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528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5巨人的花园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由《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

讲述的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巨人不想让孩子们在自己美丽的花园中玩耍而筑起高墙,拒孩子们于墙外。

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没有温暖的春天。

后来,巨人在只有冬天的花园里苦恼反省,巨人在看到孩子们能带来春天后拆除了围墙,由此,花园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也得到了久违的幸福。

这篇童话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花园的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先勾画再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采取默读与情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抓住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巨人砌墙和拆墙后态度和感觉的对比,让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2、由课文故事引发开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更要懂得与他人分担忧愁。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

2、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教学方法:

在学习文本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自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有对文本的初步了解。

接着让学生围绕学生提出教师整理的中心问题:

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

并找出变化的原因。

进行自主交流感悟,在这种明确了探究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在个人和小组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补充全班交流,根据课文特点,围绕“对比”展开教学。

包括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巨人前后的言行对比。

展开想象法。

通过想象故事中没有表述出来的情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中心。

献出智慧,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在童话王国,你可以感受到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丽,你可以领略到大海的神奇,大山的伟岸。

这篇童话《巨人的花园》又为我们展观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快,打开课本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

师:

“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合作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组内学习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思考:

发生了什么变化?

几次?

4、找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的空间去读课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文本,情感体验。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巨人呢?

在文中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话题。

四人一组,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3、全班交流。

(1)巨人的花园,鲜花盛开,是孩子们的乐园。

 

(2)春姑娘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仍是冬天的景象,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筑起了高墙围住花园。

 

(3)花园迎来了春色,因为孩子们从小爬进园子,巨人也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着孩子们来到了园子,因为巨人拆了围墙,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

【设计意图:

意在了解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程度。

交流重点:

(1)抓住花园的变化来理解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乐趣,带来了春意。

(2)抓住巨人前后发生的变化来理解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进行朗读,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

通过描写花园变化前后巨人的对比朗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行为、内心的变化使学生对此篇文章内容表达运用的对比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情感朗读,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想象欢快玩耍的场面,感受分享的快乐。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阅读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

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设计意图:

有内容上升到情感内化。

六、指导书写。

1、“旅”字注意右半部分的笔画,可跟“派”字对比学习。

 

2、“瓦”要写端正,注意写好第三笔。

 

3、“恼”可以和形近字“脑”对比学习。

【设计意图:

书写姿势、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要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七、课堂小结。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敞开胸怀,把爱无私的奉献给他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八、作业。

把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自私

美丽、温暖–––––––––––––––寒冷

分享快乐

学案设计:

《巨人的花园》尝试学案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及词语,并能从文中勾画出来。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

4、我能感悟这篇童话表达的情感:

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尝试探究一

1、看拼音,写词语。

Sizifutou

(1)军军()用爸爸的()把一片红瓦砸碎了。

Tianliangkunao

(2)()了,明明不能及时回家看望爷爷,心里很()。

Weigui

(3)由于这所商店()出售劣质产品,因此再也没有客人

guanggu

()了。

2、我会填。

()的鲜花()的花园()的巨人

()地望着()地跑来()地走来

尝试探究二

1、巨人的花园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巨人自己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吧。

2、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

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阅读理解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呀!

织,织,织,织呀!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__    辛劳——________

(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

(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感情或行动上一致;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

辛劳—辛苦劳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

②月夜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感悟生命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

也许是神妒忌它的美丽,故意让它默默无闻,不惹人注意,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

但是,它一直在告诉自己:

“我不是草,我要开花!

”于是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经过了五年漫长时间的积累,它会在第二年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呈莲叶状的花瓣儿,每瓣自成一色:

红色的瓣,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耀眼,白的花瓣,像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黄的灿烂似天使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蓝的犹如那最美最美的天空,使其他任何花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可这最美丽的时刻却只有短短的48小时,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和凋零。

多情的诗人也许会哀叹: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也许依米花如果生长在江南,那么它的美丽便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

可它偏偏生长在贫瘠的荒漠,正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成长的环境。

但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造物主赐予万物的权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    )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  )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   只要……就……   无论……都……

答案为:

________

(2)解释词语。

香消玉殒:

________

相形见绌:

________

(3)在描写依米花的美的时候,用了(      )修辞方法。

(可多选)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偶

(4)在文中找出描写依米花拼搏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

(5)文中的“我”对生命的认识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案】

(1)即使……也……

(2)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3)A,C

(4)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5)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

故选“即使……也……”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把“红色的瓣”比作,熊熊燃烧的火焰”,把“白的花瓣”,比作“山涧清晨那晶莹剔透的雪”,把“黄的灿烂”比作“袒露在阳光的闪闪发光的金发”,把“蓝的”比作“那最美最美的天空”这是比喻。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⑴即使……也……;⑵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⑶AC;⑷它奋力把它那一条瘦瘦的主根蜿蜓盘曲着插入地层深处,固执地寻找着沙漠里如珍珠般稀有的水分,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

⑸以前:

从我出生开始,我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好了,无论我如何尽力,我也始终是穷人的孩子,注定成不了大事。

后来:

只要像依米花奋力拼搏,即使是在泥潭里,你只有一次的生命也会像雨后彩虹般灿烂夺目。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

(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

(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这句话就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了。

故答案为:

(1)比喻句: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2)季节

(3)春:

生机勃勃;夏:

热闹非凡;秋:

丰硕诱人;冬:

安静、纯洁。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

前往应聘的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

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

“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

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

“他认错了。

”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

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

“先生,您认错人了。

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

”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他说:

“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

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2自然段有两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

(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________;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是因为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________,第二关考的是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

(1)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

(2)第一位接受应聘的中国年轻人(第一位应聘者、应聘的中国年轻人)

(3)他想让应聘者相信他说的话;他对应聘者的回答很满意

(4)应聘者的品格;业务

(5)坦诚做人。

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之诱而占便宜,这样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会一事无成。

踏踏实实做人,靠自己的真本事来奋斗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解析】【分析】

(1)病句表示不遵守语法规则的句子,或者是逻辑上矛盾的句子。

通常情况下病句体现为语序不正确,或者成分残缺、多余,或者词语使用不当等等。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本句属于语序不当和重复啰嗦。

(2)仔细阅读语段,找出本句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3)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语句进行理解。

(4)仔细阅读语段,根据语段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5)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点评】

(1)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般这种题的答案都在该句的前后文。

(3)(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结合中心谈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