学前教育方面:

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强调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从赣州实际看,赣州市一个人口大市,欠发达地区,目前按照城镇化率41.15%计算,现有农村人口530万。

农村学校和幼儿园6683所,在校学生、幼儿131.83万,占全市学生总数近70%。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平衡,赣州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偏低,与城市学校相比教育质量差距很大。

丰富的农村人口资源与低水平的人力资源质量形成强烈反差。

这一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长期下去,赣州新生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将很难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直接影响赣州的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二)赣州市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赣州市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中心任务,全面整合优化农村学校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和寄宿制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赣州市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1.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到2013年,全市30%以上的农村小学、40%以上的农村初中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达到区域内城市(镇)水平。

到2015年,60%以上的农村小学、70%以上的农村初中基本达到区域内城市(镇)水平。

到2020年,90%的小学、初中达到区域内城市(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多种方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质量合格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到2013年,每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示范幼儿园。

多种形式举办乡村幼儿园,每个行政村至少办好1所幼儿园,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切实解决农村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

到2015年全市乡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普及率大幅提高。

60%以上幼儿园接近或达到区域内城市(镇)水平。

到2020年,全市乡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普及率等方面基本实现与区域内城市(镇)水平均衡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行动策略

根据以上确定的赣州市“十二五”农村教育两大中心任务(或简称“两大工程”),建议“十二五”期间,实施六个项目行动计划(简称五年“六项行动计划”)。

1.农村学校资源整合行动计划

根据当前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和农村学龄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同时针对不少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经改、扩建难以成为标准化学校的情况、以及部分校舍资源闲置等情况,在实施“两大工程”之初的“十二五”前期,有必要对全市农村教育资源包括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村完小、教学点、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根据当地人口发展趋势,现有学校经改、扩建不能成为标准化学校的初中可改办为中心小学,同时新建初中;不能成为标准化中心小学的可改办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同时新建中心小学。

因地制宜收缩村级完小的高年级(四至六年级)网点,创造寄宿条件办好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片区完小;撤销高年级后的村小闲置的校园校舍资源用于办村级幼儿园或附设学前班。

据本次初步调查统计,网点调整后的村小,可用于办村级幼儿园305所,可用于附设学前班351个。

制定新一轮农村学校、幼儿园网点布局规划,要坚持就近入学,相对集中,效益为先,兼顾公平,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

规划实施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先建后调,成熟一所调整一所。

力争2011年底完成规划制定,2012至2018年完成规划实施。

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行动计划

实施新一轮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改变农村办学分散,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的状况,必须建设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

建设寄宿制学校必须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现有应保留的寄宿制学校,应按照寄宿制标准,在2013年前完善学生宿舍、床位、浴室,厕所、食堂、用餐场所以及教师周转房等寄宿制条件,新建学校将寄宿制条件列入建设规划,随学校建设一步到位。

同时制定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标准,根据需要配备生活指导教师、工勤人员、校医等人员。

建议小学1-3年级每班配备一名生活指导教师,4-6年级每50名学生配备1名生活指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不占教师编制,工资由本级政府承担。

3.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扩充行动计划

根据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针对大量农村学校存在没有运动场地的问题,必须将扩充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列为行动计划。

新一轮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中应保留的学校,应按标准化学校运动场地要求(小学、初中必须有200米以上环形运动场,同时初中有100米直跑道,小学有60米直跑道;有篮球场等),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运动场地扩充任务及其它体育设施和器材装备任务。

4.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要求,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有必要实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

主要目标任务是,“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全市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到2013年,20%的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30%的农村学校教师完成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到2015年,50%的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60%的农村学校教师完成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到2020年,100%的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100%的农村学校教师完成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5.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一是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农村教育实际,适当调整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配编标准,及时补充新教师,有计划、有步骤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改善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二是从工资津贴、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优惠力度,鼓励和引导教师终生从事农村教育。

三是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制度,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四是大力开展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

建立农村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每个农村学校教师每五年要集中轮训一次。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进广大农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能力。

五是实行农村边远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制度,以此提高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为农村边远小学培养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新教师。

原则上今后小学、初中只招收师范院校毕业生。

六是建议面向赣州招生的师范院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教育,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

七是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的建设,完善培养选拔机制,加强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校长培训,实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校长队伍的共同提高。

6.乡(镇)、村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

坚持“统一规划、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优质、方便群众”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到2013年底,以政府投入为主,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示范幼儿园。

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